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导向的高职工匠精神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23-09-17王娜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程思政高职

王娜

[摘  要]课程思政导向是指在高职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中,充分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再利用合理的方式将思政元素灌输至学生的思想体系,这是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支撑。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应当关注的重点内容。基于课程思政导向要求,构建高职工匠精神培养体系,深层次解决工匠精神内涵理解与内化,实现工匠精神在专业课程中的有效渗透,是高职教育改革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职  工匠精神

课题:2021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飞机铆接装配与机体修理》活页式教材开发、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1GZ015);2022年度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的研究——以《飞机铆接装配与机体修理》课程为例”(课题编号:2022SZX085)。

工匠精神是由我国教育家聂圣哲提出的,是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背景,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职业价值取向融入思想道德体系,并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为具体体现的精神。工匠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在高职教育中深化工匠精神培养,已经成为教育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但是当前的教育实践活动还没有形成工匠精神培养的完整体系,无法充分体现培养成效,完善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对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时代应然

1.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途径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新型人才培养应当坚守的基本准则。我国高职教育虽然整体上已朝职业能力培养方向转变,但是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依然无法摆脱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桎梏,尤其是在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方面,更是明显滞后。对此,应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明确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工匠精神是课程思政体系的基本组成

当前,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不断完善、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要求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必须将工匠精神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效对接,以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体系。例如,依托先进代表人物事例、大国工匠的故事等内容,融入相应的思政素养培养元素,使学生更加深刻、直接地认识工匠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展现形式,弘扬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丰富和拓展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引领学生追求职业价值、恪守职业操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将工匠精神培养与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法治素养培养等有机结合,能够确保课程思政的导向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3.工匠精神培养是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重要支撑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不断变化、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作用也更加重要。就我国工业生产体系发展现状而言,产业队伍中高级技工、高技能人才的占比仍然较低,高级人才缺口达上千万,已经成为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最为关键的负面因素。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除要做好学生技能培养外,还必须要明确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法治素养、奉献精神培养、职业理念培养的重要性,可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创新强国建设的关系,正确认识国家发展与世界形势变革的关系,为创新强国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课程思政导向下高职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的基本构成

1.高职工匠精神的核心要求

高职工匠精神培养是以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型人才培养为基本导向的,培养体系构建必须明确以下核心要求:第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本指导,明确工匠精神中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持续专注等基本内涵,引导学生开发潜能、丰富社会关系,实现个性自由发展。第二,要实现工匠精神培养的全面支撑,提升学生的社会关系驾驭能力,使其与社会全面融入,培养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在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与专业课程内容深度融入,引导学生认识专业技能、技艺在工匠精神中的核心地位,使其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努力成长为高技能人才。

2.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的原则

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全面、深入地推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需要坚持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全面覆盖原则,应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活动中都明确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外化实践方式,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水平。二是要坚持合理嵌入原则,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形势较为复杂,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认识存在偏差,不愿意主动践行工匠精神,使得课程思政的导向作用难以体现出来。对此,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应深入挖掘工匠精神相关元素,将其与思政理论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认识并在实践训练中感悟工匠精神。三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工匠精神深层次内化至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在各种实践场景下实现行为外化,解决课程思政体系中存在的表层化、孤立化现象,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四是要明确工匠精神培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从属地位,避免出现片面注重思想素养培养而影响专业课程教学的情况。

3.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的目标

高职工匠精神培养应贯穿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在培养目标上,可以三个维度为基本目标。第一,明确学生潜能激发的深度目标,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过程中向学生传输工匠理念,依照工匠精神标准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提升学生对职业发展的认识,形成严谨认真、专注投入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品质,推动学生潜能激发和内在素质培养。第二,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广度目标。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在社会关系发展中,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文化关系等,都会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瑰宝,是人类在改造物质世界中形成的具有广泛实践意义的精神指引。工匠精神培养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还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準社会人”的身份,将精神指引贯穿于个人社会交往活动中,逐步丰富个人阅历、提升个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第三,要引导学生实现个人自主性发展、独特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实现工匠精神培养的高度目标。在人才培养活动中,可以思政元素挖掘和导入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技能学习观念、职业观,并逐步实现自我改造、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

4.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容

课程思政导向下的高职工匠精神培养必须以专业课程为基础,确保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过程中认识工匠精神、学习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飞机铆接》课程为例,将工匠精神培养分解为如下内容。

(1)基于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体系,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组织铆接装配技能大赛,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明确造匠人、树匠心、铸匠魂的目标。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大赛中多次荣获国家级一、二等奖,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

(2)邀請先进、工匠、能人进课堂,利用信息化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情境。邀请航空“脊梁”刘时勇、巾帼“铆枪手”林丽、装配钳工首席技能专家谢应煌、全国技术能手万胜强等工匠能人,以专题讲座、师生问答等方式,向学生讲解工匠精神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体现形式,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水平,使其养成吃苦耐劳的工匠品格。例如,对接飞机铆接钳工岗位要求,以“1+X”飞机铆接装配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参照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技能大赛要求,以飞机铆接知识技能、操作规范和工艺过程等教学内容为载体,全面融入匠心培养,提升课程思政的品牌效应。

(3)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优势,构建新型教学方法体系,实现教学资源虚实结合。课程思政导向下的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需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构建“学做相融、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以国家级职业教育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为支撑,选择与教学内容关联性较强、蕴含工匠精神的视频教学素材,以混合式教学法为实现形式,培养产业升级、产品更新换代所需的新型人才,培育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5.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

高职工匠精神培养要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以思政育人为核心,以线上线下综合性平台为支撑,覆盖课内、课外教学流程,才能够真正实现技能提升与素养培养的双重目标。具体而言,工匠精神培养主要包括如下路径:一是在理论知识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内涵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要求,认识工匠精神培养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工匠精神内化。二是在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方式,认识工匠精神在技能培养中的具体体现,深刻把握工匠精神的实现要求,引导学生初步树立践行工匠精神的决心、信心。三是在实训课程中身体力行践行工匠精神,实现工匠精神行为外化,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职业人才。

课程思政导向下高职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的运行保障

1.坚持课程思政基本导向

融入工匠精神、回归高职教育体系,既是我国工业现代化创新发展的必然道路,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度体现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尤其是人才综合素养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多数高校都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在“三全育人”体系中,课程思政处于关键地位,是对思政教育的有效补充,是学生践行思政理念的基础性平台。工匠精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这一切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思想层面支撑。在航天精神、大庆精神等中国精神传承体系中,都蕴含着不同的工匠精神内涵。因此,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工匠精神培养,必须要坚持课程思政基本导向,坚持将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开展具体工作的引领,推动人才培养体系深层次变革,为培养新时代职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营造工匠精神培育环境

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切实体现出课程思政的导向作用,以“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为基本框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应用优势创设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营造工匠精神学习环境,推动培养成效不断提升。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中,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以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创新思维和爱岗敬业精神培养为主要内容,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传统校园媒体,以及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媒体账号及云课堂教学平台等新媒体,向学生宣传大国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践行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爱岗敬业的精神,深入理解工匠精神内涵。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等实践活动中,学生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积极探索工匠精神,依照工匠精神要求完成任务,提升个人思政素养。在产教融合项目运行中,要积极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和政工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工匠精神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体现形式,以及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持续践行工匠精神的理想信念。

3.育人模式的优化转变

在高职工匠精神培养体系运行中,要确保工匠精神育人成效充分体现出来,还需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特征,推动育人模式不断优化。首先,在整体教学模式运行层面应当摈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避免用直接理论灌输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而要凸显学生在工匠精神养成方面的主体地位,在课程思政导向下,进一步明确工匠精神培养在课程思政建设和“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地位。其次,要做好理论分析,深入研究工匠精神培养与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之间的关系、工匠精神的融入方式等,既要确保专业技能培养到位,又要确保工匠精神的深层次内化。例如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与工匠精神相关的资料,自主学习工匠精神;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围绕案例深入探讨分析,激发践行工匠精神的主动性。再次,要以专题形式做好工匠精神持续性培养,可借助以央视《大国工匠》为代表的系列节目、由全国总工会与央广总台联合举办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以及地方举办的其他同类活动为专题教育内容,激发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决心、信心。最后,在学校“三全育人”体系运行活动中有机融入工匠精神,创设工匠精神培养校园氛围,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4.教学资源的动态更新

工匠精神培养教学资源的动态更新,是由我国工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和高职人才培养理念转变双重因素决定的。新时期我国飞机工业快速发展,在为民航和国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带动了下游产业发展,诸多工件和生产体系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要求也持续提升。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飞机铆接》课程为例,在校企合作運行体系就要将电磁铆接、应力波、自动钻铆等新型工艺技术和新材料发展的相关内容,以合理形式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适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适应,有效提升人才专业技能水平。将这些教学内容融入工匠精神,不仅能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还可以强化创新精神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技道合一、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理念,真正实现工匠精神的浸润。在教学资源动态更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校企合作平台收集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案例,并在案例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中进行深度分析,以更好地提升工匠精神培养成效。

5.实践平台的高效运行

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在高职教育体系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学校可利用校内实训室实践、校企合作平台实践、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技能大赛实践及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等,相互结合构成较为完善的实践训练体系,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明确自身的指导地位,帮助学生认识实践活动中工匠精神的体现形式、践行要求,以及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使其愿意主动践行“敬业、专注、精益求精、创新”等精神,促使个人成长水平不断提升。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项目运行中,应当以企业新型人才需求为基本导向,强化企业在工匠精神培养中的主导地位,由企业导师身体力行地为学生做好榜样,有效弥补学校教师在实践训练方面的不足,构建更加完善、系统的实训指导体系。

结  语

新时期,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课程思政运行体系也逐步完善,将工匠精神培养纳入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技能培养进行有效对接,不仅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更是推动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因此对专业课教师而言,必须要认识到工匠精神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基本导向,以“三全育人”运行框架为基本要求,创新工匠精神在课程思政和专业技能培养中的融入形式,提升学生主动践行工匠精神的动力,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职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敏.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政策表征、现状剖析与优化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22(6):85-88.

[2]伏志强,邹宏秋.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思政课教学逻辑与实践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1):82-86.

[3]夏凤.高职院校嵌入式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三维模式与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8):42-46.

[4]张雄,杨易.工匠精神之于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路径论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8):102.

[5]张启鸿.高职院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5):83-87.

[6]潘伟斌,杨建良.高职高专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进展·问题导向·价值取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7):35-37.

[7]冯宝晶.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与主要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4):108-111.

[8]吴乾莉.工匠精神下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4):265.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课程思政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