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阴新风
——张大风

2023-09-15李奇茂

美术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大风花鸟画花卉

文/李奇茂

张大风

简历

1965 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九三学社湖北美术学院支社主委,湖北美术学院书画绘本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泰国格乐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导师,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湖北书画院院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绍兴,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到今天已有7000 余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为於越都府。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 年),在越地置会稽郡,辖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20余县。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26县,在今浙江境内有18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郡置吴郡,钱塘江以南作为会稽郡治山阴。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废吴,以原吴州境置越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驻跸越州,于翌年改元绍兴,升越州府为绍兴府。

中国历代许多写意花鸟画大师皆诞生于此。自明代山阴徐渭以水墨大写意作花卉开大写意画风后,陈洪绶以“森森然如折铁纹”的铁骨双勾独步一时,至清末,赵之谦、任伯年等又相继辈出。与这些大师同乡的写意花鸟画家张大风就秉承写意花鸟画传统,以“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信条,在当代演绎着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肖峰说:“张大风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卓有成绩的中国画家,他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中国画家,张大风同志继承了我们浙派吴昌硕及其后人像吴茀之、诸乐三这样一些老先生的优秀传统,在笔墨上充满了笔意墨韵,充满了诗情画意。所以他的笔墨很有浙派艺术家的墨韵、潇洒,而且他的笔墨能传情,他的画充满了生命力,浙江是花鸟画的故乡,除了吴昌硕以外,后继者有潘天寿、诸乐三、吴茀之这样的巨匠。在这样的一种艺术气氛的熏陶下,他有扎实的艺术功力,再加上他的勤奋好学,张大风同志吸收了很多西方的优秀传统,所以你看他的花鸟画中有很多现代艺术的因素,如他的构造、他的表现,我觉得这样的一些艺术表现得非常令人喜爱,他在繁忙的创作中,却不满足于自己,处处孜孜以求,勤奋好学,这样的年轻一辈的青年人是我们中国画画坛未来的希望,我祝他艺术能取得更大成就。”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古人对用笔的重视从这句话中可窥一斑。所谓书画同源,张大风写意花鸟的成就大概源于其书法的功力。他所书涉笔灵动,气韵畅达,于苍劲中显露秀美,著名书法家沈定庵曾于绍兴观其挥毫,赞叹不已。

张大风从未间断过对优良传统表现技法的分析与研究,不断理解并吸取其精髓。其中很多作品都体现了张大风深厚的笔墨功力,如《鲜鲜霜中菊》《风动》《南去北来》《松鹰》《一丈红》《雾花飘香》等作品。

笔墨当随时代,在张大风的画中,既有传统,又不满足于传统;既有创新,又未走得太远。在传统与创新的两翼中架起艺术的桥梁,使自己的艺术在两翼的兼顾中,体现笔墨的深厚性,以展示中国艺术笔情墨韵的独特表现力与美感,对笔墨元素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使他的作品产生了耐人寻味的内涵以及有意味的笔墨结构。墨色的浓淡干湿、线的疏密虚实、墨的韵致、笔的节奏以及书写性的美感,都可以看出他对前人笔墨成就的解读与继承。

张大风在重视传统基础的同时,还强调更应该在基础上去创造、去发展,推陈出新,即学习与创造、继承与发扬要紧密地联系起来。作为一个画家,一种个性化语言的形成是长期实践的结果,一种语言的自如运用,更有赖于观念上的突破。张大风对对象的观察与把握、再现与表现,都有自己特定的方式与追求。正因为如此,也使他的画面效果逐渐显出了自身的面貌。

传统的花鸟画讲究点、线、色、墨的“逸气”“品格”,现代花鸟画似乎更侧重于“情”的张扬,在“情”的张扬中,点、线、色、墨的韵律节奏与生机活力,折射出的是画家的精神状态。“气聚而神动”,张大风正是把一种生命的豪气注入笔墨之中,使物质的笔墨转换为“神韵”的活力,一种不同于古人的艺术内涵便溢荡于画面。而画家擅于用墨、用水、用色的优势,又使其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干湿浓淡,相得益彰,创造了一种富有生机的境界。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在张大风的作品《夏日清风》中,墨色的浓淡干湿、线的疏密虚实、墨的韵致、笔的节奏,体现了其写意花鸟画传统笔墨的深厚性与创新的笔情墨韵,产生了耐人寻味的内涵以及有意味的笔墨结构。张大风作写意花鸟画擅于用水,石涛说:“枯笔取气,湿笔取韵。”笔墨只有靠水的妙用,才能展现水墨淋漓的韵味。在张大风写意花鸟画中的淡墨巧妙地调和了画面,《海棠》《紫气东来》《西洋兰》《平安长春》《沉醉东风》等作品都同样体现出张大风对“笔墨当随时代”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大风学习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来源于生活却回归于自然,他的这类作品吸取平面构成的构图法,复现花繁叶茂的整体生存状态,在空间与留白的处理上采用了满构图形式,用大量积色、积墨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极具现代感。这样的作品,以灵性用笔,毫无经营之感。顺其自然、伸缩有序、开阖聚散,使满幅色墨有情有意,润泽韵秀,十分动人,给人以清新爽朗般的现代美感,而不似古人花鸟画中的哀怨、伤感之作的颓废情调。

作为优秀的花鸟画家,张大风并未一味任性情驱使,恣肆放纵笔墨,而是分寸有度,收放得体,使画面既弥漫着淋漓之气,又体现一种精湛的文化品位。细察他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小心谨慎地区别着写意挥洒与粗野空泛的界限、含蓄与含糊的界限、简练与简单的界限,等等。事实上,这是一种微妙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画家不同凡响的眼光与精湛的技艺,也看出了其艺术境界之高。正是基于这种把握,他衔接了传统与现代,使自己的花鸟画创作别开生面,富有新意,譬如:色——浓淡相宜、葱茏润郁;墨——苍润淋漓、酣畅凝练;线——流动转折、神采飞扬;点——恰到好处、精致典雅。它们的综合与合理分布,使作品的神韵、张力都得到最好的展现。

张大风对真正的“传统”的总结,其判别标准是对中国画所应体现的人文精神的观照,不论是用何种笔墨技巧、构成形成来表现,都应该是中国画传统的延续,任何作品都是传统形成过程的必然,传统与现代虽看似矛盾,但二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矛盾何尝不是在相互转化——经典的现代不久即为传统。

无论是大小李的青绿山水,还是徐青藤的泼墨花鸟,数百年后的今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都是传统中的经典作品。张大风说:“如何看待‘传统’这个问题,是每个绘画者的永久课题。希望主张现代的,仔细地去体味一下传统绘画;主张传统的,暂停一下‘勾勒点染’,使‘传统’与‘现代’互为参考、互为补充。”

张大风的心灵始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悸动,同时,也使他艺术的魅力得到一次次的深化和升值。他始终以水、墨、线、点、色,在有意无意之间、若即若离之中营造着一种清丽的境界与氛围,满纸洋溢着含蓄、朗润、温馨的书卷气与文化意蕴。因此,这样的花鸟画,已经超越了“花鸟画”自身的定位,它承担了一种精神内容,寄予了文化新生的灵魂。

艺术特性决定其过程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朴实无华、奋发踔厉、坚信艺术源于生活的张大风将在传承国粹、推陈出新的征途上会同知音,一路前行,以呈穷尽碧空、天际终见之大奇特壮观景象。

张大风/ 新花卉之三 55cm×45cm 2008年

张大风/ 新花卉之四 55cm×45cm 2008年

↑张大风/新花卉之十五45cm×55cm 2008年

↓张大风/新花卉之十六45cm×55cm 2008年

↓张大风/新花卉之十八45cm×55cm 2008年

张大风/ 新花卉之八 55cm×45cm 2008年

张大风/ 新花卉之九 55cm×45cm 2008年

张大风/ 新花卉之十二 55cm×45cm 2008年

猜你喜欢

大风花鸟画花卉
李鱓·花卉十二开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大风之夜(组诗)
吴国良花鸟画选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花卉之二》
大风吹(二)
大风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