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革探索

2023-09-15张雪琴贾淼靳玉娟翁云宣

南北桥 2023年17期
关键词:毕业实习实习基地创新型人才

张雪琴 贾淼 靳玉娟 翁云宣

[摘 要]毕业实习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课程,是一门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工程意识与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课程。本文探讨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毕业实习改革模式。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扩充校外实习教师队伍以及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并行的三种改革方式,从而克服产教脱节、校企分离所导致的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产教融合;毕业实习;创新型人才;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产教融合”是通过高校教育与产业实践的深度合作,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行为或过程,以期实现产业人才培养前置化及高校科研能力产业化[1]。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多次要求高校把思路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产教融合的优点众多。一是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并能为学生的工读结合提供平台,促进学生尚学、乐学;二是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从而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三是应用类高校应服务于属地的经济建设,因此产教融合在地方经济繁荣以及发展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未来,产学合作、产教融合将成为促进高校、企业、区域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2]。

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基本完成理论课程学习之后,进入毕业论文阶段之前,需要参加综合性实践教学——毕业实习。这一课程是我校该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重要课程,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对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储备人才至关重要[3]。在实际教学中,许多高校化工类、材料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方式导致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不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得不到重视,最终使学生毕业后很难马上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对工作感觉无从下手,产生较强的挫败感。

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生毕业实习工作概述

经过大学三年的学习,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已经基本完结,此时进行时间跨度较长的毕业实习,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将过去课上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获得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毕业实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毕业实习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胜任毕业后的工作[4]。因此,根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制订了有针对性的实习计划。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学分为2学分,时长为4周,共计80学时,在第七学期进行。

我校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成立于1991年,是为了满足我国材料产业的发展需要和广泛需求而设置的厚基础、宽方向、适应性强的基础型专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紧扣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要,坚持“立足北京,面向全国,问题导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创新”的原则,始终抓住材料与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着力培养“专业基础厚、创新能力强、实践水平高”的新时代工程科技人才,开展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创新,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也在不断改进,依靠我院特色,不断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纵深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并于2021年获得“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与化工类专业‘场景式、探究型、工程化人才培养的实践”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前,本专业采用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能使学生获取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成果为导向鼓励学生深扎专业基础,积极参与科研,深入了解行业和产业,并将教师在相关产业、行业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与教学、科研训练相结合,通过实践、实训和实习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技能,为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采用由带队教师主导的“集中式”实践方式。在实习期间,带队教师带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前往相应的工厂,并在实习场地由厂区负责人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学习。实习完成后撰写实习报告,并由负责教师给出相应的分数。学校与北京地区共20余家单位建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各类实习、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支撑。

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高分子发展势头迅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市场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理论课程所授内容,还要求学生具备举一反三、利用在学校获取的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本专业的教学团队对实践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但本专业的毕业实习一直沿用集中实习的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实习模式单一

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目前每年毕业生人数较多。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目前教学与实践条件良好,专业仪器设备齐全,用高分子生产与加工的设备基本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另外,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也会进行相應的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等实践培训。但在校外实习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一方面,由于高材专业的特点,实习单位多选择化工厂、高分子加工工厂、质检中心等。其中,化工厂、高分子加工企业场地大,能容纳较多实习人数,但由于现场机器声巨大,部分学生难以吸收现场工作人员所讲解的内容;而质检中心虽环境较为安静,但通常难以容纳较多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学习效果也不佳。另一方面,每年的毕业实习虽然为期一个月,但通常一家企业学生仅仅停留一周左右,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线和相关电气设备,并不能真正获取今后自身从事专业的核心信息,也无法通过参观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良好的定位,最终使得毕业实习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学生对实习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大多数学生进入企业前对企业完全不了解,且没有任何在企业工作的经验。进入企业实习后,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生产过程中的机会有限,大部分学生也是抱着浅尝辄止的心态进行参观学习,并不会真正思考所实习企业的企业产品、企业生产过程、企业相关岗位、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环保节能措施、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达不到预期毕业实习效果。此外,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在大四上半学期,这一时期也属于学生求职的关键与高峰期。学生更乐于将时间投入求职,这就势必分散了学生毕业实习的注意力,影响实习效果。

2.3 校企合作不足

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化,我院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中间也涉及一些问题。首先,学生的实习单位除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外,多数为私人企业,接待学生实习需要承担较大的额外费用,企业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照顾学生的食宿,还要分出较大的精力指导众多学生进行学习。对于企业而言,经营主要以经济利益为主,而以上因素均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成为多数企业不愿承担毕业生集中实习的原因。其次,高分子行业生产中会用到较多的化工原料,且很多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进行,这就势必有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会造成人员与设备的安全隐患,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最后,学校的毕业实习带队教师不完全固定,无法与企业形成长期且持久的联系,这些都是企业不愿接收本科生进行实习的原因。

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改革措施

基于上述问题,对毕业实习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可以通过合理整合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资源,构建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模式,实现教学体系实践能力的提高。我院教师也可以将当下高分子领域最新的技术及科研成果加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本领域的最新动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生产实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及创新思维,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3.1 深化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是高校为提高相关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5]。毕业实习的有效开展,主要依赖于学校、企业在实习内容、组织管理、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度合作,为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依托行业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和校外各实习单位或实践平台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我校工程类专业应立足于服务国家的理念,为国家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为此,我校安排了专门的团队前往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企业对接收实习生的态度、困难以及顾虑,并长期与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保持沟通联系,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并大力宣传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优势以及人才培养理念。这样合作企业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所需场地,学校则为合作企业培养并输送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实现双赢。由此便能够充分引起实习基地负责人对实习基地建设的广泛重视,深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3.2 组建校内外导师队伍

目前,我校虽然每年都会安排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短期的实习,但在实习前,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习不甚了解,而大部分合作企业也缺乏对学生指导的耐心,导致实习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行了邀请企业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根据对企业的调研情况,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针对不同企业的专业讲座,并邀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高管和资深工程师为学生授课,重点讲述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生产工艺等,让学生在实习前充分了解校外企业,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的同时也相当于为企业做了宣传。这种方式的优势是学校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的实习问题得到了解决,提高了实习质量,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来源。其次,我院负责毕业实习的老教师均具有非常丰富的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经验,但部分青年教师缺乏相关经验,因此青年教师还应与企业生产人员交流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工程素养。在此基础上,鼓励这些教师多与企业联系,并进入企业进行调研。此外,应该进一步引进校外高分子材料生产企业经验丰富的相关技术人员、车间主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为本科生的校外导师,打造一支稳定的队伍负责毕业实习课程。在本科生大二与大三上学期,就组织校外导师为本科生进行相关讲座,让学生提前对高分子材料的生产进行了解。

3.3 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

我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现在的实习方式是集中实习,由带队教师将学生带至合作企业后,企业相关负责人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学习。考虑到学生外出的安全性问题,学校需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集中实习的优点是不仅方便管理学生,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校外的安全。另外,经过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学校毕业实习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与企业人员及教师的沟通交流非常充分。然而,由于实习地点仅为固定的几家企业,实习范围较窄,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不利[6]。

为此,可以在集中实习的基础上,实施分散实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定位以及个人兴趣自己寻找实习企业。进行分散实习时,学生相当于企业员工,企业对其要求自然会高于对集中实习学生的要求。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一线专家的指导。采用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高分子行业的兴趣,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满足其个性化的发展需求[7],有助于了解企业文化、产品生产、企业运作、产品质量控制、销售和售后等环节,提高实习效果,最终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校探讨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产教融合背景,结合国家需求和我校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提出了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组建校内外导师队伍以及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对毕业实习课程进行改革,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军,张韵君.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3):64-71.

[2]彭天英,张韵君.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广州化工,2019,47(15):193-194.

[3]劉天宝,李准准,吴英,等.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分子材料加工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高分子通报,2019(7):73-76.

[4]陈建兵,叶三梅.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的改革研究——以池州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J]. 高分子通报,2020(5):63-68.

[5]闫瑞强,张贤康,刘贵花,等. 产教融合背景下《材料专业技能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改革[J]. 高分子通报,2022(6):106-109.

[6]王军正,李青飞,赵义. 化工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 山东化工,2021,50(15):210-211.

[7]霍丽,赵春梅,白俊敬. “产教融合” 提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育质量探索[J]. 广州华工,2022,50(3):173-175.

猜你喜欢

毕业实习实习基地创新型人才
浅谈高校药学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基于过程方法的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对心理学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