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凡人微光

2023-09-14刘雨涵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3年33期
关键词:熏黑老茧烤红薯

刘雨涵

时光荏苒,记忆的花朵绽放又凋落。很多平凡的人和事被我渐渐遗忘,但那个雪天遇见的那位老人,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开篇以简洁的语言点题,写出雪天老人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同时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也是雪最“狂躁”的时候,时不时来一场“偷袭”,有时睡一觉醒来,就会发现雪盖满了屋顶,给路边的树披上了白色的大氅……尤其是雪后第一天,特别冷,冷风灌进嘴里,像是吃了满满一口冰。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人们是不愿意出门的。马路上的行人稀稀疏疏的,都低着头、缩手缩脚地加快脚步,我也不例外,不停地搓手哈气,想给瑟缩的身体增添一点暖意。

(用环境描写极力渲染雪大、天气寒冷的情况,为老人的出场做了铺垫,而“我”的感受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突然,一股扑鼻的香味传来,我下意识抬头,发现马路对面有个卖烤红薯的小摊,一个佝偻的身影缩在一旁。我快步跑了过去,卖烤红薯的是一位穿着军绿色大衣的老爷爷,头上戴着一顶厚厚的帽子,脸冻得通红。(外貌描写虽简洁,却紧扣人物身份,体现出老人的朴素,也让人感受到老人平凡的一面)他坐在小板凳上正低头看着什么,以至于我走到近前他都没有发现。

走近了,我才发现他是在看书,那本书页面泛黄,看起来年代久远。老人那布满老茧、被烟火熏黑的手轻轻翻动着书页,手指上的茧与书页摩擦,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布满老茧”“烟火熏黑”“轻微的沙沙声”,足见小作者观察仔细。这些手部细节的特写镜头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长年累月劳作的辛苦,符合人物身份,更能表现人物精神。)

我忍住好奇,轻声询问:红薯怎么卖?”老人这才抬起头,笑着回答:五块钱一个。等我选好后付完钱,他又坐下来翻开了那本书。雪还在窸窸窣窣地下着,却一点儿都打扰不到他,他仿佛与世界相隔绝,那专注的样子深深地打动了我。

(用雪来烘托老人在恶劣环境下的泰然自若和全神贯注,同时点明老人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原因,为下文的交谈埋下伏笔。)

自那以后,我经常会去那个地方看一看,每次都能见到那个老人卖着红薯看着书。我一直按捺着心底的好奇,直到有一次路过,闻到烧焦的味道,才忍不住提醒他:老爷爷,红薯都烧焦了还看书,不做生意了吗?”(“我”其实早已深受感动,经常刻意路过,只是为了享受片刻的美好)老人一听,慌忙放下手中的书,起身打开烤炉,一股浓浓的焦味传来。老人不由得苦笑了一声,拿起旁边的夹子,把烤坏的红薯都夹了出来,这才回答我:做呀,但没生意的时候总忍不住想翻翻书,一翻书就容易忘事儿。”

“把书放下不就成了?”我不解道。老人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娃娃,你还小不明白,我看了四十多年的书,忍不住,也放不下。”说完,他合上爐子,嘀咕道:哎,今天又没收入了……”然后便推着卖红薯的车走了。我站在原地,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脑海中不断回荡着那句“放不下”。

(朴素的语言揭示出了老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将一位在平凡生活中仍痴迷读书、追寻诗意生活的老人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看到了平凡老人身上闪耀的光芒。)

那天傍晚,久违的夕阳出来了,照在老人佝偻的背影上,仿佛闪烁着点点微光,是那样让人留恋。

(结尾的环境描写既呼应了开头,使习作结构浑然一体;又与老人的形象相契合,景与人在此刻融为一体,揭示了主旨。。卖红薯的平凡老人因热爱读书而变得不平凡。)

【陕西西安市高新第二初级中学初一16班】

总评

这篇习作抓住了老人的特别之处展开描写,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亮点如下:

1.选材典型、扣题。路边常见卖红薯的老人,但我们很少停下来去关注他们,更不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习作中的老人在寒冷的雪天仍在卖烤红薯,说明他的生活很贫困,但在这样的境遇下,他仍然保持一份诗意的心境,坚持读书。这份对读书的热爱让我们看到了老人平凡外表下不平凡的一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身上的微光。

2.细节真实、生动。从“布满老茧、被烟火熏黑的手”这一符合人物身份的典型细节,到“忍不住也放不下”这一朴素的话语,再到夕阳下老人佝偻的背影闪烁着的点点微光中,我们看到了老人生活的不易,更加凸显了他坚持读书的难能可贵。

此外,习作结构完整,浑然一体。首尾两处恰到好处的环境描写衬托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语言自然流畅,令人回味。

(郭蓉)

猜你喜欢

熏黑老茧烤红薯
BJ40 刀锋英雄版
烤红薯比煮红薯更升糖
汽车灯具熏黑改装对配光性能的影响
雪佛兰全新迈锐宝XL
烤红薯
爪牙
时间的痕迹
时间的痕迹
老茧
漫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