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的力量

2023-09-14周文杰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3年34期
关键词:海潮珠峰榜样

周文杰

人生如海,在茫茫的大海上,我们都要有自己的航线。榜样就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的灯塔。

在学习上,榜样给我们以方法;在工作上,榜样给我们以目标;在生活上,榜样给我们以温暖。榜样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前行;榜样的精神,鼓舞著我们成长。榜样,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之源!

“溜索女孩”余燕恰

还记得十多年前独自坐溜索上学的傈僳族女孩余燕恰吗?

2022年6月,23岁的她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毕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为一名医务人员,完成小时候的心愿。“许多热心人帮我走出了大山,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回馈家乡。”

余燕恰来自云南怒江一个小山村。从一年级开始,她上学需要先走山路下山,再借助随身携带的绳索,独自溜索到达怒江对岸的学校。“我先利用惯性滑到江面中间,再使劲拉着绳索一点点向对岸靠近。”早上出发去学校,晚上再回家,余燕恰克服恐惧,在这条“路”上坚持了近2年。“下面水流很急,每次过江都很紧张,压根不敢低头向下看。”

一天,余燕恰穿着粉色上衣,背着书包独自溜索过江的画面恰好被媒体拍到,许多人被触动,纷纷捐款助力修桥。2008年3月,爱心桥建成,余燕恰被邀请第一个过桥。第一次见到桥的她,却因紧张挪不动步,“当时我又紧张又激动,还十分好奇,最后是被别人搀扶着才走过去的。”

桥梁的修建,便利了附近村民的生活,也给余燕恰的学习增添了新动力,“只有长本事,将来才有能力报答这些爱心人士。”

余燕恰说,这些年一直有各界人士关注她的成长,为她的学业提供支持,“我家里很困难,许许多多爱心人士不求回报资助我读书,鼓励我不能放弃。”这些善意,一直被她记在心底,也激励她在学习上加倍努力。2018年,余燕恰高考取得568分的成绩,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相关专业。“家乡医疗资源不充足,从事医疗工作一直是我的梦想。”

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她一直梦想着能为家乡作些贡献。靠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余燕恰成功被怒江州人民医院录取。“在成长的道路上,我遇到了太多为我‘打灯的人,唯有不断努力,才能回馈他们。”

如今,当地用来过江的溜索已被桥梁取代,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已经通车,一栋栋漂亮的楼房已经建成。“家乡正变得越来越美丽,未来,我也要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

(摘编自“央视新闻”)

解读

善意的阳光照亮了余燕恰的人生之路。在她成长的道路上,许许多多的陌生人给了她真诚而无私的帮助。而勤学苦读、努力翻越大山的她满怀感恩之心,毕业后坚定地选择回到家乡,尽自己所能服务百姓、建设家乡。在她身上,洋溢着一种以善意回馈善意、以爱心传递爱心的正能量。让善意不断延续,让爱心始终循环,这个社会就能够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载荷专家”桂海潮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载荷专家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

1986年,桂海潮出生在云南施甸一个普通家庭。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当时的桂海潮还是一名刚刚升入高二的学生。从校园广播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航天的吸引力。两年后,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他也是当年北航在云南省录取的理科最高分。

学生时代的桂海潮是一个特别勤奋刻苦的人。同学们说,桂海潮很爱学习,喜欢不断挑战和提升自己,并且做事有股韧劲,找准目标就一股劲儿扎进去。遇到不懂的问题,无论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本科期间,桂海潮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以优异的表现保送读研并提前攻读博士。2014年,他在北航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桂海潮的师兄、宇航学院教师贾英宏说:“读博期间,桂海潮‘特别稳。每次去实验室,他基本都在看书。在课题组,桂海潮出成果不是最快的,但他一丝不苟、厚积薄发,抓住关键难题不放松。”

博士在读期间,桂海潮便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后来,他赴海外做博士后研究。2017年入选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回到宇航学院工作。

2018年,当桂海潮得知我国要选拔首批载荷专家时,31岁的他当即报了名,“我曾经梦想着,有一天能把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于是我毫不犹豫报了名。”

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桂海潮又经受了8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终于为“飞天”做好了万全准备。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解读

顺着蜿蜒山路走来的桂海潮,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刻苦努力、深入钻研,成为了航天领域载荷方面的专家,并最终成功入选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实现了在太空进行科研工作的梦想。在当下一些人选择“躺平”的时候,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桂海潮为青少年树立了榜样。

“珠峰救人”范江涛、谢如祥

“坚持住,有我们在,你一定可以活下去。”2023年5月18日,两名中国登山者范江涛、谢如祥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在海拔8450米处发现一名女性遇险登山者。在尚有体力冲击顶峰,距峰顶不到400米的时候,两人放弃登顶计划,选择救人。“虽然冲顶梦想未能实现,但不后悔,因为救人是比登顶珠峰更重要的事。”

范江涛是湖南登山队领队,据他回忆,当日晚8点20分左右,他和夏尔巴向导攀登到了珠峰海拔8450米的位置,看到有一个人倒在那儿,被锁在绳子上。经过检查,范江涛发现,这名登山者的氧气已经用完,脸部覆盖了薄冰,手也冻伤了,生命体征微弱。背后的下降器被锁死,整个人被固定在主绳上无法移动。

范江涛下撤到刘女士身边后,开始给她换氧气,喂她热水、糖、巧克力,给她按摩手脚、做心脏复苏,并帮她解除被锁定的下降器。

刘女士有了一定体力以后,范江涛和他的夏尔巴向导架着她向下走。下降了200米左右,刘女士再次昏迷,倒在路边无法移动。范江涛只好把她安置到主路绳旁边的石板上,又给了她一些氧气,然后先下去叫人救援。

22点左右,下了30米,范江涛遇到了晚出发的谢如祥和他的夏尔巴向导。了解情况后,谢如祥加快脚步向上赶。找到刘女士后,谢如祥发现她还有一些微弱的反应,便赶忙拿出自己携带的热水给她喝。“我看她还能喝水,就有希望,心里松了一口气。”在和范江涛会合后,谢如祥和范江涛轮流在后方托举,直到次日0点15分,他们终于抵达了营地。

(摘编自“央视新闻”)

解读

登上珠峰是范江涛和谢如祥孜孜以求的梦想。当梦想是如此触手可及时,他们放弃登顶选择救人。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救援,两人终于将这名生命垂危的攀登者安全送到营地。他们在实现个人梦想和营救他人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钦佩的抉择;他们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称赞。他们虽然没能登上珠峰,却登上了人性的顶峰。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和体恤,深深地感染着他人。

猜你喜欢

海潮珠峰榜样
如何才能登上珠峰
咦?珠峰“身高”在变?
柳永·望海潮
揭秘珠峰身高
每年都在长高的珠峰,是怎么测“身高”的?
望海潮·八里湖
望海潮·枫林谷
望海潮·庆嫦三落月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