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8例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及药敏分析

2023-09-13曹红柳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2期
关键词:原体泌尿生殖道

曹红柳 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 1100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9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析,并开展药敏试验,确认最佳治疗药物。方法:拭取分泌物后,进行阳性检测;并行药敏检测。结果:①男性患者的阳性检出总数为10例,占比为33.33%;女性阳性检出总数为29例,占比为42.65%(P<0.05);人型支原体阳性检出总数为17例,占比为43.59%;解脲脲原体阳性检出数为22例,占比为56.41%(P<0.05)。②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强力霉素的敏感率为96.94%;交沙霉素为90.82%;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分别为72.45%、74.50%、77.55%;氧氟沙星为58.16%。③在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UU阳性检出率情况后可以发现,年龄<30岁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32.26%,年龄30~40岁患者中阳性例数占比最高,达到了61.90%;而年龄>40岁患者的所占比例最小,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纳入的98例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为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解脲脲原体阳性率高于人型支原体;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为最佳治疗药物,是临床检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人类泌尿生殖道是病原体感染的途径之一,在感染病原体后会导致生殖道系统出现疾病,对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影响。作为最小且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的体积较为微小,但却具备基本生命活动特征,可以使用二分裂方式繁殖。当下大部分泌尿生殖道系统炎症的来源均为支原体感染,支原体存在于人体内,但大部分不致病,为了更为准确的发现支原体感染程度,通过微生物分析仪能够将其检测出来,尽早确诊并治疗,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泌尿生殖道包含肾脏、输尿管、膀胱,男性与女性的区别在于生殖系统方面存在差异,比如男性为前列腺、尿液,女性为阴道[1]。一般情况下,泌尿生殖道感染主要由细菌感染造成[2]。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尿生殖系统检测,可明确诱发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针对病原微生物而言)进行治疗,可根治该病[3]。本研究以98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通过生物分析仪,对诱发感染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并开展药敏试验分析,现对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梳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组成员自本院泌尿科和妇科门诊于2019 年10 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和妇科炎症患者中选择98例。98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68例,年龄19~57岁,平均(41.34±1.28)岁。

纳入标准:①已经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腰痛、腹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确诊为泌尿生殖道感染和妇科炎症的患者;②能够正确看待隐私问题,积极配合检测及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隐私认知障碍,情绪异常,无法配合医护人员的患者;②研究中途自行退出的患者;③参与本研究前15d内摄入过任何抗生素的患者。

1.2 检测标本采集及药敏试验

1.2.1 标本采集

男性患者:①由患者本人对外生殖器(特别是尿道口)进行仔细清洗;②使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尿道,控制深度至2~3cm,获取分泌物;③用无菌尿管留取清洁中段尿;

女性患者:对会阴处进行清洁后,将无菌棉拭子插入阴道深处,至宫颈处停止,拭取宫颈口分泌物。

1.2.2 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检测方式如下:

①取出相应数量的冷冻干燥培养基,向培养瓶中滴加稀释液,摇晃均匀;②将50μL的培养基加入C空白孔中;③将无菌拭子采集的标本插入培养基中,挤压并数次旋转识字,使标本渗入;④尿液经2000转/min离心10min,取沉渣约0.2mL,使用无菌滴管或定量加样器接种;⑤混匀接种标本的液体培养基,使用加样器精确区50μL,接种到试剂条除C孔外的各个孔中;⑥向试剂条的每一个孔中均滴加一滴石蜡油,盖上盖子;⑦连同剩余培养基、试剂条一起放置于35°C的隔水恒温培养箱中,放置24h后观察结果[3]。

1.2.3 药敏试验试剂选择及试验方式:

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共计六种药物检测试剂;使用珠海利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开展药敏试验[4]。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产生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所有结果均以±s的形式予以呈现;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相关结果以[n(%)]的形式呈现;P<0.05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98份送检标本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情况

标本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阳性39例,其中:①男性患者的阳性检出总数为10例,占比为33.33%;女性阳性检出总数为29例,占比为42.65%。对比之下,女性阳性率较高,χ2=9.613,P=0.008,差异显著;②人型支原体阳性检出总数为17例,占阳性检出总数的43.59%;解脲脲原体阳性检出数为22例,占阳性检出总数的56.41%。对比之下,解脲脲原体数量阳性率更高,χ2=6.639,P=0.011,差异显著。

2.2 不同年龄患者UU阳性检出率情况

本次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患者在UU阳性检出率上存在数据差异,本文的研究证明,30~40岁患者的阳性率比重最高,与<30岁受试者、>40岁受试者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数据比较结果显示,<30岁组与30~40岁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χ2=8.541,P=0.003);30~40岁组与>40岁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χ2=6.208,P=0.001)。<30岁组与>40岁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χ2=6.905,P=0.009)。

2.3 98份标本的药敏试验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6种抗生素药物中,强力霉素的敏感率最高,达到96.94%;交沙霉素次之,达到90.82%;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差异较小,分别为72.45%、74.50%、77.55%;氧氟沙星的敏感率最低,仅为58.16%。由此可见,针对本研究纳入的9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给予其强力霉素及交沙霉素治疗时,疗效最好。

3.讨论

解脲脲原体及人型支原体是引发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两种最常见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大约30%~40%的非淋病性尿道炎均由此两种病原导致。当男性患有前列腺炎、女性患有阴道炎、宫颈炎之后,会在性接触的过程中完成传播,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并时刻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根据现有调查发现,UU(解脲脲原体)的感染率要显著高于人型支原体,感染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生活质量下降[5]。对于支原体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机制尚未有确切致病机制,出现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后,患者会产生尿道炎、盆腔炎、影响生育、影响妊娠结局等症状。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中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属于常见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后需及时接受治疗,避免病情恶化,目前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随着治疗的推进,患者会对不同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借助微生物分析仪对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呈球杆状,其本身致病性较弱,但是在与宿主细胞粘附结合后,一些支原体会携带致病菌。支原体处于细胞和病毒之间,可以在人工培养基生长的原核生物,支原体种类较多,分布较广。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属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中解脲脲原体属于非淋病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属于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寄生菌,在治疗解脲脲原体的时候不能过于激进,应结合多种因素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人型支原体属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另一主要病原体,传染途径以性生活为主。因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涉及到较多学科,患者在感染后出现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不孕不育、输精管阻塞等,因此对于该疾病的研究也不断增加。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因素包括致病菌,性接触传播,免疫力降低等,大部分患者在产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初期无明显症状,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白带异常等。随着喹诺酮、四环素和抗生素药物的大量使用,导致患者对其耐药性不断提升,同时一些具有多重耐药性的支原体细菌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大部分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病情久治不愈,治疗周期延长,治疗难度增加。所以对于药物耐药性的研究可以提升后续治疗药物选择的有效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支原体缺乏细胞壁,这一生物现象会造成细胞壁合成药物对其无效,临床上常见抑制蛋白合成的药物主要可以分为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以及亏喹诺酮类药物[6]。支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数据差异,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不同地区医师使用抗生素的习惯不同,在本次研究中,在对98份样本展开分析后,发现样本的药敏实验结果存在数据差异,其中氧氟沙星的敏感度最低,而强力霉素的敏感性最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进一步论证了该结果。从临床治疗经验来看,氧氟沙星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广谱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实践经验证明该药物对于泌尿系统疾病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也成为临床上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药物[7]。本文研究发现氧氟沙星的敏感度最低,可能与患者长期接受氧氟沙星治疗有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对该药物的较强耐药性占比高达14.29%,相关数据明显高于其他药物,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而相比之下,样本对强力霉素的敏感性最高,较强耐药性占比最低,其原因可能为该药物的使用较少,再加之较强的杀菌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往往能够取得更理想效果。同时根据本次研究内容可以发现,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等在药物敏感性上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这一结果符合耐药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所以针对这一研究结果,在临床治疗期间,在临床上尽量不用这类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感染。

本研究纳入的98例患者,其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结果显示,女性的阳性率高于男性,表明在现实生活中,女性面临泌尿生殖道感染风险的几率更大。此外,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前些年敏感度较高的克拉霉素、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药物,近年来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表明病原微生物并未停下“进化”的角度。并且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不同年龄段患者在UU阳性率检查中存在数据差异,其中30~40岁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年龄<30岁人群,其原因可能与患者性生活以及生活方式、工作压力有关,因此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针对年龄30~40岁的泌尿生殖道病患者应高度重视病原菌检测以及药敏性分析,能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于多次发生泌尿生殖道病患者,应高度考虑到耐药性问题,能够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98例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且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所以为了能够取得满意临床干预效果,在临床上应重视对危险因素的识别,并优化抗生素使用方案,这样才能为促进患者康复,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原体泌尿生殖道
《现代泌尿外壳杂志》稿约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浙中1000kV变电站工程强夯地基原体试验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植原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知柏地黄丸对解脲脲原体感染不育患者精液指标的影响
985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泌尿生殖系肿瘤诊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植原体病害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