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圣陶先生的“表达秘妙”

2023-09-12徐如松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13期
关键词:构段叶老双龙洞

□徐如松

叶圣陶先生不但是语文教育家,也是成就卓越的编辑家,还是现代著名作家。统编教材选编了多篇他的作品,如《小小的船》《荷花》《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也采用了他整理的版本。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中这样描写:“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最后一句向读者传达了“表达秘妙”:描写一个事物,可以先具体分几个步骤或几个方面叙写,最后用“这就是”起头总结,使整个语段收尾有力,呈现“分—总”结构。

继续往下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作者描写爬山虎怎么往上爬时,同样使用了“先分后总”的构段方式,还使用了“就是这样”进行总结。

这样的“表达秘妙”在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也出现过两次。一是在游外洞时:“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二是穿孔隙进内洞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再回过头来看《爬山虎的脚》,作者总结了爬山虎爬的过程,按理说段式已经完整了,但作者紧接着补写了一句:“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句话点出了作者善于细致观察。使用“如果”一词,采用假设的方式生发联想,激活生活体验,在“爬山虎的脚”与“蛟龙的爪子”两者之间建立起形象化的联系,从而呈现生动、具体的描写效果。

无独有偶。三年级下册《荷花》也隐含了这样的“表达秘妙”:“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个自然段先写作者具体观察到的“这一池白荷花都很美”,然后使用“如果”一词,放飞自己的想象,把眼前的美景想象成“一大幅活的画”,从而抒发自己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最后,总结一下叶圣陶先生隐藏在这些课文中的“表达秘妙”。

一是“先分后总”。这是叶老在这些课文中表现出来的构段方法,先按照游览顺序或者观察顺序,生动、具体地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用“这就是”“这是”“这就”等词收尾,形成完整的“先分后总”结构。如果我们掌握了这种构段方式,就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将其转化为“先总后分”也未尝不可。

二是“假设联想”。描摹事物不仅离不开全方位、多感官的观察,还离不开勾连生活体验,放飞自己的想象。叶老无论是描写荷花,还是介绍爬山虎的脚,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娴熟地放飞了想象。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他描写外洞很宽敞,说“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此情此景,一定激活了叶老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的生活体验,显得多么自然!

猜你喜欢

构段叶老双龙洞
游金华双龙洞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我和叶圣陶先生游双龙洞
弃单间和学生一起办公
加强构段训练,提高写作技能
景美篇之行踪清晰
课堂练笔,帮助学生过好语言表达关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叶圣陶:精神的健康
叶圣陶为什么会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