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新探讨*

2023-09-11樊锦轩鄢国平吴艳光张云飞

广州化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有机化学知识点思政

陈 思,樊锦轩,刘 凡,鄢国平,吴艳光,张云飞

(1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广泛深入,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社会对纯英语或纯专业型人才的需求逐渐降温,而“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日渐突出[1]。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培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是要求高校教师建立三全育人的课程育人体系[3]。课程思政建设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需要教师在进行授业解惑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传道,实现深度与温度并存的思政课堂[4]。

1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意义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解决国际交流合作中“人才链”短缺问题的有力途径[5]。在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德育元素可以有效地解决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好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和良好的价值理念,推动人才培养由知识导向型人才向能力素质导向型人才转变[6]。

《有机化学》作为理工科多个专业的基础课,涉及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及能源等诸多领域,所授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思政育人的重要阵地。通过对《有机化学》引入课程思政进行教学改革,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激励与引领,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良好的“育人”实效,最终实现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共进。基于此,笔者开拓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和谐融合的路径,将现有教学材料与契合的思政案例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思维、素质、能力、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的一体化构建和系统性提升,为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复合型人才助力[7-8]。

2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途径与方法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有机化学理论基础,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为了提高学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的竞争力,提高学生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当前调研基础,笔者确定了复合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改革思路,并从完善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及创新教学评价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建设改革。

2.1 完善授课内容

课程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所在。高校有机化学不仅是对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扩展、延续与加深,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运用所学知识对化合物性质做进一步的应用推广,转变学生看待化学过程和化学反应的思维方式[9]。基于此,笔者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了优化完善。

2.1.1 强调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学科思维

将授课内容划分为脂肪烃、脂环烃、卤代烃、醇、醚、酚、醛、酮、羧酸、杂环化合物及氨基酸等内容,以脂肪烃和脂环烃为基础,烷烃取代物与衍生物为重点,以反应历程机理为出发点进行衍生教学,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反应的学科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水到渠成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2.1.2 增加专业英语词汇,培养专业能力

“英语+材料化学”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将英语与专业进行交叉融合,在《有机化学》的教授过程中,双语教学既承担了有机化学的教学,又是语言教学的主体。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需实现英语与专业的和谐发展。早期的英语输入中,专业词汇相对较少。在教学的初期阶段,我们会线上发布双语课件,以便学生通过提前预习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此阶段授课以中文为主,选取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作为交叉点引入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命名。在学生对基础命名、理论知识等进行充分理解后,再过渡性的加入专业词汇,逐步增加专业词汇量的比例,培养学生有机化学的双语思维。

2.1.3 融入交叉学科前沿进展和思政元素,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有机化学研究领域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越来越深入,笔者对近年来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与提炼(表1),并作为前沿实例融入思政教学。例如,介绍史一安不对称环氧化反应、Stork-赵康烯化反应、Roskamp-Feng反应、卿氟化反应等中国科学家参与命名的有机人名反应,将中国科研成果中的教学案例与授课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拓展科研视野,了解前沿的科学进展和研究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10]。

表1 无机化学思政教学案例Table 1 Inorganic Chemist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ase

2.2 改进教学模式

授课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如图1所示),线上视频教程预习+思政案例(引导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分组讨论/课堂互动(开放式教学,自主巩固知识点)+线上章节习题(强化训练)+思维导图(启发式教学,思维训练巩固强化知识点)+习题讲解(师生互动答疑,应用训练)+知识点归纳总结(思维训练,强化巩固知识点与应用)的教学改革方法,以培养化学反应的思维方式为主线,穿插思政案例和科学前沿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对知识点融会贯通进行应用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1-12]。

图1 授课模式示意图Fig.1 Teaching mode diagram

2.3 优化教学方法

高校学生已属于成年个体,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为避免教师主体的教学方式抑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较差的教学效果,在《有机化学》课程中笔者将教学方法由教师主体讲授优化为引导-开放-启发式师生互动教学。(1)引导:以反应历程的讲授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反应历程及反应机制,掌握某一类型有机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特征,培养学科思维;(2)开放:利用翻转课程、线上讨论及分组辩论等教学手段打破师生界限,活跃课堂气氛,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由讨论和提问,肯定学生所提问题的重要性并实时与学生展开实时探讨,激发学习热情,引导自学能力的养成;(3)启发:通过思政案例分析及科学前沿拓展开拓学生科研视野,启发学生从案例出发进行思考,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自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社会责任感。如:疫情初期,口罩需求缺口大,科研人员在短期内高效快速地自主研发出聚丙烯熔喷专用料,攻克口罩M层聚丙烯熔喷布专用料相关技术难题,对遏制疫情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以紧急情况下知识储备及创新能力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以达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齐头并进的效果[13]。

2.4 创新教学评价方法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了解授课成效,笔者制定了针对教学环节的评价方法,从思维、能力、素养等方面对学习效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课程的最终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线上讨论、视频学习、知识点归纳、课堂互动以及习题完成情况。期末成绩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综合运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 结 语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十分必要。教师在尊重专业课程的学科性特点的基础上,寻找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和谐融合的路径,实现知识、思维、素质、能力、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的一体化构建和系统性提升。通过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计,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专业学习基础,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有机化学知识点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讨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