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以“喀斯特地貌”的教学为例

2023-09-11福建省泉州市第十六中学黄湖南

中学政史地 2023年18期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贵州景观

●福建省泉州市第十六中学 黄湖南

●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 陈良豪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特点、学习内容进行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地理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合理开发地理教学资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围绕主题创设真实情境,有效地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地理教学育人效果。本文以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从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深入探讨,探索基于案例分析和任务驱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贵州的喀斯特地貌研学之旅创设情境,设置三个任务串联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以“辨识喀斯特景观和描述喀斯特地貌特征—分析喀斯特地貌成因及其分布特点—说明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主线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以问题链的方式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帮助学生从表象到本质,全面深入地认识喀斯特地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探究如何开发利用喀斯特资源,分析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地制宜地提出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本节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得比较紧密,教师可以适当拓展,结合乡土地理知识,融入学生家乡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学会辨别喀斯特地貌的同时,也对家乡的喀斯特景观有一定的认识,提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促进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二、教学过程

1.观其形,说特征。

教师播放万峰林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的过程中将图片和所示的地貌名称一一对应,并描述这些地貌的形态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喀斯特地貌的视频和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感悟地貌之美,帮助学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地貌类型,理解喀斯特地貌的个体形态特征。

过渡 徐霞客当年到此一游时,曾感慨: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 描述峰林的景观特点,绘制峰丛、峰林示意图,并分析峰丛、峰林的异同点。

问题2 结合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图,推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过渡 接下来我们来到第二站——毕节织金洞,欣赏地下喀斯特景观。

教师播放视频——溶洞的形成过程,结合图片,识别并描述地下喀斯特景观类型。

设计意图 直观展示喀斯特地貌景观,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对喀斯特地貌有直观、深刻的认识,以问题探究为载体,结合喀斯特地貌演变示意图及景观图了解地表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及其特征,能够描述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中次一级地貌的组成和景观特点,说明各种喀斯特地貌景观之间的联系。

过渡 喀斯特地貌为什么在贵州发育最典型?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其他省区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

2.看分布,析成因。

教师展示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图,让学生说出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的地区。

设计意图 通过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意识与归纳能力,提升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与区域认知能力。同时说明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具有广泛性特征,为后面在区域背景下研究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做铺垫。

讲解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展示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图、贵州气候类型统计图和贵州地形图,结合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分析我国贵州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原因。

设计意图 结合喀斯特地貌的定义、贵州的自然环境特点,学会从多个维度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和形成条件,并根据形成机理深入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认识到喀斯特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综合思维。

3.析案例,论影响。

过渡 接下来我们来到第三站——平塘“中国天眼”。播放视频,结合天眼的选址要求,分析“中国天眼”选址平塘的原因。将任务分解为三个子问题:(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3)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设计意图 联系热点,进行思政教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相关事迹,感悟科学家精神,培养科学家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通过探究“中国天眼”选址的条件,说明“中国天眼”建设与平塘喀斯特地貌的关联,提升学生提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理解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喀斯特地貌对贵州的生产和生活产生诸多影响。学生可以结合贵州省交通、旅游、农业发展等图文资料,分组探究喀斯特地貌对贵州的生产、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设计意图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喀斯特地貌对贵州省的影响,辩证评价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探析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喀斯特地貌”这一主题,将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作为情境,基于活动和案例开展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构。从喀斯特地貌的形态、分布、成因和影响方面展开,通过学习要能够阐明喀斯特地貌概念、分类,准确描述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征,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课后设置探究性学习作业,探究家乡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永安鳞隐石林、将乐玉华洞),探究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评价其开发利用条件,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相关任务,掌握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围绕主题设置三个主任务,调整问题探究的顺序,有逻辑地整合成可操作的学习链,利用大量图片、视频等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活动中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深度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提升了学习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时间的把控和课堂生成的处理还有待提升,给予学生开展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很好的发挥。另外,还要加强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反馈、调节和促进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喀斯特地貌贵州景观
基于乡土真实情境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旋挖灌注桩施工工艺在喀斯特地貌区域的应用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