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引法配合针刺郄穴、原穴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2023-09-09徐江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古本原穴易筋经

滑 东 徐江红 姜 波

(1.北京市丰台区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70;2.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内分泌二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展而来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以下肢多见。DPN 造成患者四肢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的同时还使患者遭受疼痛的困扰,影响患者工作学习乃至正常的生活,轻则失眠,重则抑郁。若错失治疗时间,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增加患者致残和截肢的风险。血糖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血脂代谢异常、肥胖症、血尿酸高、胱抑素C 高均可导致DPN 的发生及发展[1]。西医对DPN 多对症对因治疗。中医药对DPN 的治疗建立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多靶点、多方位发挥作用,相对于西医治疗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大多学者认为DPN 以气虚、阴虚为本,血瘀贯穿DPN 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众多医家运用中医方法如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中药熏洗、针灸治疗、穴位敷贴、联合疗法等,均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该研究观察导引法配合针刺郄穴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2 型DPN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该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9 月在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内分泌二科门诊或病房就诊的67例气阴两虚夹瘀型2 型DPN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3 例和对照组34 例。治疗组男性17 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7.03±6.35)岁;平均病程(3.91±1.31)年。对照组男性19 例,女性15 例;平均年龄(56.56±6.33)岁;平均病程(3.76±1.35)年。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DPN 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3]中医分型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1)年龄在20~65 岁之间,男女不限。(2)血糖:空腹血糖(FPG)<7.0 mmol/L,餐后2 h 血糖(2 h PG)<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血脂:总胆固醇(TC)<5.2 mmol/L,三酰甘油(TG)<2.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3.4 mmol/L。上述指标稳定至少2 周。(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合并下肢破溃感染者。(2)合并严重心、肝、肾等慢性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者。(3)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其他急性并发症者。(4)合并其他原因所致的神经病变。

1.5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2 组患者均维持原有饮食运动,降糖降脂治疗方案不变,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甲钴胺片(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26,规格:0.5 mg×20片),每次0.5 mg,每天3次,口服。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的培训。培训时由专人指导,统一动作要领。逐一监督每人每势的要点做到位。治疗方案:嘱患者进行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3 遍,然后平卧10 min。在治疗床上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针刺穴位,针灸人员先用医用棉签蘸取75%酒精消毒液将患者针刺穴位皮肤周围消毒3 次,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天津亿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限公司,津械注准20172270152)直刺3~5 mm,快速进针,得气后留针,半小时后出针,拔针后用干棉球压迫。针刺治疗隔日1 次,每次取单侧太溪、阳池、跗阳、外丘、梁丘、养老6 个穴位,未针刺日仍进行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3 遍,4 周为1 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1)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中医证候积分:参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 年版)》[3]。(3)神经肌电图检查:测量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采用全功能肌电诱发电位仪(丹麦丹迪KEYPOINT,国械注进20172076787)测量。(4)多伦多临床评分。(5)安全性指标:呼吸、脉搏、血压、体温、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检查等。

1.7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5.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应用x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31/33),高于对照组的64.7%(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气阴两虚夹瘀型2型DPN患者总有效率比较[例(%)]

2.2 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气阴两虚夹瘀型2型DPN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2组气阴两虚夹瘀型2型DPN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5.21±2.181)2)10.68±2.531)例数33 34治疗前16.94±2.45 16.50±2.70

2.3 2 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前2 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气阴两虚夹瘀型2型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表3 2组气阴两虚夹瘀型2型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指标正中神经治疗后46.18±2.431)2)44.82±2.541)46.73±2.081)2)44.56±2.541)45.91±2.601)2)44.15±2.501)45.91±2.231)2)42.76±2.881)MCV SCV腓总神经MCV SCV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例数33 34 33 34 33 34 33 34治疗前41.12±3.15 41.21±2.95 41.39±3.26 41.09±2.85 40.97±3.21 41.59±2.66 41.30±3.18 41.56±2.85

2.4 2 组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比较治疗前2 组多伦多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内多伦多临床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气阴两虚夹瘀型2型DPN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比较(±s,m/s)

表4 2组气阴两虚夹瘀型2型DPN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比较(±s,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5.15±1.421)2)7.09±2.041)例数33 34治疗前7.97±1.36 8.24±1.10

2.5 2 组患者安全性比较在治疗过程中2 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DPN 属于中医消渴病“痹证”“痿证”范畴。明代戴元礼《秘传证治要诀》中指出其病因:三消日久,由精气和血气不足导致。《古今医鉴·痹痛》曰:“夫痹者,手足痛而不仁也”,认为痹证根源在于正虚,又感受风、寒、湿,邪气不能祛除则侵袭经络,进而发展为痹证。

易筋经的“易”有改变的意思,“筋”即筋膜,“经”可理解为大法、经典、方法。易筋经是导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引这一名称首次出现在《庄子·刻意》中,书中记载:“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导引疗法的最早记载是在《素问·异法方宜论》。易筋经十二势源于南北朝时期的菩提达摩,自出现以来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在2014 年被纳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首个中医导引学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的哲学基础来源于《易经》,主要以《素问》《灵枢》为理论基础,以整体观念、脏腑理论、经络理论作为指导[5],其特点为“伸筋拔骨,守中和合”。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讲究分筋疏导,每一势导引一条经筋,通过导引12 条经筋,疏通与之相对应的12 条经脉的气血,以强壮筋骨、固摄精气、涵养心性、畅达全身气机、促进气血循行及增强脏腑机能。《抱朴子》中记载了导引能够疗未患之疾。DPN 以气虚、阴虚为本,气虚则功能失常,形成瘀血等病理产物,经脉不通而发为此病。而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可以通过疏导12 条经筋,进而影响经络和脏腑,使气血通畅,对DPN 的预防以及治疗起指导性作用。

郄穴的名称首见于皇甫谧所著的《针灸甲乙经》。郄穴能够缓解患者疼痛不适的症状,起到祛除邪气的作用,《针灸甲乙经》曰:“阳经郄穴治痛症”,为DPN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原穴是五脏精气汇聚和通过的部位,经三焦畅达全身。《灵枢·九针十二原》有“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的记载,可见五脏与原穴密切相关。选取原穴进行针刺,能够调节五脏之气,增强脏腑生理功能,达到扶正的目的。消渴病痹证以气虚、阴虚为本,日久阴阳两虚,阳虚则温煦功能失常,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推动无力,日久则瘀热互结,经络阻滞,血液不能濡养,四肢则会出现麻木、疼痛、发凉的症状。针刺郄穴、原穴,能够切合消渴病痹证的病机,扶正以调节脏腑功能。选取足少阴肾经原穴之太溪,补原气、滋肾阴、治其本,另外在《医宗金鉴》中有关于太溪治疗消渴病的记载。选手少阳三焦经原穴之阳池,能够生发阳气、调畅三焦气机,气机畅达则全身气血得以畅通。《类经图翼》关于阳池的记载:“主治消渴口干烦闷”,明确指出了阳池能够治疗消渴病。针刺阳经郄穴,选择跗阳(阳跷脉郄穴)、外丘(足少阳胆经郄穴)、梁丘(足阳明胃经郄穴)、养老(手太阳小肠经郄穴),除了养老外,其他3 个穴位均位于下肢,这正与DPN 多发生在下肢相符,且选取穴位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同时起到了阿是穴的作用,畅通经络气血,缓解肢体疼痛的症状,治其标。李扬帆等[6]通过试验发现,疼痛状态下郄穴的导电量不平衡,表明郄穴对疼痛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该研究选取太溪、阳池、跗阳、外丘、梁丘、养老6 个穴位,共奏补气滋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将针灸与导引法结合,先导引畅通经脉,使针灸疗效直达病所,加强针刺作用。

该研究证实,导引法配合针刺郄穴、原穴能够改善气阴两虚夹瘀型2 型DPN 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古本原穴易筋经
存世筝谱集古本所承载的文化价值研究
从原穴角度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思路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影印本首发式
古典之美——古本昆剧《红楼梦传奇》学术研讨会综述
略谈《古本戏曲丛刊》中的几部碧蕖馆旧藏传奇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纪青山教授从脏腑辨证结合原穴治疗原发性痛经
浅议原穴理论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