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医学英语专业教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

2023-09-0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发文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

严 格 李 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29)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或方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世界医学的快速发展及国际交流合作使得英语和医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愈发受到重视,同时也对医学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专业(医学方向)(以下简称“医学英语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因此应结合学校特色,加强专业建设,培养高端复合型外语人才,为国家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医学英语专业教学研究对培养医学领域复合型外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虽已初具规模,但少有学者采用定量方法发表综述性文章。文章将围绕这一领域,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梳理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2000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日相关文献,分析研究现状及热点,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与筛选该研究以CNKI 为数据来源,检索式:篇关摘(TKA)=(“医学”或“中医”)AND(“英语专业”或“翻译专业”或“MTI”或“口译”或“笔译”)AND(“教学”或“教育”或“培养”或“课程”);TKA=(“英语”或“外语”)AND(“医学方向”或“医学复合型”)AND(“教学”或“教育”或“培养”或“课程”);TKA=(“涉医外语”或“涉医英语”或“医学英语”或“医学翻译”)AND(“教学”或“教育”或“培养”或“课程”),检索时间设置为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人工筛除与主题不相关(会议通知等)或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最终获得235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

1.2 研究方法采用CiteSpace 和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CiteSpace 可用于大量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快速寻找关键文献及其主要研究团队并识别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为了使数据更加清晰直观,将相关结果导入Excel。根据研究结果,对发文量总体趋势、主要作者、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时间线等分析讨论。

2 结果

2.1 发文量总体趋势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学英语专业教学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及其增长趋势见图1。实线表示每年的发文量,虚线则表示到该年为止的累计发文量。可以看出,从2000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 日,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先后经历了3 个阶段:初始阶段(2000 年—2008 年),此时医学英语专业教学研究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发文量(26 篇)仅占总量的11%;发展阶段(2009 年—2017 年),其中2012 年—2017 年相关研究达到了高峰,发文量(134 篇)占总量的57%;稳定阶段(2018年—2020年),学者研究兴趣下降,发文量趋于稳定。

图1 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学英语专业教学研究发文量趋势

近20 年来(尤其2008 年之后),医学英语专业教学研究不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1 世纪初,《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和《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 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都强调了要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泛文化知识的综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目标[2]。在这样一个外语能力和专业特长培养并重的时代,2003年—2004年,多所中医药大学开设了医学英语专业。2008 年以后,这些中医药院校培养出了首批毕业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培养特色。2008 年之后领域内共发表论文214 篇,其中96 篇(44.9%)来自中医药院校。这可能是2008 年后该领域发文量增长较快的重要原因。

2009 年和2011 年的研究发文量增幅最大,姬蕾[3]对大学医学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也发现了类似趋势,她认为其总体趋势与我国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趋势一致。2009 年首届“中国ESP 研讨会”举办成功,2011 年ESP 专业委员会成立,这标志着我国ESP 教学与研究有了专门的学术组织,进入了规划发展阶段[4]。由此可见,医学英语专业教学研究的发展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趋势保持一致,尤其是ESP教学。

2.2 主要作者和研究机构研究发现,论文作者基本来自医学院校或者中医药高校。医学英语专业教学领域发文量前5的研究机构包括陕西中医药大学(16篇)、湖北中医药大学(13篇)、广西医科大学(11篇)、北京中医药大学(10 篇)及重庆医科大学(10 篇),其中中医药大学占据三席。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医英语教学在领域内受到了高度重视。

在该领域发文的作者共305 人,其中241 人仅发表1篇,44 人发表2 篇,13 人发表3 篇,3 人发表4 篇,5 人发表5 篇及以上。发文量前5 的作者包括湖北中医药大学李德俊(8篇)、广西医科大学周秀琼(7篇)、北京中医药大学吴青(6 篇)、泸州医学院杜开群(5 篇)以及赣南医学院刘传江、广东药学院苏燕和内蒙古医科大学朱午静(均为4篇)。核心作者群体的形成与否,能体现出该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可以借助普莱斯公式:M≈0.749×计算。公式中的M 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篇数,Nmax则为核心作者群体中最高产的作者发文数,即8篇。根据所得数据,M≈2,即发表2篇及以上文章的作者属于核心作者。核心作者发表论文共165 篇,占总数的70%。而在普莱斯公式中,核心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当于总数的一半。70%远高于50%,说明该领域已经形成了核心作者群体。

表1 医学英语专业教学研究领域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

表2 2000年—2020年医学英语专业教学研究领域关键词时间线表

2.3 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是论文的高度概括与核心提要,不仅可以明晰文章主题,还可以突出主要研究内容。利用CiteSpace 统计出该领域关键词的词频排序并列出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见表1。

2.3.1 高频关键词在CiteSpace 得出的结果中,若中心度超过0.1,则称该节点为关键节点。中心度越高,关键词在网络中的出现频率就越高。表1 表明“英语专业”的词频和中心度最高,是连接其他关键词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中医院校”和“中医英语”分别出现在2009年和2011年,是最后出现的关键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多数中医药大学在2003 年或2004 年开设了英语专业,其第一届学生在2007年或2008年左右毕业。

2.3.2 关键词聚类CiteSpace 生成的关键词聚类见图2。在图中,每个聚类由几个密切相关的关键词组成。CiteSpace 会给每个关键词赋予一个值,在同一个聚类中取值最大的数据会被选中并标记为该类别的代表,即标签(Label)。这些标签之前的数字范围为0~9,数字越小,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越多[5]。

图2 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学英语专业教学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关键词聚类图

如图2所示,共形成10个聚类,通过对这10个聚类以及聚类下的主要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将近20年的研究热点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大方向。

#0教学计划、#2复合型、#4现状和#6教育4个聚类主要从宏观角度出发研究。这些聚类的标签包括英语专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人才发展等。这表明,领域内近20年来非常重视宏观基础研究的探索、教育改革和理论模型的构建。

#1 双语教学、#3 医学英语、#5 中医翻译和#7 教学模式则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具体而言,这些集群中排名靠前的关键词主要包括双语教学、课程设计、医学英语教学、中医英语、翻译和教学方法等。这意味着领域内近20年来强调了教学方法、教学课程、具体学科和教育改革模式等。相关研究还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译能力。同时,近年来ESP教学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另外,标签#8医学院校和#9中医院校是领域内主要研究机构。#8 医学院校强调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和语料库,#9中医院校更强调学习动机。尽管CiteSpace列出了#8医学院校和#9中医院校,但它们与其他聚类的标签没有太大区别。

姬蕾[3]的研究发现,医学英语教学研究领域更注重宏观研究,缺乏应用研究或实证研究。但文章的研究结果与其略有不同:除宏观研究外,在该领域也有多种教学应用和实践方面的研究。

2.3.3 关键词时间线基于关键词共现图和关键词聚类图,可以获得相应的时间线视表,见表2。关键词时间线视表可以直观地展现聚类图中的关键字研究热潮的起始及结束时间,以显示不同时期领域内研究热点的变化和发展。通过这一图表,可以了解领域内的前沿主题。

如表2所示,几乎没有一个热点话题能够贯穿整个时期。#3医学英语是最早的热点,但2018年左右其热度逐渐降低。一些聚类出现的时间虽晚于2000年,但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直至今日其研究热潮仍在持续,如#0 教学计划、#2 复合型、#4 现状、#5 中医翻译和#7 教学模式。以上分析表明,宏观理论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然而,也有一些关键词出现的时间相对短暂,如#1 双语教学,其研究热度在2018 年逐渐消失;对于#6 教育,学者在2003 年—2018 年展开过激烈讨论,#8 医学院校和#9中医院校则在2007年—2019年成为研究热点。

3 讨论

文章对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国医学英语专业教学领域235 篇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直观展现了该领域的总体发文趋势、主要作者、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时间线,并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2000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日我国医学英语专业教学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次,研究者基本来自医学院校、中医药高校,领域内已经形成了核心作者群。最后,对教学计划、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教学现状等宏观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热点话题。此外,双语教学、医学英语、中医翻译、教学模式等也受到较多关注。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英语专业教学研究的热度越来越高,很多中医药大学都开设了英语专业,为该领域的研究做出了贡献。该研究梳理文献时发现,部分作者的单位由“系”转为“学院”。事实上,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大学开设了专门的学院,致力于培养中医药国际传播人才[6]。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当前中医药事业更是走上了传承发展的“高速路”。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学研究将会引起进一步关注,如何加强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的建设,促进中医药国际交流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热点。

猜你喜欢

发文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