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价值与设计策略研究

2023-09-08何友忠

小学生 2023年20期
关键词:扇形统计图习题

☉何友忠

“双减”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作业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一项学习活动。小学数学作业分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两类。“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应当遵循分类明确总量原则,即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适当安排校内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控制在六十分钟以内。由此可见,“双减”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作业设计要求,教师应认识到“双减”背景下作业的价值,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的数学作业,最大程度发挥作业优势,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健康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价值

(一)减轻过重作业负担

“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教师的作业设计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要求教师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上,杜绝重复性、机械性内容,积极完善和创新作业形式,以缓解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使之产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按照“双减”政策要求,调整作业结构,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做到基础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进而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1]

(二)提高数学作业效能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教师以减负增效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化作业形式与内容,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双减”政策落实。具有针对性的数学作业,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学习需求,进而巩固基础薄弱学生的数学根基,拔高数学能力较强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效提高数学作业效能。

(三)实现教学相长目标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根据“双减”政策要求设计基础性、进阶性作业,利用典型习题巩固学生课上所学知识,能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提高数学作业设计能力。教师在创新传统作业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反馈,调整作业难度,利用与生活相关的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积极性,也实现了教学相长目标,开辟了作业设计的新视角、新途径。

(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双减”本质是为了减少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因此,教师利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指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魅力,在作业中融入不同形式的实践作业,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与数学学习需要,尊重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差异性,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健康成长。教师立足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联,指导学生在完成作业后科学利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妙用经典习题,凸显重点教学内容

经典习题是具有考查重点知识、检验学习成果、反映命题规律的习题。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妙用经典习题凸显重难点数学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确保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2]教师应围绕重点知识内容设计数学作业,确保学生能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提高对数学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挖掘整理相关经典习题,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脉络,从而凸显重点教学内容,助力学生快速掌握重点数学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课中,本课要求学生掌握计算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习题的方法,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结合具体问题进行估算,理清估算的思路,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教师要利用100 以内加法和减法经典习题充实数学作业,让学生在课上进行巩固练习,以凸显重点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首先,教师要总结教材中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步式习题,通过变换数字的方式,设计经典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复习加法和减法算理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归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法则,要求学生按步骤计算不进位加、不退位减法习题,学会运用“按顺序减”或“先加数、再减数”方法进行笔算,体会加法和减法计算算法的多样性。教师也可以从具体的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分析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加法、减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由此凸显重点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理。最后,教师依托互联网经典题库整理难度适中的题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练习经典习题,快速掌握重点知识,提高作业完成效率和质量,积累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

(二)优化作业形式,激发数学学习热情

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利用不同形式的作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提升。教师在“双减”背景下,设计趣味性作业,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元素,融合难点问题以及趣味故事,可以使学生的课后作业更加有趣,从而吸引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激发其数学学习热情。[3]教师不断利用趣味元素优化作业形式,让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学习,可以优化作业结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趣味游戏,将游戏与数学作业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进行游戏,完成课后作业,产生源源不断的数学学习热情。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中,本课要求学生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与算法,正确进行计算,在算理、算法探究过程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元化,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可以从口算、笔算过程等方面入手,优化数学作业形式,让学生完成具有趣味性的作业,产生内部学习动机,激发其数学学习热情。首先,教师应设计新旧知识衔接题,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加法竖式计算中,百位上满十了应该怎么办?

2.6 乘3 竖式计算中,满十了该怎么办?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其次,教师要利用口算习题充实课后作业,引导学生以接力口算的形式,巩固自我口算学习基础。为了提升作业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作业中融入“24 点”纸牌游戏,让学生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习题,利用趣味游戏优化数学作业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思维得到发展。为了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在作业中设计“乘法口诀回顾”游戏,鼓励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完成不同的口算作业,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最后,教师可以根据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在作业中融入“改错游戏”,让学生观察不同的计算竖式、结果,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验算,提升数学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在完成作业后,获得学习满足感与成就感,在学会乘法竖式的基础上,正确进行验算,提高自我计算能力水平。

(三)设计生活作业,降低知识理解难度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生活化作业,可以在数学与学生的生活之间搭建起桥梁,帮助学生降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继而提高学习质量。“双减”政策提倡教师利用生活元素充实作业内容,改变传统作业低效、枯燥的局面,落实“生活化数学”理念。开放性、探索性是生活化作业的特点,能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教师应按照“双减”政策要求设计生活化作业,利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让学生通过完成生活作业,进一步理解重难点知识。[4]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本课要求学生根据平面图形面积公式间的联系,掌握面积计算公式的使用方法,发展自身的应用意识、空间观念,养成良好的知识整理习惯。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多边形入手,指导学生通过求解多边形面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存在的形式,进而降低抽象几何知识的理解难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之掌握转化思想,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质量。首先,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不规则图形,让学生回顾相关面积求解方法,回忆不同图形转化成其他图形的过程,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其次,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总结相关面积公式,反思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夯实基础知识学习,利用生活元素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教师要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方式,充实课后作业内容,要求学生以不规则的包装盒、水瓶为研究对象,自行成立研究小组并探究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使之明白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深入理解所学数学知识。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归纳相关知识,设计“知识小结”作业项目,目的是让学生归纳自我实践中得到的多边形面积求解经验与重难点知识,进而训练学生思维,促进其数学思维发展。

(四)分层设计作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设计分层作业,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表现,能促进不同学习能力水平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实现进步。[5]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后进生、中等生、先进生三个群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对应作业,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一课中,学生需要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尝试利用数据制作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根据相关信息做出合理判断和推断,掌握收集数据的步骤、方法,学会根据扇形统计图进行交流,经历决策、猜想、得出结论的全过程,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设计针对性较强的分层作业内容。

就后进生而言,教师应本着“引导探索”原则,带领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建构统计、数据、扇形统计图等关键的数学概念,使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扇形图制作作业,要求学生按照正确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使之经历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夯实基础知识学习,熟悉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全过程,懂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针对中等生,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数学学习,为其布置具有一定难度但同时具备基础性特点的作业,目的是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具体作业设计可以参考教材习题,利用变式、实践等手段,指导学生自主分析有关生活的数据,制作不同的扇形统计图,培养学生优秀的发散思维能力,使之懂得扇形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自我数据分析能力。

对于先进生,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成立调研小组,以调查数据的方式,了解全班学生的身高,设计直观的扇形统计图,呈现身高分布区间和阶段发展趋势,由此激发先进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一步提高其学习水平。分层作业设计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契合“双减”政策中有关作业设计的要求,可以满足三个层次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高数学作业效能,实现教学相长目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进步。教师要严格按照“双减”要求,从实际教学内容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深入研究作业设计方法,妙用经典习题来凸显数学重点知识,不断优化作业形式,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利用生活作业、分层作业,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增强数学学习自信。为达到减负增效目标,教师需要在“双减”背景下,转变作业设计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优化作业形式、内容,杜绝重复、机械内容,利用新颖、高质量的作业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猜你喜欢

扇形统计图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各种各样的扇形
抓住习题深探索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探源拓思融会贯通
———《扇形的认识》教学廖
复扇形指标集上的分布混沌
3Dmine 在雅满苏井下矿扇形中深孔爆破炮孔设计中的应用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