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3-09-08万红宏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减案例法治

万红宏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内容比较多,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缺乏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深层次思考。这不利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升。“双减”政策的落实,优化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故事导入。

初中生比小学生成熟,但对于故事、游戏等教学方式仍然非常喜欢。“双减”强调课堂教学增效减负,提高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负担。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利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发挥育人功能。基于此,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作为导入内容,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时,教学内容是围绕创新的作用、意义等展开,让学生掌握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初中学生未能经历历史重大变革,生活阅历较浅,难以真正理解创新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讲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并引导学生思考:目前的生活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比较,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2.生活导入。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思想高度,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因道德与法治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以生活为依托,使学生真正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于生活。教师运用生活元素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凝聚法治共识”的教 学中,围绕政府作用、政府执法、构建法治社会的意义展开,把依法行政作为教学重难点之一。所以,教师在课前可以搜集生活中的有关案例。案例要确保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增加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感受和认知。教师可以引入有关反腐、诈骗、交通疏堵的案例等,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他们喜欢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厉行法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对我国法律形成认同感,理解构建法治社会的重大意义。

二、设计教学实践活动,践行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在“双减”背景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学科特点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中蕴含的精神和意义,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

例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的教学中,围绕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弘扬民族精神等内容展开,其中,将如何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学重难点之一。教师可以设计教学实践活动,突破课堂局限,让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后运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利用课堂资源展现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创设教学情境,升华学生情感

學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通过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和质量。初中学生虽然经过前面学习已经具备共情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新知识难以产生情感共鸣,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和点拨。

例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中华美德。对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传承,首先需要学生的认同。学生只有真正认同传统文化才能“由内而外”地传承传统文化。基于此,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形成文化自信。在网络化社会,教师可以将短视频平台拍摄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融入课堂,通过视频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由内而外认同中国文化,从而实现传承中国文化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以“增效减负”为导向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减轻学习负担,进而提高学生思想高度。

猜你喜欢

双减案例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