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2023-09-07陈建伟杨洲刘宇欢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13期
关键词:雷珠光凝黄斑

陈建伟,杨洲,刘宇欢

惠安惠光爱尔眼科医院眼科,福建泉州 362100

近年我国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加之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化,使得各种代谢类疾病在我国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随之增高,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糖尿病[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慢性疾病,患者临床特征为高血糖、缺乏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等。糖尿病主要发生于35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并且这一疾病有着发病隐匿、治愈困难、进展缓慢、并发症类型多且风险高等特点[2]。糖尿病的致病因素较多,包括肥胖、情绪、饮食、药物刺激、遗传因素等,统计显示,糖尿病在我国成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超过35%,每年至少有83 万人因糖尿病的并发症而死亡[3]。在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其并发风险随着病程的增加而升高,据统计,在病程超过15 年的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约有25%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出现,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力,甚至导致失明,当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5]。既往临床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多采用全视网膜光凝的手段,该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消退,但是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新生血管无法得到有效消退,也有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如黄斑水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6]。2021 年8 月,我国批准将雷珠单抗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这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基于上述理论,本文选取2022 年2 月—2023 年2 月就诊于惠安惠光爱尔眼科医院的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0 例(90 眼)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院期间接受的治疗方式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组,30 例患者(48 眼)纳入对照组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治疗,30 例患者(42 眼)纳入研究组接受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左眼23只,右眼25 只;年龄45~79 岁,平均(62.42±4.26)岁。研究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左眼20 只,右眼22 只;年龄45~80 岁,平均(62.87±4.16)岁。两组性别、患眼组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项目于开展前,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收到项目详情报告,并于审核后批准实施;本项目保障了研究对象本人与家属对研究内容的知情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7]中关于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者;临床资料及此次就诊资料完善者;无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可与医护人员沟通者;依从性良好,可接受随访者;接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认其患有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无其他眼部疾病者,如青光眼、白内障等。

排除标准:对本项目所使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机体脏器功能障碍者;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拉者;在参与本研究前,接受过玻璃体切除、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视网膜激光治疗者;患免疫性疾病者,如红斑狼疮者;失访者;合并传染性疾病,研究过程可能危害医护人员健康者,如HIV 携带者、乙型肝炎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所有患者的治疗均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激光机为法国光太固体激光器532 nm 激光对患者进行治疗,能量设置为120~220 mW,光斑直径设置为200~300 μm,强度设置为Ⅱ~Ⅲ级,曝光时间设置为0.2 s,间隔直径为1个光斑,自血管弓外向4 个象限周边进行治疗,共接受4 周治疗,术后定期进行复查,及时对激光光凝进行补充。

研究组患者接受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手术前3 d,指导其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国药准字H20205052,规格:5 mL×1 支)每日进行4次滴眼,手术治疗之前,以盐酸丙美卡因(国药准字HJ20160133,规格:15 mL∶75 mg)对患者进行麻醉,消毒后常规铺巾,以开睑器进行开睑,以生理盐水和聚维酮碘(沪卫消证字(2003)第0001 号,规格:500 mL/瓶)对患者结膜囊进行冲洗。人工晶体眼的进针位置在角膜缘后3.5 mm 的位置,有晶体眼的进针位置在角膜缘后4 mm 的位置,进针角度需与眼球壁垂直,深度为1 cm,保证针头进入玻璃体腔内之后,将0.05 mL 雷珠单抗注射进去,而后将针头拔出,并以棉签对进针点进行按压。术后1 周,每日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进行4 次滴眼。手术1周后,对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治疗方法及时长与对照组患者一致。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厚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的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在术后3 个月内黄斑水肿以及玻璃体积血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FFA),获得图像后计算新生血管面积,新生血管面积减少率=(治疗前面积-治疗后面积)/治疗前面积×100%。完全消退:减少率≥95%;部分消退:减少率为60%~<95%;未消退:减少率<60%。消退率=(完全消退例数+部分消退例数)/总例数×100%。

矫正视力的测定以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转换结果为最小份变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比较。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实施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治疗后3 个月3 个时间点的矫正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水平比较(±s)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厚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个月、治疗后3 个月研究组的黄斑中心厚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厚度对比[(±s),μm]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厚度对比[(±s),μm]

?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新生血管消退率比较

治疗后3 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新生血管消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新生血管消退率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术后3 个月内,研究组患者的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临床主要的特征为血糖代谢出现紊乱,同时还有胰岛β 细胞功能减退等临床特征,是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糖尿病在我国临床的发病率达到11%~12%。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并不单一,而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导致的一种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疾病,在临床上,患者主要的表现为慢性高血糖[8]。正常情况下,人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状态处于稳定的水平,但是一旦发生分泌不足或是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机体就会出现多种代谢紊乱,包括糖类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的紊乱,从而导致机体出现糖尿病。这些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群体数量的增加,以及我国居民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出现,如暴饮暴食、熬夜、大量吃甜食等,使得糖尿病这一种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每年因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而死亡的患者数量也随之增长,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了威胁我们国家居民身体及心理健康、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9]。

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并发此症状的患者以视网膜形成新生血管为典型表现,同时部分患者会出现视网膜牵拉性脱离、玻璃体出血等症状,晚期时患者可发生不可逆的视力损伤,甚至导致患者失明[10],因此,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临床的关注重点。既往临床主要以全视网膜光凝对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激光光凝可以促进新生血管的消退,降低患者失明的风险,但是常常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患者视网膜存在水肿情况,因此该疗法不但无法获得有效激光斑,还有可能导致水肿情况加重[11];②部分患者新生血管数量较多,激光治疗时极易引起出血;③部分患者激光治疗的效果不理想,新生血管持续进展。上述3 种情况均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寻找出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十分必要[12]。近年,雷珠单抗逐渐被应用至该疾病的治疗中,该药物属于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对高表达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发挥拮抗作用,并抑制视网膜生成新生血管,降低血管通透性。但是雷珠单抗的持续时间较短,因此需要重复进行注射。可见,雷珠单抗和全视网膜光凝两种疗法各有优势,也各有缺点,两者联合使用,可以互补,提高疗效。

本研究在给予患者雷珠单抗1 周后,对其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这是因为注射1 周之后,结膜巩膜因注射所导致的伤口已基本痊愈,这时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是最佳时机。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黄斑中心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并且新生血管消退率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分析: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可以发挥长效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效果,但起效较缓,在此基础上结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雷珠单抗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起效快而持续作用时间短,两者结合相互弥补了缺点,因此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除此之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原因分析: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先经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待新生血管在一定程度上消退、玻璃体积血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以及水肿和血管渗漏情况得到缓解之后,视网膜此时处于干燥状态,更有利于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进行,能够获得良好的光斑反应,同时减少出血风险。

综上所述,对于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方式,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效果理想,不仅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提升,还有利于视网膜解剖结构的改善,促进新生血管消退,综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雷珠光凝黄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采用雷珠单抗和光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护理干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裂孔在黄斑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弥漫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TA与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
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