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 型糖尿病的疗效研究

2023-09-07任佳伟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13期
关键词:低血糖血脂胰岛素

任佳伟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泰州 225300

2 型糖尿病是困扰我国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和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1-3]。近年来,2 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逐渐下降,越来越多中年人群罹患此病。若不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血糖长期过高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病变以及血管病变,同时还会增加患者肾脏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存质量[4-6]。2型糖尿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为胰岛素治疗,以预混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作为常用胰岛素,但部分患者会出现血糖控制不佳等情况。同时,预混胰岛素还会增加患者出现低血糖的风险[7-9]。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作为新型双胰岛素注射液,主要是由70%德谷胰岛素和30%门冬胰岛素组成,患者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降低[10]。基于此,本研究分析2020 年1月—2023 年1 月期间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接诊的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 型糖尿病患者100 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接诊的100 例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 例。对照组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龄30~73 岁,平均(53.57±3.17)岁;病程1~12 年,平均(7.69±1.31)年。观察组中男32 例,女18例;年龄32~75 岁,平均(53.61±3.15)岁;病程1~13年,平均(7.75±1.2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为2 型糖尿病确诊患者;②预混胰岛素治疗3 个月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③依从性较好患者;④认知功能和理解能力正常患者。

排除标准:①1 型糖尿病患者;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③肾脏功能异常患者;④恶性疾病或恶性肿瘤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在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精胰岛素(国药准字S20 194001;规格:3 mL∶300 U)。1 次/d,于每日相同时间段进行皮下注射,连续治疗3 个月。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国药准字S20 227004;规格:3 ml∶300 U(畅充)×1 支)。皮下注射,1~2 次/d,连续治疗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比血糖水平。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指尖静脉血,利用血糖仪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比较,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水平进行检测;再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水平进行检测。

对比血脂水平。采集患者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的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otal serum cholesterol, TC)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血脂水平进行检测。

对比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血糖水平≤3.9 mmol/L;严重低血糖:血糖水平≤2.8 mmol/L;夜间低血糖为24:00-6:00 之间发生的低血糖。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

2.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

2.3 两组患者低血糖总发生率比较

两组低血糖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低血糖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作为进展性代谢性疾病,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居民中超过10%以上。患者以“三多一少”为主要临床症状,同时2 型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血糖不断升高[11-12]。随着糖尿病的不断发展,患者体内胰岛β 细胞功能会逐渐下降,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糖不稳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积极控制患者血糖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可延缓糖尿病病程进展,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3-14]。

口服降糖药是2 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病程进展胰岛β 细胞功能逐渐下降,出现口服降糖药物失效,影响治疗结果,因此,胰岛素注射是2 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治疗方式。预混胰岛素是指联合应用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可在短时间内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还能起到长期维持血糖水平的效果。同时,预混胰岛素还能减少患者每日胰岛素注射次数,治疗依从性更高。甘精胰岛素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具有安全性高,且吸收稳定的作用,但会因餐后血糖难以控制增加注射剂量导致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的情况[15-17]。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作为复方制剂,是由70%的德谷胰岛素和30%的门冬胰岛素组成。可以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来有效调节患者FPG 以及2 hPG,德谷胰岛素半衰期高达25 h。因此,本研究中,采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血糖水平治疗后更接近于正常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德谷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在治疗时以独立形式存在,互不影响。德谷胰岛素可进行持续性解离,发挥胰岛素的基础功能,持续作用时间较长;门冬胰岛素经注射后可快速分解,充分发挥餐时胰岛素作用。因此观察组患者2 hPG 以及HbA1c 水平较采取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更低(P<0.05),由于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半衰期长,因此更能平稳地调控患者血糖,不会出现血糖波动以及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18-20]。而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夜间低血糖的发生会导致心血管损伤以及神经损伤的进程加快。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更低(P<0.05),也验证了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安全性更高。此外,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还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高血脂对于患者血糖的影响。本研究数据可有效验证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对于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 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对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在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低血糖血脂胰岛素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你了解“血脂”吗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胆宁片治疗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32例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