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3-09-07刘雪娟王莉史磊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4期
关键词:外语数字化思政

刘雪娟 王莉 史磊

[摘           要]  教师是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数字化背景下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数字化课程思政教学技能提升体系。首先从外部层面,教育部门和院校可通过建平台、选名师、办大赛、办研讨、设教研、建体系等方式,加强顶层设计,建设在线资源,激发教师动力。其次从内部层面,教师自身要善于运用数字手段、学习集体智慧、进行深入反思,以此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技能的不断提升。

[关    键   词]  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4-0077-04

一、引言

随着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课程思政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1]。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对于该理念的深入落实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国内学者多从宏观视角研究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2-5],鲜有研究从数字化视角关注这一问题。王定华、杨丹[6]指出,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形态变革,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数智时代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如何得到创新性提升。鉴于此,本文拟对数字化背景下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内涵、现状和提升策略进行探究。

二、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内涵

外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才能保障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呢?首先需要对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Tigelaar et al.[7]将教学能力定义为各种教学情境中实现有效教学所需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综合能力。宋红波、陈尧[8]从三方面对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进行细致界定,一是外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二是教学能力,三是思政认知、态度价值等个人特质。本文认为,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基本教学能力、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整合能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能力等方面。

以《走遍俄罗斯》教材中《契诃夫》一课为例,该文讲述了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的契诃夫深入俄罗斯社会,关心民众疾苦,创作了大量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作品。该课首先考察教师对语言知识的讲解能力。其次,教师要合理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比如通过中外对比融入中国作家鲁迅弃医从文的爱国故事。最后,如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这些元素呢?此时就需要教师掌握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讲述中国相关主题故事。授课完成后,还要对课程思政授课的实效进行评价。

三、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现状

(一)外语教师思政教育理论基础薄弱,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不强

外语教师长期学习外国语言文化,其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忽视对我国思政理论的学习。由于缺乏系统理论学习,外语教师自身思政理论素养明显不及思政理论教师。这就导致外语教师不善于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等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外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另外,外语教师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不敏感。除了党的创新理论,外语课程教学中还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宪法法治意识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政元素。然而,外语教师对这些思政元素并没有做到深入挖掘。

(二)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能力不强,存在“两张皮”现象

一直以来,我国外语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重语言教学、轻思政教育,教书和育人相脱节现象”[1]。因此,外语教学中,要么思政教育完全缺少,要么存在“硬融入”现象。大多数外语课堂仍然沿用“满堂灌”方式,这种“说教式”课堂使学生很难有参与感,表达和交流欲望也因此降低。除此之外,外语教师在布置第二、第三课堂主题活动时,学生整体参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学生认为任务过于“高大上”,缺乏亲和力和操作性,难以落实于实践中。由此可见,为了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实效,外语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创新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四、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由此可见,数字化是“未来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9]。數字化背景下如何提升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呢?本文力图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数字化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体系。

(一)外部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建设在线资源,激发教师动力

外部层面主要是指从教育部门和院校方面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所需的支持措施,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创造优质条件,以此激发教师提升自身技能的内在动力。教育部门方面,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出台文件,将课程思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院校方面,是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的最直接平台。具体而言,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制定方案,举办活动,开拓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

1.建平台助共享

通过搭建线上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教师分享优质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平台共享的内容包括:一是课程思政理论内容,邀请知名学者围绕课程思政文件、内涵价值、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解读,促进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二是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包括思政素材库、优质课件、案例汇编等。通过共享各专业落实课程思政独特的视域和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广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数字化背景下,为实现全国教师跨校、跨系、跨专业、跨时空的互动交流,还应重视依托信息技术,加强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此外,教育部门还应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举行全国的思政教育在线研修课程,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

2.选名师推榜样

外语课程思政名师的引领是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有力措施。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名师示范引领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评选,大力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可成立“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或“名师团队”,或设置“外语名师引领”通识选修课。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也为增强课程思政名师的辐射力提供了机遇。通过搭建云共享平台,建立课程思政名师教学资源库、名师沟通交流平台等多种方式,使全国教师共享课程思政名师教育教学成果。另外,老、中、青结合,传、帮、带赓续。院校也要重视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传、帮、带,以此帮助青年教师学习身边榜样,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技能。

3.办大赛精技能

举办课程思政相关的技能大赛亦能有效促进教师技能提升。一是开展全国范围内比较有影响力的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设计比赛,如 “外研社杯”全国高校俄语、日语、朝鲜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二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如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通过大赛引领,外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逐渐深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能力也日益提升。在不断学习、观摩和相互切磋中,外语教师更能感受到课程思政的活力与魅力,从而产生精进自身技能的使命感和迫切感。

4.办研讨增交流

在课程思政理念深入落实的过程中,外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问题产生疑惑,此时就需要通过研讨会平台帮助教师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可围绕教学建设、人才培养、师资组建等议题,举办各类层次的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研讨会。例如,2022年召开了全国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该会上发布了新书《新时代外语教育课程思政案例教程》。这对于想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技能的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目前学术会议大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模式,外语教师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参与到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研讨学习活动中。

5.设教研引思考

以研促教,以教促改。教研项目的设置极大地促进了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地实施。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质的提升也离不开教研项目的思考引领。学校应着力推进课程思政优秀教研团队建设。教研团队作为凝聚教师向心力的良好载体,不仅需吸纳外语教师,还可引入思政理论教师,以此实现外语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进而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

6.建体系促晋升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热情,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各高校可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纳入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价体系。例如,学校可要求教师在职称晋升过程中主持或参与课程思政项目或者发表相关论文。学校还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引领,将课程思政纳入年度考核评优,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授予荣誉称号。

(二)内部层面:善用数字手段,学习集体智慧,深入反思以求突破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我“充电”。在国家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互联网+教育”不断为教育教学赋能,也为教师的自我提升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1.数字赋能,提升个人政治和人文素养

外语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要功能。做“文化人”是新时代外语教师的重要使命[9]。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外语课程思政需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宪法法治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五大方面内容展开[10]。为胜任课程思政教学,外语教师在平时需不断学习上述五大模块方面的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提升政治素养的方式有很多,可通过“学习强国”平台、人民网、新华网外语频道等数字学习平台提升个人的政治修养,了解国家政策的外文表达。通过日积月累,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表达能力;人文素养的提升可通过线上慕课平台自主学习,尤其注重中国元素的学习,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人物形象、党史故事等。同时,外语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在一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会开设专门用途外语课程。比如,教授工程类外语时,教师应适当融入大国工匠精神,平时还应多关注我国科技新进展。

2.数字赋能,助力创新教育教学

数字化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方法。本文力图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数字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用于“讲好中国故事”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提升“大学生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11],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深入了解外语数字化叙事结构,不断加强叙事话语所需的组构能力、語用能力和社会语言学能力,敏锐捕捉外语数字化叙事的跨文化差异等。针对授课单元主题,课堂开设“讲述中国故事”板块,每学习一个主题的外国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讲述相应的中国发展故事。比如在讲授“航天”相关主题时,课前教师可布置线上平台观看电影《流浪地球2》的相关作业,并要求学生查找并用俄语讲述我国的航天故事,作品以短视频的形式录制并上传到上课平台中。课上教师对学生录制的短视频作业进行点评,针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俄语知识和叙事技巧进行讲授。教师可鼓励学生踊跃参加“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征集活动,以赛促学,提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第二、三课堂可以布置与“航天”主题相关知识问答和社会实践活动。总而言之,教师应将课程思政理念深入贯彻到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线的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全方位教学活动中。

3.拥抱集体,以赛促教,深入反思

教师不是孤立的个体,“教师通过参与共同体并与他人及环境产生相互影响来实现持续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就需主动拥抱集体,不仅要与身边的同事交流学习,还应通过网上搜索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向优秀的范例学习。教师应紧紧抓住课程思政教学讲座、培训机会,深入学习、拓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新路径。此外,教师应积极参加或观摩学习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以赛促教,提升个人课程思政教学技能。

教师还应通过教研方式促进课程思政教学反思,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科研方面能力相对薄弱[12]。课程思政相关论文是“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理论资源”[13],教师应自主上网搜索,进行研读思考,努力补齐相关科研素养的短板。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教师还应深入反思课程思政实施的各个环节,主动撰写论文或积极申报教改项目,以教研和科研反哺课程思政教学。外语教师可参与的课程思政教研活动形式也比较丰富,如基于课例研究(Lesson study)的外语课程思政集体教研。目前课例研究的数字化趋势比较明显。外语教师可参与高效化的线上或线下虚拟学习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课后研讨等活动不断精进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此外,外语教师还应打开视野,积极参与思政理论课、专业课、综合素养课的课程思政协同调研,多门课程相互汲取“养分”,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五、结束语

师资队伍建设是外语课程思政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文明确了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内涵,并针对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现状,提出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数字化课程思政教学技能提升体系。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院校等外部层面的引导和支持,又需要外语教师根据自身需求,利用数智手段,学习集体智慧,发扬长处,弥补短板,切实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数智时代的到来为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数字素养,积极应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值得指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不仅需紧抓外语教师队伍这一“主力军”,还需深入探究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使所有外语教师和外语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此外,本文在实证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未来将针对多个语种设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相关调查问卷,从广大一线教师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宋红波,陈尧.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

[2]高玉垒,张智义.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建构[J].外語电化教学,2022(1):8-14.

[3]张彧凤,孟晓萍.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1):33-35.

[4]李小霞.新时期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1(3):153-156.

[5]初良龙,学文.新时代大学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构建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12):26-30.

[6]王定华,杨丹.智能与赋能:中国外语教育数字化展望[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

[7]Tigelaar D E H, Dolmans D H J M, Wolfhagen I H A P & van der Vleuten C P M.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compet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J]. Higher Education,2004,48(2):253-268.

[8]宋红波,陈尧.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

[9]祝智庭,罗红卫,王诚谦,等.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创新[J].外语电化教学,2022(4):7-17.

[10]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3-03-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11]杨华.大学生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思政的新探索[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4):10-17.

[12]胡萍萍,刘雯静.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现状调查[J].外语电化教学,2022(5):11-17.

[13]张文霞,赵华敏,胡杰辉.大学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需求研究[J].外语界,2022(3):28-36.

◎编辑 马燕萍

基金项目:“中俄合作办学俄语教材建设升级转型的研究与实践”(联盟研2022-001);江苏师范大学教改项目“新工科视角下‘RSP课程建设与实践”(XJXGKZ07);“‘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俄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刘雪娟(1991—),女,汉族,江苏东台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史磊(1982—),女,汉族,辽宁盘锦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通讯作者:王莉(1971—),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外语数字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数字化制胜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