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播音发声课程改革探索

2023-09-07杨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4期
关键词:文科课程教学

[摘           要]  在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学习中,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课程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门专业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纠正语音上和发声中的错误和缺陷,掌握正确的吐字发声训练技巧,这对于将来从事播音员、主持人相关工作岗位而言,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也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语音和发声水平是播音主持人必备的职业素质,语音准确清晰、发声自然流畅是播音主持人在交流中必要的条件。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出现语音上和发声中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听众的感受和理解,更会给自己的职业形象带来极大的损害,通过专业训练,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正确的吐字发音技巧,减少口齿不清、发音不标准等问题,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喉部健康,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    键   词]  新文科;高校;播音发声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4-0037-04

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交叉融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播音主持也因其跨学科的特点而备受关注。中国播音主持高等教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63年,距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发展初期,就广泛吸纳了语言学、艺术学、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呈现出跨学科的特征。不仅如此,各地方院校也开始探索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及相关方向的本科人才,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人才培养特征。跨学科的播音主持特色专业也恰与新文科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跨学科的播音主持专业应该继续得到重视和推广,在传统播音主持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吸纳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以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

一、高校播音发声课程改革的历史发展背景

1963 年,北京广播学院开设了中文播音专业,是我国播音主持高等教育发展初期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将其改为“播音与主持专业”,当时国内高校播音发声课程的教学大多为照搬西方模式,缺乏综合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其课程内容过于单一、枯燥,与现实工作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普及,使得传媒行业快速发展,对播音发声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促使高校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从1996年开始,高校播音发声课程的改革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以广州师范学院(现广州大学)为例,1998年在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方面增设播音主持课程并进行招生,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培养体系,不仅传授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而且注重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200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其课程内容将中英文结合,并提供了多个小语种的课程学习平台,为培养“全球视野的口语传播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10年起,全国多所大学开始增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甚至部分民办院校也加入其中。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1272所本科院校都设有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进入新时期,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播音发声课程不断地更新和改革。以国内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高校普遍忽视播音的专业性,大多数学校开设的课程都是传授一些简单的发音、语调技巧等通用技能。然而在21世纪初,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对播音主持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也开始认真研究播音主持课程的改革,这种改革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修改,更是包括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创新,旨在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未来职场的成功打下基础。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播音发声课程进一步深化和升级,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和市场适应能力的培养。大学播音发声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高校播音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播音发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及重要性

(一)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播音发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

1.学科交叉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跨学科交叉越来越重要,而发声技巧和播音技能是一个涉及语言、音乐、戏剧、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播音发声课程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科交叉与综合素质教育,通过跨学科教学、跨专业合作等方式,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践教学与职业化人才培养需要

目前社会对播音主持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播音发声课程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与职业化人才培养,这需要高校注重与社会的合作,依托社会资源和行业规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化培训,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人才。

3.人文关怀与情感教育需要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播音发声课程也需要更多地注重人文关怀与情感教育。主持人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播音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具备对人类文化的理解和对社会认识的批判性思维。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導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人类文化和情感体验,使他们具备更加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播音发声课程改革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学科交叉与综合素质教育、实践教学与职业化人才培养、人文关怀与情感教育等多个层面进行探讨和实践,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播音主持行业人才的需求,为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播音发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新文科理念的深入推进,高校播音发声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改革高校播音发声课程对于提升学生播音发声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和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改革高校播音发声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播音发声技能。播音发声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在该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可以轻松地听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音质和声音控制技能。播音发声课程的改革应致力于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声音控制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从而让他们具备更全面的播音发声技能。其次,改革高校播音发声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前,很多传媒公司都需要具备高水平播音发声技能的人才,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改革高校播音发声课程,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音质和声音控制技能,增强他们在求职时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后,改革高校播音发声课程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播音发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社会依然拥有着不凡的魅力。通过改革高校播音发声课程,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美妙之处,从而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由此可以看出,改革高校播音发声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升学生的播音发声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为此,高校应该加强对该领域的研究和探讨,以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播音发声课程的需求和期待。

三、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播音发声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传媒行业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校中的播音发声课程设置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是学生学习播音发声的基础课程,也是提高自身播音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播音发声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中国地域辽阔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对于语音的表达都有着不同的习惯和特点。而在播音发声课程上,许多高校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只是简单地进行了统一的教学,导致不同地区的学生发音情况差异较大。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播音发声课程的教学需求和学生需求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前的高校播音发声课程设置并不科学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传统的播音发声课程多以单一的发音技巧和基本语音训练为主,缺少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如媒体融合、多媒体技术、口才训练等。此外,课程设置也缺乏上下层次之间的衔接,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第二,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传统的播音发声课程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践环节较少,导致学生对具体操作能力不足,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对行业实践经验和就业能力的需要。第三,课程设置缺乏个性化。由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各不相同,而传统的播音发声课程却很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教学。

(二)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没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目前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播音发声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仍然相对传统,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且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活力和互动性。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在高校播音发声课程中,尽管有很多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例如虚拟技术、智能教学软件等新兴技术,却很少被运用到课堂上。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未能发挥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最大作用。

(三)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課程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目前一些高校的播音发声课程评价体系存在严重问题,课程评价往往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及其在职场中的应用能力,这种评价方式既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在高校播音发声课程中,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首先,评价指标过于简单化和单一化,很难评估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实际水平。其次,评价方法比较低效,多数是口头述评或者计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这种评价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过分注重成绩,而忽视了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性。

四、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播音发声课程改革路径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播音主持专业需求不断增加。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的播音发声课程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性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当前高校发展播音发声课程的重要议题。

(一)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性课程

播音发声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既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又突出实践操作。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从基础课程开始,逐步拓展到实践性课程。例如,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知识、声音技巧、主持演讲、语言表达等方面,每个方面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并按照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好上下层次之间的衔接,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同时应该加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播音发声的技巧和魅力。

播音发声课程的实践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播音发声的技巧。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模拟实景: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场景,模拟新闻主播、电视主持等职业角色,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二是集体讲评: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导他们改进不足之处。通过对学生的实绩进行评价和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三是互动探究: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互动交流。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校播音发声课程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十分重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声习惯、语音表达能力和主持风格,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训。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声音特点,给予相应的练习和训练。

高校播音发声课程既是当前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养专业播音主持人才的关键任务。我们应该立足于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性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努力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播音主持人才

(二)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丰富教学方法

1.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设课堂,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参与学习。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高校可以建立一个线上播音发声课程交流平台,比如创建学校播音网站或公众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共享学习资料、分享经验和互相交流。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相互借鉴、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互动工具和多媒体资源增加课堂效果,如在线讨论区、演示视频等。对于低年级大学生,可以利用虚拟平台模拟真实的播音情景,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高年级大学生,可以开设在线密集班,让学生与教师进行高质量的互动交流。

2.教学目标多样化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分别制定专业技能课程、语音训练课程、文学修养课程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長来选修相应的课程,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更多的技能和知识。在当前新媒体广泛传播的背景下,主持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凸显。传统意义上主持人只是一个传声筒,而现在要求主持人具备知识储备和个性化,这就要求教育机构不再仅提供照本宣科的语音课程,而是要紧跟时代发展,提供基于最新热门话题的语音训练材料。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时下流行文化,掌握主持人专业标准,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语音课堂训练方面,高校应该把基本功训练与主持人素养相结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时代感的舞台朗诵稿件、最新的新闻联播文稿等材料,让学生通过观摩这些稿件的音视频,了解当下主持人专业标准和相关领域审美标准,这有助于指导学生调整专业学习方法和制定练习目标,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才。

此外,在语音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为了检验和提高即兴口语表达中学生语音面貌的标准程度、用声方法的正确性,可以增加部分无稿播音的内容,如舞台演讲、读书分享、普通话考试即兴说话题目等,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训练主题,通过这些个性化训练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和特点。

3.加强教师引导作用

传统的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新文科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三)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播音发声课程的建立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应用能力等因素。在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和实习等形式进行考核。其中,实习环节可以设置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表现,以考查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考核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借助教材、案例分析和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播音发声观念,促进他们发展良好的职业素养。在考核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和多元化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交流、协作和反思,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评价体系的运作机制应该包括建立评价标准、明确评价流程和完善评价反馈机制。评价标准应该针对考核内容和培养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评价流程应该包括考核前、期间和后期的工作安排和信息沟通,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和准确。评价反馈机制应该及时、有效地反映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成长变化,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向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五、结束语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优化改革方案。在实践教学中,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更加多样化、自主化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嘉,李喆.基于SPOC模式的“播音发声”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J].传媒,2022(19):84-86.

[2]李瞳,李卓.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新闻传播,2022(9):71-73.

[3]孙丽佳.基于“活动型教学法”的网络教学改革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11):55-56.

[4]万光明,刘燕.师范类专业口语能力、素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以普通话口语与训练课程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2):126-128.

[5]刘长宇.关于优化《文艺作品演播》课程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6):59-63,71.

[6]董静美,肖潇.融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改革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2):82-84.

[7]路雯皓.网络背景下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10):10-12.

◎编辑 王亚青

基金项目:本文受西安体育学院“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资助(编号:XTJY2112)。

作者简介:杨茜(198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讲师,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播音发声。

猜你喜欢

文科课程教学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