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讨

2023-09-07邵小丽

小学生 2023年23期
关键词:古诗古诗词诗词

☉邵小丽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篇章。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占比不断增加,不仅突出了古诗词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还显示了古诗词的文化意蕴和育人价值。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深入把握其育人价值,合理采用教学策略,借助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其学习和成长筑牢根基。

一、古诗词教学价值分析

课程改革背景下,古诗词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教学价值也愈发显著,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古诗词语言凝练、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学体裁。通过诵读、品鉴和感悟古诗词,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古诗词这一文学体裁,了解其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抒情方法,汲取语言表达精髓,丰富语言表达经验。同时,随着语言经验的持续积累,迁移应用所学语言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古诗词创作,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大有裨益。

第二,古诗词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在古诗词学习中,学生要想透过一字一句体会诗词意境,必须依靠自己来补充和领悟。此过程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围绕简洁凝练的字句合理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诗词描写的画面,从而理解古诗词的深邃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还有助于发展其批判性思维。

第三,古诗词美在语言、美在韵律、美在意境、美在画面,多种形态的美充分体现了古诗词所蕴藏的审美价值,同时彰显了它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方面的不可替代性。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引领学生进入诗画世界,从语言、韵律、意境、画面、情感等方面一一理解和感悟,从中获取多元化的审美体验。[1]此过程可加深对学生感官、心灵、精神方面的影响,促进审美情趣的有效培养。

第四,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承载着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核。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唤醒这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引领学生从可感、可观的视角拥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增强文化意识,开阔文化视野,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诵读,丰富语言经验

1.指导方法,感受诗词韵律

古诗词一般遵循平仄、对偶、押韵三大要求,既便于吟诵和记忆,又实现了节奏、声调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韵律,明确诗词的节奏、声调和停顿,走好诗词理解和感悟的第一步。[2]教师要重视诵读过程,相机渗透诵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诵读。首先,从节奏入手,指导学生在诵读中划分停顿,掌握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节奏规律,学会有节奏地诵读。其次,从语调入手,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古诗词选择合适的语音语调,在熟读中准确表达诗词营造的氛围和意境。最后,从情感入手,指导学生在诵读中层层理解诗词内涵,把握情感表达,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为例,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了保证古诗诵读的有效性,教师可采取“三步走”流程: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准韵脚,指导学生逐步读出本诗韵律。七言诗的停顿划分一般为“四三式”,即在每四个字后面停顿,而前面的古诗词教学已对此方法有所提及,因此,本诗诵读过程重在指导学生迁移运用已有方法和经验。课堂上先组织学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指导学生边听边用斜线在书上画出停顿的地方,迁移学过的停顿划分方法,读出诗句的节奏;之后渗透“入声短促,韵脚延长”的诵读规则,指导学生用适宜的语调诵读古诗,感悟诗人豪迈、悠闲的情感和开阔的胸襟。古诗诵读层层递进,促使学生迁移运用已学方法,体会七言绝句“四三式”节奏的韵律感,逐步走进作者描绘的壮观画面。

2.创新形式,品味诗词语言

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经验相对浅薄,但其内心充满了表达的渴望。针对此学情,教师需要创新诵读形式,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使其通过自主表现和表达来理解诗词的语言和情感。在常规的教师领读基础上,可以融入泛读、演读、配乐朗读、诵读比赛等多种形式,为语文课堂增添更多新颖的元素,促使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古诗词诵读,由表及里地品味诗词语言,理解诗词情感和意境,从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表现力,丰富其语言经验。教师应根据整体教学设计选择适宜的诵读方式,把导读和自读两种方式深入融合,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诵读,深化对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为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诗中既有近景又有远景。课堂上,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熟悉古诗内容,划分诗句节奏,初步感知作者笔下描绘的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再由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用心聆听,结合诗句语言想象眼前浮现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幅灵动、鲜活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开展配乐朗读比赛,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准韵脚、读出情感。学生以个人和小组两种形式参与比赛,个人赛以古诗朗读为主,小组赛则增加情景表演内容,师生共同评选出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小组,并给予相应奖励,同时纠正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的问题。如此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还能促使他们由外而内地理解诗句,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之美、乡村之美、自然之美。

(二)启发想象,发展思维品质

1.营造氛围,打开想象之门

学生对于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认识外界事物时,或多或少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力,使其眼中的世界缤纷多彩,既有真实的一面,又有梦幻的一面。而古诗词利用精简的文字刻画出了精彩纷呈的世间万物,倘若教学过程只是局限于字句理解,学生看到的世界必然是单调且乏味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看到诗词中描绘的彩色世界呢?这便需要发挥学生拥有的无限想象力,指引他们透过有限的文字展开想象,一点一点建构出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在此期间,教师应借助生活事物、信息技术、故事等教学资源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指引学生围绕诗词内容合理想象,从中理解诗词大意,获取学习乐趣,充分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3]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为例,本诗选取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和弯月初生、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展开描写,巧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创设出了和谐、宁静的意境。白居易的诗歌本身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四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古诗词学习经验,能够围绕诗中描写的意象展开想象,但仍然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因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想象空间,通过多媒体依次出示黄昏、落日、江边、弯月等图片,把简洁凝练的语言转变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随着图片的切换不断转变想象的场景,启发学生投身其中,从夕阳西沉观赏到月上露下,从作者的角度观察眼前之景,结合具体诗句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经过自由想象,每个学生的脑海都形成了生动的画面,仿佛真正看到了作者观赏到的景色。教师可组织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从而了解学生感悟古诗的能力,为深入理解诗意作好铺垫。

2.巧用留白,促使自主想象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句话用来形容古诗词可谓是十分贴切。每首古诗词作品只是用含蓄简明的语句,便把包含的意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中不乏作者的巧妙构思。有些古诗词采用了“留白”设计,而这些“留白”总是给人以无尽遐想,令人回味无穷。那么,在古诗词教学时,除了指导学生学习看得见的内容之外,还要挖掘其中的“留白”之处,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去想象、补充和创造,跟随这些“留白”走向更深层次,于探索和思考中把握诗词意境和情感,为思维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为例,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引用了“乌江自刎”的历史典故,但在诗中并未详细提及,这便可以看作一处内容“留白”。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典故,搜集与项羽相关的资料以及本诗的创作背景,补充古诗中的内容留白,为理解诗意和诗情提供资料支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如果你是李清照,你想对朝廷统治者、对自己的丈夫、对将领士兵们说什么?二是说一说你眼中的李清照。这两个任务需要学生立足实际合理想象,结合补充的资料走进作者的生活之中,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想,最大化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李清照。如此古诗的内容“留白”成为学生深入理解本诗的切入点,他们通过资料搜集和自由想象,充分理解诗意和诗情。而这一过程也给予了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他们可以发散思维去想象和表达,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鉴赏体验,培养文学审美

1.研读字句,体会深层情感

古诗词把语言美、韵律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可以说,古诗词教学过程就是鉴赏美的过程,能够陶冶和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开阔学生的文学审美视野。教师应聚焦于古诗词的一字一句,指导学生品鉴短小精悍却充满力量的诗词佳作,透过字里行间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层情感,由表及里地挖掘诗词之美。[4]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自主研读和鉴赏的时间,启发他们细细解读诗词中的关键字句,品味作者的巧妙构思,领悟文字背后的情感价值和思想内涵。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为例,本诗鉴赏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体会诗句中的静态和动态描写,借助诗中景物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二是研读重点字词,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上,先指导学生诵读全诗,研读诗句,找出本诗的“诗眼”;再围绕“诗眼”梳理作者描绘的景物或画面,把空山新雨图、明月照松图、渔舟莲动图等诗中呈现的画面分别归类到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之中,并分析作者的巧妙构思,品味语言之美和画面之美。之后,引出质疑:作者想向我们展现山水田园环境之“静”吗?“空山”是否真的空?学生结合背景资料交流讨论,把自己对古诗的感悟表达清楚。教师适时点拨,总结提炼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促使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如此不仅能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古诗内容和情感,还通过古诗鉴赏带给了学生愉悦的审美体验。

2.诗画结合,升华教学效果

诗和画是两种相通的艺术语言,它们都是人们主观表达和客观认知的结合与升华,蕴藏着澎湃不息的生命力量。在中华民族的艺术长河中,诗画结合超越了诗、画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蕴,通过笔墨互为的方式体现中国美学特征和文学象征,在丰富审美内涵的同时,激起了人们的审美期待。对此,教师可采取诗画结合的方式开展古诗词教学,把精简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让一字一句生动而清晰地跃然于纸上,活灵活现地走进学生心中,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记忆诗词内容。[5]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还能提升其文化认知,升华古诗词教学效果。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山行》为例,本诗描写了深秋山林景色,通过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勾画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课堂上采取诗画结合的鉴赏方法,一方面,结合教材插图指导学生学习、鉴赏古诗内容,捕捉诗中出现的自然景象,初步构思“山林秋色图”的雏形;另一方面,赏析诗画艺术,巧妙构思构图,组织学生围绕古诗内容自由作画,借助画笔表现出自己对古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适当增添一些自己想象中的元素。如此一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跃然于纸上,在体现诗情画意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步实现了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的目的。

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中之重,其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重点关注。教师要明确古诗词所具有的多重价值,联系已有教学经验,引入先进教学方法,通过反复实践来完善和优化教学策略,指引学生走进广袤的诗词天地,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古诗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拟古诗”之我见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