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种药剂组合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2023-09-06纪兆林

南方农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病叶率次药土霉素

潘 斌,赵 妍,纪兆林*

(1.张家港市凤凰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张家港 215600;2.扬州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

桃细菌性穿孔病是桃树上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南北方产区均有发生,其病原菌为树生黄单胞菌李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rboricolapv.pruni),属普罗特斯门黄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菌[1]。该病主要为害桃树叶片,也可为害果实和枝梢,叶片感病后形成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红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圈,后期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严重时数个病斑连成一片,可造成叶片早期脱落,影响花芽分化[2-3]。果实受害会出现凹陷黑褐色斑,常伴有裂纹,丧失商品价值,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给果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3-4]。

近年来,桃细菌性穿孔病在江苏省张家港产区发生比较普遍,给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损失,目前用于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药剂有铜制剂、抗生素等,总体来看防治药剂种类偏少,加之感病前果农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或者感病后防治不及时,很容易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而且该病害传播速度较快,后期很难用药物控制[4-5]。

为了有效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笔者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选用了5 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药剂组合,在桃树谢花后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拟筛选出可有效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药剂组合,旨在为张家港产区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凤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园进行,试验地块平整,土壤偏酸性,有机质含量高,肥力中等偏上,栽培条件与当地其他果园基本一致。

1.2 试验材料

试验地种植桃树品种为7 年生柳条白凤,主干直径为10~12 cm,树高3 m 左右,株行距3 m×5 m,树形为四主枝开心形,管理水平较高。所有桃树树龄、栽培条件一致,符合科学试验的条件。

试验用药剂共9 种,分别为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有效成分用量1 143 mg·kg-1,下同),由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3%梧宁霉素水剂500 倍液(6 mg·kg-1),由辽宁微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 mg·kg-1),由江西汇和化工有限公司生产;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 500倍液(333 mg·kg-1),由河北上瑞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0%噻唑锌悬浮剂750倍液(400 mg·kg-1),由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噻霉酮微乳剂1 500 倍液(20 mg·kg-1),由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3.5%喹啉铜悬浮剂1 500 倍液(223 mg·kg-1),由上海沪联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土霉素水剂1 400 倍液(143 mg·kg-1),由合肥中龙神力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26%辛菌胺醋酸盐水剂300 倍液(42 mg·kg-1),由山西浩之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 组药剂组合处理,每组合处理药剂喷施一行桃树(10株),按照表1中箭头顺序先后进行4次施药,同时设清水处理为对照(CK)。

表1 试验设计

桃树谢花后开始用药(发病初期),每次间隔14 d左右,连续喷施4 次。采用电动背负式喷雾器喷雾,保证药液均匀周到,每棵桃树施药量为3~4 L。

1.4 病害调查方法

试验地块分5 点调查,每点调查5~10 棵桃树(根据面积大小),在每棵树的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选2个新梢,调查其全部叶片,记录总叶数、各级发病叶数(病叶分级标准见表2),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同时,调查清水对照所有桃树的病情,计算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在第1次施药前调查发病基数,谢花后第1 次用药,每次用药后10 d 左右调查1 次。病叶率、病情指数、病叶率校正防效、病情指数校正防效计算方法如下。

表2 病情分级标准

式中:R为病叶率,N病和N总分别表示病叶数和调查总叶数;I为病情指数,di为病情等级值,li为各级病叶数;J叶和J指分别为病叶率的校正防效和病情指数的校正防效,上标a、b 分别表示处理前、处理后,下标CK、p分别表示对照组、处理组[7]。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园病情演变

由图1可知,5种药剂组合处理后桃细菌性穿孔病病叶率都呈现出下降趋势。1 次药后10 d,药剂组合处理1~4 病叶率开始下降,CK 和处理5 的病情处于发展趋势;2 次药后10 d,药剂组合处理1、3、5 和CK 的病叶率均下降,其中处理3 和5 病叶率下降幅度较大,而处理2和4的病叶率上升,其中处理4上升幅度较大;3次药后10 d,仅处理5的病叶率呈现下降趋势,其他处理和CK 的病叶率均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处理1上升幅度较大;4次药后10 d,清水对照和药剂组合处理1 的病叶率上升幅度较大,处理5 有一定幅度的上升,而药剂组合处理2、3、4 的病叶率处于下降趋势。

图1 5种药剂组合处理的桃细菌性穿孔病病叶率动态

结合药前病情,CK 的药前病情较轻,之后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药剂组合处理1 和3 的药前病情较严重,病叶率在8%左右;其中处理1 在前2 次药后病叶率持续下降,之后则处于快速上升趋势,病叶率超过CK;处理3 在前2 次药后病叶率也处于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高于处理1,之后病情变化缓慢,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处理2 和4 病叶率总体下降趋势缓慢,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住病情发展的态势;处理5 则表现出1次药后病叶率快速上升,之后持续下降的趋势。

综合来看,药剂组合处理2、3、4 在药剂施用期间病叶率都处于下降趋势,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处理3病叶率下降幅度最大。

2.2 田间防效

由表3可以看出,药前各药剂组合处理和CK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处理3 的病情显著重于处理4、5 及CK,但与处理1、2 的差异不显著;处理1 的病情也显著重于清水对照;CK 的病情最轻微,但与处理2、4、5差异不显著。

表3 5种药剂组合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4 次药后10 d,药剂组合处理2~4 的病叶率显著低于处理1 和CK,药剂组合处理2~5 间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均显著低于处理1,仅处理3病情指数显著低于CK。

从校正防效来看,处理3 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校正防效最高,分别达到80.92%和81.11%,均超过80%;处理1和处理5的校正防效较低,小于50%。

2.3 安全性

经试验期间观察,不同药剂处理均未对桃树产生药害,且对试验区内的野生动物、有益昆虫等均未有明显影响,说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对桃树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桃树谢花后的防治关键期,药剂组合处理3(按照20%土霉素水剂1 400 倍液、1.26%辛菌胺醋酸盐水剂300 倍液、0.3%梧宁霉素水剂5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 500倍液顺序施药,每次用药间隔14 d 左右)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效在80%以上,表明这4 种药剂依次使用后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且其防治效果优于其他4 个药剂组合处理;此外,处理2 和4 对桃细菌性穿孔病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产区可作为药剂组合备选方案或交替使用方案。施药后,桃园桃树未出现烧叶、幼果脱落等药害症状,桃树长势良好。因此,这种生物和化学农药搭配的防治方法具有大面积防治的潜力,值得推广应用。

梁瑞郑等报道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3%噻霉酮微乳剂、20%土霉素水剂和30%噻唑锌悬浮剂4 种药剂单独田间防治施用,4 次药后15 d 防效分别为65.70%、64.04%、60.07%和54.24%,进一步将这4种药剂先后依次使用作为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药剂组合,防效在75%以上,药剂组合施用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8-9]。土霉素在单剂使用及已报道的应用组合和本研究药剂组合中都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国外已将土霉素作为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主要抗生素类药剂,而我国土霉素仅在兽用药上登记,目前还未在作物上登记使用,建议开展登记试验,早日用于桃等作物细菌性病害防治,丰富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种类[8-10]。

目前,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有效防治药剂仍然很少,以含铜制剂者居多,但已有田间细菌性穿孔病菌对铜制剂产生抗性的报道,且单独施用一种药剂也易使作物产生抗药性[11]。因此,笔者建议果农在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时,可在桃树谢花后,选择以上筛选的3 组药剂组合中的一组喷施,或与其他药剂组合交替施用,提高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治效果的同时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病叶率次药土霉素
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菜青虫和蚜虫的田间药效
植物次生性物质对猕猴桃金龟子的防效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残留检测研究
聪明的收银员
几种杀菌剂防控大棚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花生锈病防治指标研究
氮磷钾肥对萱草叶枯病发生的影响
间接竞争酶联适配体检测食品中土霉素
土霉素高产菌株N56育种及工业发酵条件优化
几种抗菌剂对泰兴香荷芋疫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