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 分析的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3-09-06梅景泰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糖料蔗糖甘蔗

梅景泰

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食糖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产业发展事关国计民生。为促进我国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制定了加强“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设置健康种苗及良种补贴、划定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等一系列措施。广西作为糖料蔗主产区,连续16 个榨季产糖量占全国60%以上,是维护我国食糖战略安全的“主屏障”。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蔗糖产业“二次创业”,推进蔗糖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国内众多学者对蔗糖产业的研究,通过SWOT 分析总结整理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广西蔗糖产业发展提供思路与参考。

1 我国有关蔗糖产业的研究

1.1 蔗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学者关于蔗糖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甘蔗育种、机械化水平、蔗糖深加工等方面。张跃彬等[1]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的甘蔗生产基地建设初显成效,但仍然存在水利设施条件基础较差、单产不高等问题。粟定成[2]认为广西甘蔗存在集约化程度低、品种单一化严重、机械化作业程度低等问题。张琳等[3]分析指出,在广西甘蔗机械化作业的过程中,存在产业链不完善、机收效率低下、机械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1.2 蔗糖生产研究

在甘蔗育种方面,胡朝晖等[4]指出目前我国甘蔗育种和其他国家相比改良偏慢,绿色轻简生产技术应用面积小,良种良法结合不紧密。陈常兵等[5]认为我国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推广高产高糖绿色轻简生产技术,从而提高糖料蔗的单产水平和含糖量。杨荣仲等[6]通过研究建议调整育种抗病评价标准,加强抗病育种。

在蔗糖生产机械化方面,张跃彬等[1]分析指出,甘蔗基地建设宜机化程度不够,生产机械化进度有待提高。吴传云等[7]分析指出,由于机收甘蔗含杂率较高,制糖厂家普遍对机收甘蔗有一定的限制,甘蔗生产机械化受到明显的制约。钟国强等[8]建议加强基于农艺角度的反馈,让生产商结合成熟机械进一步改良甘蔗生产。张长献等[9]研究提出,进一步开展蔗地宜机化改造,加大对生产器械的补贴力度,促进蔗糖生产机械化。

在蔗糖生产信息化方面,胡朝晖[10]认为我国蔗糖生产的信息化水平已初具规模,但在信息监测管理方面仍有待提高。陈常兵等[5]建议利用遥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蔗糖生产信息监测系统,推动蔗糖生产信息化、智能化。

在蔗糖产品多元化方面,舒德志[11]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推动蔗糖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蔗糖产品的多元化。广西来宾通过多项举措鼓励制糖企业在传统产品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发展轻工产业企业[12]。

2 广西蔗糖产业SWOT分析

2.1 优势

广西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年降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甘蔗生长。广西是我国最主要的糖料蔗生产基地,广西甘蔗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12—2020 年一直占全国甘蔗产量的60%以上,2020 年高达68.55%(表1)。

广西甘蔗生产的巨大优势为广西制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2020 年中国十大制糖企业中的6 个都来自广西。

蔗糖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在蔗糖深加工方面,广西围绕蔗糖生产研发出了液体糖浆、黄金砂糖等多个特色产品,拓展了蔗糖产业链。在蔗糖副产品高值化利用方面,秉承着把甘蔗“吃干榨净”的原则,充分利用甘蔗生产中的各种副产品。例如,蔗梢用作畜牧业青饲料,还可用于制作饮品;蔗叶用作食用菌基质,还可用于研发保健品;糖蜜用于生产酒精、酵母及类似产品。这推动了蔗糖产品向多元化发展。

2.2 劣势

糖料蔗基地建设的宜机化程度不够,机械化推进较慢。广西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崎岖,这给机械化推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水利设施条件较差,单产不高。一方面,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水利建设缓慢,导致许多蔗区没有灌溉设施,或灌溉面积有限。另一方面,广西总体气候条件适宜甘蔗生长,但气象灾害相当频繁。由于雨量分布不均,洪涝灾害情况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甘蔗的幼苗期和伸长期。

甘蔗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甘蔗中含有70%的水,每个榨季产生的3 000 多万t 甘蔗植物水完全没有得到利用,全部外排。每个榨季产生的蔗叶约700 万t,利用率也仅25%左右。蔗糖深加工产品品种仍然较少,蔗糖副产品综合利用转向高值化利用的步伐仍然较慢,产业链延伸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实现了甘蔗“吃干榨净”,但蔗糖副产品如滤泥、蔗渣等利用还比较粗放,其高值化利用空间还非常大。

2.3 机遇

近几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蔗糖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十三五”期间,政府大力推动糖料蔗良种选育联合攻关形成重大突破,一些像桂糖42 号、49 号、桂柳05-136 等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机械化耕种的糖料蔗品种选育成功并推广使用。政府大力投入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大幅提升了广西蔗糖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全区土地整治面积累计完成502.46 万亩(1 亩≈666.7 m2),超额并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13]。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阶段蔗糖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在甘蔗生产方面,物联网、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成功应用于甘蔗的种植、收获、物流等方面,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制糖工艺方面,随着技术设备的不断升级,膜法绿色制糖技术已经具备了产业化推广的条件[13]。

现阶段,蔗糖产业规模稳定,制糖企业参与糖料蔗基地建设的积极性高,其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广西蔗糖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

2.4 威胁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全球经济增速下降。食糖消费增长低于从前,致使全球食糖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增强。一方面,食糖进口关税回调,国内的制糖企业面临国际低成本食糖的挑战。另一方面,人们对健康养生问题的关注度越发提高,很多人“谈糖色变”,这也是制约食糖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农业的飞速发展,农产品百花齐放。近年来,广西、云南的柑橘、香蕉以及桑蚕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出现与糖料蔗争地的情况。同时,大量特色农产品涌入市场,给蔗糖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3 基于SWOT分析的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策略

3.1 加大研发力度,推广应用糖料蔗新品种

根据广西甘蔗生产对品种的需求,加强甘蔗种质资源创新工作,加大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力度,特别是加大抗病育种力度,尽快选育出一批类似桂糖11 号、新台糖22号的高产高糖、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甘蔗品种,确保广西甘蔗生产的品种需求。首先,在研发选育甘蔗新品种的同时,要注重对甘蔗亲本进行有目的的改良,加强国外甘蔗亲本的引进与利用。其次,要加强抗病育种,通过对照调整抗病评价标准,增加育种评价病害种类。最后,加强机械化品种选育,促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同时注重推广新品种和绿色轻简生产技术,提高蔗糖的产量与质量。

3.2 推进完善机械化作业,降本增效

现阶段,广西蔗糖生产的机械化已初见成效,但因为地形、制糖企业等因素,导致糖料蔗机收率亟待提高。同时,蔗糖生产无法全程机械化、机械和农艺贴合程度不够等问题也制约了生产机械化的推广进程。因此需要联合机械研究机构、甘蔗研究机构、制糖企业等多方进行攻关研发,结合广西地形地貌,以中、小机型为主,研发出更适合在广西蔗区推广的机械。另外,甘蔗研究机构和种植企业要在蔗糖生产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让相关厂商进一步完善机械化作业模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蔗糖的生产效益。

3.3 因地制宜,完善蔗田水利设施

按照旱、涝、渍和盐碱综合治理的要求,实施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喷微灌工程、排水工程以及渠系建筑物工程等项目,完善灌溉与排水的配套设施。结合蔗区水资源特点,要求灌溉水源应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严格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因地制宜采取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微灌等工程措施,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3.4 加强产品研发,促进蔗糖生产多样化

蔗糖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在传统产品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延伸蔗糖产业链,提高蔗糖产业效益。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蔗糖产业要促进产品多样化,提高抗风险能力。例如,研发生产蔗糖饮料、甘蔗酒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同时,要实现蔗糖副产品的高值化利用,推动蔗渣、蔗叶、糖蜜等向制浆、饲料、药品等产业方面发展[14]。在工业能源方面,甘蔗同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关研究表明,甘蔗作为能源作物的一种,其生产成本低、转化率高,是生产乙醇的理想原料。

3.5 推进现代化建设,提升蔗糖生产信息化水平

我国蔗糖生产的信息化水平已初具规模和成效,为蔗糖产业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蔗糖生产信息化远不止于此,要加快蔗糖产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促进蔗糖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广西蔗糖产业大数据云平台,是广西现阶段正在建设的第一朵“产业云”,也是全国第一朵“糖业云”,对广西蔗糖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通过数字技术提升蔗糖生产信息化水平,促进蔗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猜你喜欢

糖料蔗糖甘蔗
花式卖甘蔗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清明甘蔗“毒过蛇”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糖料蔗收购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糖料蔗 中国最大“糖罐子”
掺HRA 对蔗糖超缓凝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