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先进风险生态系统助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

2023-09-05董立志

山东国资 2023年8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高质量法治

□ 董立志

世界一流企业一定是高质量发展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企业一定是风险管理水平卓越的企业。风险防控工作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全周期、全系统、可持续、递进式的管理活动,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风险生态系统,从根本上长期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卓越的风险管理保障世界一流企业的成功创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讲到,“我们党要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就要有在关键时刻听指挥、拉的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基本队伍。国有企业及其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就是这样的队伍。”总书记的讲话既充满了对国有企业及其干部职工的高度重视和信任,也体现了总书记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和卓越的风险认知。这里的“风浪起”“关键时刻”“危急关头”都是指的风险事项或风险时刻。“稳坐钓鱼台”便是稳控风险,稳健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2020 年11 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们做好企业法治工作和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是企业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思想保障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对风险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并多次讲话、批示和部署。2019 年1 月中央专门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主动战。总书记着眼全局和长远,深刻洞悉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在不同种类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和控制方面都做了科学的部署。在后来的讲话中,总书记进一步要求,高级领导干部“要有很强的风险洞察力、预见力,也就是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能力”,讲的就是对风险的预知预判和应急处置能力。企业领导人员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性和实践性内容,将企业作为先进思想落地的试验田,自觉主动地将学习研究成果应用到国有企业的生动法治实践中。

目前正值我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征程中,世界一流企业一定是高质量发展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企业一定是风险管理水平卓越的企业。风险防控工作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全周期、全系统、可持续、递进式的管理活动,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风险生态系统,从根本上长期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卓越的风险管理保障世界一流企业的成功创建。

着力塑造和改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风险环境

企业风险环境是影响一个企业风险指数的外在环境因素的总和,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好的风险环境可以使企业发展事半功倍,不好的风险环境可以使企业经营前功尽弃。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风险环境来支撑。企业主体虽然不能决定风险环境的质量,但可以采取积极的行为影响、促进、引导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的企业需要法治化的风险环境。良好的风险环境主要包括法治化的企地关系、契约化的客户关系和责任型的社会关系。通过持续打造法治合规诚信品牌,逐渐形成法治化的企地关系、契约化的客户关系和责任型的社会关系,从而切实加固企业的风险防控屏障,最大限度减少外部风险对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冲击。

法治化的企地关系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国有企业是党和政府的执政之基,党和政府是相关政策的供给者和监督者。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依法指导和支持。法治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法治企业建设与时俱进。地方政府和公检法司各部门对法治企业也是刮目相看,这为企业处理涉政、涉法、涉诉、涉访、涉外等风险创造了较好的有利条件。通过与地方政府进一步建立更加规范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使企地关系更加健康更富建设性。

契约化的客户关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业务保障。国有企业既要门庭若市,商贾如云;又要避免群狼环伺,内外勾结。怎么办?长期的、稳定的、规范的、可预期的客户关系是解决之道。既要做企业经营的铁军,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又要做公司财富的守护神,刀枪不入、百毒不侵。靠什么?员工的觉悟和素质固然很重要,制度设计和管理方法更关键。长期诚信互利的客户关系需要法治合规来维系。比如针对群狼环伺的不合规风险,可在交易合同内设置商业贿赂违约条款,从法律上防范廉政风险。只要这个商业贿赂违约条款在实践中得到实际执行,将会大大降低合同交易相对方行贿的风险,因为一旦行贿或受贿被查处,会带来行贿方违约并承担大额违约金的严重后果!

责任型的社会关系是企业行稳致远的社会保障。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的员工关系、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将大大降低企业面临的社会风险,从而使企业发展得以轻装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到,“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加速,法治国企也更加深入人心,大事难事面前担当负责,企业的诚信品牌和法治形象不断改观,干部职工的法治观念和合规水平日益提高,决策问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模式越来越形成习惯,这将给国有企业带来越来越有利于改革发展的社会环境。

切实提高全员的风险素养

企业是风险管理的组织者和风险后果的承担者,干部职工是风险管理的实施者。职工风险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风险系统的运行质量。风险素养主要包括三种能力,即风险领导能力、风险组织能力和风险处置能力。

通过加强学习、专业培训、实践历练和责任落实,循序渐进提高领导干部的风险认知能力和预判能力(风险领导能力),着力提升风险合规专业人员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置能力(风险组织能力),普遍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风险责任和岗位风控技能(风险处置能力)。

建立先进完备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风控制度是风险管理的基石,是决定风险管理成败的“道”。

进一步完善以法治为基石、以内控为手段、以合规为标尺、以风险为靶向的四位一体制度体系,搭建起包括基础性制度、专业性制度和配套实施制度等上下衔接、左右联通、长短结合、错落有致的制度体系,从制度上保障“法治稳得住、风险防得住、内控控得住、合规兜得住”。

打造积极向上的风险管理文化

健康良性的生态系统必然离不开先进风险文化的滋养。在推进法治企业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重视风险、理解风险,培育全时全域全员的风险氛围,树立“管业务就要管风险”的风险观,养成风险中性的理性思维,形成人人懂风险、常态控风险的日常习惯。

先进风险文化需要先进风险理念的指导。风险无处不在,风险与生俱来,风险如影随形。不同的风险观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甚至是生死之别。英国心理学家杰夫·特里奇说过:“风险与生存息息相关,风险与机会之间的平衡是生与死的分界线”。在风高浪急的现代社会里,既要善于冲浪,还得确保不被淹死。这既需要有与风险共舞的理念,也要有劈波斩浪的真本事。需要把握时代脉搏,洞悉风险规律,树立现代风险管理理念。要坚持“风险中性”的管理偏好,不赌快钱热钱,要在把握风险底线的基础上追求效益持续化,在掌握风险机会平衡的基础上转危为机,追求效益最大化。要树立风险价值理念,善于从风险中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常说的弯道超车就是风险价值理念的体现。风险本无好坏,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企而异,因事而异,但归根结底因应对方式而异。风险驾驭得好便能带来财富,驾驭不当可能带来灾难。我们发现市场下行时总有企业脱颖而出。市场下行对企业并非都是恶性风险,市场上行对企业也不全是良性机遇。企业管理者既不能谈险色变,更不能盲目冒进,应始终平和理性地处置风险,实现利益险中求。要树立职业生涯风险意识。有不少干部职工似乎没有职业生涯风险意识,导致为了短期利益铤而走险,葬送了自己的全部职业生涯,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法律是个人事业生涯的保护神,侥幸心理是个人风险管理的最大敌人。只要始终树牢职业生涯风险意识,不违法,不逾矩,不抱侥幸心理,不打擦边球,其风险认知能力便可有质的提升。

建设和谐健康的风险关系

风险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取决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分工协作和良性互动。在共同的企业风险愿景的指引下,打造上下联动、界面清晰的三道防线,构建部门牵头、专业到底的业务和风险双重管理线,形成企业间、部门间、岗位间、人人间分工协作、监督制衡的风险共同体。

撑起智能、敏锐的风险保护伞

建立动态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辅以智能高效的风险信息系统,尤其是做好极端情况下的风险预警及风险预案。习近平总书记讲,领导干部“对潜在的风险要有科学预判,备足工具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这个工具箱就是我们的风险保护伞。本着立足于有、立足于极端的原则,国有企业应制备本单位的风险工具箱,形成本企业风险保护的钢铁长城。

只要我们战略上高度重视风险,战术上善于驾驭风险,干部职工群策群力,中国特色的企业风险生态系统就会固若金汤,我国世界一流企业的成功创建便可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高质量法治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