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DU课程模式下初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单元教学实践

2023-09-05刘彩琳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思维

刘彩琳

在21世纪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应对未来社会的素养与能力,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以下简称“BC省”)教育厅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培养有教养的公民”作为总的价值导向,提出KDU(Know-Do-Understand,即“知道—能做—理解”,简称“KDU”)课程模式。BC省的新课程认为:创新是塑造未来可能性的根本动能,如何坚持创新性设计开发并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是课程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教育主题。我国教育部也曾提出,在21世纪,美术课程要全方位地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以独特的学科价值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具有审美与应用相统一的特点,该学习领域能够融合各学科的知识,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创新意识、创造欲望以及美术素养,为学生未来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在此背景下,笔者聚焦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KDU课程模式为基础,开发了《自然鲸落计划》美术单元课程。

一、初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程资源的开发

当鲸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尸体最终会沉入海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个独特的深海生态系统,生物学家称这一过程为“鲸落”。2020年,我国南海的海底发现了“自然鲸落”现象,这为我国保护鲸鱼以及整个海洋系统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然而,人类无节制地消耗资源导致海洋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自然鲸落”现象也因为人类活动越来越罕见。因此,笔者以“自然鲸落”现象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单元教学中融合思考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设计方法以解决问题,通过海洋环境保护的主题创作设计作品,激发学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第一,通过不同思考方法的练习,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升。初中阶段是提升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此阶段思维能够自动联结,形成逻辑思维并逐渐发展。此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把事物的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笔者依据初中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借鉴逻辑思考方法与横向思维,整理出一些适合初中生深入思考的方法。横向思维中的头脑风暴、联想法、列举法和思维导图法是学生进行图形创意的有效途径。通过不同思考方法的练习,学生能够有效地挖掘观察到的基础物形的特征并进行再创造,从而提升创造力。

第二,利用主题式的单元课程,提升学生对设计、环境和自身社会责任的认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现在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祖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因此,在教学中以单元课程的形式将生命、环境和社会责任作为主题,引导学生对生命观和价值观进行反思与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约翰·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认为,艺术是一种加强生活经验的工具,而艺术的意义则在于拥有的经验能够呈现给自身。学习美术能为社会做什么?设计的价值是什么?笔者认为,学习美术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对人心灵的陶冶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培养,而学习设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联系。通过单元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体验完整的项目之后,对课程的主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此外,诸如自信心、团队分工与合作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也都会通过本研究开发的单元课程得到提升与锻炼。

二、初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单元教学实践

(一)《自然鲸落计划》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鲸落”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价值,进一步探寻保护生命的意义;从个人角度出发,通过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发现个人作为公民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以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表达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掌握字体设计、图形创意的基本原理和展览策划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作能力;掌握获取与提取信息、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管理项目以及灵活运用多种材料的能力,优化自己的思考模式和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归纳与概括的方法,把握直觉思维,通过学习平面设计的设计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与个人经验,将个人观点可视化地呈现出来;参与班级“自然鲸落计划”展览的策划,了解并设计项目的整体架构;反思作品的逻辑性与合理性,思考整個学习过程;产生自信心与同理心,进一步优化与改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问题驱动,以设计师和艺术家的视角设计环境保护作品,向社会传递环境保护观念;在体验整体的设计流程中,对环境保护与生命观产生初步认知,了解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在整个单元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以“学生”和“设计师”两个角度思考与创作作品,了解设计的形式美感与其功能性的统一,体验设计学科的价值,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自然鲸落计划》单元课程框架

本课程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共6个课时。探究阶段主要以教授陈述性知识为主,学习知识与技能;分析与实践阶段主要以教授程序性知识为主,引导学生以艺术的方式进行创新;评价阶段以锻炼元认知知识为主,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对生活和社会的贡献。

第一课时为本单元课程的探究阶段。课程内容包含:通过对比“巨鲸落,万物生”和人类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假设的方案与观点;全班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生命的意义,并记录观点;围绕提出的假设性方案进行头脑风暴,进一步思考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学习5W1H思考法[1],围绕一个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全班学生在原有的设计基础上,设计出初步的标志方案。

第二至五课时属于分析与实施阶段。课程内容包含:教师通过解析设计师优秀的标志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标志设计的方法和原理,包括元素提取、简化、图底关系、异质同构等;教师运用横向思维和逻辑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策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自然鲸落计划”的活动设计方案;学生通过对5W1H思考方法的学习,提高整体思考与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设计师和艺术家作品的鉴赏与分析,学习创作者的创作理念、材料运用和表现形式,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与创作者“对话”,形成自己的创作灵感;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艺术家的整体创作风格、时代背景、创作理念、创作背景、创作历程、所用材料以及风格特点;学生在思考与学习的进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结合艺术家的创作风格进行艺术创作,将自己的观点通过不同的材料呈现出来。

在第六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布置线下作品展览与线上作品展览,让学生学会系统化地思考问题并学会以观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交流、反思与评价能力,促使学生对设计作品拥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品展览结束后,学生重新对海洋生态、生命价值和社会责任等主题开展思考和讨论,深化认识。

三、初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单元教学评价

(一)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有所提升

在探究维度,笔者针对第一节课学习单上“我们可以为海洋生态系统做些什么?”的问题,将全班学生的回答统计如图5,由图可知,活动方案基本都来源于学生平常积累的生活经验,思维未能打开;但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并进行头脑风暴后,学生转换角色,以设计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打破了固有思维,延展了思维的宽度。

学生在经过第一次头脑风暴后,提出了以“设计一个宣传画比赛”为主题的保护海洋环境的策划方案,在学习了5W1H思考法之后,学生针对这一方案进行分析和策划,可以预想到本次比赛的人员、表现形式、场地、时间和方式,说明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分析维度的学习中,学生以“鲸落”为主题进行联想的练习,目的是拓宽学生原有思维。从学习单的思维发散情况图可以看出学生在联想练习中思维能够发散至4—5个层级,进一步证明了联想练习能够有效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

(二)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探究维度和分析维度以及学生设计作品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单元课程中的显著变化:学生由把握“点”和“线”的元素提升到对“面”“简化原则”“图底关系原理”和“重叠法”的掌握,用线也变得越来越流畅,学生的设计能力有了显著进步。

在分析与实施阶段的最后一节课,学生根据前期的设计理念完善设计说明,在此,笔者选取第五小组团队合作的作品《生命之花》进行具体分析。

學生从艺术家使用的材料中得到启发,使用了废旧材料设计环保装置。由于受到艺术家创作理念“艺术与自然”以及表现形式“灯”的影响,学生制作了能促进海洋植物生长的“灯”。笔者认为,欣赏与分析艺术家作品的活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探索材料,以设计的方式表达观点,能够展现自我,收获自信。对比学生与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从艺术家的作品中汲取了创作灵感,学习了艺术家的设计理念,向观者传递了自己的观点。学生作品从主题、材料与实用功能等方面展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创作材料的挑选上,第四小组选择用软件制作全班作品的线上3D展览,并且在最后的班级线下展览中展示给全班同学。学生由最初不懂如何操作到试着去请教老师并到网上查找攻略和观看教程,小组成员一遍遍协商调整至最终完成线上展览,整个过程能够反映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逐步提升。

(三)对课程主题的认知度提升,美术技能和通用技能有所提高

为了对学习情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笔者将学生课程反馈评价表中学生学习情况所得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从图中字体的大小来看,《自然鲸落计划》单元课程反映出学生对生命、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认知度比较高,有学生写道:“金钱无法取代生命。”“我们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相互依存。”“无论生命多么渺小,保护它们都是我们的责任。”在美术技能方面,学生掌握了绘画技巧、设计方法、树叶雕刻、泥塑等技能,并创作了艺术作品,学生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创作技巧;除了美术学科技能以外,学生也提升了团队分工合作、发散性思维、创新与沟通等能力。

四、初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单元教学思考

“好设计可以同时展现统一与多元性。多元或统一的多寡,往往依问题的功能需求而定。”[2]创造力与设计活动紧密相依,因此,教师在开发“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时,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从驱动性问题出发,利用学习到的设计方法将个人观点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解构设计师的设计过程,即通过“接触问题—具体执行”的整个思考过程,体会设计的本质、意义与价值。[3]“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还有:画脑图法、列出关联词法、图片关联法、创意接力赛、随机设计器和设计草稿与作品九宫格共同展现等。[4]

(一)开展跨文化、跨学科的美术课程

美术课程如何才能顺应21世纪的时代要求进行变革与发展?一方面,美术教师可以尝试立足本土文化,展望国际,将探索世界作为学生美术学习的起点,培养他们身为全球公民的责任意识,尝试在学校美术课程中引入校外美术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艺术创作环境;另一方面,美术课程应重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让学生在主题式单元学习活动的探究过程中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复杂的环境下不断重塑和完善自己。

(二)注重学生设计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笔者认为,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过程都将转化为他们最宝贵的学习经验,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十分有益且必要的。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在课程的安排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发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与客观认知逻辑的课程,课程的重心应放在课程本质即学生个体经验的增长上。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可以尝试转变学生的角色,以闯关游戏的情境将学生带入设计师的角色,考虑将设计基础构成的学习融入艺术设计课程中,教师应适当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比如:配套教材、学习单、设计练习册、反馈评价表、计划本和数字作品集等。在课程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为学生建立电子美术档案袋,利用教学评价改进学生的思考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注释:

[1] 5W1H思考法为:从事物的WHY(原因)、WHERE(地点)、WHEN(时间)、WHAT(是什么或做什么)、WHO(参与人员)、HOW(怎样做)六个方面进行思考。

[2]佩格·菲蒙,约翰·维甘.设计原点优质设计通用十大法则[M].洪慧芳,译.台北:马可波罗文化出版社,2009:28-2.

[3] 艾琳·路佩登.图解设计思考:好设计原来是这样想出来的[M].林育如,译.台北市周商出版,2012:44-96.

[4] 大卫·斯尔文.创意工场:提升设计技巧的80个挑战[M].王旭,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