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主题式教学策略

2023-09-04许华庚江琼范源

云南教育·视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读本二十大特色

许华庚 江琼 范源

2021年秋季开始使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包含小学2个分册、初中和高中各1个分册。《读本》是大中小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与思政课程相互补充,共同承担着新时代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目前,全国上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广大学校应该发挥好《读本》的铸魂育人作用,让学生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宣传好、学习好、运用好、贯彻好、落实好,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和学校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在开展《读本》主题式教学时,笔者认为,需要在应用《读本》上重视价值引领,体现政治性;在理解《读本》深刻内涵上坚持育德目标,体现针对性;在坚持《读本》立德树人上落实问题导向,体现导向性;在挖掘《读本》核心素养培养上发挥策略探究,体现实践性;在坚持《读本》主题链接上拓宽视野,体现挑战性。

一、重视《读本》主题价值引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读本》的引领与教学使用。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做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读本》本身就具有新时代的政治性和思政专业课程的引领性特征。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学生对党创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理想;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增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认同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践行守正创新,树立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等。

《读本》三个学段的价值引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既要基于《读本》,又要善于超越《读本》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读本》“增情感、铸思想、育行动”的思政育人功能得以彰显。下面,笔者以小初高4个分册“以人民为中心”主题举例。

二、坚持《读本》主题育德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中,要利用好《读本》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关系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

1.研读课程目标

教学的基础在育人,育人的根本在立德,立德的目标在立向。目标所向,立意为先,基于《读本》鲜明的学科主题和实践的针对性,如何将研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基础性和学科性自然转化成《读本》教学的针对性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要求“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理解人民当家做主”“彰显人民主体地位”等目标,既是完成《读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主要目标,也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我们既要“达标”还要“保本”,这是教育工作者开展《读本》教学的“定海神针”和实施国家课程的根本遵循。

2.落实育德目标

《读本》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使用《读本》要时刻不忘铸魂育人,既不能把《读本》当成纯粹的知识教学,也不能当成一般性的思想教育,而是要通过《读本》学习帮助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较为清晰的完整认识,引导学生将祖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装在心中,这不仅关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对《读本》的教学既要确立精准的育德目标,还要瞄准育人的价值引领。

如教学“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最核心的主题任务并非从知识上告诉学生“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而是要为学生拓展历史视野,将学生的生命历程“拉长”,将学生的“小我”与国家的“大我”联结起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与认知的同频共振来体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理解中国梦的本质,认同中国梦的意义,增强国家责任感,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把握《读本》主题问题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

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四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四能”与《读本》的主题式教学,我们需要在问题的启发性、思维性与导向性上明确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情境、什么样的任务活动和什么样的问题设计、要求自己怎么教、要求学生怎么学,打通不同学段教学之间的价值链接和对学生价值判断循序渐进的提升工作。因此,坚持问題导向,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才能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以“中国梦”为例,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问题为导向逐步拓展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如下图所示,从“看到什么”“怎么看”到“为什么”“怎么做”,从确定性认知到知识迁移,从理论到实践“反复聚焦”深度进阶,帮助学生理解透彻。

四、发挥《读本》主题策略探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鼓励自由探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读本》教学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引导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对《读本》主题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解决所提出的挑战性现实问题,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体验性与时效性。这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度探究,不是凭借已有知识或常识能从《读本》中寻找固有的结论或答案,而是需要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经验,在具有一定开放性、综合性的问题情境与自觉参与下进行批判质疑、理性分析、创意创生,走向学习新视界、新境界、新高度。下面,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题教学探索举例。

结合《读本》主题,还可主动融入学校科技节、艺术节、社团活动、主题讲座、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园宣展等活动,以自己的视角分享各种心得体会,以及认真学习《读本》的新观念、新经验、好做法,展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形象。

五、加强《读本》主题视野链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具有广阔的视野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在《读本》主题式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创新的拓展上,更应该注重对文本主题及结构的创新应用,坚持“形式创新”与“内容结构深挖创新”相结合,才能突出拓展素材视野的挑战性与素材链接的融合性。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更是一种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等更需要加强链接。如在小学高年级段《读本》“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一课教学中,我们探索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引,带领学生深入链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人类社会永恒的命题,实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理解与认同,助力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筑牢思想根基。初中《读本》第七讲“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链接“人类社会面临着哪些挑战”视频、“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视频,通过阅读本讲内容,链接视频资源,总结得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与智慧,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相互联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渴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个明确”,增加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方面的内容),还可以延伸拓展链接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这些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做出梳理,从而感受《读本》主题知识结构与框架体系的拓展延伸。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学校在两年来的《读本》教学实践中,也因小学、初中没有将《读本》作為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的赋分科目,导致《读本》懈怠不教、有名无实,加之目前在《读本》的教学中尚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借鉴而导致教育教学资源匮乏。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借助主题教育活动,让《读本》教学研究走上快车道,以中国式现代化教育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新征程、开创新未来、做好新研究。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思政课 +”“五位一体”创新实践研究成果,课题项目编号:2023J0693)

猜你喜欢

读本二十大特色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雏燕
特色种植促增收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中医的特色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