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底泥轻质建材化利用和效用分析

2023-09-04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轻质底泥建材

蔡 壮

(北京市密云区潮白河道管理所,北京市 101500)

0 引言

河道底泥是水体中的泥沙、矿物和有机质经过一系列反应而形成的。在工业污染加剧的背景下,工农业污染物流入河内最终沉积到底泥中,导致重金属污染严重,进而影响地下水、森林和土壤等生态系统,如来自采矿业的Sb、As、Mn、Pb以及来自农业生产的Co、Zn、Cd和Cu。同时也危害河道中的生物,进入到食物链系统中。传统就地堆置或填埋会导致重金属继续沉淀,还会以硫化物等形式进入到环境中,继续造成污染。因此,河道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如结合粉煤灰使用碳酸钙技术制作覆盖材料。但是传统底泥利用方法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且不能保证有效防止污染,探索一种无污染的高效利用方法成为必然选择。

1 河道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概述

1.1 河道底泥的常见处置方法

1.1.1 上覆水曝气技术。通过充氧,改善水质,对氧化硫化物的去除率高达90%,也有一定的吸附态氨氮功能。

1.1.2 覆盖技术。在底泥上覆盖隔绝材料,吸附重金属,如使用天然富含钙的黏土矿物、生物炭、脱碱赤泥、粉煤灰等。

1.1.3 电动力学技术。通过直流电场驱动阴阳离子向阴极和阳极迁移,主要用于去除重金属。

1.1.4 生物修复技术。培植水生植物,实现除臭和去除重金属,如荷花、睡莲等。驯化土著微生物,如使用沸石去除氨氮磷等有机质。

1.1.5 异位修复技术,进行疏浚脱水,将底泥从河道中清出。

1.2 河道底泥资源化利用的技术

1.2.1 农林利用。鉴于底泥中含大量有机质,施用在农田中,可以提升土壤肥力,但是容易造成重金属污染,也容易造成土壤氮、磷的过度堆积。不过,如果利用得当,底泥中的一些金属元素也可以促进作物生长。为解决这一问题,一般可进行好氧堆肥处理,将底泥中的污染物分解,降低重金属迁移。

1.2.2 填方材料。用于路基填筑、筑堤护岸和回填工程等。如加入煤灰粉等固化剂用于堤防建设,但需要洒水养护。对轻污染底泥进行处理能够用于路面土方工程。在一些强度不高的填方工程中,也可利用固化底泥进行回填,实现资源节约。

1.2.3 建筑材料。这是当前利用的重点方向,如混凝土骨料、陶粒、底泥砖、泡沫混凝土等。硅酸盐水泥和热处理底泥能够制备新型水泥,但是养护期更长。与钢渣和适量炉渣结合,在高温条件可以烧结成轻质骨料,重金属含量也大大降低。底泥掺70%左右,可以制作陶粒,有固化重金属的作用。底泥也可以烧制黏土砖,在15%左右效果好,适当配比,压强度能达到30 MPa。85%底泥加入玻璃粉等改性剂,也能制作出强度较好的砖。河道底泥还可以制备多孔净水材料,用于生物滤池,盐去除率较高。此外,底泥在填充墙、生产保温板、现场浇筑外墙等生产方面也有应用。

2 河道底泥制备轻质建材的工艺技术

2.1 河道底泥制备轻质建材的可行性分析

全球范围内,每年产生数亿吨河道底泥,堆放和土地利用处理方式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将其制备成建筑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传统高温烧结方式能耗巨大,制备铺路砖、填充块等方式添加比例低,不足以消纳巨大存量。因此,探索轻质建材的利用途径成为必然选择。泡沫混凝土等轻质材料具有多孔、质轻、低能耗和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等优势,与河道底泥的微孔特性相符合,具有加工优势,既能实现大量消纳底泥,又能减少河砂过度开采。

2.2 工艺材料

选择大量堆积的河道底泥,含水率为70%,风干后将其破碎为2 mm左右的颗粒。其中含量以SiO2和Al2O3为主,也含有Cr、Cd、Cu和Zn等成分。购买普通硅酸盐水泥、高效减水剂、发泡剂等材料。

2.3 制备工艺

调整干物质,包括水泥和煤灰粉等。控制水料比为0.45,以450转/min的速度搅拌,1 min后加入高效减水剂,以改善其可加工性。1 min后将1∶45的蛋白质发泡剂水溶液泡沫与之混合。此后以300转/min的速度继续搅拌,25 s左右后注入磨具。静置1天后养护4周左右,温度在23℃左右,湿度为95%左右。以50%底泥作为最佳掺量,将泡沫掺量控制为54%、孔隙率为45%,保持流动度在240~260 mm之间。

2.4 内掺活性掺料

加入石灰、粉煤灰、微硅粉等掺料,提高建材性能。生石灰遇水反应可以吸附Na+、K+等离子,形成较大的团聚体,从而增加建材的强度。Ca(OH)2可以发生火山灰反应,从而生产水化产物。粉煤灰也能够发挥这一作用。微硅粉既能够填充有害孔隙,也能够与水泥反应形成水化产物。在工艺中,为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机械性能,可适当减少石灰和煤灰粉的比例,加入10%微硅粉,其性能最佳。

2.5 外加改性剂

加入偏硅酸钠、水玻璃、生物炭等改性剂。水玻璃能够提升水泥固化土的强度,偏硅酸钠能够改善混凝土性能,生物炭有吸附污染物的能力,改善轻质建材的相容性和孔结构,其低导热性和材料多孔性能够改善混凝土的热和声学性能,还能够有效提升机械强度。在改性剂添加中以生物炭为主,与水及适量减水剂混合,进行搅拌,超声溶解30 min,使之均匀分散。将生物炭的用量控制在1%之内,可采用大麦草生物炭等物质,牛粪生物炭效果更好,因此其更为轻质。同时,高温生物炭pH值耕地含氧官能团少,孔隙结构好,更有利于水化反应。

3 河道底泥轻质化建材利用的效益分析

3.1 资源环境效益

目前,传统建筑材料主要采用砂石,造成了大量的开采和资源环境破坏,采用河道底泥能够实现替代作用,在经济上也更为节约。有效地避免了土壤资源的浪费,实现了废物利用。另一方面,底泥自身性状优良,不但可以在一些建筑领域代替黏土,而且本身具有小孔的特征,可更好地发挥冬暖夏凉的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的目的。底泥轻量化建筑材料加工不仅有利于降低河道污染,而且对陆地环境污染也小于传统混凝土加工,资源消耗潜势低,更加节约能源。特别是对海洋河流污染改善效益最大,如果应用得当,改善效应高达40%,也抑制了土壤酸化,降低了生态污染。

3.2 重金属去除效应

轻质化建材能更好地发挥重金属封装效应,减少重金属污染,本文提出的泡沫混凝土技术,生物炭可以吸附重金属,底泥可通过物理封装和发生化学沉淀固定底泥。经过28天固化,重金属浸出大大减少,比如Cu、Ni、Zn、Cd、Pb和Cr等,都远低于原有排放量。二氧化硅中的硅能够吸附重金属,加入改性材料之后固化能力增强,对于降低河道重金属污染和转移有着重要的作用。

3.3 经济效益

传统加工方式土地成本、开采成本和资源成本都较高,加上运输成本上升,微硅粉成本上升以及减水剂成本增加,材料成本将会大幅上升。同时,处理底泥又需要大量的环保投入,而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不仅减少河砂和黏土采集的成本,减少了水泥等材料的使用,可减少环保投入的压力,又创造了新型建材市场的效益。河道得以疏浚的同时,城市固废也大量削减,比如,每天制备70 m3轻型建筑材料,就可以消纳30 t底泥,减少了由于建筑废弃物处理造成的一系列经济连锁反应和问题。

4 结语

将河道底泥作为轻质建筑材料加以利用,有着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重金属固化作用非常显著,大大改善了河道污染环境,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建筑行业低碳发展提供了思路。因此在未来的资源化利用中,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轻质底泥建材
怎一个“轻质”了得
昊星建材 MODERN MASTERS
轻质高强堇青石多孔陶瓷的制备与表征
关于重芳烃轻质化与分离的若干思考
昊星建材
微生物建材诞生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EXACT SOLUTIONS FOR THE CAUCHY PROBLEM TO THE 3D SPHERICALLY SYMMETRIC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底泥吸附水体中可转化态氮研究进展
幂律流底泥的质量输移和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