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

2023-09-04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5期
关键词:土肥肥力玉米地

谢 真

(聊城市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山东聊城 252100)

0 引言

伴随人口结构的变动,我国农业结构也在随之发生调整,而作为人们喜爱的粗粮种类之一,玉米始终在餐桌上占据一席之地。而在调整农业结构的过程中,要想在固定区域内增加玉米的产量,提高玉米及玉米制品的质量,不仅要对玉米的品种进行筛选,更重要的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土肥管理技术的运用,以更科学且高效的方式,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实现玉米种植行业的技术创新。

1 种植玉米时土肥管理的重要性

从农民的角度来讲,重视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土肥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养分,为玉米的生长发育创建更为舒适的生存环境,同时还能使得土壤内部的营养更为均衡,成为改善我国传统农业向着新时期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地理环境上来看,通过土肥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用更为贴切的方式管理我国土地资源的内在环境,减少化学农药的影响和污染,为稳固整体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土肥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水土流失问题的加剧,食品安全问题和绿色农业政策愈发受到重视,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面落实和推广。而从经济利益的方向来看,通过土肥管理技术的应用,我国粮食的亩产总量得到了显著的增长,同时玉米及玉米作物的整体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民整体的经济水平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国民经济增长总值出现更大幅度的提高。

2 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要点

2.1 玉米种植中土地管理

2.1.1 播种前土地管理

有经验的农民都清楚,在种植玉米之前,需要对即将种植玉米的土壤进行耕种,保证土壤播种时期的松软度。传统多采用人力或者畜力的方式翻新土壤,现代社会更为推崇机械化工具,凭借自身省时、省力的特点,成功取代了传统耕种工具。而在翻新土壤的过程中,需要对翻耕的深度进行控制,既帮助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有一个更为舒适的根部生长环境,同时还需要注意对土壤自身质量的影响,避免因为过度深耕,影响土壤质量,进而阻碍玉米后续的生长发育。另外,在种植玉米之前,需要对待播种地区的土壤性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玉米因为自身对种植土壤的要求较高,不仅要保证土壤内部的通透性,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储水和渗水能力,避免因为长时间干旱或者短时强降雨,影响玉米幼苗的生长环境。因此,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进行初步的判定,选择粘连性较低且通透性好的土壤,并借助翻耕的方式,提高土壤内部含氧量,为玉米幼苗提供更为舒适的生长环境。而面对部分土壤质地较为黏厚的种植区域,可以通过人工干涉的方式,调整土壤内部的整体松散度,用干燥的沙土对其表层进行覆盖,为玉米播种后的生长提供相对适宜的发育环境[1]。

2.1.2 中耕期土地管理

玉米在播种之后,经过一段时间会开始发芽、扎根,这个时期考虑到玉米幼苗对水源和养分的需求,因此,要通过扒土蹲苗的环节,确保土壤内部的水分充足,且土壤内部的养分可以被玉米根部充分吸收。需要注意的是,在蹲苗时,需要结合当下种植区域内部的玉米幼苗具体生长状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蹲苗,为玉米的生长创造更为舒适的环境。而除了扒土蹲苗之外,还需要注意玉米地内部的杂草,避免杂草抢夺玉米幼苗的生长养分,因此,需要对玉米地中的杂草及时地进行清理,避免后期虫害的发生。而传统的除草方式是人工除草,主要以农民蹲在玉米地中一簇一簇的收割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而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除草剂被广泛应用到各类作物种植的土壤中,但是结合新时期绿色农业的种植理念,可以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以生物除草或者物理除草的方式,减少玉米地内部的杂草,保证玉米地内部生态平衡的稳定。在玉米地中耕时期除了拔草之外,还需要对玉米幼苗进行适当的培土。这一工作主要选择在玉米的灌浆期之后,通过培土的方式,增加玉米地内部土壤的微生物活性,让玉米的根系可以更快地舒展,为后续的养分供给提供强力的支撑。培土工作的开展还可以提高土壤自身的排水能力,避免因为降水的汇聚造成地面灌水过多的现象,通过适当的培土,让玉米幼苗可以在更舒适的环境中茁壮生长[2]。

2.1.3 免耕与收割期的土地管理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玉米种植户会选择免耕的方式来降低玉米地的耕种难度,减少玉米地中的整体工作量。而免耕顾名思义就是不对耕地进行翻耕处理,直接在现有的土壤上,开展后续的种植活动。免耕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好收割粉碎工作,通过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机械生产,用大型农业器械辅助,来减少土壤中的作物残留,为后续的种植提供相对较为柔软、舒适的土壤环境。另外在决定选择使用免耕技术之后,需要相比较翻耕的方式而言,是要提前一些玉米种植时间,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先行条件。最后则是要确保播种在免耕土地中玉米种子的质量相较于其他地区的种子要强得多,高质量的玉米种子能更容易冲破泥土的束缚,带来后续的丰产。

在玉米收割结束之后,仍旧需要对玉米地进行土壤管理工作,清理好内部的杂草、塑料以及垃圾,减轻下次耕种时的工作量。而且,在收割结束之后,需要进行玉米地全面消毒杀菌工作,确保土壤中携带病菌的虫卵可以被精准消杀,避免后续种植的病虫害危机,确保玉米种植的总体产量和质量。

2.2 玉米种植中的施肥管理

2.2.1 土壤基肥管理

土壤在种植作物之前,通过施加基肥的方式,可以为农作物后续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肥力供应,帮助作物的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玉米种植之前,可以在土壤内部施加基肥,保证玉米整体生长过程中的肥力供应不会出现断供的情况。而给玉米种植区施加基肥,首先,需要注意土壤本身的肥力基础,通过检测的方式,适当地为土壤施加基肥,避免土壤内部生态平衡出现紊乱,影响玉米的后续生长。其次,基肥的施加比例和类型需要结合当下农业发展水平,严格把控基肥中各类肥料对土壤自身的影响,做好比例的管控,保证玉米生长肥料充足的同时也要注意肥料过多的影响,适当进行基肥施加。最后,施加基肥要更多地结合玉米种植区域自身的需求来调整各项肥料的数量。遵循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尽量选择使用有机肥,避免化肥对土壤的影响和限制。有机肥的使用,不仅帮助土壤内部建立更为稳定的生态环境,为玉米的后续生长提供更为舒适且富饶的土壤状态,还为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的增加和提升提供稳定且牢固的基础保证。

2.2.2 拔节期与抽穗期的施肥管理

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而言,拔节期与抽穗期是最为关键的两个时期,通常在这两个时期中,需要大量的养分和水分来帮助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助力。一般农户会选择在玉米拔节期和抽穗期在土壤中施加尿素来帮助扩展玉米根系范围,不断扩展玉米的秸秆宽度。施加过尿素的玉米地,结出来的玉米穗相较于其他未施肥的地区会更大且更饱满,玉米秆自身抗倒伏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同样,这两个时期的玉米地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待,观察土壤内部的肥力状态,对于明显缺肥的玉米种植区域需要及时进行追肥,充分缓解玉米生长的“尴尬期”。而对于土壤内部肥力相对比较雄厚的玉米种植区域,可以选择适当的肥料进行追肥,调整不同地区的肥力状态,稳定土壤内部的肥力供给,实现玉米种植的高产目标和高质量追求的达成。在这两个时期进行追肥时,可以针对玉米当前的状态,施加不同类型或者不同元素的肥料,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坚实的保障,让玉米的生长发育向着种植者期待的方向前进,达成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增加亩产和总体质量的奋斗目标,为共同富裕的期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3]。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玉米种植中的土肥管理技术而言,需要在玉米种植前、种植中以及种植后分别进行管理,按照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为玉米提供不同发展时期所需要的各类养料。遵循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理念,通过借助土肥管理的相关技术,在实现玉米种植过程中,整体产量和质量的显著提升,带动相关地区农业经济水平的高效发展,为全面落实共同富裕的建设目标而共同奋斗。

猜你喜欢

土肥肥力玉米地
理事长新语:为有土肥可说
《玉米地》
玉米地里长火山
生物肥力将成为我国土壤修复的主要方式
第二届全国土肥和谐大会
简谈造林苗圃土肥水管理技术
主流媒体第一时间聚焦“土肥和谐”
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基于墒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在采煤废弃地肥力评价中的应用
玉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