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

2023-09-04富苏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5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农民

富苏爱

(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人民政府,山西晋城 048103)

0 引言

土地流转不仅能够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够转变农村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一般来说,土地流转具有出租、入股、合作股份以及反租倒包等模式,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还能够提高耕地资源使用效率,推动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确保土地流转模式能够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和价值。

1 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

1.1 土地出租模式

土地出租主要是承包方将部分土地经营权,以一定的期限租赁给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者,收取一定的租金。土地出租也是在当下应用广泛的土地流转模式。土地出租模式主要是个人或者民间组织自发形成的行为,土地出租模式遵循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在保留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实现土地使用权的自由转让。

1.2 入股模式

入股模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将土地作为企业入股的资本,可以帮助农民在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在入股模式实际应用中,农民可以直接参与农业企业生产经营中,能够有效推动农村土地资源朝着集约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1.3 股份合作模式

股份合作模式与土地入股模式比较相似,股份合作模式是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新型合作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将分红获益作为关键,自始至终坚持资源和集约化的原则,在土地流转模式中积极融合集体合作经营模式,使农民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

1.4 反租倒包模式

反租倒包模式指的是农民与企业或者集体签署土地流转合同,并通过集约化形式实现对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规划。并且,在反租倒包模式的作用下,还可以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土地的经营权,使相关人员能够明确合同条款中的各项义务和权责。反租倒包模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并未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得到普遍实施。

2 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直接影响

2.1 能够提升农村土地利用率

土地效益作为推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内容,需要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农村可以在土地流转模式的下,积极建立农业示范园区,推动新型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充分结合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引进优良的农业品种,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积极开展种植技术服务以及栽培技术服务。并且,农村农业在实际发展中还需要积极引进绿色生产技术,推动节水生态农业和绿色循环农业等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农村农业发展中还需要积极融入信息技术,加强农业经济发展信息化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解决我国现阶段农村农业发展中的耕地浪费问题,避免农村农业发展中耕地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对农民来说,如果存在闲置土地,可以通过租赁方式,将土地转给对应的经营主体,确保土地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在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模式的重要作用,推动农村农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2.2 促使农民收入结构多元化

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下,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受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比较大,造成农村土地分散化,使得农村在农业经济发展下无法获得集约化管理。并且,在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中,生产种植主要的耕作模式是采取零碎耕种,影响农村生产规模化发展,制约农业发展。再加上农村家庭的收入渠道比较单一,只有农业生产种植和进城打工两种增加收入的主要形式,以此来改善农村家庭的生活条件。

而随着进城打工人数的增加,农村地区土地资源大多出现了闲置,土地资源浪费问题越来越显著,再加上农村农民的文化素养比较低,不论是农业生产种植还是进城打工,都是凭借过往经验开展工作,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无法有效改变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土地流转模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则能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家庭收入结构单一的问题,推动农民收入结构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帮助农民通过土地租赁等多种形式获取经济收益,从而达到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拓展农民经济收入渠道的目的。除此之外,农民还可以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在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源。

2.3 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

我国农村地区在实施土地流转政策之前,农业生产规模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种植成本逐渐提升,再加上农村家庭的土地资源有限,不能形成更具规模的生产种植,对于部分小型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来说,土地资源也成为其规划发展的主要限制,而土地流转的实施则能够使资金水平更加雄厚、业务实力更强的农业企业参与其中,从而扩大土地资源的经营规模。对于农村发展中的一些大型企业来说,还会采取直接承包土地的方式,将农民土地纳入企业经营,帮助农民拓展自身经济收益的同时,提升农业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效果,增强自身的农业生产效益,为推动农业企业生态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应用土地流转模式的过程中,农业企业以及农村合作社,为了提升自身的农业生产效益,就需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助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全面普及,规范化、集约化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模式也逐渐出现,农业企业就能够有效降低自身的经营管理和规划发展成本。与此同时,农业企业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在生产种植中的应用,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力。这些农业企业还可以采取与农民进行合作的发展经营模式,在农民心中树立农业企业的声誉,提升农业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增强农业企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综合竞争能力。除此之外,农业企业有条件应用农业科学技的术,在提升农业生产种植效率的同时,积极改进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能增强农业生产种植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4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关键要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第一,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土地闲置的问题。在农村发展中落实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优化相关政策,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强化农村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广泛应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而这种土地流转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土地资源是农村家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农村家庭的土地资源有限,不能形成规模发展,而土地流转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土地闲置和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第二,土地流转能够实现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并充分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全面提升农作物管理水平,增加农作物的整体产量,进而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

3 农村土地流转具体优化对策

3.1 强化土地流转管理工作

在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土地流转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做好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和调控,保证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有序进行,地方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实现农业生产规范化和规模化,以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3.2 加强土地流转规划

由于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一,因此,要想实现土地流转目标,就必须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结合地方的发展状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规划,必须结合本地的实际,制订出一套长期的土地流转发展策略,适时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3 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律

虽然土地流转带动了我国农业发展,但是,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违背市场规律和法律法规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村经济稳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力度,为农业生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

3.4 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构建信息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养,使农民可以掌握现代新技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农户所知的信息较少,导致农户在流转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使得农户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平台,能够有效地解决土地流转中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配合,构建土地流转需求的信息平台,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全流程进行规范化,以提升工作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作为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需要积极应用土地流转模式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促使农民收入结构的多元化,逐渐扩展农民的收入渠道,调整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土地农民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我爱这土地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分土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