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岭市科研工作回顾与展望

2023-09-04郭奥楠杨学达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5期
关键词:铁花高粱新品种

郭奥楠,杨学达

(1.铁岭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辽宁铁岭 112000;2.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辽宁铁岭 112616)

1 科研成果

1.1 获辽宁省林业科学技术奖3项

特色林木果蔬花卉资源开发(主持、二等奖);铁岭野生榛园改造技术(主持、二等奖);铁岭榛子新品种选育与集约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主持、二等奖)。

1.2 审定级备案品种22个

大豆6个:铁豆102、铁豆107、铁豆110、铁豆111、铁豆112、铁鲜8号。玉米11个:铁2114、铁2116、铁2117、铁1616、铁1613、铁3107、铁研3102、铁399(国审)、铁637、铁甜601、铁628(国审)。水稻1个:铁粳1507。花生备案4个:铁花16、铁花20、铁花21、铁花22。

1.3 品种保护情况

成功申请保护4个品种:大豆新品种铁豆100、铁豆67、水稻新品种铁粳17、铁粳20。2个品种正在申请保护:玉米新品种铁0958、铁116114。2个品种取得品种权:玉米铁研669、铁T0216。

1.4 专著、论文

在国家及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6篇。

2 成果转化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起草、修改、签订了3个品种转让协议(合同)。这些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了我省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不仅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还极大激励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共对外转让农作物新品种3个,其中玉米品种1个,大豆品种2个。

3 在研项目

3.1 国家和省项目数量

全市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8项。其中农业农村部3项,财政部1项,科技部4项,省级项目8项,新申报项目下达2项。本年承担国家项目9项,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豆、玉米、水稻铁岭综合试验站项目3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及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1项,财政部及国家林草局项目1项。

省级科研项目8项,辽宁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玉米),地方科技创新示范项目2项(大豆、花生),辽宁省农业攻关及产业化项目2项(林业),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项目2项(粮食),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重点项目1项(粮食)。

3.2 国家项目

3.2.1 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铁岭综合试验站项目

玉米、大豆、水稻三个综合试验站按照国家产业体系的任务要求,积极配合岗位专家安排的工作,围绕当地玉米、大豆、水稻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任务委托书的各项任务,开展了各项试验、示范等工作。三个试验站其他自选性、应急性、基础性任务也按照目标圆满完成了相应工作。

大豆综合试验站。主要承担了体系7项重点任务,2大项14小项研究室任务。其中,北方春大豆区粮豆轮作均衡增产增效标准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总结出采用“轮作+良种+深松整地+养分管理+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更好地服务生产。试验站与10个村的示范户和种豆大户建立了联系,就大豆栽培技术问题予以指导。为河北承德隆和张家口地区提供自主培育的大豆新品种3个。

玉米综合试验站。筛选出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的玉米新品种9个,其中通过国审2个,省审7个,培育出耐密植、优质、多抗高配合力的玉米自交系4个。本试验站培育出10个玉米新品种。培训示范县农业科技人员350人次,农民3 600人次。

水稻综合试验站。2019年培育的2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通过辽宁省审定,1个新品种待审。成立科技服务小组,通过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技术培训和调研指导,强化落实科技服务、科技培训、技术咨询、实地调研及田间指导等工作。累计调研7次、会议交流15次、技术培训7次、技术服务15次、技术咨询27次、科学试验2次、体系内合作3次。在铁岭市境内三个县及沈阳市的法库县建立示范基地11个,示范面积7 227 hm2,示范品种7个。

3.2.2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北方晚熟大豆优质高产广适新品种培育。大豆研究课题主要针对北方晚熟产区存在的大豆品种产量水平低、品质差、专用品种少、市场竞争力弱、育种方法亟待改进、配套技术不完善、品种潜力发挥不充分等共性问题。培育一批高产、优质、广适(重大)新品种,创制新材料,并进行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使新品种在北方晚熟区域覆盖率达到60%,实现北方晚熟大豆产区主栽品种的更新换代。通过大豆新品种的培育和示范推广,提高大豆单产、品质和食用性,降低生产成本,显著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振兴大豆产业。该项目目前基本完成任务指标,进入收官阶段。

2)东北南部春玉米密植高产宜机收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玉米研究课题开展东北南部春玉米耐密高产宜机收品种筛选、玉米品种机收性状实收评价研究。相关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氮肥密度品种互作试验研究及平播垄作对比试验。开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建立示范基地66.67 hm2。进行玉米生产调研,完成了本年度任务书规定的任务与指标。

3)东北南部早熟稻区抗寒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筛选出抗寒、抗病、优质品系资源4份,1份试材加国家北方水稻中早粳中熟组联合体区试、生试,2份试材参加辽宁省中熟组区试、生试。对已育成的优质粳稻品种铁粳11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

4)辽宁春玉米粳稻密植抗逆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集成了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科学肥水管理等高产、优质、抗(耐)病虫水稻新品种丰产增效栽培技术。在铁岭县、开原市建立2个6.67 hm2水稻高产示范田,示范面积累计70 hm2,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强技术培训,使各示范基地的水稻生产增产均超过了5%。并且,带动周边辐射区认识、使用新品种新技术,从而逐渐提高了当地水稻生产水平,经济效益显著。

5)辽中北粳稻抗病抗虫丰产增效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在开原市等地该项目基地4个,集成了水稻5大主要病虫害的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累计示范面积7 300 hm2,平均产达670.1 kg/667m2,辐射周边稻区面积5.59万hm2,平均产达646.3 kg/667m2。培育带动各种农业经营主体2个,培训新型技术农民42人次。

3.2.3 财政部及国家林草局项目暨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铁岭平榛集约化栽培技术推广。在铁岭县李千户镇和开原市松山乡共计完成营建平榛集约化栽培示范林66.67 hm2,其中带状模式示范林46.67 hm2,片状模式示范林26.67 hm2,团状模式示范林26.67 hm2。主要应用示范和推广榛林密度调控技术,科学施肥技术以及榛林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开展集中科技培训1期,田间现场培训2期,培训人员共计163人次,发放《平榛集约化栽培》手册等技术资料2 000册(份)。

3.3 省项目

3.3.1 辽宁省(科技厅)科技重大专项暨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高产、优质、多抗、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国家级试验:铁391、铁393、铁630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个品种(铁399及铁628)完成国家试验程序,数据达标,待审。省级试验:有8个品种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铁3100、铁3101、铁392、铁研712、铁411、铁研634、铁408、铁1607。9个品种完成辽宁省试验程序,铁2117、铁2114、铁2116、铁1616、铁1613、铁3107、铁3102、铁637、铁甜601,数据达标,待审。8个品种晋级联合体生产试验,铁2118、铁1625、铁1623、铁3114、铁3111、铁639、铁642、铁632。铁3109晋级2020年辽宁省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铁2108晋级区域试验。

3.3.2 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

1)大豆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①参加国家试验情况。国家春大豆区域试验: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的品种有4个,铁豆96、铁豆104参加中晚熟组试验,铁豆97、铁豆101参加晚熟组试验。铁豆96、铁豆97完成试验程序准备报审,铁豆101、铁豆104继续参加国家北方区域试验同时参加生产试验。②参加辽宁省试验情况。参加辽宁省大豆区域试验的大豆新品系共20个,其中参加生产试验的品系有6个,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系有8个,参加多点比较试验的品系有13个。其中,建议报审的品系6个,参加复试的品系8个,参加生产试验的6个,结束试验的品系4个。③资源利用:入库资源1 630份,杂交圃320份,配制杂交组合160个,创建杂种后代群体1 200个。

2)高粱特色粮油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①新品种配套技术试验示范。进行高粱春播、夏播复种、谷子、食用豆新品种及配套技术试验示范。示范种植红缨子糯高粱53.33 hm2,由于夏季高温干旱,部分地块产生病害,产量较低,产量245 kg/667m2。种植3.33 hm2矮秆的高粱铁杂21,分麦茬夏播及春播,春播高粱,株高165 cm,产量650 kg/667m2,适宜机收,不落穗,易脱粒,省工省时。同时示范推广铁杂21。②特质高粱新品种选育。特质高粱44份,其中甜高粱13份,糯高粱31份,鉴定其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筛选适宜辽宁种植的特质高粱新品种。③综合利用型高粱杂交种选育。鉴定我院新杂交组合的丰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性等,为参加联合试验提供科学依据。共28份试材,分两组进行试验,品比1有16份,为粒用高粱;品比2有12份,为酿造用高粱。其中2份试材综合性状比较好。综合利用型高粱杂交种选育,品种比较试验中有3份试材综合性状比较好,可以参加省联合试验。亲本系选育出5个性状较好的苗头品系。在特质高粱新品种选育中,筛选出1个品种为适宜辽宁种植的特质高粱新品种。特色杂粮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筛选出红粮铁杂21和白粮铁432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高粱专用品种并进行配套技术试验示范。谷子方面:对综合性状较好的5个高代系进行适量扩繁。

3)花生特色粮油菜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首先,引进种质资源30份,创制育种材料,对现有资源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对158个品种筛选适宜品种和适宜播种时期。采取4种不同种植模式:大垄双行裸地种植、大垄双行覆膜种植、小垄交错种植、小垄单行直线种植。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花生所开展了花生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和创新利用、杂交育种、花生新品种选育、科技培训、栽培技术以及花生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研究,基本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任务与指标。其次,花生新品种选育方面。铁花11、铁花12参加国家东北区试,通过试验程序,准备进行品种登记;铁花16参加国家东北区试生产试验产量数据通过,等待DUS测试结果进行品种登记;铁花20参加国家东北区试通过试验,进入下年生产试验;铁花21、铁花22参加辽宁省花生登记区域试验通过试验,进入下年生产试验。最后,精量单播技术及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方面。在东北花生主产区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建立试验点8个,示范面积15.33 hm2。引进种质资源35份,创制育种材料,对现有的资源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在沈阳、铁岭、阜新、锦州和葫芦岛等花生主产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新品种及高产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培训农民技术骨干35人。

3.3.3 辽宁省农业攻关及产业化项目

1)凡河水源涵养林培育与质量提升技术。主要在凡河流域开展了林木资源调查,确定初选树种25种。其中生态型11种,生态经济型5种,生态景观型6种。在开原中固新屯村试验基地,建立繁育基地6.67 hm2,开展优势树种扦繁育工作,完成了采穗圃的管理与平榛嫩枝扦插试验。该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3种药剂、20种处理组合试验,筛选出3种较好处理的组合,使扦插生根率达到了65.2%。

2)铁岭县榛子产业升级科技特派团项目。建立示范基地66.67 hm2,培训15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余份。中固实验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建设了平榛种质资源圃,基地建设日趋合理化。开展科技下乡,指导生产、技术培训等服务工作,做好中国林科院榛子研究中心及辽宁省平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

3.3.4 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项目

干燥机废气回收工艺研究:项目形成粮食干燥机植物性杂质和粉尘回收工艺1套、干燥新模式1个、新装置1个。可填补该领域国内空白,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应用。完成研究报告1份。取得的研究成果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3.4 市项目

辣(甜)椒新品种引选育与繁育:新引进国外辣(甜)椒资源4份,按照要求完成了国家辣椒种质资源数据观测监测任务,对我们独有的秋葵1号、铁芸豆1号和芦笋进行了种植采种保存工作。雄性不育系和雄性不育两用系选育,2019年圆满完成当初合同任务。通过选择和鉴定,有2份不育系及其配套的保持系已经稳定,可以进入到鉴定登记备案程序,同时可以用其组配新组合,广泛应用在新品种选育上。9份外引试材都进行了选择自交和选留种子,性状还不够稳定,需做进一步鉴定试验。

4 未来展望

招聘各类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到农业科研岗位,进行基础性研究,发挥他们敢想敢做的精神,为我们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积极利用已有的国家及省级科研平台,将年轻科技人员送出去,到各个农业院校深造,掌握前沿科学技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农民培育更多的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已审农作物新品种,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更好地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

猜你喜欢

铁花高粱新品种
高粱名称考释
青菜新品种介绍
高粱红了
奔跑的铁花
奔跑的铁花
金秋时节高粱红
“家乡故事”的多元讲述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铁花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