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的五部曲

2023-09-03黄妙纯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8期
关键词:记录本班主任家长

黄妙纯

家访是班主任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做好家访工作能更全面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教育线“新兵”班主任,面对家访这个“政治任务”时往往不知所措,缺乏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更体会不到小学班主任家访的意义与乐趣。那么如何让家访更有实效?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提前规划落脚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家访也是一样。尤其在教育部门明确要求达到一定“家访率”的硬性指标下,班主任要尽早谋划,确定每一次家访的目的和重点。

小学生基本都是六到十二岁的孩子,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学业提升和身心健康都非常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班主任要在家访前做好整体规划,研究家访的落脚点,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开学初,我会仔细观察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在教师多次提醒的情况下还沉迷于休假状态无法自拔,我会开启“醍醐灌顶”主题的家访之旅。又如一段时间过后,部分学生学习劲头不足,甚至各方面有所松懈,我会进行“快马加鞭”主题的家访之旅。而在期末考试前,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有焦虑情绪,这时候“心平气和”主题的家访自然就派上用场了。

当然,每一次家访基本都不止一个落脚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家访的重要主题之一。班主任可以根据一些特殊情况,以解决工作当下最迫切的问题为导向,适当调整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家访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围绕家访的主题和家长进行谈话,不能谈着谈着就偏离了方向。如果家长开始“聊家常”时,班主任要懂得巧妙地将话题拉回来,毕竟时间过长会影响家访的效率。正常情况下,家访以半个小时为宜,尽量做到让家长理解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避免家长认为教师来家访只是做表面功夫。

在工作方式上,我会提前三天左右和家长预约,让家长有充足的时间做思想准备,不给家长和学生造成“措手不及”的困扰。同时,我会明确告诉家长,不接受任何宴请、不收受任何礼品,让家长以平常心态对待每一次家访。

二、“低眉信手续续弹”——多提学生闪光点

家访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因材施教,助力家庭教育的优化,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家访过程中,正面的引导更具有实际意义。虽然很多时候家访是为了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但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不喜欢教师“告状式”的家访。为达到协调家校关系的目标,我们可以站在家长的立场考虑问题,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

例如,班上有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各方面表现都不突出。第一次去他家里家访时,我才知道这个孩子除了安静乖巧,还特别有爱心。他家里收养了好几条流浪狗,当我进门时,他担心小狗们跟我不熟悉会伤害我,一直挡在前面保护着我。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他仿佛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访谈中,我还发现这些流浪狗都是这个学生自己收养的,不禁对他刮目相看。家长也看得出我的赞许之情,对后面的工作自然非常配合。

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有些优点就连家长都没有发现。班主任可以借家访的机会,在家长面前充分肯定学生,或许还能帮助家长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三、“此时无声胜有声”——倾听家长需求点

家访时切忌教师一人喋喋不休,更多时候,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家长的反馈。前面提到教师要多表扬学生的闪光点,但其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家长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当家长听到老师对孩子的充分肯定时,反而会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希望老师能帮助其成长。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我去家访两个女生。这两个女生除了住得比较近,其他方面几乎完全相反。一个成绩拔尖,多次获得校运会跳远冠军,而且是学生干部;另一个学习成绩落后,外表也毫不起眼。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一个女生在家里就是个“小公主”,整个家访过程中,她一直端庄地坐着。她妈妈也觉得不好意思,说平时给孩子的要求就是读好书,基本不让孩子做家务活,导致客人来家里,孩子也不懂得给客人端茶倒水之类的,希望老师在学校能多“派”任务给她。另一个女生却不然,主动给我开门、搬椅子、送水果……各项任务熟门熟路,得心应手。家长看到我并没有因为她学习成绩的问题而有所偏见,反而主动咨询如何提高孩子成绩的方法和技巧。

其实,几乎每一位家长都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非常用心,而且“知子莫若父(母)”,最了解孩子的還是父母。教师在家访中一定要充分信任家长,掌握家长的需求点,才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反之,有些新手班主任喜欢给家长灌输先进的“教育理论”,完全不顾家长尴尬的现状。那就如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正要吃馒头充饥,有人却在一旁批评他不注重营养搭配一样,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四、“唯见江心秋月白”——形成教育共同点

家访是加强家校联系的重要桥梁,能够有效避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出现分歧,从而达到相互推进的作用。有效的家访一定要和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部分学生家里确实存在各种困难,当家长提出这些情况时,教师切不可轻易反驳,而是要试着理解,感同身受。我认为要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就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家长都成为自己教育事业的同盟军,共同努力,才会使教育迈向成功。

我所带的班级,有不少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班上有许多家长要上夜班,对孩子的关心自然比较少。在家访过程中,我和家长们基本达成这样的共识:一是要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知道父母工作的艰辛;二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逆境中成长的孩子或许更有出息。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孩子大多成为班级的得力干将。

“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结晶。班主任如果可以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智慧,那么家长们必定愿意支持学校和班主任的教育工作。

五、“为君翻作琵琶行”——记录工作延伸点

一本符合工作实际的《家访记录本》是家访工作的“神器”。记录本方便班主任对家访的学生进行细致分类,并且可以重点关注特殊家庭学生、行为异常学生、心理问题学生。我每次家访时,都会带上记录本,一方面便于自己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另一方面能及时记录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等。家访结束后,我会做好总结,将其转化为改进班级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后续还会通过电话回访、微信联系做好跟踪追访,保证教育的长效性。对个别学生,我还会持续关注,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小学是人生正式开始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小学生在这个阶段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班主任应在家访中深入接触和了解学生,给予学生更多长辈式的关心及朋友般的相助。

我曾经接手过一个班级,班上有个女生长期被其他同学孤立。我通过家访了解到她的父母早已离异,她一直和祖母共同生活。特殊的家庭情况导致她衣着不甚整洁,不太爱和同学沟通。从接班到毕业,我多次去这个女生家里家访,记录她的点滴进步,帮助她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慢慢地,这个女生成长起来了,还荣获了学校的“仕高玛”进步奖的奖学金。

家访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细水长流、点滴积累才会有滴水穿石的成效。通过《家访记录本》,班主任还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家访,不是“带着一份热情、捧着一颗爱心”就可以成功的。教育者只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沟通技巧,才能让家访更顺利、更有效,也才能让家访工作变成教师职业生涯一曲优美动听的歌。

猜你喜欢

记录本班主任家长
东屯村党支部会议记录本:用心绘就幸福底色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班主任
家长请吃药Ⅱ
以质量记录本为抓手促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情感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