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加快改革育人方式,建设国内一流示范区示范校

2023-09-03韦英哲魏文琦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8期
关键词:示范校普通高中示范区

韦英哲 魏文琦

广东立足示范区示范校改革基础,通过先行先试探索有效推进普通高中“双新”实施工作的实践路径,形成具有区域或学校特色的实践模型,积累指向问题解决、具有示范作用、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成果。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力争到2025年建设10个具有广东省特色、体现高质量标准的示范区和100所特色优势明显、质量水平高、辐射带动力强的示范校。

一、探索广东样本,发挥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引领作用

2020年7月,深圳市、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深圳市示范区和三所示范校积极探索,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开展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和三年规划,形成了很好的做法和经验,为全省普通高中“双新”实施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样本。

1.深圳市:优化升级高中教研体系

深圳市深入调查研究了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总体发展情况以及各普通高中“双新”实施现状,制定印发了三年规划,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建立了实施领导小组、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小组和评估督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和保障机制;构建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的课程管理机制,持续研制学科教学指南,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遴选建设了10所示范校和28个学科示范基地,颁发了试行管理办法,探索学校和学科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有效路径;全面优化升级普通高中教研体系,加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专业指导;深入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全面加强新课程新教材相关项目研究工作;全面深化阶段性总结与宣传展示,发挥辐射作用。

借“双新”建设契机,深圳高中教研体系得到很大程度优化。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一是高中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具体包括分期分批组织全市普通高中校长、副校长、学科组长、任课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等相关群体参加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培训;二是创立“赛研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将高中全体教师参加的教育教学技能比赛、高中青年教师参加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提高高考改革理解的模拟命题比赛等三大赛事,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基本平台,通过比赛制度、比赛内容和比赛要求,将主动参与、接受培训、团队研修等教研方式融入比赛过程;三是市学科教研员集体视导体系,通过视导调研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及管理现状,指导各普通高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积极创新,探索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四是新课程新教材研究体系,包括以学科示范基地为依托,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教学业务指导,与学校学科教师合作研究并破解重难点问题,将优秀研究成果转化为研修课程。

2.广东实验中学:聚焦深度学习关键环节

构建“格致”课程体系,包括品格培养课程群、人文课程群、理工课程群、科技实践课程群、艺术课程群、体健课程群,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探索“三类一体”的走班模式,包括分组分层选科走班(行政班)、分类选科走班(12类组合)、分项选科走班(体艺、技术、校本课、特色课)。完善“四轮驱动”保障体系,建设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为支撑的运行机制,建设年级学生选科指导体系,构建特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选课走班德育管理系统,保障走班的顺利实施。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深度教学策略、“五位一体”课程研究共同体,倡导基于信息化应用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方式探索。推进考试评价改革,用大数据手段促进教学组织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开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3.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探索思维型课堂教学形态

设立五个项目组进行实践探索创新,分别是办学理念创新及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组,教学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及评价项目组,校本教研及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学生发展指导项目组,支持保障项目组。确立了“三自”,即自我赋能的品格、自主成长的能力、自觉兴华的抱负;确定了“自华教育”为魂的学校文化体系。基础课程注重“夯实基础、培养兴趣”,拓展课程注重“强化基础,发展兴趣”,创新课程注重“超越基础,形成志趣”。指向深度学习的多元学习方式变革,包括动机激发、目标定向、课堂学习、学习复盘、自我反馈。“自华五育”课程实施出现新形态,激励型德育课程指向“担当志远,自主发展”核心素养,思维型智育课程构建“求真致知,自主高效”品质课堂,兴趣型体育课程培育“自信坚毅,自觉锻炼”时代素质,品质型美育课程构建“创新尚美,自然塑造”特色课程,体验型劳育课程创设“实践探索,自力更生”成长平台。

4.广州市执信中学: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紧抓六大重点工程,即课程体系重构工程、教学方式变革工程、科学素养提升工程、教学评价导向工程、校本教研支撑工程、示范辐射引领工程,以完整的教育生活培养完整的人。创生课程中的“元培计划2.0”,由人文、科学、生涯规划三门通识课程,以及研究类、融合类、拓展类三类选修课程组成。学校与教研院及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小切口深挖掘”,研究“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更有意义”“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更有价值”“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并探索AI+教学的课堂变革。以OM、机器达人、星空探索、未来建筑等项目,整体推进科学教育入校园,孵化科创网站以丰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关键能力。更新了课堂观察与诊断量表,制定了多维双向命题细目表,用多角度描绘每个“执信人立体画像”。学校提供教学研修主题清单,学科备组落实研修工作,近三年共立项省、市级课堂教学变革相关课题27项。

二、瞄准关键环节,推进省级示范区示范校落地见实效

普通高中“双新”实施是个系统工程,广东全面落实“双新”理念和要求,出臺符合广东实际、具有广东特色和体现时代精神的省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方案,统筹规划新课程新教材实施。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傅湘龙介绍省级示范区示范校主要建设思路: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各地各校整体推进示范区示范校建设。二是加强研究指导,突出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三是实现重点突破,在选修课程开发和开设、选课走班、学分认定和管理、学生发展指导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力争形成1个方面以上的示范性改革成果。四是坚持以评促建,加强建设工作的自我评估和综合评估,总结、提升先进做法和经验。五是注重示范引领,加强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结对帮扶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六是注重宣传推广,及时向全省、全国推广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争创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先进省份。

各示范区示范校瞄准关键环节,抓住重点,注重实效,努力提高普通高中育人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强化课程建设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動的基本依据,要确保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示范区根据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对改革政策的认识水平和执行力,加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的指导和管理,为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和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奠定基础。示范校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创新课程开设形式,灵活采用线下与线上、音频与视频、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专题与综合、讲座与辩论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便捷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学会选择、自主学习。

2.优化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示范区统筹推进区域教学改革,立足原有教学改革实际,开展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研究,指导普通高中探索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方法策略以及优秀教学案例,推动不同发展水平的普通高中形成各具特色风格、实效性强的教学行动方案;按照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印发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形成有本区域特色、有明显教学效果的各学科教学指南。示范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研究、准确领会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坚持以学习为中心,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形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有效的方法策略;坚持项目引领,围绕教学关键问题开展专项研究,探索形成符合教学规律、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教学改革实践模型;创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优秀教育教学案例。

3.提升育人质量

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构建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提升学生智育水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强化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增强美育熏陶,配齐配足艺术教师,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帮助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加强劳动教育,开展好校园劳动、社会劳动实践。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进对外交流合作。

4.改革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引导确立科学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要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优化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和严格学业标准。

5.健全教研体系

教研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省教研院积极组织开展了多次示范区示范校研讨活动、中期汇报,基础教育教研基地、南方教研大讲堂、走进粤东西北教研帮扶活动等教研大平台,为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示范区依托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进一步加大力度配齐配强教研队伍,建立健全高水平普通高中教研机制;各级教研机构重心下移,深入学校和课堂,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教学、教研实际问题。示范校充分发挥校本教研作用,强化教研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作用,围绕课程实施、教法改进、作业优化、家校共育等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努力形成和推广一批优秀教学模式和典型教学案例。

三、凝练实践经验,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

“总体来看,示范区示范校在构建全面育人体系、优化课程实施、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示范引领等方面作出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表示,下阶段,示范区示范校建设要结合实际、集中力量、突出优势,力争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考试评价等关键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在开发选修课程、推进选课走班、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和完善办学质量评价等重点环节实现突破。

1.加快改革育人方式

在办学理念方面,把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在办学方向方面,以德为先成为学校的显著特征;在教育方式方面,强调教育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建设方面,创造丰富而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在教学改进方面,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创造的艺术;在自主创新方面,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只有加快改革育人方式,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才有可能。

2.协同并进重点突破

示范区示范校建设要加强协同,示范区要立足解决一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所面临的区域性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变革问题,例如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示范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重点选择1~2个改革重点任务突破,例如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普通高中学分认定方案、学生发展指导等,在现有基础上,凝练成示范区示范校建设的“广东经验”和“广东模式”。

3.建设高质量教研体系

依托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示范区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配齐配强教研队伍,建设高水平普通高中教研体系;示范校要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教学案例。同时,深入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形成“教研训一体”的教研员、教师培训模式。

广东将继续加快改革育人方式,着力打造一批富有广东特色的国内一流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从而促进全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示范校普通高中示范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茚旺高中“五措并举” 建成省级党建示范校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白云区老年大学获“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荣誉称号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从“特色示范校”看音乐中职教育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