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化教育活动在幼儿园STEAM课程中的探究

2023-09-03吴丹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8期
关键词:探究幼儿思维

吴丹

幼儿园小组化教育活动倡导幼儿在自主探索、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性和合作性。在幼儿园STEAM课程的实施中,小组化教育活动最为切合STEAM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更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将其角色从单独的“我”转换到“我们”,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掌握换位思考、良好沟通、协调分配任务等技能与能力;更有利于发展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亲身的实际探索获得发展,以问题解决贯穿整个探究过程,在体验愉悦的同时建构经验与获得能力。

一、紧扣幼儿提出的问题,最大化地靠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幼儿园STEAM课程的探究内容应源于生活,以幼儿提出的问题或项目作为主题方案的主要内容,教师以STEAM探究线索设计活动方案,并根据不同的小组团队生成的问题及技术难点生成课程,促使幼儿的兴趣、想法、问题、推理、预测等成为探究过程的主要决定因素,让学习的发生尽可能最大化地靠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二、高质量的互动是保证STEAM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小组活动中,协同合作的氛围让幼儿更自由、更开放地与成人和伙伴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促进其“观察”“分类”“下操作定义”“预测”“推断”“解释数据”等核心经验的掌握。

三、重视小组、个人专属的表征和分享空间

幼儿在参与系列性的自主探究活动时会进行适当的表达和分享,这也是培养幼儿STEAM活动基本技能的需要。交流和分享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有学者强调,“科学知识的发展在许多方面都是社会活动”,因为当前的科学家不再单独工作,他们依靠与其他研究人员的频繁交流不断改进思维和行动。幼儿的STEAM学习也是如此,各种表征能够为其他幼儿提供有效提示,刺激讨论和思维。多元的表征和分享是幼兒思维可视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绘图、表格、作品、讲述、建构、表演等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反思自己的日常观察,更能为后继干预提供可靠的证据,如在STEAM教育案例《蜗牛旅馆》中,各小组均为自己的团队命名,幼儿在参与环创的过程中表征个人信息收集、数据统计的探究过程以及小组合作的项目制作过程。

四、教师的支持呈现由引领到退位观察的过程性

在幼儿接触STEAM课程的初始阶段,教师需要更多地引领幼儿感受STEAM探究的路径和思维线索,随着幼儿感性经验的累积与对合作意识、能力的提升,教师应逐渐放手,促使小组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发挥团队的智慧和能量。

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水平发展曲线,识别幼儿的经验及能力素养情况,善用小组的表征、记录有效地支持幼儿回看小组的探究过程与方法,促使幼儿通过表征形成STEAM的思维逻辑,推动小组逐步形成自主探究路径。

在教育的组织形式上,可以由单一的小组活动逐渐过渡到“在场景化背景下的小组活动”形式,小组活动与区域活动相融合,放大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弱化教师的引导角色。

五、教师观察与支持的几个重点

小组活动师幼比例较大,有助于教师深入观察幼儿个体的发展,同时,教师在设计主题方案的小组人数时,也应该充分考虑以下观察要点的实施:(1)教师需要在活动中观察、识别幼儿的已有经验、最近发展区与优势智能;(2)教师需要在活动中观察、识别幼儿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3)教师通过对小组学习的观察与识别及时调整活动的方案及环境、材料的支持。

六、教师在合适的时机向幼儿作活动提示

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通过适宜的教育行为促进幼儿推理,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征询和提示,通过建议来丰富幼儿的成果。在STEAM活动中,幼儿是自主的思考者,对于教师的提问,他们有兴趣的可以探究,没有兴趣的也可以忽略或拒绝,教师尊重幼儿的选择和兴趣。很多时候,幼儿的“错误概念”比正确答案更有价值,虽然教育的目标在于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科学认识,但不能以限制幼儿的好奇心和推理认知的发展为代价。“错误概念”蕴含着幼儿的发展契机, 教师发现、辨别幼儿的“错误概念”,可为后续的探究活动生成提供动力。

小组化的教育组织形式有利于幼儿在团队合作学习中凸显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批判精神、创新思维等,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素养。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探究幼儿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