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理解导向下的小学版画课堂教学实践

2023-09-03冼添欢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8期
关键词:龙舟水乡龙头

冼添欢

“文化理解”的核心,是在对文化的基本内涵、特征、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脉络产生认知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当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我校版画特色教学依托学校“本真教育”品牌文化理念,及“以中华优秀文化点亮童心照耀未来”育人内核,着重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及现象,形成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素养。

我校地处东莞水乡,“龙舟文化”盛行,基于文化理解导向,“龙舟龙头”课程引导学生体验、认知、表现龙舟龙头,逐步感悟龙舟文化的精神内涵,达到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

一、情境体验:舟与水的较量

1.以视觉体验感悟龙舟文化的深厚

教师播放第一段视频,内容是我镇一次大型龙舟斗标活动,学生看后议论纷纷,互相分享着自己观看龙舟的经历。第二段视频,讲述了龙舟的前世今生,以及制作龙舟、扒龙舟活动中的一系列仪式,学生陷入思考,感慨熟悉的龙舟也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一动一静之间,学生先进入生活情境再深入文化境界。

2.以触觉体验感受龙舟龙头的精妙

学校从各村收集了一批老龙舟龙头,建立了“龙舟龙头博物馆”。教师把学生带到博物馆现场,近距离感受龙头。学生边触摸龙头,边在教师的指引下分析龙头的特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及集体讨论下,得出龙头的三个艺术特点:造型,形神具备;色彩,调和对比;纹样,简朴清新。

二、探究技法:刀与木的碰撞

1.以意取象

教师播放第三段视频,介绍龙头制作前工匠举行焚香拜神仪式,引导学生讨论并认识,制作龙头不只是单纯雕刻一个木制工艺品,还被赋予了祈愿的意义。对于龙头的制作,工匠抱以虔诚的态度。

教师讲解手工制作龙头需要经历的步骤:选木、开料、勾画、雕刻到打磨、抛光、裱漆等,十多道工序十分严苛繁琐。中国传统版画的印制技术以“水印”为主,版材多为木板,发展至明代末期已经出现了炉火纯青的饾版拱花技艺,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龙头雕刻与版画制作,同样是刀与木的艺术,以龙头为创作主题,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力特点,本课以吹塑板为媒材,引导学生制作一幅粉印版画,作为本课的学业成就表现之一。

2.立象尽意

画稿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在画准龙头的外形与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心体会龙头的精气神,在龙头造型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在学生以笔替刀、刻制吹塑板时,教师要求他们怀抱着敬终慎始的态度,把每一条线条描画、每一处黑白灰处理都做到尽善尽美。最后的印画环节,教师与学生分享了中国传统色以及色彩不同的寓意,学生在印制作品中大量使用黑、红、蓝、黄、白等色彩,既协调统一,又灵活丰富,营造出龙头作品神秘、尊贵、激昂、喜庆等氛围。

三、文化认同:人与龙的交融

1.从古代到现代的延续

教师出示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金明池争标图》,带领学生感受画作内容及其艺術风格。作品是一幅跨越千年的风俗画,画面的重心集中于湖心龙舟部分,争标的几条龙舟与争相观看的民众,营造出激烈、紧张气氛。欣赏了作品后再回归课程的开头,让学生再次回顾第一段视频,体会千年来龙舟竞渡盛况依旧,这就是文化传承。

2.从文化到生活的延伸

“文化”一词多指人文化成,包含着文治与教化两重意义,对优秀中华文化的教化是一个认同、承继、传扬、践行的过程。当学生自豪地手执版画作品向大家展示学习成果时,教师适时抛出问题:这张作品可以应用在生活中吗?你将如何使用?学生A回答可以摆放在课室中,装饰班级环境同时也代表着班级精神,勉励全班同学同舟共济,勇往直前。学生B则表示要印制在衣服上,认为这是新国潮,产品一定可以大卖。

2009年至今,我校美术教研组强化校本课程建设,开发了“水乡的桥”“渡头”“七夕贡案”“河花祈福”等一系列以水乡文化为主题的版画课程。结合本土生活,在版画教学中建立具备历史纵深和民俗宽广的真实情境,带领学生认知本土水乡独特的地域风貌、人文景观、民俗风情,感受文化味,再通过画、刻、印的版画创作过程,深入理解水乡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核,形成文化理解的理性基础与文化自觉,完成文化理解核心素养中从文化认知到文化认同再到文化践行三个过程,最终让学生真正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龙舟水乡龙头
屈原 端午 龙舟
坚持科技引领 强化龙头带动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梦里水乡画里藏
水乡哪里美
昂起产业扶贫的“龙头”
龙舟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金娃——龙舟》
龙头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