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走向深刻的思维技术

2023-09-03李金华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8期
关键词:维度作文思维

李金华

日常作文教学或考场作文评阅的过程中,总能听到身边有老师说:这些高中生的作文立意还是比较幼稚的,且大同小异,缺少深刻的思想。这一情况确实值得深思:为什么很多高中生在作文中无法想得深刻、写得深刻,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固然可以从人生阅历、阅读积累、社会环境、题目限制、应试要求等方面给出一些外部归因,但如果从作文教学的课堂实践层面进行分析、思考,又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教师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让学生的作文或表达有深度、有内涵、有思想?有没有什么作文的思维技术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

一、深刻是认知能力的深远和价值判断的深邃

所谓深刻,体现在高中生的作文中就是一种认知能力的深远和价值判断的深邃。尽管很多同学在作文中也有着自己的认知判断与价值立场,但在语句表达上却体现不出深远和深邃。“深远”意味着思考深入、思路清晰、思维有系统,“深邃”意味着雄辩有逻辑、观点有思辨、想法很深奥。当然,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在作文中常常是水乳交融,无法鲜明地区别开来,常常可以用一句话进行评价:作文是否有思想。

其实,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建构意义的思维活动结果,都或显或隐地体现着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价值观念,可能只是缺少理性的反思和思考的沉淀。而作文教学的目的正是指导学生开展有深度的思维学习,提升其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但作文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不同于政治课、历史课和阅读课,要突出指导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借助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认知图式和思维系统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比如,《奇葩说 第七季》某一期的辩论话题是:“好朋友失恋后天天找我哭,我听累了可以‘糊弄TA吗?”在观看这个辩论时,笔者先让学生选择辩论立场、拟写发言提纲,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很多同学基本上都能围绕论题的关键词,从不同角度、层面进行分析,给出理由、条件和原因。从论证层面上看,发言都还算有理有据。但从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上看,却明显不够深刻。或者说没有把论题的双方进行辩证统一,没能把对立双方的内容进行整合,让自己的表达更深刻。

学生发言结束后,笔者又播放了刘擎教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刘擎教授给出了一个简要精当的分析模型和认知图式。其发言的思路大致概括为:①不“糊弄”。②“糊弄”的标准是什么?只有内在标准。③要帮他(她)做什么?恢复其自治性。④“我”会怎样做?客观化叙述。⑤这个过程对我们自己的意义是什么?成就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学生看完视频后立刻感受到深刻。这其中的差距就在于对这一问题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上。比如选择“糊弄”持方的同学,在价值判断上就不够“友善”“仁爱”,尽管这只是一次辩论活动,但也要和生活中自己的价值选择相关联,要知行合一。而选择“不糊弄”持方的同学,在认知层面上明显表浅、单向,缺少思维的深度,还容易让对方抓住漏洞进行反驳。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获得了一种分析问题和价值判断的图式:①先明确矛盾双方论证点的概念或标准;②再从

“条件”“背景”“影响”“结果”等方面进行问题分析;③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或技术;④最后从对象或主体层面上看都有价值和意义。再面对类似关系的话题时,学生就能够从这一分析思路与认知模型出发,给出更深刻的价值判断的方法,作文或表达的深刻也就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作文教学,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表达想法的图式支架与思维技术。

二、深刻是思维技术和思维矩阵的言语呈现

作文的深刻不仅和个人的认知能力与价值判断相关,也和语言的呈现方式、思维能力有关。如何从教学的层面给学生提供可操作的思维技术与可视化的作文技术?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哲思与人文等泛化式的积累。可以参考借用研究者所开发的思维技术,如心理学家爱德華·德·波诺的“六顶思考帽”,心理学家诺瓦克提出的概念图技术,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的鱼骨图等,这些思维工具都可以转化为作文教学中有实效的思维技术。一线教师、教研员的作文教学研究成果,也可以“拿来”,变成作文教学的思维技术,如邓彤的“魔方六面体”思维技术,张华的“否肯”思维技术,郑可菜的论述文策略支架,等等。

思维和语言并不是两个独立的事情,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思维促进语言,语言发展思维。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不管是观点的表述,还是论证的过程,都离不开思维的参与。从语言文字层面来说,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是作文的呈现形式;从思维层面来说,如何提升学生的作文思维技术,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与目标。如何依据语言和思维的同构关系,开发出解决学生写作问题的作文技术,这不仅是考场作文的“应试”要求,也是日常作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1.组合核心词语,建立思维坐标

观察当下的作文题目,包括高考作文题目,不管是单概念的还是多概念的材料作文,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不再有能否抓住关键词的问题,而有能否立足于对材料关键词语的理解与把握,建立起自己的思维层次和思维结构的问题。考场作文写不深刻,要么是仅仅就某一概念、某一关键词展开写作,要么是仅仅搬运材料的内在逻辑而展开,都缺少一定的思维深度、高度与密度。虽然这样的作文也算是完成了部分任务与要求,但距离深刻还差得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建立起以词语为核心的思维坐标。

所谓思维坐标,就是思考的结构化、系统性,也可以说是一种结构化思维的形态。比如,对材料作文的核心话题——勇敢、成熟、竞争等,如何利用思维坐标写出深刻性的句子?首先,可以选择相反和相近的核心词进行关系定位,形成一个有逻辑关系的语句判断——勇敢不是不畏惧,而是心怀恐惧却依然奋进向前。这样通过反义词、近义词的关联建构,就形成了一个思维模型与句式结构:A不是不-A,而是存在-A却依然A。如此一来,“勇敢”“恐惧”“无畏”“奋进”四个词语就形成了一个内在逻辑关系,并表现出思维的内涵和深度。这一句式形态呈现了认识的思辨性、深刻性。以后,在作文中对某一个话题或概念进行观点表达时,就可以运用这一思维坐标,结合相关核心词句,凭借相关句径写出深刻性的观点。

2.强化逻辑关系,形成思维结构

在面对多概念和多观点材料内容时,可以利用思维坐标形成更有层次结构的思维样态,让段落或篇章的表达更具张力和结构性。组合多个思维坐标,形成思维矩阵,让思维层次不断深化与升级。比如,某一作文话题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如果在其中加入某一身份内容和否定、肯定条件,就可以形成四个观点区域:高中生的学习,如果只仰望星空,一心想着宏大的目标和理想,而不脚踏实地,只会空想、妄想,最后只能落得个夸夸其谈、不学无术的结果;但如果学习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不仰望星空,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学,那只能是盲干、蛮干,既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也找不到学习的价值;当然,如果学习上既不脚踏实地,也不仰望星空,其下场是变成一个懒惰和无知的人;最高的境界就是,既仰望星空、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会走出一条光明灿烂、有幸福感的人生之路。

根据两端词语的结构关系,加入新的要素和条件,这样就形成了四个观点区域,阐释了话题之间的内在关联与思维结构。这一形态的思维结构极具观点阐释力和结构表达力。当然,在加入新的要素和条件时,要充分考虑词语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不同的句子顺序和逻辑关系能表达出含义迥异的句子。总之,四个观点区域,不管是并列还是递进,它们之间都是动态的逻辑关系,这就是改编“约哈里窗户”而形成的思维体系,对于结构化的段落或篇章写作非常有效。

3.丰富维度,建构立体思维系统

议论文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辩证能力——立体化的思维系统。因此,建构多维度的思维坐标和思维结构,形成维度丰富、主题统一的认知图式与思维系统,是把议论文写深刻的关键技术。这就要考虑维度的搭建问题,将关系到认识与表达的深刻性。

比如话题:“什么是榜样,做得优秀的人就是榜样吗?”如果加入新的维度——勇气维度,就可以获得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榜样的意义不是示范了一种成功的方式,而是给了整个世界一种新型的勇气。”甚至可以加入不同的维度,写出丰富多彩的深刻的句子:“榜样的意义不是示范了一种新型的勇气,而是给了整个世界一种可能。”“榜样的意义不是给整个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能,而是让整个世界达成了某一共识。”……

维度是多向的、多样的,既可以是时间、空间、心灵的,还可以是精神、思想、文化、制度的。每一個维度都可以形成一个思考的角度,当这些维度之间产生关联和结构时,立体化的思维系统就形成了。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够使用两到三个维度,并写出它们的关联,其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就走向了深刻层面。

比如,对于2022年高考作文题“本手”“妙手”“俗手”这一关系话题,如果只是罗列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形成基本的文章结构。但加入了历史、空间、文化、关系、范围、人性的维度等,思考会更加丰富、深入:“以本手为基,方能避俗手之劣。学习上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历史上,因为不以本手为基,而终沦‘俗手的例子比比皆是。”还可以根据历史的积累和未来的发展,从关系维度上看:“何为创新?这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拓展新意,是以创新当为妙手。而本手自然是传承,唯有对本手传统的深刻理解,方能创有活力的创新妙手之举。”“本手”是起点,是传统;“妙手”是创造,是不断叠加的历史智慧。

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有看得见的成长,如“议论文如何写深刻”这样的问题,就是作文教学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但如何实现有效有料的作文教学,还得群策群力,不断深挖、提炼、开发出更多的思维技术,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注: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语文教研基地项目(中山)、广东省张华名教师工作室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维度作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