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期主题:月是故乡明

2023-09-03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瑶台杏园曲江

在我国文化中,月亮自古就是美的意象。《诗经·陈风·月出》可谓照进中国古诗词的第一缕月光,同学们不妨把它找出来,好好诵读一下。本期我们来学习下面四首描写月亮的诗:

中秋夜

□唐·李 峤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注 释

◇圆魄:指中秋圆月。

◇安知:哪里知道。

◇雨兼风:急风和暴雨。

理 解

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的月色都是一样的。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 释

◇昔年:往年。

◇曲江池:在长安南约五公里的低洼地带。秦始皇时在这里修筑离宫名“宜春苑”。汉武帝时,曲江池被划入上林苑(皇家苑圃)。因其水曲折,故名曲江。

◇湓浦:即湓水,今江西省龙开河的古称。其与长江交汇处称湓口,在浔阳,即白居易被贬处。

理 解

以往八月十五日的明月之夜,我在曲江池畔的杏园边赏月。

今年同样是八月十五明月夜,我已在荒僻的江州湓浦水边。

向西北望去,哪里是我的故乡?身在东南,月亮已经圆了几次。

昨晚的风吹了一夜无人领会,今夜月光还和去年一样清凉。

月夜忆舍弟

□唐·杜 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注 释

◇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戍鼓:戍楼上报更的鼓声。

◇边秋:边地之秋。

◇长:一直。

◇况乃:何况是。

理 解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今夜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亮最明了。

我虽然有兄弟,却在战乱中分散了,我无家可归,无法探问兄弟的死活。我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争还没有停止。

赏 析

诗人没有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戍鼓雁声。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在白露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弟兄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而亲人四处流散,平时寄信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发,生死茫茫更难预料。全诗层次井然,把怀乡思亲的情感写得凄楚哀婉,沉郁顿挫。

古朗月行

□唐·李 白

小時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 释

◇呼作:称为。

◇疑:怀疑。

◇蟾蜍:俗称癞蛤蟆。

◇大明:月亮。

◇天人:天上人间。

◇去去:远去,越走越远。

◇凄怆:伤心之意。

理 解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只把它称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镜飞到了天上。月中仙人垂着双脚,圆圆的桂树跟着出现。那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月亮啃残缺了,皎洁的月亮因此晦暗。后羿当初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天上人间才安宁。现在月亮已沉沦迷惑,走开吧没什么可看的。心怀忧虑而不忍走开,悲伤让人肝肠寸断!

猜你喜欢

瑶台杏园曲江
那拉提
没有缺憾,何来完美?
无限风光追不尽,只惊信马到瑶台
莘莘学子重返校园
曲江春晓
深秋到新加坡
青青杏园
氤氲瑶台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Reduplicated Words in Chinese Poems
曲江花生分段收获试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