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多元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023-09-03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文本材料

多元实践活动,顾名思义,指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以多样化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技能的目的。多元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为了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到生命的博大和世界的多彩。教师还应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语文教材,从“课外阅读”“读写结合”“因材施教”“多元指导”四个角度出发,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方式。

一、根据教材融入课外阅读

教师要结合课上所学内容,让学生在理解课内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与拓展,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做出适当指导,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

例如,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课,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通过对祖父园子的描写,为读者刻画了安静美好的乡村生活。这篇阅读材料选自作品《呼兰河传》,在完成课文学习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呼兰河传》的其他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写作手法,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阅读技巧与学习经验,能独立完成基础学习任务。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些开放性与引导性的问题,如:“阅读了作者的其他文章,你有哪些全新的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是什么样的?”教师利用问题展开指导,让学生将课内与课外阅读材料有效串联,既能加深课内学习印象,同时也能够保证课外阅读质量,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读写结合加深感悟,增强文本建构意识

读写结合是近些年来被教师广为探讨的话题,它打破了传统语文学习的局限性,将“阅读”与“写作”融合,达到“以读促写、以写夯读”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基础上学会独自构建文本,实现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可由此开展“读写结合”的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文本构建意识,让他们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知识,凸显阅读指导的重要性,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包含的篇目有《猫》《白鹅》《母鸡》,单元习作为《我的动物朋友》。由此可知,这一单元的阅读材料围绕动物展开描写,如,在《猫》一文中,作者通过声音、动作、性格、习性描写了猫的可爱;在《白鹅》一文中,“引吭大叫”“傲然”“架子十足”等词汇将白鹅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又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进行了详细描写;在《母鸡》一文中,作者通过对母鸡与小鸡的观察,讲述了母鸡身上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等特质。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详细分析单元阅读材料的特点,并指导他们记录作者笔下的优美词汇与句子。在教师指导与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开展习作《我的动物朋友》,让学生尝试独立构建文本材料,学习材料中动物的描写方法,将教师的指导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文本构建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阅读指导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

受阅读经验、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思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虽然学生的年龄相仿,但彼此之间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在同一项学习活动中,学生常常会呈现不同的学习状态,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指导策略,可利用课上与课后两个环节,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实施“针对性教学”,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以五年级上册《白鹭》一课为例,这是一篇散文,由于学生接触与散文相关的知識较少,在阅读中会出现较多问题。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观察每名学生的阅读过程,选择课上与课后两种指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学习难题。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出发,针对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针对文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难以读懂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在课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详细讲解。首先,让学生了解这种文体“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从不同角度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的含义,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保证整体教学质量。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文本代入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展开指导,实施针对性教学,向学生详细地介绍这一写作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四、创设多元指导活动,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教师要打造适用于学生的阅读指导模式,让语文学习更具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优化。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多元指导活动,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学习材料,实施不同的指导策略,借助多种形式为学生做好阅读铺垫工作,让其对阅读主题、阅读材料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与了解,促使其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民间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十五夜望月》《迢迢牵牛星》等篇目,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不同的阅读指导建议。如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强,能独立对材料进行分析,教师便可注重对综合性问题的指导。如:“不同地区都有哪些不同的民风民俗?你产生了哪些阅读体验?”将学习的权利交予学生,鼓励学生独立分析材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引导、总结为主。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教材以“名著阅读”为主题,为学生提供了名著经典节选。教师可指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名著,结合这一单元所学内容,让他们说说国内外名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让学生学会深度剖析阅读材料,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要更新阅读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根据教材内容融入课外阅读,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加深感悟,增强学生的文本建构意识;因材施教指导阅读,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创设多元指导活动,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从不同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成长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佟丽(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文本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