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23-09-02程雨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14期
关键词:系统化条目冠心病

程雨佳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开封 475000)

冠心病作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症之一,主要是指因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进而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严重者还会出现心源性休克、心衰、卒中、心脏骤停等并发症,可对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及自身的生命安全等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1~2]。李玫等[3]学者的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可因负性情绪、陌生就医环境、频发心绞痛等因素影响而诱发失眠。失眠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主要是指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不能满足日常社会功能的需求。失眠与冠心病具有相关性,即冠心病可诱导或加重失眠的发生与发展,而失眠也会影响冠心病的治疗和预后[4]。因此为进一步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建议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虽有一定的成效,但难以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肖爱香等[5]学者的研究表明,应用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对提升睡眠质量等具有积极意义。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可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同时稳定患者病情,继而改善预后。鉴于此,本研究设计对照试验,以进一步剖析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21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收治的92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男25 例,女21 例;年龄65~83 岁,平均(74.06±3.05)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8 例、Ⅱ级22 例、Ⅲ级6 例;观察组(行常规护理+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男22 例,女24 例;年龄65~85 岁,平均(75.02±3.34)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7 例、Ⅱ级20 例、Ⅲ级9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冠心病患者均符合《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失眠患者均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 版)》[7]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存在认知障碍、精神系统疾病、重要脏器严重损伤、癌症等;同时参与其他研究,或不合作、不能配合。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基础健康宣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受教育程度及对冠心病的认知情况,按需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同时注意监测病情变化,及时正确地处理异常症状等。

1.3.2 观察组 行常规护理(同于对照组)+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1)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科学管理患者的睡眠环境,营造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如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等,并尽可能将各项护理操作集中在白天进行;根据患者的需求,尽量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在夜间尽量选择柔和的灯光,以免产生光线刺激,并提前准备好夜间所需物品。(2)加强用药指导。护理人员需先观测患者的睡眠情况,整合各项睡眠参数,对明确需要药物助眠的患者,遵医嘱合理安排及调整用药时间,尽量选择在患者入睡前1 h 给药,并准确、及时地记录药物使用情况,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以免产生药物依赖。(3)强化心理疏导。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和实际需求,阐述心理情绪与疾病康复的关系;充分了解男性与女性在心理活动和内在需求方面的差异,针对男性患者可辅以正念冥想训练、音乐疗法等方式进行疏导;针对女性患者可运用叙事护理外化技术引导、鼓励患者勇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可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注意力转移法等,或指导患者如何正确调节自身情绪等;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引导患者放松身心,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散步、赏花、阅读等。(4)选择合适的助眠方式。为了患者能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在尽可能减少睡眠习惯改变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助眠方式。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根据患者的睡眠状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如减少日间睡眠时间、避免用脑过度、禁止饮用咖啡和浓茶等,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等,或在睡前用热水泡脚、温服牛奶等。穴位按摩:在睡前或根据患者的需要,按摩内关、百会、神门、足三里、太阳穴、睛明穴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揉15~30 min,注意力度适中,并对患者家属进行规范教学,患者家属协同进行按摩。放松身心:引导患者闭上双眼,缓慢呼吸,自由舒展身体和四肢,跟随护理人员的指令逐渐放松身体各部位,从而松弛全身肌肉,进入睡眠状态。

1.4 观察指标 (1)睡眠质量。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价[8],该量表共7个项目,总分最低为0 分,最高为21 分,将总分>7分设为睡眠障碍的临界值,患者的睡眠质量随所得分数的增加而变差。(2)心理状态。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采用抑郁- 焦虑- 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DASS-C21)进行评判[9],该量表主要由3 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共21 个条目,每个条目最低赋值0 分,最高赋值3 分,分数越低,则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3)生活质量。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采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进行评价[10],该问卷包括体力(2 个条目)、病情(6 个条目)、医疗状况(2个条目)、一般生活(5 个条目)、社会心理状况(7 个条目)、工作状况(2 个条目)6 个项目,共24 个条目,总分范围在0~154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4)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心源性休克等。(5)护理满意度。参考医院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信度系数为0.875)进行测评,请患者自行圈出最能代表自身感受的数字,即1=非常不满意,2=不满意,3=一般满意,4=满意,5=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DASS-C21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DASS-C21 评分明显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s)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s)

压力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抑郁干预前 干预后焦虑干预前 干预后46 46 t P 16.54±2.21 16.49±2.25 0.108 0.915 12.87±1.98 11.84±1.81 2.604 0.011 18.12±2.54 18.10±2.48 0.038 0.970 11.89±1.76 10.96±1.43 2.781 0.007 17.18±2.42 17.22±2.46 0.079 0.938 11.47±1.65 10.51±1.53 2.894 0.005

2.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SQI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分,±s)

睡眠时间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睡眠障碍干预前 干预后入睡时间干预前 干预后睡眠质量干预前 干预后46 46 t P 2.27±0.54 2.26±0.53 0.090 0.929 1.65±0.40 1.38±0.37 3.361 0.001 2.19±0.58 2.21±0.60 0.163 0.871 1.58±0.39 1.36±0.32 2.958 0.004 2.32±0.63 2.30±0.65 0.150 0.881 1.54±0.41 1.28±0.34 3.311 0.001 2.28±0.50 2.26±0.49 0.194 0.847 1.43±0.36 1.25±0.21 2.929 0.004总分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睡眠效率干预前 干预后睡眠药物干预前 干预后日间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46 46 t P 2.03±0.35 1.99±0.37 0.533 0.596 1.12±0.15 1.04±0.06 3.359 0.001 1.26±0.10 1.24±0.11 0.912 0.364 1.05±0.04 1.03±0.03 2.713 0.008 1.28±0.15 1.27±0.13 0.342 0.733 1.06±0.04 1.03±0.05 3.178 0.002 13.63±2.52 13.56±2.54 0.133 0.895 9.41±1.33 8.57±1.21 3.169 0.00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CQQC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CQQC 评分明显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医疗状况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体力干预前 干预后病情干预前 干预后46 46 t P 30.89±5.03 30.81±5.07 0.076 0.940 38.14±5.52 41.73±5.76 3.052 0.003 16.36±1.12 16.41±1.15 0.211 0.833 20.79±1.59 21.86±1.85 2.975 0.004 2.18±0.62 2.20±0.65 0.151 0.880 3.67±0.83 4.19±0.96 2.779 0.007工作状况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一般生活干预前 干预后社会心理状况干预前 干预后46 46 t P 10.17±2.12 10.21±2.16 0.090 0.929 12.81±2.45 14.23±2.53 2.735 0.008 14.96±2.17 14.89±2.24 0.152 0.879 19.42±2.67 21.23±2.74 3.209 0.002 3.03±0.98 3.02±0.96 0.049 0.961 5.89±1.05 6.56±1.12 2.960 0.004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 于对照组(χ2=4.039,P=0.044)。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5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居民饮食结构的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呈年轻化趋势。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众多,除了不可控因素(年龄、遗传)外,还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因素息息相关,且随着对冠心病的认识加深,发现其与睡眠呼吸暂停、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关系密切[11]。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脑血管也逐渐硬化,使得大脑供血减少,导致老年人群常伴失眠;再加上冠心病的影响,老年患者极易产生过分担忧、心思过重等负性情绪,进一步加重失眠;此外,失眠可增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继而导致机体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提升,促发和加重冠心病,两者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12],故予以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必不可少。

李丹丹等[13]学者的研究表明,系统化失眠护理可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PSQI 评分、DASS-C21 评分均比对照组低,CQQC 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提示应用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使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冠心病患者多数伴有焦虑和抑郁,而负面情绪也会引发失眠,增加再发病和病死风险,逐渐加重病情[14]。在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中,通过对患者所处的睡眠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可为患者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以减少环境对睡眠的刺激,为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观测患者的睡眠情况,整合各项睡眠参数,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性依据,以免产生药物依赖性,帮助患者自然入睡;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及性格细化护理措施,强化心理疏导,既能有效疏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身心负荷,获取患者的良好配合,又能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负面情绪对睡眠的干扰,满足患者身心发展的需求;在减少睡眠习惯改变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助眠方式,可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自觉采纳有益睡眠的行为方式,从而实现快速平稳进入睡眠状态。以上各项护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可有效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以维持良好的心境,纠正失眠,降低对日常生活的干扰[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说明予以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有益于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患者更容易接受。分析原因为:临床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因在于,向心脏提供血液的冠状动脉随着胆固醇及其他沉积物组成的斑块在动脉壁积聚,使得动脉管腔不断变窄,从而部分或完全阻塞血流,久而久之,使得心肌逐渐缺血缺氧,进而造成心脏结构发生改变,使心室腔扩大,心肌收缩力下降,甚至损伤瓣膜功能,最终因心肌收缩力不足而导致心脏功能衰竭;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削弱心肌功能,使心脏无法正常泵血,继而影响心脏传导系统,造成各种心律失常频发,同时加重心肌缺血,造成心肌大面积坏死,继而发展成为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在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中,通过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加强用药指导、强化心理疏导、选择合适的助眠方式等干预,可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善失眠,平衡机体内环境,避免心绞痛等症状频发,继而稳定病情,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降至最低;同时以上各项干预措施均围绕患者展开,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而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16]。综上所述,应用系统化失眠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良好,不仅能调节其心理状态,纠正睡眠障碍,还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而减轻对其日常生活的干扰,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系统化条目冠心病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系统化工艺在商用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