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2023-09-02罗琳璇龙历文松海王治忠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3期
关键词:高尿酸类药物血症

罗琳璇 龙历 文松海 王治忠

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高发状态,且其仍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临床对其诊治的重视程度较高。本病患者较多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因此与冠心病介入治疗相关的各方面研究均多见。而支架内再狭窄作为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重点防控方面[1-2]。近年来,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仍有一定的发生概率,因此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控研究空间仍较大,同时其发生影响因素的研究存在较大差异[3-5],因此该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故本研究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防控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 年6 月—2022 年3 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的396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于本院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心肌病及其他心脏疾病;合并感染;合并血液疾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期;临床资料不完整。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积极配合。

1.2 方法

396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1 年进行冠脉造影复查,进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检查。根据病历资料及问卷形式进行统计,统计396 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糖尿病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尿酸血症、支架长度、支架部位、支架直径、支架数量及他汀类药物、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应用情况。其中LDL-C 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查,血尿酸则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液标本均为晨起空腹血。本科室工作人员在培训合格后进行问卷的评估,所有问卷均有效回收。

1.3 观察指标

比较所有患者不同年龄(<60 岁、≥60 岁)、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糖尿病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LDL-C 水平(<1.8 mmol/L、≥1.8 mmol/L)、高尿酸血症、支架长度(<30 mm、≥30 mm)、支架部位、支架直径(<3 mm、≥3 mm)、支架数量(1~2 个、≥3 个)及他汀类药物、ADP 受体拮抗剂及阿司匹林应用的再狭窄发生率,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支架内再狭窄:根据冠脉造影复查结果进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的评估,以直径丢失≥50%判定为发生支架内再狭窄[6]。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检验软件为SPSS 23.0。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与统计学检验方法分别为率(%)与χ2检验;影响因素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因素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比较

396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29 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7.32%。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情况、支架部位、支架数量、ADP 受体拮抗剂及阿司匹林应用情况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合并糖尿病情况、LDL-C 水平、高尿酸血症、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因素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

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合并糖尿病情况:无=0,有=1;LDL-C 水平:<1.8 mmol/L=0,≥1.8 mmol/L=1,高尿酸血症:无=0,有=1;支架长度:<30 mm=0,≥30 mm=1;支架直径:≥3 mm=0,<3 mm=1;他汀类药物:应用=0,未应用=1)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作为应变量(未发生=0,发生=1)。合并糖尿病、LDL-C 水平≥1.8 mmol/L、有高尿酸血症、支架长度≥30 mm、支架直径<3 mm及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其相关的诊治研究多见,而支架内再狭窄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的重点防控方面。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支架技术的改进,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其仍有一定的防控空间[7-8]。临床中与冠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的研究众多,而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涉及面较广,但是也是研究差异显著的方面[9-10],因此对本方面更为细致全面的研究意义与需求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396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7.32%,说明本病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仍较高,仍需进一步对其进行控制。而不同合并糖尿病情况、LDL-C 水平、高尿酸血症、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LDL-C 水平≥1.8 mmol/L、有高尿酸血症、支架长度≥30 mm、支架直径<3 mm 及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因此肯定了上述因素对于本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影响。分析原因,合并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重,同时其可导致机体代谢异常,更易发生凝血异常等情况[11-12],也更易于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LDL-C 水平较高,动脉内皮损伤加重,更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更易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13-15]。高尿酸血症同样可导致动脉内皮损伤,不仅可使动脉内皮增厚,且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因此可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16]。支架长度较长及支架直径较小,导致血流速较慢,血管阻力较大,故而更易发生再狭窄的情况[17-18]。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易进一步加重,脂质沉积所致的危害也进一步增加,导致其再狭窄的概率升高[19-21]。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仍有待进一步控制,合并糖尿病、LDL-C 水平、高尿酸血症、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是其影响因素,可作为防控措施制订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高尿酸类药物血症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
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
甲状腺术后低钙血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