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髃运臑”理筋法配合肌内效贴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临床效果*

2023-09-02王旭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3期
关键词:理筋腱鞘炎腱鞘

王旭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是因肩关节长期反复活动或外伤,其次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腱鞘及结节间沟不断摩擦,致使腱鞘滑膜层发生无菌性炎症,进而引起局部水肿、充血,使张力进一步增加,最终导致局限性的疼痛症状的发生[1-2]。而频繁的损伤、修复可能会导致局部发生纤维化,进而造成肩关节旋转、上举及外展功能受限,从而引起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发生[3]。目前对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通常进行保守治疗,其中包括休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松解、皮质类固醇药局部注射、针灸等,但治疗效果有限,怎样缩短康复时间、降低患者痛苦、提高疗效为目前临床治疗面临的难题之一[4-5]。“通髃运臑”理筋法为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对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治疗的理筋手法,手阳明络筋、经筋聚于肩部,故以手阳明大肠经部分节段为治疗重点,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体表投影上的肩髃穴至臂臑穴。行肌内效贴治疗对疼痛缓解、改善关节功能状态及活动度已被有关研究证实[6-7]。目前临床上关于“通髃运臑”理筋法配合肌内效贴应用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治疗的尚未报道,本项目对此进行研究,预期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收治的80 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考文献[8]《骨科疾病诊断标准》中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诊断标准。(1)外伤频发,肩部疼痛,主要疼痛部位在肩关节前面,肱二头肌肌腹或三角肌附着处,且肩关节存在活动受限情况;(2)Yergason 征呈阳性,前臂旋后及抗阻力屈肘时,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出现疼痛剧烈的情况;(3)X 线片显示肩部后前位无明显异常,MRI 可显示肩关节部位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出现变性和水肿;具备上述(1)和(2)必备条件,另符合选择条件(3)可确诊。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25~70 岁;(3)病程5~18 个月;(4)近期内未行其他相关治疗,其中包括物理、药物治疗等。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造血系统、肝肾损害疾病;(2)哺乳期、妊娠期;(3)存在严重肩关节部位骨折及关节囊炎(粘连性)等其他肩部相关的骨关节损伤疾病;(4)合并有精神、神经疾病而不能配合研究;(5)对本研究采用治疗方式不耐受;(6)存在严重不良事件、依从性差、自动退出或生理变化不适合继续受试;(7)临床资料不齐全。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 例。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本研究内容且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随访。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理筋手法及口服消炎止痛药治疗,常规理筋手法为:先让患者处于仰卧位,理疗师坐于其患侧,以膝抵住其患肢使之向外展开,并保持一定张力,且以其略微感到不适为宜,再施以按揉、拿法、弹拨等手法,使其肩关节和上方软组织放松后,然后重点将受限肩部功能痛点和组织放松,在将肩关节活动范围扩大待张力减少后,将其膝部上移,保持张力,治疗时间为8 min。研究组患者口服消炎止痛药的基础上采用“通髃运臑”理筋法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其中“通髃运臑”理筋法操作如下: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分别在外关穴、曲泽穴施指揉法,各个穴位作用时间为2~3 min,再在患者的压痛点进行柔和轻快的指揉法。着重对结节间沟的治疗,先在三角肌前部、中部、肱二头肌近端用 法治疗,再配合肩关节内收、外展和肘关节屈伸的被动运动,以拇指指腹按揉肩髃穴3 min,再以一指禅推肩髃穴从近端推向远端,约3 min,是为“通髃”;再对臂臑穴按揉3 min,并对肱二头肌长头腱进行弹拨法3~5 次,使错筋归槽,是为“运臑”。最后在结节间沟部施以擦法,以热为度。然后,双手握患腕,以身体后倾之力持续牵伸肩关节,力量以患者略感不适为度,牵伸过程中逐渐加大外展角度最后牵抖上肢,施术3 min。肌内效贴贴敷:采用Y 型肌内效贴进行贴敷治疗,在患者贴敷前首先对其患侧皮肤进行清洁,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基部固定在肱二头肌,在其放松时从肱二头肌两边往上贴。患者每次贴敷时间为36 h,间隔2 d 更换一次。1 个疗程为10 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CM)评分量表:该量表为欧洲肩关节协会制定的百分制评分量表,由主观及客观项目组成,其比例分别是35∶65,其中包括4 个分项,疼痛,日常生活受限情况,肩关节主动外展、前屈、内外旋活动范围情况及等长肌力测量,分值共100 分,分值越低代表功能障碍越严重;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 个疗程后的CM 评分[9]。(2)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取一线段长为10 cm,将其10 等分并标记刻度,由左向右标为0~10,其中0 表示无痛,10 表示最痛,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疼痛程度进行标记。并重复标记2 次,取平均值[10]。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 个疗程后的VAS 评分情况。(3)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根据文献[11]《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制定,未愈:肩部功能症状未改善或加重;好转:患者肩部疼痛有所减轻,肩部功能得到改善;治愈:肩部压痛点及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性恢复。有效率=(好转例数+治愈例数)/总例数×100%。(4)比较两组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厚度:以高频超声检查成像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 个疗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厚度的检测。(5)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 个疗程后记录所有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外展和上举。(6)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以SPSS 23.0 统计软件对临床中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计数资料可采用χ2检验法及秩和检验法等;不同时间点重复测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CM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C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2 个疗程后的CM 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CM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CM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CM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1 个疗程后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 个疗程后 治疗2 个疗程后 F 值 P 值对照组(n=40)58.64±8.38 72.44±6.42* 79.63±5.71*# 94.792 0.000研究组(n=40)57.79±8.16 76.44±5.54* 86.94±7.48*# 170.700 0.000 t 值 0.460 2.983 4.913 P 值 0.647 0.004 0.000

2.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2 个疗程后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1 个疗程后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 个疗程后 治疗2 个疗程后 F 值 P 值对照组(n=40)7.85±1.33 3.84±1.02* 2.63±0.83*# 256.089 0.000研究组(n=40)7.65±1.26 2.69±0.81* 1.43±0.35*# 548.370 0.000 t 值 0.690 5.584 8.425 P 值 0.492 0.004 0.000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χ2=4.505,P=0.034),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5 两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厚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个疗程后,两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个疗程后,研究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厚度比较[mm,(±s)]

表5 两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厚度比较[mm,(±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1 个疗程后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 个疗程后 治疗2 个疗程后 F 值 P 值对照组(n=40)2.87±0.48 2.42±0.25* 1.85±0.38*# 71.704 0.000研究组(n=40)2.73±0.43 2.05±0.22* 1.25±0.18*# 247.859 0.000 t 值 1.374 7.027 9.025 P 值 0.173 0.000 0.000

2.6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各项肩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肩关节上举、后伸角度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个疗程后,研究组肩关节上举、后伸角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情比较[°,(±s)]

表6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情比较[°,(±s)]

组别 肩关节后伸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1 个疗程后 治疗2 个疗程后 F 值 P 值对照组(n=40)24.38±8.08 29.68±7.67* 38.45±1.84*# 47.524 0.000研究组(n=40)23.74±7.68 30.22±8.37* 40.35±1.34*# 64.279 0.000 t 值 0.363 0.301 5.266 P 值 0.718 0.764 0.000组别 肩关节前屈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1 个疗程后 治疗2 个疗程后 F 值 P 值对照组(n=40)89.48±3.62 89.71±2.68 89.94±1.38 0.286 0.752研究组(n=40)89.25±3.73 89.57±2.38 89.76±1.35 0.373 0.690 t 值 0.280 0.247 0.590 P 值 0.780 0.806 0.557

表6(续)

表6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情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1 个疗程后比较,P<0.05。

组别 肩关节上举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1 个疗程后 治疗2 个疗程后 F 值 P 值对照组(n=40)37.85±10.45 46.89±16.87* 62.54±15.79*# 19.743 0.000研究组(n=40)36.75±9.33 51.35±18.35* 70.26±13.89*# 36.941 0.000 t 值 0.497 1.132 2.322 P 值 0.621 0.261 0.023组别 肩关节外展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1 个疗程后 治疗2 个疗程后 F 值 P 值对照组(n=40)89.40±4.75 89.53±2.84 89.77±1.62 0.127 0.881研究组(n=40)89.27±4.42 89.57±2.55 89.83±1.47 0.334 0.717 t 值 0.127 0.066 0.173 P 值 0.900 0.947 0.863

2.7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时均未发生肌腱断裂、感染、昏厥、淤青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医认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归于“筋痹”范畴,其发病是由内因、外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内因是肝肾亏损、血不荣筋、气血虚衰,而外因则是湿邪风寒侵袭[12]。病机在于痹阻经脉,不通则痛[13]。病机出自《济生方·痹》:“皆因体虚,空疏腠理,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14]此证治疗应以疏通经络,调和营卫为原则。“通髃运臑”理筋法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为本院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理筋手法,以手阳明大肠经部分节段为治疗重点结合肱二头肌长头的特殊解剖结构,对结节间沟内滑膜包围的部分,即肩髃穴,作点揉,一指禅推,以活血化瘀,松解粘连,对结节间沟下界到肌腱肌肉移行处,即臂臑穴,以弹拨、拿捏肌腱,以滑利关节。在手法上,是通过释放肌肉等组织产生扭转,松解粘连,从而让骨骼、肌肉系统恢复到原先位置。采用理筋手法引导,可让其筋归位、复柔,并对肩髃穴、臂臑穴进行点揉及弹拨,有着标本兼治的作用,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要充分贯彻“通髃运臑”理论,运用“通髃运臑”手法对肩关节部位的软组织进行调整,松解粘连,让肱二头肌长头腱复柔、归位,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其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1、2 个疗程后的疼痛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髃运臑”理筋法可用于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疾病,且减轻患者疼痛。或因此法促进镇痛介质的释放,改善组织营养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水肿。另外,肌内效贴本身就有黏性及弹性特征,贴扎后产生的弹性回缩会引起皮肤的皱褶,进而可改变肌肉与局部皮肤间的空隙,可加速血液及淋巴循环,消除肿胀及疼痛,促进损伤部位的快速愈合[15]。而肌内效贴为日本整脊专家加濑建造博士发明的一类非侵入性理疗技术。肌内效贴能改善损伤患者的关节主动的活动度,恢复其肢体功能,在治疗期间患者的主动活动,对加速其局部循环有利,并改善其关节活动度[16]。朱毅等[17]采用肌内效贴用于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的研究发现,术后第4 天,采用肌内效贴能明显增加患者的关节屈曲活动度。Jongbel 等[18]与Kaya 等[19]研究发现,肌内效贴对膝关节活动度的提升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 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上举、后伸角度均明显增大(P<0.05);与治疗1 个疗程后比较,治疗2 个疗程后的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上举、后伸角度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表明“通髃运臑”理筋法配合肌内效贴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可以提高患者肩关节的上举、后伸角度,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可能是因肌内效贴本身具有的力学效应对肌张力产生影响,起到纠正力线的作用,进而让肌群恢复至原先的状态,最终起到提高关节活动度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对关节僵硬有所改善,另外,肌内效贴能使紧张肌肉放松,增强患者患处感觉的输入,降低其疼痛及缓解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其他原因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腱鞘厚度的正常长度时在1 mm 以内,可增厚到2~3 mm。然而腱鞘增厚会引起腱鞘狭窄,进而会导致肌腱与腱鞘之间作用形成一定程度的粘连,同时也会引起肌腱发生变性。李言杰等[20]采用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存在协同作用,可减少腱鞘厚度,并增加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1 个疗程,两组患者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厚度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比对照组降低的程度更大(P<0.05);经治疗2 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厚度均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1 个疗程后,研究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表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患者经过“通髃运臑”理筋法配合肌内效贴连续2 个疗程的治疗,长头肌腱鞘厚度明显降低。本研究结果佐证了上述研究,但与本研究不同的是康复理疗方法不同,电针与冲击波治疗也可改善局部循环及炎性疼痛的作用,与“通髃运臑”理筋法和肌内效贴具有的功效相似。

CM 评分量表是通过对患者的疼痛,日常生活受限情况,肩关节前屈、外展、内外旋各个方向主动活动范围及等长肌力测量的评估,患者获得的分值越低,功能障碍越严重[21]。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2 个疗程后的CM 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CM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通髃运臑”理筋法配合肌内效贴对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能改善肩部关节功能障碍。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时均未发生肌腱断裂、感染、昏厥、淤青等不良反应,表明“通髃运臑”理筋法和肌内效贴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高,进一步证实了“通髃运臑”理筋法配合肌内效贴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可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降低腱鞘厚度,减少疼痛,改善患者的肩部关节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通髃运臑”理筋法配合肌内效贴对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降低长头肌腱厚度,还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肩关节的活动度,改善肩部关节功能障碍,且安全性高,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的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本研究由于纳入的样本量较少、研究时间不足,未能进行更深层、更大范围的研究,今后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理筋腱鞘炎腱鞘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听声排切法”小针刀单点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
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
抱头转颈可调筋
腕背部腱鞘囊肿的治疗:历史与进展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封闭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92例
理筋整复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