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养殖的关键技术浅析

2023-09-02玛都格日勒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牛场牛舍肉牛

玛都格日勒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内蒙古自治区 伊金霍洛 017200)

近年来,伊金霍洛旗地区依托本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肉牛特色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之路,养牛业已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产业。肉牛养殖时,育肥效果、养殖效益和养殖技术密切相关,若养殖技术粗放、落后,会对牛的健康生长及养殖效益产生极大的影响。为实现养牛业提质增效,研究牛养殖关键技术要点并加以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牛场科学选址

肉牛养殖时,选址是否科学,是影响牛生长及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做好选址工作尤为重要。牛场选址要点如下:牛场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空气好、干燥、方便排水的位置,土质以砂壤土为宜,山区养牛时,牛场坡度控制在15°以下,最好选址在向阳缓坡处,禁止在山顶、风口以及谷底等位置建场养牛;要结合当地发展规划科学选址,远离禁养区,禁止占用农田、耕地建设牛场,防止后期拆迁;要远离各类污染源,如:制药厂、化工厂、屠宰场、居民区等,防止交叉污染;要保证交通方便,但要避开交通主干道,满足车辆进出即可;要保证用水用电方便,满足牛场照明、加热、清洗等方面需求;要重视对现有建筑、林木、山坡的利用,发挥其防风作用,但不可阻碍夏季通风;要远离水源保护地和风景区,防止污染环境[1]。

2 牛场建筑布局

牛场科学选址后,应当做好场区内建筑布局设计规划工作,为后续养殖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方便。牛场负责人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布局,合理设计,就地就近取材,控制成本。一般情况下,牛场主要由生活区、管理区、饲料调制室、饲料库、兽医室、贮粪场、运动场等组成。负责人应当对各个区域予以统筹合理的安排,保证顺序合理,相互独立,防止交叉污染。建造牛舍时应控制好朝向,以坐北朝南为宜,保证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牛舍四周要做好绿化,方便遮阴,调节小气候环境。饲料调制室应当靠近牛舍,最好设置在牛舍中央,方便运输饲料。饲料库要靠近饲料调制室,便于运输。兽医室、隔离室、贮粪场应设置在牛舍下风口位置,要距离牛舍150 m,避免造成污染。生活区和管理区应设置于大门口或场外。运动场应设置于背风向阳的位置,四周设置高度1.5 m 的围栏,运动场内设置遮阳棚,同时种植一些杨树、柳树等树木,为牛群提供良好的休憩环境。

3 优质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否适宜,会对养殖效益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养殖人员要认真做好选种工作,综合考虑用途、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优质品种肉牛。现阶段,伊金霍洛旗地区肉牛品种主要包括西门塔尔肉牛、夏洛莱肉牛、鲁西黄牛等,上述品种具有肉质好、产肉量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优势。将上述优质品种牛和当地黄牛杂交,获得优质杂交后代,达到品种改良。应明确选种要点,优先选择体型健壮、雄性特征明显、四肢结实、蹄部坚实、性欲旺盛的公牛;以及体型健壮、体型匀称、食欲旺盛、皮肤光滑、性格温和、乳房发育完善、腹部略微下垂的母牛[2]。

4 推广人工授精

积极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提升后代育肥性能,保证养殖场经济效益。人工授精是利用器械采集公牛精液,加工成颗粒冻精储存于-190℃液氮罐中,使用前解冻冻精,检查质量合格后利用输精枪将其输入母牛子宫内,替代公牛完成配种。人工授精技术可显著提升良种母牛受胎率及公牛配种效能,公牛母牛无需见面即可实现配种,避免了生殖道疾病的传播,克服了公牛和母牛体格差异所引发的不易交配的难题。要掌握其操作要点,采用直肠把握输精法,操作人员一手伸入母牛直肠内握住子宫颈,另一手拿输精器,从母牛阴门先斜向上插入8 cm 左右,再向前向下插入到子宫颈深部、子宫体,最终注入精液即可,首次输精后建议间隔8 h 再输精1次,提高配种成功率及受胎率。

5 正确育肥方法

常用的育肥方法包括:全天拴系定时饲喂、小围栏散养、定时上槽拴系等3 种。首先,全天拴系饲喂育肥法要求做到一牛一桩,控制好缰绳长度,避免相互争斗损耗体能,该育肥法优势在于成本低、饲料利用率高,但光照运动不足,抗病力弱。其次,小围栏散养育肥法要求每个栏舍饲养10头肉牛左右,每头牛占地4 m2,定时喂食,高效利用饲料,但个别牛易于出现采食不足的现象,亦可任由牛群自由采食,育肥效果好,但饲料易于被浪费。最后,定时上槽拴系饲喂法要求在固定时间段将牛拴系在饲槽处饲喂,其他时间段任由牛群运动,该法优势在于饲料利用率高,增肥效果好,但需要投入较多人力。可以看出,上述三种肉牛育肥方法的优劣势不同,养殖场负责人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育肥效果,加快肉牛出栏。

6 日粮科学配制

肉牛不同生育阶段,对日粮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结合肉牛日龄、育肥方式等因素科学配制日粮,确保配比合理,营养均衡,确保牛良好生长。以250~300 kg 的架子牛为例,精饲料配方参考为:玉米60%、豆饼10%、棉籽饼20%、麸皮5.5%、骨粉1.5%、食盐1%、苏打粉1%、香味剂1%,将上述饲料均匀调配后每头牛每天喂食3 kg;粗饲料配方参考为:每头牛每日饲喂青贮玉米秸秆7 kg、酒糟2.5 kg、豆腐渣2.5 kg。实际饲喂时,养殖人员可结合肉牛膘情灵活调整饲料日粮配方以及饲喂量,满足肉牛生长发育需求[3]。

7 牛舍密度控制

肉牛养殖时,控制好密度能够避免拥挤,防止相互争斗,改善牛舍环境状况,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综合考虑牛的日龄、品种、性别以及用途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密度予以灵活的调控,及时分栏分群,保证肉牛健康成长。同时,牛舍密度调控时还要考虑到季节性因素,夏季气温高,密度要小,降低牛舍温度。冬季气温低,密度要大,便于牛群保暖。一般情况下,每只繁殖母牛占地约4.5 m2,每只犊牛占地约1.5~2 m2,每只断奶犊牛占地约2.5~3 m2,1 岁犊牛占地约3.5~4 m2,每只育肥牛占地约4~4.5 m2,每只分娩母牛占地约9~11 m2。

8 重视粪污清理

牛养殖时,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污水,若处置不当极易造成自然环境、水源、土壤污染,所以做好粪污清理及消毒工作非常重要。养殖人员每日应及时清理牛舍内的粪便和污水,定期更换垫草,减少粪污残留。要统一堆积发酵处理,高温杀灭虫卵、致病菌,然后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资源利用率。或者可利用粪污制作能源,产生沼气,用来生火做饭,沼渣沼液则可用于种植业。亦可利用牛粪制作培养基,然后养殖蚯蚓等动物,或者生产食用菌。此外,有条件的养殖场可推广应用发酵床养牛技术,利用微生物垫料快速分解粪便污染物,减少臭气的产生,最终达到节本、增效、环保的目标,推动养牛业可持续发展。

9 制定消毒制度

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杀灭环境中潜藏的致病菌,为肉牛的生长营造健康的环境。养殖人员要提高消毒意识,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规范消毒流程,明确消毒重点,正确选用消毒药剂,优选高效无刺激的消毒剂,防止对肉牛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来苏儿溶液、过氧乙酸、高锰酸钾、漂白粉、氢氧化钠、次氯酸钙等,上述消毒剂做好交替轮换使用,防止长期单一使用某种消毒剂产生耐药性现象。要结合季节性因素灵活控制消毒频率,夏季气温高,病菌快速繁殖,建议增加消毒次数,每周消毒2~3 次。发生疫病时或进入疫病高发期时,建议每天消毒1次。日常预防性消毒时,建议每月消毒2~3次。

10 正确使用添加剂

使用添加剂时,应当明确使用要点,选择农业部门允许的且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饲料添加剂,合理控制添加剂使用量,使用添加剂时要将其和饲料拌匀,慎重混用,防止产生不良影响。以尿素为例,有报道表明日粮中加入适量尿素,能使奶牛产奶量提高8%~10%,肉牛体质量提高10%~15%。肉牛育肥时尿素的使用有利亦有弊,若使用不当不仅会降低生产性能,严重的甚至会中毒,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在使用尿素时要严格控制用量,一般情况下占日粮的1%为宜,可替代日粮中蛋白质饲料20%~30%。此外,要注意尿素禁止饲喂6月龄以下的犊牛,只能喂青年牛及成年牛。禁止违法使用“瘦肉精”等添加剂,保证牛肉品质。

11 保持适当运动

肉牛养殖时,部分农户长期采取拴养育肥法,肉牛运动量不足,不仅育肥速度慢,而且体质差,极易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保持适当的运动非常重要,尤其是长期拴养、舍饲养殖的牛,更要保持适当运动,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补充光照,促进钙元素的吸收,增强牛的体质和抗病力,提高育肥效果,降低疾病发生率。做好运动场规划设计工作,结合肉牛养殖规模、数量、牛舍面积等因素确定运动场面积。肉牛运动时,应当合理控制运动时间,选择晴天7 时—10 时和15时—17时运动,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段,防止中暑。下雨天、台风天及暴雪等极端恶劣天气禁止运动。要对性每日运动量予以合理的控制,以3~4 h左右为宜,避免超负荷运动。饲喂后应当让牛消化0.5 h 再运动,运动场内设置相应的水槽,让牛自由饮水[4]。

12 加强疫病防控

12.1 引种检疫

落实引种检疫工作,是杜绝疫病传入、传出的重要举措,要提高引种检疫意识,尤其是在引种改良品种时,认真做好检疫工作。从正规的种牛场引种,引种前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检疫工作,了解疫病发生和流行情况,确保无疫病的情况下方可引种。引种牛应当隔离饲养4 周以上,隔离期间做好消毒、免疫等工作,隔离期满且无病情况下方可混群正常饲养。

12.2 日常检疫

肉牛养殖时,应做好日常检疫工作。制定科学完善的检疫计划和制度,规范检疫流程,明确检疫要点,做好对布病、口蹄疫、结核病、牛肺疫、牛炭疽等常见传染性疾病的检疫监测工作,了解牛群健康状况及抗体含量。针对检疫监测中所发现病牛,应当及时进行隔离诊断治疗,降低死亡率,切断疫病的传染源。针对烈性传染病,应当实施无害化处理,净化牛群,保证牛的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12.3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肉牛养殖时的一项必不可缺的工作,是防控疫病最为有效的手段,提高免疫接种意识,结合本场牛病流行规律、特点、趋势,制定免疫接种计划,规范免疫程序,有效防控疫病的发生。重点做好对口蹄疫、布病、结核病、炭疽病、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的强制性免疫工作,有选择性地落实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巴氏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病的免疫工作,为肉牛的健康生长奠定有利的基础。

12.4 定期驱虫

肉牛养殖时,寄生虫病是常见病,对牛的生长发育、育肥速度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定期做好驱虫工作非常关键。结合本场牛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落实驱虫工作,结合寄生虫类型选用正确的驱虫药,保证驱虫效果。牛场应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分别驱虫1次。使用广谱、安全、高效、绿色、毒副作用轻的驱虫药。如:吡喹酮对脑包虫驱除效果好;阿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对线虫驱除效果好;敌百虫用药对体外疥螨和痒螨驱除效果好;硝氯酚对肝片吸虫驱除效果好。

12.5 药物保健

牛疫病防控时,重视药物保健工作,通过药物保健的方式,增强肉牛的体质,提升抗病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制定科学完善的药物保健计划和方案,明确药物保健要点,选用绿色、安全、有效的保健药物。积极推广应用中草药,如:柴胡、青蒿可提升牛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消食平胃散可预防牛瘤胃疾病的发生;槟榔、苦参可预防寄生虫病。重视对益生菌的应用,增加肉牛肠道内有益菌群数量,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持胃肠道健康,预防腹泻类疾病的发生[5]。

13 结语

养牛业作为伊金霍洛旗地区畜牧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确保其安全稳定发展尤为重要。新时期,在肉牛养殖时要高度重视养殖技术管理工作,掌握肉牛养殖关键技术要点,明确肉牛养殖注意事项,重点做好牛场选址、布局建设、品种选择、育肥管理、日粮配制、密度控制、粪污清理、卫生消毒、运动管理、添加剂管理、疫病防控等工作,确保牛健康生长,缩短育肥时间,尽快出栏上市销售,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带动牧民脱贫致富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同时也推动伊金霍洛旗地区养牛业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牛场牛舍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洛绒牛场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肉牛口炎咋防治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基于低屋面横向通风牛舍空气交换率优选模拟
规模牛场健康养殖技术
家庭小规模肉牛舍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