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民乐紫皮大蒜脱毒种蒜的扩繁体系建立

2023-09-02雷玉明郑天翔范宏伟何振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6期
关键词:紫皮培苗民乐

雷玉明 郑天翔 雷 鑫 马 金 范宏伟 何振明

(1.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河西学院祁连山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研究中心/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甘肃张掖 734000;2.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商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3.甘肃前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甘肃张掖 734000;4.甘肃省民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民乐 734500;5.甘肃省山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山丹 734100)

甘肃民乐紫皮大蒜(Allium sativum cv. Minlezipi)属于百合科二年生草本植物, 是甘肃省名优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因蒜皮紫色、蒜瓣肥、蒜汁浓、质嫩、辛辣味强、耐贮藏而得名[1]。 近些年来,大蒜因营养价值丰富和用途广泛而深受人们青睐, 全国大蒜的需求量增长趋势明显。 甘肃民乐紫皮大蒜具有生长势强、耐寒、抗病、辛辣味强、丰产性好的特点,适宜于高海拔地区生长。 据2022 年统计,民乐紫皮大蒜种植面积达4 500 hm2,产品销往国内青海、宁夏、新疆、四川、山东、吉林、黑龙江等省份,远销东南亚、日本、中东、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及地区,种植效益高,收入5 606.4~7 633.0 元/亩, 紫皮大蒜已成为民乐县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2]。 但由于民乐紫皮大蒜种植历史悠久,无限鳞茎繁殖造成洋葱黄矮病毒(OYDV)和大蒜潜隐病毒(GLV)积累与传播[3],大蒜病毒病发生严重,引起大蒜种性退化,成为影响民乐紫皮大蒜生产的主要障碍。

目前,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英国、阿根廷、新西兰等[4-5]世界许多国家应用大蒜分生组织茎尖培养和热处理相结合,获得脱毒大蒜无性系,已实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国内曹鸣庆等[6]以快速繁育和系谱优选为主体初步建立起脱毒苍山大蒜原种繁育体系和配套栽培技术,徐培文等[7]探索脱毒大蒜茎尖无毒多芽分化、提高试管移栽成活率和高代脱毒速繁途径及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赵硕等[8]通过水肥供给对组培苗和组培鳞茎试验筛选建立了脱毒嘉定白蒜原原种生产的关键体系,为实现不同地域特色大蒜品种脱毒种苗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甘肃民乐紫皮大蒜脱毒快繁技术应用相对国内其他省份起步晚,为此,本文作者以甘肃民乐紫皮大蒜脱毒扩繁为基础,利用农业现代产业化建设模式,构建甘肃民乐紫皮大蒜脱毒种蒜规模化扩繁体系, 以期为脱毒大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1 民乐紫皮大蒜脱毒组培苗来源

1.1 基础材料选择

在海拔高度1 800~2 400 m 范围内,以民乐县洪水镇、三堡镇、永固镇、民联乡、顺化乡种植民乐紫皮大蒜田为基础材料选择基地,基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010-2002)[9]的规定,生产技术符合《无公害食品 大蒜生产技术规程》(NY 5228-2004)[10]的要求, 于大蒜蒜薹伸长至鳞茎膨大期,选择植株无任何发病症状、假茎粗壮、叶片鲜绿肥厚、株型直立的植株进行标记,根据标记在大蒜植株基部叶片干枯,上部仅存3~4 片绿叶,但叶尖干枯而叶身呈灰绿色,假茎外皮干枯而松软,及时收获成熟鳞茎,待自然风干贮藏后,挑选蒜头圆整、蒜皮紫色、蒜瓣整齐、均匀六瓣、无病斑、无伤残、无霉烂、无虫蛀的性状典型的蒜头作为茎尖脱毒的基础材料。

1.2 脱毒组培获得

待选择民乐紫皮大蒜基础材料通过春化阶段,剥离蒜衣,挑选健康蒜瓣,按照以下操作流程获取组培苗。 一是材料消毒,首先将挑选的蒜瓣通过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10 min,用纯净水冲洗数次后保湿催芽至鳞芽萌发,再利用70%酒精消毒30 s,无菌滤纸吸干表面酒精溶液,获得消毒材料。 二是外植体茎尖准备,无菌条件下,在解剖显微镜下切取0.3~0.5 mm茎尖段带叶原基1 片外植体。 三是茎尖启动培养,无菌条件下, 将切取的外植体茎尖接种于MS 基础培养基上,经适宜培养环境,获得成活茎尖幼芽。 四是茎尖诱导增殖培养, 将成活茎尖幼芽接种于MS+0.5~1.0 mg/L 6-BA+0.05~0.10 mg/L NAA 的增殖培养基上,获得分化增殖的茎尖苗。 五是生根培养,将增殖苗转入MS+0.6 mg/L NAA 生根培养基, 获得生根组培苗。 六是病毒检测,可在成活茎尖幼芽或生根组培苗阶段,按照《脱毒大蒜种蒜(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NY/T 405-2000)[11]中规定要求,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DAS-ELISA)检测病毒种类,将检测结果阴性茎尖幼芽继续增殖生根培养和检测阴性的组培苗作为脱毒大蒜用种扩繁基础材料。

2 民乐紫皮大蒜脱毒原原种生产

2.1 脱毒蒜种温室建造要求

民乐紫皮大蒜是适应于高海拔、 耐低温型的一个品种, 建造的温室应适应低温雨雪和抵御大风等恶劣天气,冬季晴天温室温度保持在10℃以上,连续阴雨雪天温度保持在5℃以上。 配备有滴灌喷灌设备、内外遮阳系统、降温增温设施、补湿除湿设备、补光通风系统等温室农业设施装备。 考虑到建设成本,最适宜当地温室建造类型为土墙钢架日光温室。 建造应满足基本参数[12],地形开阔、无遮阳、无污染区域;温室规划按照正南偏西5°~10°,长度60 m,跨度8 m 左右;墙体土筑,墙体呈梯形,底宽2.5 m,上部宽1.2 m,后墙高2.4 m,墙体地下深0.9 m,设0.8 m×1.5 m 洞口1 个; 在后墙基和温室前梁预制基墩,采用热浸镀锌高频焊管,间距0.9 m,设拉筋管8 根,预设一定数量的保温材料固定钢管和塑料薄膜配套固定件; 设计5.3 m×2.3 m×1.8 m 混凝土氧化池1 个,温室前构筑0.4 m×0.8 m 防寒沟, 室内配备0.2 m×0.15 m 混凝土灌溉沟。 温室建造数量依据生产用种扩繁数量而定,温室间距离≥18 m, 建成满足大蒜组培苗扩繁的温室。

2.2 组培扩繁苗床准备

采用地面平铺式苗床和架盘式苗床。 地面平铺式苗床是将温室地面平整, 选择黑色3 针型遮阳网铺设到地面,并用砖块隔离成小区,小区面积可控制在1.9~2.0 m2, 再铺设消毒蛭石培育原原种的苗床。架盘式苗床是利用机械传动或机械压力原理, 由不锈钢材质的育苗床加外框、苗盘托条、床架横梁和连接套筒焊接而成,床架距离地面0.8 m 的移动或升降式新型育苗床。也可在平铺式和架盘式苗床放置32~50 孔穴盘培育原原种。

2.3 温室与基质消毒

2.3.1 温室消毒 组培苗移栽前, 温室可采用高温或熏蒸方式杀虫灭菌,关闭温室通风设施设备,保持温室高温6~7 d, 同时点燃哒螨·异丙威烟剂400~500 g/亩,撤离人员,待7 d 后通风。

2.3.2 基质消毒 苗床基质以蛭石为主, 蛭石要求pH≤8.0、粒径≤3 mm、蓬松、无杂质。 蛭石铺设前采用高温灭菌, 或蛭石喷水至含水量达55%~60%,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雾,覆膜闷堆5~6 d,摊平晾晒1~2 d。 在组培苗移栽7 d 前将消毒灭菌蛭石铺设于苗床,厚度10~15 cm,浇透水,整理松软、平整,备用。

2.4 组增苗炼苗与移栽

2.4.1 炼苗 在组培苗移栽前, 为提高组培苗对温室的适应性和移栽成活率,选择培养根系多、叶绿浓绿的健康组培苗培养瓶,将其移至温室进行炼苗,打开培养瓶封口膜或瓶盖,温室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85%左右,炼苗4~5 d,期间培养瓶水分不足,可加入适量事先晒好的水,防止组培苗缺水。

2.4.2 移栽 事先将手、 不锈钢夹子用75%酒精消毒,用不锈钢夹子从培养瓶中拿出组培苗,用手轻拿放入15~18℃清水中轻搓洗去根部的琼脂,再用同样温度的清水冲洗1~2 次, 将组培苗整齐摆放在干净的封口膜上, 每20 个卷成1 束全部浸入15~18℃清水中片刻,快速取出后放入瓷盘待用。 在苗床平整基质表面采用划线器按照株行距5 cm×6 cm 规格划线,然后用打孔器在基质上打孔。 用夹子轻轻夹住组培苗颈部,放入事先打好的孔中,深度4~5 cm,用泡沫塑料块压实移栽苗周围的基质, 并用手持喷壶对移栽苗喷水保湿。

2.5 移栽苗的温室管理

2.5.1 温湿度管理 依据河西走廊的气候特点,移栽后1~7d 上午9:00 需要盖遮阳网,下午5:00 揭开遮阳网; 移栽7 d 后早晚揭开遮阳网,12:00-14:00盖遮阳网。 白天温度控制在20~22℃,夜间温度10~15℃,移栽1~7 d 相对湿度控制在95%左右,7 d 后相对湿度逐渐控制在85%~90%,生长后期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基质含水量保持在60%~80%。

2.5.2 灌水施肥 移栽后立即喷水1 次, 以后每隔5~6 d 喷1 次水, 喷水时间为10~15 min, 基质保持一定的含水量。 移栽后14 d 内,每隔1 d 喷施1/3 浓度的MS 培养基矿质盐溶液, 喷施量1.5~2.0 L/(m2·次);14 d 后在营养液补充水溶肥,要求氮、磷、钾浓度分别为20 mg/L、10 mg/L、10 mg/L,pH 5.8~6.0,EC值控制在1.2~1.8 mS/cm,每隔10 d 喷施1 次,补肥量2.5~3.0 L/(m2·次)。

2.6 原原种生产管理

2.6.1 零代原原种管理 移栽后, 定期观察温室苗床脱毒苗株高、假茎、叶片颜色和数量、鳞茎等生长状况,及时清除苗床的杂草苗,拔除苗床小苗、弱苗、畸形苗和死苗。 注意观察苗床叶枯病、灰霉病、疫病和葱蝇、葱蓟马、蚜虫等发生情况,及时喷药预防,一般在移栽40 d 后,采用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0.6~0.7 g/L+2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0.5~0.8 g/L,每隔10 d 喷1 次, 连续喷2~3 次。 及时收获, 收获前10~15 d 禁止滴水,植株生长70~80 d 后,脱毒植株大部分叶片衰老而呈黄绿色时, 人工拔除植株及蒜头,用遮阳网盖住蒜头自然风干晾晒,待蒜皮风干后放入透气袋中,加挂标签保存。

2.6.2 一代原原种管理 选择0.5~0.8 cm 组培鳞茎,在4~5℃低温贮藏库中保存5 d,转入10~15℃贮藏窖保存7 d,即可打破休眠并分瓣,按照零代原原种管理方法栽植于温室种,将消毒蛭石、珍珠岩、细沙按照2∶1∶1 体积混合拌成育苗基质,在育苗基质中加入10%的生物有机肥, 按照组培苗生产方法生产一代原原种。

3 民乐紫皮脱毒大蒜原种生产

3.1 防虫网建造

一般选择海拔高度在1 800~2 000 m,土壤质地为灌耕土、灌耕灰钙土等,土壤pH 8.1 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3.65%, 周边500~800 m 范围内无大葱、洋葱、大蒜、韭菜等蔬菜作物种植区域,作为脱毒大蒜防虫网适宜基地,主体采用镀锌钢管骨架设计。 一般视选址情况而定,按照棚宽8.0 m、长60~80 m,四周深埋160 mm×160 mm×600 mm 预制带套管的混凝土基础,选择Φ15 mm 镀锌钢管设计成拱圆形,脊高2.0 m,边高1.5 m,拱杆间距2.0 m,拱杆下部套在预埋混凝土基础桩上,在脊、肩部设3 道卡簧固定的镀锌钢管横梁。 选择24~30 目、白色或银白色的防虫网覆盖在镀锌钢管骨架上, 用2.0 mm 白色托压膜线,间距1 m。 要求防虫网室进出口设双层防虫网,防虫网室整体结构稳定,无缝隙裂口。 防虫网室数量的设置根据当地大蒜栽培面积、 脱毒原原种供应量和脱毒原种需求量而定。

3.2 整地与播种

3.2.1 整地与做平畦 选择冬灌墒情好的土地,建设防虫网室后, 将腐熟的有机肥2 000~2 500 kg/亩均匀撒于网室土壤表面,采用小型电动旋耕机,深翻耕作土壤25 cm。再施入腐殖酸螯合肥(17∶17∶17+TE)40 kg/亩和腐殖酸生物有机肥40 kg/亩, 用耙耱机整平土壤做畦,畦宽1.00~1.05 m、长20 m,在网室边和畦间留0.20 m 宽的走道,中间设0.35 m 宽的走道2 个。

3.2.2 播种与覆膜 播种前保墒,做平畦覆膜,距畦边7~8 cm 处铺设第1 根滴灌带,然后间隔22~23 cm铺设3 根滴灌带; 在畦面覆盖幅宽120 cm 的农用白色地膜(全膜覆盖),压实边膜;选择白色、 无霉、无伤的单瓣脱毒大蒜原原种,在4 月10-15 日播种;畦面用打孔器打孔,按株距9~10 cm、深4~5 cm 点播蒜种并覆土2~3 cm 压实, 行距12~15 cm, 每畦播种8 行。

3.3 田间管理

3.3.1 灌水 防虫网室播种前应浇透水,以5~10 cm土壤的含水量在30%~35%较为适宜,全生育期滴水6 次,滴水定额为105~115 m3/亩。 若畦面土壤较干,可在出苗2~3 叶期滴灌齐苗水5~6 m3/亩;5 月9-14 日滴灌出苗水13~14 m3/亩;5 月15-27 日滴灌鳞茎与花芽分化水1 次,6 月20-25 日滴灌抽薹及蒜薹伸长期水1 次,滴灌量控制在19~20 m3/亩;6 月30 日至7 月25 日滴灌鳞茎膨大期水2 次,滴灌量控制在30~35 m3/亩;收获前5~7 d 停止滴水。

3.3.2 施肥 在充分施入基肥的基础上,以高氮水溶性肥料为主,平衡施肥方案:氮15 kg/亩、磷3.6 kg/亩、钾13.5 kg/亩,施肥总量32.1 kg/亩。 全生育期一般施肥4 次,结合滴水施肥,分别为催苗肥、鳞茎与花芽分化肥、催薹肥、蒜头膨大肥,滴肥量分别是25%、20%、30%、25%。

3.3.3 去杂去劣 定期在防虫网室进行观察, 及时拔除株行间杂草,淘汰小苗、弱苗、畸形苗、枯死苗。注意观察网室大蒜叶片症状, 拔除具有病毒症状的植株,拔除后手或手套要用酒精或洗衣粉(液)清洗,再进行其他田间操作。

3.3.4 病虫害防治 在防虫网室仔细观察灰霉病、叶枯病、叶疫病、叶斑病、软腐病和蚜虫、葱蓟马、潜叶蝇发生情况, 苗期采用40%嘧霉·啶酰菌悬浮剂1.0 g/L+20%溴氰·吡虫啉悬浮剂0.5~0.8 g/L+助剂0.2~0.3 g/L 药液叶面喷雾,抽薹及蒜薹伸长期与鳞茎膨大期分别采用75%吡唑·丙森锌可湿性粉剂0.5~0.8 g/L 或70%烯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0.5~0.7 g/L+75%氟啶·噻虫嗪水分散粒剂0.2 g/L 或58%吡虫·杀虫单可湿性粉剂1.5~2.0 g/L+助剂0.2~0.3 g/L 药液叶面喷雾。

3.4 收获与贮藏

3.4.1 适时收获 自播种至成熟期达93~96 d,田间一般表现有大蒜植株基部7~8 片呈黄色干枯, 上部8~9 片叶片出现褪绿, 叶尖逐渐沿叶缘向下干枯,假茎松软,拔起假茎时松软而不易拉断为适宜收获期。人工拔出或用铁锹挖出, 蒜头以上部分自然晾晒5~10 d。 采收晾晒后的蒜头,选择无机械损伤、无虫伤、无病斑的商品性良好的蒜头,将假茎编制成30~40 个蒜头向外的蒜辫或扎成10 个蒜头的蒜把,或剪去假茎而装入尼龙网袋,挂上标明品种、规格、产地、质量、包装日期等的标签。

3.4.2 科学贮藏 大蒜原种收获后入库管理, 一般采用气调冷藏库贮藏。 贮藏前对冷藏库进行清扫,摆放好贮藏架, 采用10~15 g/m3硫黄熏蒸, 或用1%~2%甲醛溶液喷雾消毒,密闭24~48 h,通风排气后贮藏蒜种。 可将蒜辫或蒜把挂藏于梯形(木制、铝合金等材质)架上,或将网袋蒜种摆放于冷藏架上,保持足够的通风空间。 控制冷藏库温度为(-2±1)℃,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 定期检查蒜种贮藏情况,记录贮藏期间温度、湿度变化,防止蒜种发芽或病烂。

4 民乐紫皮脱毒大蒜生产种扩繁

4.1 种子田扩繁基地建设

选择海拔高度在2 200~2 300 m 区域,产地环境符合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 5010-2016)[9]的规定,地势高而平坦,排灌方便,土地平整,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土壤pH 7.5~8.3, 前茬为非葱蒜类蔬菜作物2 年以上的土地, 周边500 m 范围内无葱、 韭菜、 蒜等蔬菜种植, 无城市垃圾、 建筑垃圾填埋, 基地周边无作物秸秆堆放、残根残留和田间、沟渠废弃物的丢弃。 田间道路、生产道路与交通道路通畅,基地面积在33.4 万m2以上。 具有一定的大蒜种子配套设施,如1 000 m2以上晾晒场、500 m2以上蒜头低温贮藏窖或山体窖、气调贮藏库。

4.2 种子田生产技术规范

4.2.1 耕地管理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翻20~30 cm,并结合深翻施入农家肥2 500~3 000 kg/亩,9 月下旬充分冬灌。 翌年3 月中下旬利用旋耕机松土,结合松土施入腐殖酸性有机肥基肥40 kg/亩,结合耙平碎土施入腐殖酸螯合肥基肥壤表面, 做1.0~1.1 m 宽的平畦。施肥标准:氮20 kg/亩、磷4.8 kg/亩、钾20 kg/亩,施肥总量44.8 kg/亩,滴灌地和漫灌地分别按照施肥总量40%、60%作为基肥。

4.2.2 选种管理 3 月下旬将低温贮藏库(窖)保存的原种出库后自然晾晒2~3 d,挑选鳞茎完整的六瓣蒜,剥瓣时蒜瓣洁白,瓣重4 g 以上,剔除发黄、发软、霉烂、虫蛀、刀伤、碰伤、顶芽受伤和蒜盘发黄等的蒜瓣, 放置于阴凉通风处。 将选择好的蒜瓣用2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30 g+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0 g 兑水50 kg 药液浸种50 kg,浸种时间12 h;或用2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50 g+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40 g 兑水5 kg 药液拌种100 kg,自然晾干表面水分后可用于播种。

4.2.3 播种管理 民乐紫皮脱毒大蒜不覆膜与覆膜适宜播期分别为4 月6-8 日、4 月10-15 日。 播种采用小铁犁或锄头开沟, 沟宽18~20 cm、 深5~8 cm,点播株距10~12 cm, 行距12~15 cm, 覆土3~4 cm,封沟耱平, 种植密度在30 000~35 000 株/亩, 用种量150~175 kg/亩。 播种后随即采用幅宽120 cm、厚0.008 mm 白色地膜覆盖, 薄膜紧贴地面和两侧用土压实。 播种后10~15 d 及时查苗、放苗。

4.2.4 水肥管理 田间灌水与施肥分漫灌田和滴灌田管理。 漫灌田全生育期灌水3~4 次,苗高8~10 cm时灌苗水,抽薹前灌第2 次水,蒜薹伸长期灌第3 次水, 鳞茎膨大期遇干旱灌第4 次水, 灌水量为60~80 m3/(亩·次); 在蒜薹伸长期和鳞茎膨大期分别结合灌水追施肥料1 次。 滴灌田滴水次数与滴水量与原种管理相同,滴肥时间分别在鳞茎与花芽分化、蒜薹伸长期、鳞茎膨大期结合滴水各滴施肥料1 次,每次滴肥量为氮4 kg/亩、磷0.96 kg/亩、钾4 kg/亩。

4.2.5 病虫害防治 种子田重点防治蚜虫、葱蓟马、潜叶蝇,兼防灰霉病、叶枯病、叶疫病、叶斑病、软腐病。 一般在5 月中下旬以蚜虫、葱蓟马为主要对象防治1 次,注意蒜种田与基地周边的田间道、地埂杂草同时防治。 6 月中旬、7 月上旬杀虫剂与杀菌剂配合施用防治害虫、病害2 次。 采用药剂参照原种田病虫害防治类型与剂量。

4.2.6 田间检验 在大蒜幼苗期、 鳞茎与花芽分化期、抽薹期、鳞茎膨大期进行田间调查,以同一品种的同一来源、同一繁殖世代、同一栽培条件为一个田间检验区, 根据生产种繁殖面积大小和地形采取对角线、棋盘式的随机取样法,确定样点数量,每个样点100 株。 生产种面积≤3 301 m2取样5 点,3 302~6 603 m2取样9~14 点,6 604~10 005 m2取样15 点,>10 006 m2取样20 点[13]。 每取样点检验记载本品种株数、异品种株数、异作物株数、病虫感染株数,幼苗期至抽薹前记载叶片长宽、叶色、叶姿、假茎色泽、株高、株粗度等性状指标;抽薹期检验抽薹数量、蒜薹色泽、粗度与长度抽薹性状指标[13];在幼苗期至成熟期对检验区采集样品和田间病株进行病毒检测;根据田间划定的检验区,测定田间蒜头产量。 根据田间检验记录计算各点农艺性状指标百分率与平均结果数,填写田间检验结果单。 对于田间检验存在病毒检出田块进行标记处理,并填写处理意见单。

4.3 生产种收获与贮藏管理规范

4.3.1 生产种收贮管理 一般在采薹后20~25 d,植株基部大部分干枯, 仅上部有3~4 片叶呈灰绿色而叶尖干枯,假茎松软而外皮干枯为收获适期。 带秆采收,自然风干25~30 d,鳞茎皮干燥,去土剪去假茎、须根,留假茎2 cm,留须根2~3 mm,将鳞茎装入尼龙网袋或纸箱中贮藏,贮藏方式方法与原种相同。 对于田间检验存在病毒或不合格脱毒生产种分别进行收获贮藏,不得将健康生产种存放在同一贮藏库中。

4.3.2 生产种室内检验 对收获的生产种进行抽样检验, 每1 000 kg 为1 个检验单位, 采用随机扦样法,取样品205 头,取其中样品种中的5 头进行水分测定,另取1 000 g 进行净度检验。 所取剩余样品蒜头按照GB 3543.1-3543.7[14]规定的程序进行检验操作,进行纯度、完整度、整齐度、重瓣蒜、健瓣率、发芽率、百瓣重、种子用价等大蒜生产种检验[15]。 按照《脱毒大蒜种蒜 (苗) 病毒检测技术规程》(NY/T 405-2000)[11]检测病毒。

4.3.3 生产种质量管理 大蒜在完整度、洁净度、病虫害、坚实度、发芽、水分、异味的外观质量,在大蒜素、水分、蛋白质、氨基酸总量、维生素C、硒的理化指标和重金属、农药残留的安全指标等方面符合《地理标志产品 民乐紫皮大蒜》(DB62/T 1789-2019)[16]要求。依据大蒜生产种室内纯度、 健瓣率、 整齐度、 完整度、 病毒率、 水分检验结果, 大蒜生产种分为一级、 二级、 三级良种, 对达到国家和行业、 省级地方标准的蒜种, 由地方种子管理部门综合评定签发合格证书, 即可对蒜种进行包装和贮藏运输, 进入种子流通领域。

猜你喜欢

紫皮培苗民乐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气相色谱法测定紫皮石斛中的26种农药残留
紫皮石斛研究进展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小小紫皮蒜紧俏按头卖
“增城蜜菊”组培苗有机栽培管理技术
紫皮蒜可治哮喘
不同组培方法对香蕉组培苗假植阶段生理特征的影响
马铃薯组培苗蓟马污染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