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糯稻新品种糯星5 号提纯复壮及原种繁殖技术

2023-09-02李鼎翰韩素华张庆阳印伟力刘伯山孙瑞建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6期
关键词:糯稻原种大田

李鼎翰 韩素华 张庆阳 李 京 印伟力 刘伯山 冯 俊 孙瑞建

(1.南京优多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4;2.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白马湖分公司 江苏淮安 223216;3.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4;4.淮安市洪泽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淮安 223100)

糯稻作为一种特殊用途的水稻品种, 加工的糯米产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B 族维生素、烟酸及淀粉等营养成分,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是制作粽子、八宝粥、汤圆、月饼等各式甜品及酿造酒、醪糟的主要原料,亦可用做环保水性涂料的原料, 具有较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糯星5 号是安徽绿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选育的常规糯稻新品种,2022 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稻20221095),适宜在安徽省一季中粳稻区推广种植。2022 年已在安徽省适宜区域推广种植1.52 万hm2,大面积生产正常产量在9 375~9 750 kg/hm2,江苏省适宜区域计划在2023 年进行引种备案试验工作。 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及早熟等优势,稻谷售价普遍高于普通粳稻,具有广阔的米品开发潜力和推广应用价值。 为了保持该品种的优良性状,促进其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应用,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 总结出糯星5 号提纯复壮及其原种繁殖技术, 以期实现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糯星5 号全生育期为147.3 d,较对照品种(当粳8 号)熟期短4.2 d,在安徽和江苏省稻麦两熟地区种植具有很好的早熟优势。 株高106.5 cm, 有效穗327 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34.5 粒,结实率85.9%,千粒重26.1 g。 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茎秆较有弹性,抗倒性好,穗型中等偏上,穗层整齐,灌浆一致性好,后期谷粒转色好,无芒,秆青籽黄,熟相较好。

1.2 综合抗性

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抗性鉴定,2019 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3.8),感稻曲病(病穗率21.0%),中感白叶枯病;2020 年中感稻瘟病(综合抗指4.5),感稻曲病(病穗率19.0%),中感白叶枯病。 2022 年在安徽和江苏适宜种植区域进行大面积生产及布点示范, 糯星5 号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未发;稻曲病仅在播种推迟、成熟期延迟地区轻发;田间未发生倒伏。 从田间表现来看,抗病性及抗倒性综合表现较好。

1.3 稻米品质

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9 年米质为部标三等;经安徽省稻米及制品检测中心检测,2020 年米质为普通。

2 产量表现

2019-2020 年连续2 年参加安徽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2019 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 617.3 kg/hm2,较对照品种(当粳8 号)增产4.57%;2020 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 839.5 kg/hm2,较对照增产2.30%。2021 年生产试验单产9 397.5 kg/hm2,较对照增产5.26%。

3 提纯复壮技术

3.1 单(株)穗选择

3.1.1 选择优良单(株)穗 选择典型、丰产性好的单株(穗)是种子提纯复壮的关键。 在生产大田中进行单(株)穗的选择,可分2 次进行,第1 次在齐穗期进行,做好标记;第2 次在成熟期,对标记的单(株)穗进行复选,不可选大穗、奇穗、边行穗。 选择单穗优于选择单株的原因是单株只取1 穗, 选穗需取足400~500 穗。

3.1.2 室内决选 考查结实率、着粒密度、穗型粒型粒色、无芒等典型性状进行淘汰,入选250~300 穗,单穗不脱粒,每50 穗1 捆,自然晾干保存。

3.2 穗行圃

3.2.1 育秧 单穗不脱粒,按一定间距放在秧盘上,再用秧盘育少量大田种子作为标准对照。

3.2.2 穗行圃移栽 单穗间存在不同的差异性,在移栽前将穗粒欠佳的单穗淘汰,避免出现病死苗、弱苗、僵苗的现象。 移栽时行株距按30 cm×12 cm 单苗移栽,为便于观察,每行可栽6 苗,每个单穗栽10 行,单个穗行60 苗。 田间走道50 cm、穗行之间35 cm,每19 个穗行后移栽同等苗数大田种子作为对照。

3.2.3 田间决选 移栽后需全程跟踪调查记载,在分蘖期、拔节抽穗期、齐穗期及成熟期等重要时期,对各穗行的典型性、抗病性、一致性进行观察记载,要特别注意观察记录抽穗期、株高、株叶形态等农艺性状。

穗行圃应以本品种农艺性状为依据,淘汰抽穗期不一致的、发生病害及倒伏的、性状不符合品种特征特性的,严格做到穗行里有变异即淘汰,同时还要淘汰灌浆不一致、熟相差、结实差及综合表现差的穗行。

将淘汰的穗行及时割除清理, 最后保留穗行100~150 行, 入选穗行和对照都需要单打单收单晒,单个穗行可收种子2.5 kg 左右,编号登记入库。

3.2.4 室内决选 ①垩白度观察。 糯稻和普通粳稻的不同点就是将糯稻的糯米水分控制在14.0%以下时才会转色, 用稻谷出糙机对每个穗行种子进行米质外观检测,垩白度为100%的糯米穗行种子才能入选,编号并登记。②产量对比。入选的穗行种子,称量并比较产量,淘汰产量明显低于对照的,产量高于对照的入选,如果入选穗行较少,可以考虑选留一部分产量与对照相当的穗行,共保留60 个穗行。

3.3 穗系圃

3.3.1 播种和移栽 将入选的穗行种子分别播种0.5 kg,人工单苗移栽150~200 m2,各穗系移栽面积相等,穗系间留50 cm 作为走道,大田19 个穗系后移栽一定面积的大田种子作对照,共移栽3 个对照。

3.3.2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按照生产大田进行,需要及时防治田间病虫草害,确保各穗系长势一致,能够将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出来。

3.3.3 田间决选 生长期间需要经常观察记载,记录好抽穗期、成熟期、整齐度、抗病抗倒、结实率、熟相、长势等情况,将生育期不一致、综合抗性差、长势低劣的穗系淘汰,有杂株及变异株的应整穗系淘汰,保留40 个穗系。 同时选择几个比较优良的穗系单打单收,其余混收即为原原种。 将收获的穗系种子(原原种)按照原种繁殖计划安排生产,剩余的种子将水分控制在13.0%以下,放于冷库贮藏,一般可以贮藏3 年左右,每年可按照生产计划取种使用。

4 原种繁殖

4.1 选择合适的原种繁殖田

选择无检疫性病害、肥力中等偏上、排灌方便、田块连片、无杂草发生、无自生红米稻(杂交水稻),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繁殖基地。

4.2 种子处理

为了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成苗率, 播种前选择晴好天气提前将种子晾晒1~2 d。 目前水稻生产田,恶苗病的发生早已成为普遍现象, 造成种子生产田不能留种, 直接影响着品种推广和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 通过生产实践证明,播种前用药剂浸种可以防治恶苗病、干尖虫病[1],对种传及土传病虫害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4.3 科学栽培管理

4.3.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在5 月中旬播种为宜,秧田用种量375 kg/hm2左右、 大田用种量75 kg/hm2左右。 秧龄控制在20~25 d, 采用机插秧, 株行距16.7 cm×23.3 cm,栽插25.5 万穴/hm2、基本苗90 万~105 万/hm2。

4.3.2 科学施肥,合理水分管理 大田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复水施穗肥,看苗施粒肥。 总施氮量掌握在210~255 kg/hm2,并配施磷、钾肥,氮、磷、钾比例为1∶0.3∶0.4。 前期浅水勤灌促早发,中期适时适度分次轻搁保稳长,后期干湿交替。 孕穗期、灌浆期田间需保持湿润。

4.3.3 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上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及时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蓟马、螟虫、稻飞虱、杂草等。

4.4 预防混杂

4.4.1 田间隔离 常规稻生产, 在花期无法采用时差隔离,只有将各品种相互之间保持20 m 以上的空间隔离,如果条件不允许,没有20 m 以上的要有天然或人工屏障[2]。

4.4.2 机械及人为混杂 种子在浸种催芽、播种、收割、运输、烘干、储存等过程中容易造成机械及人为混杂,因此在生产上要认真负责,认真检查,杜绝种子混杂发生。

4.5 田间去杂保纯

原种在抽穗期及成熟前后要进行田间去杂,主要去除田间自生红米稻(杂交水稻)和异型株,自生红米稻是目前江苏和安徽地区常规稻繁种中主要的去杂对象,是去杂的难点和重点。 田间去杂时应从基部整株去除,在收割前对田间再次检查,尤其注意避免杂株去杂不尽、杂穗遗漏的现象。 每次去杂时杂株必须全部带离田间,防止其来年再生。

4.6 适时收割

原种田在抽穗后2 个月,稻谷已完全黄熟,此时种子发芽率较好。 选择晴好天气抢晴收割,机械收割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稻谷损失率和破碎率[3]。2022 年秋季温度较高,水稻生育期推迟,稻谷含水量大,在不影响种子质量的前提下推迟收割并及时烘干, 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

5 结语

水稻品种经几年连续种植, 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杂、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田间整齐度不一致、成熟度不一致、抗性减弱、米质变差、出糙下降等,趋势是品质变劣、抗性水平及产量会整体下降。 糯稻作为一种有特殊用途的水稻品种,可以制作糕点、糯米粉等,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品质和产量的降低,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品种的推广。 做好提纯复壮工作以获得高质量种子, 生产基地应首选国有大型农场或有生产能力、信誉高的种子公司,才能收获高品质和高产量的合格种子。

猜你喜欢

糯稻原种大田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单季杂交晚糯稻组合浙糯优1号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
不同施N量对杂交糯稻嘉糯1优6号产量的影响
黎平香禾糯稻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