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川农优108 的选育与应用

2023-09-02余华清项祖芬刘定友李春财黄廷友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6期
关键词:绵阳父本母本

余华清 蒋 涛 项祖芬 刘定友 杨 伟 李春财 石 军 廖 爽 黄廷友

(1.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特色资源创制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绵阳 621023;2.绵阳市安州区农业农村局 四川绵阳 622650)

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 在保障谷物基本自足、稳定粮食安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除大米总量需求增加外,结构升级需求压力也在逐年增长[1,2]。 因此,产量高、品质好、口感佳的稻米倍受市场青睐[3,4]。川农优108 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不育系川农6A 与恢复系绵恢108 配组选育而成的优质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 根据该品种的种植气候生态适应性,在四川省绵阳、成都、宜宾、南充等县市区进行广泛试验示范,累计种植面积5 万亩, 最高单产达到9.75 t/hm2, 总体表现高产稳产、食味品质佳、适应性广等特点。

1 选育经过

1.1 不育系

川农6A 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以川农1B为父本、资100B 为父本,经过复合杂交,在F4世代中选择优良单株与川农1A 杂交,后经连续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籼型三系不育系;其具有株型松散适中,群体整齐一致,分蘖力强,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性高,配合力强,米质优等特点。 于2017 年8 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

1.2 恢复系

绵恢108 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内恢99-14 为母本,与江恢151 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多代自交和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籼型杂交稻恢复系。该恢复系在绵阳4 月中旬播种, 播始历期106 d 左右,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叶片直立,叶鞘、叶耳和柱头均为白色,颖尖秆黄色;株高118 cm,穗长27 cm左右,每穗着粒数185 粒左右,千粒重30 g,谷粒椭圆形,粒长6.9 mm,长宽比2.9。综合表现遗传性状稳定、农艺特性优良。2018 年8 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

1.3 组合选育

2014 年春季在海南, 用不育系川农6 A 与恢复系绵恢108 进行测配,夏季在绵阳种植F1;2015 年在绵阳复测观察,并进行小面积制种;2016 年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品比试验,2017 参加四川省种子协会水稻迟熟组品比试验,表现出丰产性好、后期转色优良、稻米品质优等特点,推荐参加四川省水稻区域试验。2018-2019 年完成四川省水稻迟熟组区域试验,2020 年完成四川省水稻迟熟组生产试验。于2021 年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川审稻20210015)。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特性

川农优108 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48 d,比对照宜香优2115 早熟0.4 d。该组合株型适中,分蘖力强,抽穗后籽粒灌浆结实性好,熟期转色落黄优良,茎秆粗壮抗倒;株高122.2 cm,有效穗208.5 万穗/hm2,平均每穗总粒数180 粒,结实率85.4%,千粒重28.9 g。

2.2 稻米品质

经四川省水稻迟熟组区试统一取样, 送往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对川农优108 进行稻米品质检测。 检测结果: 出糙率81.4%, 精米率72.8%, 整精米率61.3%, 垩白度2.2%,透明度2 级,碱消值5.3 级,胶稠度78 mm,直链淀粉16.9%,粒长7.3 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42%,蛋白质5.59%,米质达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NY/T 593-2013)3 级。

2.3 产量表现

2018 年参加四川省区域迟熟组试验, 平均单产8.86 t/hm2,比对照宜香优2115 增产6.66%,9 个试点8 个点增产,增产点率为89%;2019 年续试,平均单产8.77 t/hm2,比对照增产5.22%,9 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2 年区试平均单产8.82 t/hm2, 比对照增产8.94%, 增产显著,2 年共18 个试点17 个点增产,增产点率94%。 2020 年参加迟熟组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32 t/hm2, 比对照增产6.79%, 增产点率100%。 总体表现高产、稳产。

2.4 抗性

2018-2019 年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对该品种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2 年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别为4.25 级、3.75 级,自然接种的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均为5.0 级,中感稻瘟病;四川省种子站对各区试验点的田间抗性进行实地考察得出,2018 年纹枯病4 点轻、 稻曲病1 点轻; 2019 年纹枯病7 点轻、 稻曲病1 点轻;2 年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未发生叶瘟、颈瘟、白叶枯病及倒伏现象, 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和抗倒伏性。

2.5 适宜种植区域

结合多年多点的品比、区试和生产试验数据,川农优108 适宜在四川平坝、 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 前茬作物情况确定适宜的播期,适时早播。 以绵阳地区为例,川农优108 适宜在4 月上、 中旬播种。 秧田宜选择肥力中上、 易排易灌且土壤偏弱酸性的田块, 种子播种前先用浓度为0.3%的强氯精浸种24 h 处理, 以破除种子休眠、 消灭种子自身携带的病菌, 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浸种24 h 后催芽露白即可播种。 一般大田用种量为25 kg/hm2、秧田播种量120 kg/hm2,播种时为保证带蘖健苗移栽,尽量做到稀播且均匀,培育多蘖壮秧。移栽时秧龄控制在30~35 d, 移栽密度为16.7 cm×33.33 cm,每穴2~3 粒谷苗,基本苗控制在50 万/hm2。

3.2 科学管理水肥,严防病虫害

移栽前后做好水肥管理和植保措施。 肥料施用方面,由于该组合耐肥性中等,需要根据田块的肥力高低进行施肥。 肥力中等偏瘦田块应采取 “重底早追”的施肥方式,在移栽前3~5 d 撒施复合肥(N∶P∶K为25∶7∶8; 肥料净含量>40%, 后同)300 kg/hm2作底肥;移栽后7~10 d 施用尿素100~120 kg/hm2作追肥,而肥力偏高的田块应酌减肥料, 特别是追肥应控制在80~90 kg/hm2(尿素)之间, 避免植株徒长、 熟期推迟及倒伏。 水分管理方面,浅水移栽(水深不超过2 cm),栽后寸水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促分蘖,够苗及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齐穗至成熟前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的管水策略,于成熟前7~10 d 断水,保证落熟收获。 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策略,秧田期重点防治立枯病和稻蓟马,移栽到分蘖期主要防治螟虫, 分蘖盛期至抽穗前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稻飞虱等病虫害。

4 高产制种技术

4.1 合理安排播差期

杂交稻种子生产过程中,根据亲本生育特性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父母本在盛花期正常相遇,是水稻制种夺取高产的重要前提。 结合川农优108 历年的制种经验, 在绵阳地区父本绵恢108 播抽期106 d,母本川农6A 播抽期80 d。 父本宜在4 月上、中旬分2 期播种,两期间隔1 周左右;母本于5 月上旬播种,与第1 期父本播差期为25 d 左右。 父本大田用种量4.0~4.5 kg/hm2,母本大田用种量20.0~25.0 kg/hm2;播种时尽量稀播,特别是父本应做到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

4.2 适期移栽

适时栽插,合理密植。 父、母本移栽行比以2∶(12~14)为宜。 父本移栽秧龄控制在30~35 d,2 期父本同时栽插,株行距26.7 cm×40 cm,每穴3~4 粒种子苗,栽植基本苗20 万/hm2;母本适宜移栽秧龄为20~25 d,株行距16.7 cm×20 cm,每穴3~4 粒种子苗,栽插基本苗90 万/hm2。

4.3 肥水管理

制种田块水肥管理基本同文中“3.2”,但需要根据田块肥力水平、 父母本耐肥性等适当增加施用量。 中、低肥力田块,全生育期计划施用复合肥250~300 kg/hm2、尿素150~180 kg/hm2、氯化钾50 kg/hm2;其中, 复合肥全部作基肥于移栽前3 d 施用,80%的尿素和全部的氯化钾分别于移栽后5~7 d 作分蘖肥施用, 其余肥料在倒四或倒二叶期作促花肥和保花肥追施。 水分管理方面, 移栽和返青期保持2~3 cm浅水层,保证活棵、不浮秧;分蘖期浅水勤灌,当母本分蘖数达到预期苗的95%时及时落水晒田; 幼穗分化期和抽穗期及时复水; 籽粒灌浆期采用干干湿湿的管水方式;收获前1 周断水。

4.4 合理喷施“九二〇”

母本川农6A 对“九二〇”比较敏感,在父母本花期正常相遇的情况下,总用量控制在200~220 g/hm2,分2 次喷用; 当母本群体见穗15%~20%时喷施90~100 g/hm2,间隔1 d 喷施110~120 g/hm2即可,切忌施用过量。 喷施“九二〇”后,父、母本抽穗扬花期,在晴好天气情况下于10:30-13:00 进行人工或机械赶粉,间隔25~30 min 赶粉一次,每天赶粉3 次以上,连续赶粉7~10 d;若遇阴雨或低温天气,应适当增加赶粉次数或延长赶粉时间,提高异交结实率,夺取高产。

4.5 病虫害防治

由于制种田块肥力高、母本群体密度大、田间通风透光性差,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滋生病虫害,需要结合该组合的感病性及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害预警预报,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秧田期重点防治青枯病和立枯病,移栽后综合防治稻瘟病、螟虫、稻曲病等病虫害。

4.6 严格去杂保纯

为保证种子纯度,首先,选择前茬为非水稻田块作为秧田, 制种田块空间上与相邻水稻田距离150~200 m,时间上母本开花期与其他周边水稻抽穗期间隔20~25 d;其次,选用高纯度的父、母本种子,保证亲本种子质量。 再次,在分蘖盛期、抽穗期等关键生育时期根据株型、颜色、籽粒性状等去除混杂株或变异株,待母本授粉后及时割除父本;最后,在收、晒、贮过程中要求严格规范管理,避免人为和机械混杂。

猜你喜欢

绵阳父本母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四川绵阳卷
四川绵阳卷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不同母本密度对敦玉328杂交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记忆深处的绵阳(绵阳老照片)
绵阳为中医药“强身健体”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