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山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及发展建议

2023-09-02张朝雪孟静娇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6期
关键词:保山市大豆玉米

张朝雪 李 谦 孟静娇

(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云南保山 678000)

大豆、玉米是集粮食、饲料和加工于一体的重要农作物,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呈刚性增长的粮食需求下,大豆、玉米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成为我国进口量最多的2 种作物。2021 年,我国进口粮食16 453.9 万t,其中玉米进口量为2 702 万t、大豆进口量为9 651.8 万t,占粮食总进口量的75.1%。 多年来,我国以发展玉米、进口大豆为主,玉增豆减已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的一大困扰, 妨碍着国家粮油安全。 2019 年我国提出大豆振兴计划, 为实现稳粮增豆,玉豆争地矛盾是实施这项计划的一大挑战,成为国家急需破解的难题。 间套复种是一项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农业技术, 但传统的玉豆间套模式难以达到高产出与可持续的统一。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基于传统间套作创新发展而来, 利用宽窄行田间布置方式,让高位作物玉米株具有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 实现玉米和大豆带状间作套种,年际间地内轮作,适于机械化作业,达到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 为我国稳玉米、扩大豆、提产能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1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采用2~4 行玉米带(小株距密植)和2~6 行大豆带间作套种,进行交替轮作,使得植株高低互补、根系深浅互补、玉米耗肥与大豆养地互补,形成品种搭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减量施肥、封闭除草、绿色防控、机播机收等配套完善的技术体系,集高效轮作、营养调控、种养结合、绿色增收为一体,实现了理论研究、技术(机具)应用和示范推广的有机结合,具有高产出、机械化、可持续等优势,生产效益极其明显,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复合种植模式。

1.1 经济效益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 玉米产量与单作水平相当, 带状间作每亩增收大豆100~130 kg,带状套作每亩增收大豆120~150 kg,同时每亩可减施纯氮4 kg, 提高肥料利用率20%~30%,减少劳动成本和化肥投入250 元/亩, 节支增收400~600 元/亩,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经济效益显著。

1.2 社会效益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因其本身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高效性,既有利于实现玉米大豆兼容发展,有效缓解玉豆争地矛盾、供需矛盾和农村劳动力紧缺矛盾,也可显著提升粮食产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农业节本增效,达到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还能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和科普共振,提高科技贡献率,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社会稳步发展均有重要作用。

1.3 生态效益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利用大豆根瘤固氮,可减少氮肥用量,增加2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利用生物多样性、小株距密植和分带轮作,可降低30%~50%的病虫害发生率,减少25%以上的农药施用量,减少用药3~4 次,减轻环境污染。总体上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2 保山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发展意义

2.1 国内发展的政策驱动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由四川农业大学于2002 年开始研究,历经20 多年的探索与应用,目前已日趋成熟。 2021 年农业农村部将其列入114 项主推技术之一, 在我国西南地区开启了大面积推广模式, 在西北、 东北及黄淮海地区展开了多点试验示范,年均约1 000 万亩的应用面积,使其得以快速被大众熟知。 2022 年,农业农村部在1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 550 万亩,到2025 年全国推广面积要达到5 000 万亩。 南方及西南丘陵旱地一带玉米种植广,以玉米为核心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具有较大潜力, 如果将现有玉米种植面积的1/3 用于复合种植,将达3 700 万亩的潜力面积。 云南省是南方的玉米主产区之一,又是西南重要的大豆多熟区, 具有发展该模式的必要和优势。

2.2 保山市发展的内在需求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 是一个集边疆、贫困、山区、多民族为一体的农业市,山区占91.79%,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种养殖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玉米是全市第一大粮食作物, 也是养殖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饲料作物。 玉米大豆间套复种是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市种植历史悠久,但传统间套的生产潜力和优势不大,同时复种面积较小,增产增收效果并不明显[1]。 近年来全市玉米种植面积为160 多万亩,大豆种植面积13 万亩左右,大豆播种面积较小,而玉米播种面积是最大的。 推广当前具有显著应用优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既有切实的必要性,也有充分的可行性,能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本地科技增粮、保障全市粮食安全、 推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3 保山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现状

3.1 研究推广刚刚起步

尽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目前已相对完善,在全国具有大面积推广的基础,但同一种植技术在不同生态区域存在差异性, 且农民生产过程中随意性大,技术应用不到位,导致玉豆协同增产功能未能充分乃至正常发挥, 需要集成创新适宜本市的种植模式,用切合实际的技术指导本地生产方有成效。在当前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为落实云南省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的硬任务,保山市才开始正式研究此项技术,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仅处于试验示范阶段,还没有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2022 年,本单位在保山腾冲市和隆阳区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样板650 亩,分3 个地点进行试验示范和展示,经专家测产验收,3 个地点加权平均玉米亩产为548.36 kg,比目标亩产500 kg 增加48.36 kg, 增幅为9.67%,大豆亩产为75.02 kg, 比目标亩产70 kg 增加5.02 kg,增幅为7.17%。起步阶段基本摸清了复合种植模式的关键技术环节和问题难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预期亩产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增加大豆亩产(预期亩产在100 kg 以上),有待继续加强研究。

3.2 生产应用存在问题

在试验示范研究中发现,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本地推广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配套机械不完善。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优势之一是机械化,推广的核心是使用配套机械,如果机械不完备,实施起来工序复杂、效率降低,技术优势和潜力也难以发挥,效果不明显。 以本地目前现有的机械条件难以达到此项技术要求, 这是一个制约因素。二是化学除草难度大。主要是苗后除草的定向喷雾,2 个作物间的隔离存在一定困难, 操作不好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三是农户种植意愿低。与净作模式相比, 此项技术人工成本投入高, 田间操作难度大,与传统玉豆间套模式相比,在新技术实际收益不大时,农户能满足传统模式的增产增收效果,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低,推广难度大。

4 保山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发展建议

4.1 发展思想

总体上, 保山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以加强示范、扩大宣传、提高产能、提升效益为指导思想,围绕高产示范创建,加强试验示范引领,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大技术投入,充分挖掘面积潜力,加快技术集成创新, 以点带区扩面促进技术推广应用, 全力推进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大规模应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4.2 发展目标

结合本市玉豆生产区域自然条件、 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民种植基础, 今后的发展目标力争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扩大到当前玉米播种面积的30%~50%, 使实际种植面积至少达到50 万亩。 种植类型上,因地制宜选择发展不同的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养殖业发达区以发展饲用模式的复合种植为重点,优先考虑混合青贮技术模式; 粮食主产区以发展粒用模式的复合种植为主; 城郊地区主推鲜食大豆玉米模式的复合种植; 土壤贫瘠区和轮作休耕区适宜发展绿肥饲草大豆和籽粒玉米的复合种植模式[2]。

4.3 发展策略

4.3.1 加大政策扶持 充分保护和调动种粮积极性, 农业农村部门应在政策保本、 经营增效上做文章,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扶持体系,让农民敢用新技术、用好新技术,种粮能获利、获多利。 在价格合理稳定的基础上,尤其注重补贴和保险两大福利。 建议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主要产区和适宜区域,制定相应的补贴激励政策,包括技术补贴和农机补贴, 尤其需要将专用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降低机械投入成本[3],同时购买农业保险,完善保险政策, 最大限度降低农户种植风险, 打消顾虑,提高热情,以有效带动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4.3.2 加强组织领导 当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作为一项新技术能够被认可和接受后, 农民最担心的就是不会种、种不好,以致收成不好甚至亏本,对此,保山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农科部门要在政策需求和引导下加大立项支持,使种植面积、组织落实、生产保障都有明确的规划和具体有效的实施, 建立一个从目标任务到合理布局、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等的完善服务体系, 从项目领导到技术指导再到示范推广,形成市县乡各级各部门目标明确、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责任组织体系。

4.3.3 培育经营主体 复合种植新技术的推广难度存在成本投入高、操作难度大,普通农户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较难适应和完成,应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多平台建设,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合作经营共同发展,建设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4.4 推广措施

4.4.1 开展试验示范 在2~4 行玉米、2~6 行大豆范围内开展不同行比试验和品种、药剂、肥料、机具等对比筛选试验,做好关键数据记载及技术效果评价;开展品种模式配比、绿色综合防控、机播机管机收等关键共性技术熟化研究, 集成本地稳产高效的复合种植技术;开展成熟技术展示及多点示范,检验应用效果,总结典型模式,优化技术参数,提升实际效益。

4.4.2 创建核心样板 打造百亩高产攻关田、 千亩核心区、万亩示范片、十万亩推广区的四层示范推广网络,力争在优势区域(本地以腾冲市为宜)建设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或项目示范基地,狠抓“五良”配套,通过样板的典型效应辐射带动整体发展,引导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不同规模的高产核心样板, 并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4.4.3 加强科技培训 构建一个完善的技术服务团队,从业务干部(主要负责项目统筹组织)、技术干部(主要负责技术研究攻关)、科技人员(主要负责具体技术指导)和种植农户(主要负责田间种植生产)四位一体的大培训和全环节技术指导培训,其中重点倾向于市、县科技人员培训,把新技术学懂讲深说透,对农户进行大力宣传。 尤其在重要农时、关键环节要亲自到田间地头调查观摩,及时做出指导,并适时邀请省级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开展大型讲座,加强同行交流等, 着力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对技术的理解和广大农户对技术的认识,逐步提升技术的应用水平。

猜你喜欢

保山市大豆玉米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收玉米啦!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保山市隆阳区10913例妊娠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保山市总工会:入户再遍访 查找问题补短板
我的玉米送给你
保山市布朗族音乐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