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乐砖塔调查研究★

2023-09-01曾宗龙

山西建筑 2023年18期
关键词:当心层高塔身

陈 强,曾宗龙,苏 靖

(1.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30; 2.甘肃省文物资料信息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湘乐砖塔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湘乐镇湘乐村城内组古城内。宁县,唐宋置宁州。唐时,长安通往丰州(今内蒙古五原)的驿路途经宁州。宋时,京兆府通往西平府的道路经坊州(今陕西省黄陵县)、入古道岭越子午岭、过沮水源头沮源关、经罗山府、盘口(今盘克镇)、襄乐(今宁县湘乐镇)、沿湘乐川至宁州,由宁州北上经庆州、环州至西平府[1],湘乐砖塔便位于这条古道上。该塔是甘肃现存的唯一一座宋代修建的六边形砖塔,完整地保留了建成时期的结构、构件和装饰,是甘肃陇东地区宋代砖塔的典型代表,因其重要的文物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既往研究

湘乐砖塔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著作较少。1976年初,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驭寰先生对湘乐砖塔进行了考察,并在《陕甘地区古代建筑考察》一文中写道:“湘乐宋塔,在甘肃省庆阳地区宁县湘乐公社的西北角。平面六角形北面开券门施龛室;南为券门,内劈六角形塔室。高七层,第一层塔身特高,越向上越收小。各层塔檐每面处单抄华栱,上承替木。仅在第二、三层施平座,座上施栏杆,栏板为直棂式,上施斗子蜀柱,做八角形柱,柱头施明显的卷刹。第一层开券门,第二层以上为圭角形门洞,都表现了宋代砖塔的特征”[2]。张驭寰先生寥寥数句关于湘乐砖塔形制特征的描述,不仅明确了湘乐砖塔是典型的宋塔,而且以湘乐砖塔为例介绍了西北地区宋代砖塔的主要特征,首次从砖塔建筑史的角度将湘乐砖塔引入世人的眼帘,为该塔的保护研究奠定了基础。《甘肃古塔研究》中,对湘乐砖塔的建筑形制进行简要介绍[3]。

2 建筑形制特征

湘乐砖塔平面为六边形,坐北朝南,为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内为六角形空筒状塔心室。该塔由塔身与塔刹两部分组成,塔身直立地面无塔基,整体自下而上逐层收分,塔刹损毁缺失(见图1)。塔身通体用青砖砌筑,黏结材料为黄胶泥,现存高度26 m。

2.1 平面布局

湘乐砖塔平面为六边形(见图2),一层每边底长3.75 m,塔壁厚2.05 m,底部直径7.50 m;二层每边底长3.86 m,底部直径7.69 m;三层每边底长3.67 m,底部直径7.60 m;四层每边底长3.55 m,底部直径7.13 m;五层每边底长3.22 m,底部直径6.44 m;六层每边底长3.02 m,底部直径6.04 m;七层每边底长2.8 m,塔壁厚1.28 m,底部直径5.59 m。实测平面数据显示,该塔二层底部直径比一层底部直径长0.19 m,表明一层至二层塔身没有收分,反而受一层腰檐和二层塔身下平座逐层挑出作用的影响,使得二层塔身宽于一层塔身。从三层开始,塔身由下自上逐渐收分,且越往上收分程度越大。

2.2 塔身特征

一层由塔身、斗栱层、塔檐构成。一层塔身较高,层高5.92 m,塔身南北壁正中各辟拱形券门1个,券门起券部位砌筑斗砖一层、卧砖一层。南壁券门直通塔心室,券门宽1.08 m、高2.34 m,进深2.04 m;北壁券门直通龛室,券门宽0.74 m、高1.9 m,进深0.8 m。塔身顶部两层卧砖砌筑出普拍枋以承檐下铺作层,普拍枋两端连接处采用“绞角造”,厚0.12 m。铺作层在转角处共置转角铺作6朵,塔身每面置补间铺作5朵,均为双杪五铺作偷心造,层高0.575 m。在二跳华栱端散斗上置横向替木承撩檐枋。塔檐位于撩檐枋之上,层高0.826 m,饰仿木构双排椽头,下层檐椽椽头截面为圆角方形,上排飞子截面为方形。在转角处由两侧立砖砌筑出大角梁,之上为石质方形子角梁,子角梁梁头装饰套兽。双排椽头上置勾头和滴子,其上由五层青砖反叠涩收檐至二层平座下。

二层由平座、钩阑、塔身、铺作层、塔檐构成。平座层高1.3 m,置于一层塔檐顶部,用两层青砖砌筑出基座,其上为一层青砖砌筑的普拍枋,两端“绞角造”。普拍枋上承托平座铺作,层高0.75 m,转角处共置转角铺作6朵,每面各置补间铺作6朵,均为双杪五铺作计心造,泥道栱、瓜子栱和令栱均为隐刻,华栱上出蚂蚱头耍头,令栱散斗上承地面枋,之上为平座地面。平座之上为单台钩阑,由地栿、花板、盆唇、蜀柱、斗子蜀柱和寻杖构成,层高0.47 m。寻杖为“绞角造”,南北壁当心间前寻杖断开,形成“折槛”。花板纹饰有万字纹、钩片纹和菱格纹三种。塔身高0.8 m,每面均由倚柱分为三间,每间砌筑出阑额、普拍枋,倚柱截面为方形,柱顶有明显卷刹。北壁、南壁当心间辟圭形角形门洞券龛,北壁券龛两侧饰直棂窗,南壁券龛两侧饰毬纹窗。其他壁面当心间均饰仿木假门,假门素面或饰乳钉纹及铺首,装饰乳钉纹假门两侧饰毬纹窗,素面假门两侧饰卧棂窗。普拍枋之上为檐下铺作层,层高0.56 m,在转角处共置转角铺作6朵,每面置柱头铺作2朵,补间铺作3朵,均为双杪五铺作偷心造。柱头铺作隐刻出泥道栱,无瓜子栱,补间铺作隐刻出瓜子栱,无泥道栱。柱头、补间铺作华栱散斗上置横向替木承撩檐枋。塔檐位于撩檐枋之上,层高0.81 m,由仿木构双排椽头、勾头级滴子、青砖檐构成,做法与一层塔檐相同。

三层亦由平座、钩阑、塔身、铺作层、塔檐构成,除倚柱、钩阑花板和券龛做法与二层不同外,其他形制与二层别无二致。三层塔身每面分间倚柱截面为八边形。钩阑花板纹饰与二层花板纹饰相比较为单一,均为卧棂造。券龛朝向与二层相错,形制与二层不同,分别在西北壁当心间、东南壁当心间劈拱形券龛。三层平座、钩阑、塔身、斗栱层、塔檐层高分别为1.3 m,0.47 m,0.83 m,0.56 m,0.89 m。

四层不设平座,由钩阑、塔身、铺作层、塔檐构成。钩阑直接置于三层塔檐之上,层高0.45 m,除花板为素面外,其他与二、三层钩阑结构相同。塔身每面均由八角形倚柱分为三间,层高0.74 m。南壁当心间劈拱形券窗直通塔心室,两侧饰直棂假窗;北壁、东南壁、西南壁当心间饰假门,两侧饰卧棂窗;西北壁、东北壁均为素面,未装饰假门窗。铺作层、塔檐与二层、三层相同,层高分别为0.43 m,0.84 m。

五层不设平座钩阑,由塔身、铺作层、塔檐构成。塔身每壁均由方形倚柱分为三间,层高1.07 m。北壁当心间劈拱形券窗直通塔心室,两侧饰卧棂假窗;南壁、西北壁当心间饰假门,两侧饰卧棂假窗;其他壁均为素面,未装饰假门窗。铺作层、塔檐与下层相同,层高分别为0.43 m,0.87 m。

六层与五层相同,由塔身、铺作层、塔檐构成。塔身每壁均由方形倚柱分为三间,层高0.85 m。南壁当心间劈拱形券窗直通塔心室,两侧饰卧棂假窗;北壁、东北壁、西南壁当心间饰假门,两侧饰卧棂假窗;西北壁、东南壁均为素面,未装饰假门窗。铺作层每面设柱头铺作2朵,补间铺作1朵,补间铺作仅设于当心间,层高0.43 m。塔檐做法与各层相同,层高0.82 m。

七层由塔身、铺作层、塔檐构成。塔身每面由方形倚柱分为三间,北壁当心间饰假门,两侧饰卧棂假窗;南壁当心间饰圭角形门洞假门,两侧饰钱纹假窗;西南、东南壁当心间饰直棂假窗,两侧素面;西北壁、东北壁均为素面。七层铺作、塔檐与其他层存在较大区别,斗栱层设柱头铺作2朵,补间铺作1朵,为把头绞项作,在栌斗上置泥道栱并出耍头。塔檐未设仿木构椽头和勾子、滴水,直接在撩檐枋上由青砖反叠涩收檐至塔刹基座下。

2.3 塔刹

塔刹仅残存基座,平面为六边形,层高每壁由方形倚柱分为三间。基座上部塔刹完全垮塌,形制不明。

2.4 内部结构

湘乐砖塔内部结构较为简单,平面呈六边形,底部每边长1.38 m,整体为六角形空筒状,由下至上逐渐收分,分别在层高4.6 m,7.47 m处有两层青砖挑出,在层高9.4 m处开始出现较大收分。塔内北壁、南壁保留有承载楼盖梁的卯口,每面1层—4层不等,每层两个,南北壁卯口对称。

3 比较研究

通过对湘乐砖塔的调查勘测,并与甘肃陇东地区及邻近的陕西关中、陕北地区宋代楼阁式砖塔建筑形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湘乐砖塔在建筑形制方面存在以下特征。

3.1 平面

湘乐砖塔平面为六边形,与甘肃陇东地区和邻近的陕西关中、陕北地区宋代砖塔平面多为方形、八边形相比,是其典型的特征之一,在全国范围内也较为少见。甘肃陇东地区除湘乐砖塔外,另有宋代修建的环县塔、东华池塔、肖金塔、凝寿寺塔,除凝寿寺塔平面为方形外,其他三座砖塔的平面均为八边形。陕西关中及陕北地区,宋塔的平面多为八边形和方形,平面六边形的也较少见。赵克礼先生在《陕西古塔研究》中讲到“陕西境内现存有明确纪年的宋代砖塔共10座,平面为方形的有7座,平面为八边形的有3座”[4]。另外,赵克礼先生将陕西境内没有明确纪年的15座砖塔根据特征推定为宋塔,其中平面为八边形8座、六边形5座、方形2座。张驭寰先生在《中国塔》中介绍宋塔特征时讲到“我国的宋塔具有特殊风格,塔平面多数采用八角形,几乎占全部宋塔的80%以上。此外,也有的塔采用方形平面和六角形平面,不过数量就很少了”[5]。

3.2 塔身

湘乐砖塔立面为七层仿木构楼阁式,一层素面塔身较高,南壁劈拱形券门直通塔心室,北壁劈拱形券龛。二、三层塔身下施平座钩阑,四层无平座施钩阑,五层至七层无平座钩阑;二层至七层塔身每面均隐出倚柱分为三间,当心间劈券龛、券窗或饰仿木假门,券龛券窗与假门相间,并上下层相错;当心间两侧饰仿木假窗。每层塔身上部均有仿木构塔檐。湘乐砖塔的以上特征,总体与甘肃陇东地区和陕西关中、陕北地区其他宋代砖塔的立面形制相同或相近。但与其他宋塔普遍使用拱券式洞口的券龛相比,湘乐砖塔上出现圭角形洞口的券龛,是其立面形制上最突出的特征,这在甘肃陇东地区和陕西关中、陕北地区的宋塔中不见,在整个北方地区也极少见。甘肃陇东地区的宋塔除东华池塔外,环县塔、肖金塔、凝寿寺塔塔身上均未劈券龛,东华池塔每层均劈券龛,且券龛的洞口全部为拱券式。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的宋塔,券龛的门洞也均为拱券式,圭角形洞口的券龛也极为少见。赵克礼先生在《陕西古塔研究》中讲到“陕西古塔的门窗,基本上都是券洞式,方形或圭角形极少。在陕西北部有砖塔群,均为圭角形塔窗,这应是南方传入的建筑文化……”[6]。关于中国塔门窗的形制,张驭寰先生在《中国塔》中讲到“南方宋塔的门窗口,呈圭角形或三卷瓣形,保持了古制。……北方宋塔,门窗口则呈券门形”。另外,湘乐砖塔在四层南壁、五层北壁、六层南壁使用券窗直通塔心,这种单面朝向的券窗与其他宋塔券窗相比,也是其立面形态上的典型特征。甘肃陇东地区的凝寿寺塔、环县塔、东华池塔、肖金塔二层以上均有券窗,且券窗都贯通整个塔体。陕西关中、陕北地区现存的宋塔上,券窗也大部分贯通整个塔体。

3.3 铺作

湘乐砖塔铺作分为平座铺作和檐下铺作两种(见图3,图4),平座铺作位于二层、三层钩阑下,为双杪五铺作计心造(图3(a)),泥道栱、瓜子栱和令栱均为隐刻,令栱上置齐心斗和散斗,在二跳华栱端交互斗上出蚂蚱头耍头。檐下铺作一层至六层均为双杪五铺作偷心造(图4(a)),有隔跳偷心和全跳偷心两种,隔跳偷心仅隐刻出瓜子栱无令栱,全跳偷心既无瓜子栱也无令栱。七层铺作为把头绞项作,也称为“一斗三升”斗栱,在栌斗上置泥道栱,其上置齐心斗和散斗。甘肃陇东地区的凝寿寺塔(图3(b))、环县塔(图3(c))、肖金塔(图3(d))平座铺作均为双杪五铺作全跳偷心造,仅有两跳华栱,无瓜子栱和令栱隐出;东华池塔平座铺作(图3(e))为双杪五铺作为隔跳偷心造,仅隐刻出瓜子栱,无令栱。陕西关中及陕北地区的25座宋塔中,大部分塔的平座铺作与凝寿寺塔、环县塔、东华池塔、肖金塔相同或相似,仅有咸阳永寿武陵寺塔、延安富县柏山寺塔、西安户县敬德塔等少数塔的平座铺作为双杪五铺作计心造。与之相比,湘乐砖塔平座铺作使用双杪五铺作计心造,在同时代宋塔中较为典型。檐下铺作中,环县塔(图4(c))、肖金塔(图4(d))为双杪五铺作全跳偷心造,东华池塔(图4(e))为双杪五铺作隔跳偷心造,湘乐砖塔则兼而有之,整体反映了宋塔檐下斗栱铺作的整体特征。湘乐砖塔七层檐下铺作为把头绞项作,这种铺作在甘肃陇东地区和陕西关中、陕北地区的宋塔中较为少见,与湘乐砖塔同处一地的宁县凝寿寺塔(图4(b))在每层普拍枋上使用把头绞项作斗栱,陕西咸阳武功报本寺塔、西安周至大秦寺塔、渭南澄城精进寺塔等少数塔檐下铺作也使用把头绞项作。然而,这种铺作在陕西唐中期以后修建的砖塔上则较为常见,如西安玄奘塔、杜顺塔、圣寿寺塔、延安富县开元寺塔等普遍使用把头绞项作[7]。湘乐砖塔上出现把头绞项作,不仅反映了其对唐塔的模仿,更说明了唐塔建筑形制对宋塔的深远影响。正如罗哲文先生所讲“砖塔建筑,从盛唐起开始模仿木建筑的结构样式,影响到宋塔的形制”[8]。

3.4 檐口

湘乐砖塔塔檐的出檐方式为铺作层出挑承檐(图4(a)),做法为铺作层二跳华栱端散斗上承两层青砖砌筑的撩檐枋,撩檐枋之上饰仿木构双排椽头,下排椽头截面为圆角方形,上排椽头截面为方形,上下层椽头间为一层青砖连檐,整体仿木构程度较高。椽头上一层青砖连檐,其上为砖雕的瓦垄。与之相比,甘肃陇东地区及陕西关中、陕北地区的其他宋塔塔檐出檐方式普遍为平砖加施菱角牙子叠涩出檐(图4(b)—图4(e)),并在檐口上饰仿木构单排或双排椽头和砖雕瓦垄。唐代砖塔,无论楼阁式还是密檐式,全部采用平砖叠涩出檐,并在平砖中施加菱角牙子,如唐早期的大雁塔、小雁塔,唐中晚期的基师塔、玄奘塔等。在瓦垄、仿木椽头的使用上,陕西境内具有准确建筑年代的唐塔,均檐头平直,没有仿木构椽头、瓦垄。据此,宋塔中这种平砖叠涩出檐并加饰仿木构椽头、瓦垄的做法,应是继承了唐塔塔檐的特征,并加入了仿木构建筑的元素,这也是宋塔区别于唐塔的典型特征之一。湘乐砖塔塔檐采用斗栱出檐,与其他宋塔相比,摆脱了唐塔建筑形制的束缚,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砖塔的建筑形制,具有典型性。

4 结语

通过湘乐砖塔建筑形制特征的研究发现,湘乐砖塔的建筑形制整体上符合甘肃陇东地区和陕西关中、陕北地区宋塔的基本特征,但其六边形的平面布局、圭角形洞口的券龛、单面朝向的券窗、双杪五铺作计心造平座铺作、塔檐用斗栱出檐的方式等与邻近地区宋塔普遍流行的做法存在区别。因此,湘乐砖塔是研究甘肃陇东地区和陕西关中、陕北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宋代砖塔演变发展的重要实物例证,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当心层高塔身
房屋买卖合同中层高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
移动式港口起重机塔身及拉杆设计分析
当心犯错
透视:雪糕叠叠乐
一种顶升套架自升式的内爬塔机
大火灾
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房产开发成本分摊方法比较
水浇地与旱地春小麦冠层高光谱反射特征比较
当心开车伤害他
划船要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