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视角下汉语随意会话的话轮交替模式研究

2023-09-01唐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9期
关键词:听话者会话双向

唐莹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互动社会语言学”也被称为“交际社会语言学”,其奠基人甘柏兹(John Gumperz)提出的重要理论概念是把不同的语言成分看成谈话的指示线索(Contextualization Cues)。 这个概念来源于白森(Bateson,1970)的框架(Framing)说法,认为没有一个语句的含义可以离开一个合适的框架而得到解释[1]。实际交际中语言的表达性质也被解释成, 谈话人之间话语框架交换的过程。 会话作为人际互动中话语交换的主要环节, 是有结构、 有动机和表达一定意义的活动。分析会话的意义在于“对细小现象的详细研究可以促进对人类行事方式的宏观理解”(原文为The detailed study of small phenomena may give an enormous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 humans do things.)[2]。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简称CA)是一种分析会话序列结构的方法,对互动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其有用的分析框架。

随意会话(Casual Conversation)是源于Eggins &Slade 的分析术语。 这个类型的会话也称为“闲谈”“闲聊”,比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时的聊天,被认为具有非正式交往的特征。 由于随意会话表面上复杂无序,在会话研究中被认为无研究价值。关于随意会话的研究止步于综述介绍以及少量静态的、微观的考察。 然而,基于Eggins & Slade[3]的研究,看似无结构可言的随意会话实际上是结构有序, 受功能驱动并且有语义的活动,更多是注重“说话人在特定环境所面临的基础抽象结构”,可进行系统描写和分析。尽管目前国内对随意会话的分析研究逐渐兴盛,但其能否全面处理持续完整的语言交往的问题依然没有被解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被误解为没有结构和不可教学而被长期忽略。实际上它是连贯的、结构完整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重要性体现在汉语学习者若缺乏参与随意会话的能力, 会被排除在汉语母语者的社交圈和文化生活之外, 因此探明随意会话的秩序可以为对外汉语会话教学带来启示。

邻接对是日常会话中像“要求—接受”“询问—回答”“致意—致意” 这样的相关语句成对出现的现象,其作为会话分析中最基本的研究单位之一,体现了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互动的序列结构, 通常用adjacency pair 来表示, 被译为 “相邻对”“毗邻对”“毗邻应对”“对答”等。 这个概念的运用可以为揭示会话的局部结构发挥作用, 也为深入研究会话结构奠定基础。本文尝试运用邻接对,基于互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探究汉语随意会话的结构。

1 相关研究概述

1.1 互动社会语言学与会话分析

互动社会语言学重点研究会话参与者在会话进行中的释义活动, 旨在发现参与者察觉并理解了哪些释义线索,才使得他能够适当地做出回应,有效追求自己的交际目标。 即使是一些简短的会话理解过程也可以与参与者的个人历史及背景文化联系起来,从中得到解释。 在《会话策略》一书中,谭楠强调谈话的协调性或节律性, 认为同一文化系统的人对谈话的节律是非常敏感的, 包括何时接话, 如何接话,可否重复别人的话,什么时候可以打断别人的话等, 正常的谈话人对此都有很清楚的意识和期望[4]。这些问题可以运用会话分析理论进行解释。 会话分析学派把交谈看作一种有结构规律可循的社会活动,提出了一整套分析会话的概念和工具,例如话轮(turn)、 谈话修复机制 (repair)、 邻接对(adjacency pair)等,为互动社会语言学提供了有用的分析框架。

1.2 话轮交替的内涵

有研究者指出, 会话分析中的核心问题是话轮转换。 Sacks 提出一个话轮有两层不同的含义:一是指说话者的权利, 也就是在那一瞬间说话的人拥有了发话权; 二是指某位说话者从头到尾说的所有内容。独立的词语、短语、不完整句子或完整的句子,这4 种不同长度的话语单位都有可能构成话轮。 并且,某一参与者不可能无休止地占据发话者的地位,而是由各会话参与者交替发话[5],也就是说会话之所以能够有序进行,很少出现重叠和沉默,一次只有一个人讲话, 是因为在会话中存在一种控制话轮交接的机制。这个机制是一套有序的选择规则系统,即一套控制说话权或分配说话权的规则系统。 在实际交际中,具体体现为发话人的变更,或是当前的发话人结束发话,原先的听话者获得话轮,成为新的发话者。话轮转换机制有3 个原则:(1) 发言人可以选择下一个人发言并且放弃自己现在的话轮;(2) 发言人发言结束后有在场者可以自愿发言;(3)在发言人发言结束后还没有人发言,发言者可以继续发言。话轮交替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话的走向和类型,可以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3 邻接对的分类

邻接对是由发言人转让话轮所产生的话轮交替的会话基本形式,是会话分析中的最小单位之一。它体现了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互动行为的序列, 超越了单个话轮的话语内容和表达意图, 是研究会话结构的关键概念。 邻接对引起了诸多社会语言学家和会话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话轮、话轮交替、相对位置等角度对邻接对进行了定义。 Schegloff 将其定义为“由任意两个相联系的话轮构成。即给出邻接对的第一话轮, 那么紧随其后的第二个话轮在逻辑或习俗上与前一话轮形成对应”[6]。在随后的研究中,邻接对的特点被Coulthard 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邻接对是一对联系更加紧密的话轮转换。(2)邻接对是由不同的发话者相继发出的两组语句。 这两组语句是有规律的,即开首语句属于邻接对的第一话部,而紧随其后的语句是应对的第二话部。(3)邻接对是一对相继发生的话语交际行为,它们相互毗连、搭配,并共同构成呼应或对应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第二语句都可能与第一语句构成应对, 只有那些相关或对应的语句方可被称为应对。 因此在日常会话中邻接对体现了交际双方言语行为的相互应对关系[7]。 MaCarthy 指出,这种相互应对关系体现在邻接对的语句常常是相互依存的[8]。 比如,问句和答句之间,问句话轮可引出答句话轮,答句话轮的出现是以问句话轮为前提的。也就是说,邻接对中的第二语句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完全随意的, 而是被第一语句制约的。第二语句必须与第一语句相对应,否则不会被接受。然而在实际会话交际中,发话人的请求很可能得到两种回应,即接受或拒绝[9],也可能有并不符合自身期待的回应。 国内的研究者对汉语言谈中的邻接对也作了相应定义。 黄国文认为邻接对指的是两个不同的发话人所发出的两个相关话段的言语结构[10]。 张廷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认为邻接对是发话人以某种方式进行示意、 请求或命令而使受话人给予相应的应对[11]。 刘虹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汉语会话的邻接对应符合的条件作了更全面具体的阐述:(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属不同话轮的连续语句构成;(2)这些语句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说出;(3)语句的序列是固定的,即引发语在前,应答语在后;(4)引发语和应答语相互关联,引发语对应答语的生成和选择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即引发语发出后,应该引发相对应的应答语[12]。

此外,在会话中有一种话语形式,虽然信息量不大,但是对于会话的顺利进行是必不可缺的,是一种听话者对说话者所说内容做出反应的形式, 会话研究者称之为“反馈项目”。比如,“嗯”“哦”“啊”“是吧”这类言语性反馈,还有点头、眼神和面部表情这类非言语性的反馈。 不同的反馈项目表达的意义虽有差异,但是都表示了听话者的态度,表达“我在听呢”“我很感兴趣”“你继续说吧”等意义。 说话者不断地捕捉这些反馈项目, 这些项目虽然没有实质的信息,但是如果缺失话语形式或选择不恰当,会话就很难进行下去。

这样的反馈项目有别于具有实质性信息的话语,因此一般不纳入话轮的分析范围。 然而,这就产生了一个分析的盲区。 因为Sacks,H.等提出的话轮转换机制是以英语为基础建立的, 其适用性和普遍性并没有在其他语言中得到论证。 典型的例子如日语,这类有着丰富反馈项目类型的语言,如果不将反馈项目纳入分析范畴, 就无法把握话轮交替与说话者之间的连带关系。 Maynard 指出,会话是当事者之间互相配合而形成的[13]。 如果脱离了以说话者为中心的语言学范畴, 不把研究焦点放在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接点上, 就很难了解会话中交流的全体样貌。因此,如要探明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话轮交替过程,反馈项目也应该成为话轮的分析单位。

1.4 随意会话的研究现状

由于随意会话看起来凌乱琐碎又漫无目的,因此大多数研究者聚焦于以实际明确的目标为动机的机构性会话,对随意会话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仍有一些研究者对随意会话进行了探究。 随意会话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国外,Lu Shuming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分析中国留学生和美国人之间的随意会话,发现中国留学生在其他的口语交际形式中能胜任,但是在随意会话中却有很多困难, 指出随意会话在中国英语的教学和教材编写中应被重视。 国内的研究者早期集中于对随意会话的理论性探索[14]。 马博森探讨了随意会话的语言学框架, 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论述了随意会话的研究路径[15]。 张荣建指出随意会话的分析缺陷在于没有系统性, 未能全面处理持续完整的语言交往, 未能说明会话作为能动的交往获得是何类型, 有必要将其作为社会交往形式的会话进行处理[16]。 段玲俐着重论述了随意会话的社会功能[17]。 在之后的研究中,随意会话主要被作为语篇处理,采用真实的数据,借用会话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批判话语分析方法, 但是持续一段时间的汉语随意会话的秩序结构仍未被探明。

2 数据分析

2.1 语料的收集及转写

本文收集数据的过程如下。 在中国某大学的本科生中招募以汉语为母语的实验参与者, 使两人成为一组进行自由对话。 每组对话的时长为20—30min,共19 组。然后,笔者将录音数据转写为文本,将会话开端招呼语之外的部分用作分析素材。

2.2 邻接对类型

本文将含有新信息和反馈项目的话轮做分别筛选,根据其与前后话轮的接续关系,观察到汉语随意会话中的邻接对有以下3 种类型。

(1)回答型:这个类型的新信息话轮的前件为含有疑问的话轮,邻接对的表现形式为“提问—陈述”。

例1:

3CM0401 就是(·)你大几的呀?

4CM0402 =我大二的。

(2)双向型:这个类型的邻接对表现形式为“陈述—陈述”,说话者双方依次提供新信息来使交流持续下去, 后个陈述型话轮是基于对前个陈述型话轮的理解而产生。

例2:

153 CF0301 没有(·)我爸妈也算奇葩。说你不要回来,少回来,上个大学天天回来像什么样子。

154 CF0302 =我妈也说回来干吗。 真受不了。

(3)单向型:这个类型的新信息出现方式主要为说话者一方提供, 另一方会话参与者使用各类反馈项目来表示自己的听话者立场。 这些含有反馈项目的话轮虽然没有直接提供新信息, 但是对于会话的持续是不可或缺的, 说话者在确认对方承接自己的话语信息的基础上才会不断地提供新信息。 邻接对的表现形式为“陈述—反馈”。

例3:

57 CF0201 ○○○中学,我认识一个学长,他也是○○○中学的。

58 CF0202 =啊:::

2.3 统计分析

本文对每组会话中各邻接对类型出现的频率做了统计,如表1 所示。

表1 邻接对类型统计

从表1 中数据可以看出, 汉语随意会话中双向型的邻接对类型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类, 也就是说汉语母语会话者提供新信息的方式主要为相继陈述相关信息,即根据对方提供的话语信息,另一方提供与之相称的话语信息。

2.4 话轮交替

本文通过将前述的3 种邻接对类型进行组合,对随意会话中的话轮交替模式进行探究。 各种类型的邻接对通过相互组合形成连锁序列。

例4:

49CM0401 你有没有考研的打算?

50CM0402=嗯(·)暂时没有:我想毕业之后直接步入社会的。 <回答型>

51CM0401(0.0)你有一个什么样的打算呀?

52CM0402(·)毕业之后的话,可能会找一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从基层干起来。 <回答型>

在例4 中,在第50 行CM0402 通过回答话轮提供新信息之后,在51 行CM0401 又抛出了新的提问话轮,在52 行CM0402 承接提问话轮,抛出回答话轮提供新信息, 这段会话呈现的是回答型→回答型的连锁序列结构。

下面的例5 是主要由<双向型>的话轮交替构成。

例5:

54CM0901○○○学院,你有没有去过?

55CM0902=我去过。 <回答型>

56CM0901=宿舍很好的。 <双向型>

57CM0902=它也就那样。 <双向型>

58CM0901 有空调有电视。 <双向型>

59CM0902=还有热水器。 <双向型>

60CM0901=不过要2000 呢。 <双向型>

在例5 中,54 行到55 行由一个“回答型”的邻接对构成,56 行CM0901 在CM0902 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信息,抛出了一个陈述型话轮,之后从57 行开始两位会话参与者相继提供新信息,形成了主要由双向型→双向型构成的连锁序列结构。

例6 是包含了反馈型话轮的连锁序列。

例6:

55CF0201 是哪个学校?

56CF0202=就是○○○中学。 <回答型>

57CF0201=○○○中学,我认识一个学长,他也是○○○中学的。 <双向型>

58CF0202=啊:::

59CF0201(0.0)就在这个学校。 <单向型>

60CF0202=哦:::

61CF0201(·)他也是你们南通的呀:说不定你还能认识呢。 <单向型>

在这个例子中,55 行到57 行是回答型→双向型的序列结构。 从58 行开始,CF0202 对CF0201 的话轮只表示反馈而不提供新信息, 序列结构由回答型→双向型,变成了单向型→单向型。

通过实际数据分析, 可以看出汉语随意会话基本上是利用邻接对结构进行话轮交接, 即一方发出邻接对的引发语,然后停止说话,另一方开始接着发出与引发语属同一种类型邻接对结构的应答语。 如此交替循环,使会话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因此,会话可以被看作是由一个个邻接对构成的连续过程。邻接对揭示了会话结构的基本构成形式,对于会话的结构分析来说很有价值。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在汉语随意会话中,构成邻接对的话语形式除了常见的问答之外, 会话双方以陈述的方式互相提供新信息成了邻接对的主要类型。 会话参与者在上一陈述型话语内容的话轮的基础上,又以陈述的方式提供新的信息,以此循环共同推进会话。并且,在此过程中加入提问型话轮进一步促进新信息的产生, 以反馈型话轮间接地促进会话的展开。由此,汉语随意会话是以参与者相继提供陈述型话轮为主, 辅以提问型话轮和反馈型话轮的连锁序列结构。 今后的课题是将研究结果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 并进一步探寻说话权在会话参与者之间的移变规律。

猜你喜欢

听话者会话双向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有意冒犯性言语的会话含义分析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
基于双向预测的图像去噪
冲突语的会话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