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镇江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3-09-01茅蓉芳费宪进

农业装备技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镇江市葡萄栽培

茅蓉芳,费宪进

(镇江市农业农村局,江苏 镇江 212000)

葡萄是镇江市应时鲜果的第一大产业,也是高效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发展下,镇江市葡萄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打造了地方特色葡萄产业和区域公用品牌。“丁庄葡萄”则是镇江地理区域极具代表的鲜果之一,先后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是江苏省内唯一的果品类双“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产品。为全力推动镇江市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园艺站多次深入葡萄主产县市区开展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科技工作者、技术推广人员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1 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成效

1.1 产业发展趋于稳定

镇江市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引进欧美种巨峰葡萄生产,从无到有,从零星栽培到成片发展,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近年来镇江市葡萄产业规模趋于稳定,到2022 年已发展到0.42 万hm2、产量8.75 万t、产值10.62 亿元,是目前镇江市应时鲜果栽培面积最大、效益最高的产业。其中句容种植面积达0.35 万hm2,集中产区茅山镇丁庄村就有0.17 万hm2,是目前江苏省种植葡萄规模最大的基地,其次为白兔镇,种植面积为0.09 万hm2。

1.2 品种结构丰富多样

镇江市葡萄产业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品种由过去单一的中熟品种巨峰为主逐步形成了以夏黑、巨峰、阳光玫瑰为主的早、中、晚熟品种相配套的品种结构,其中夏黑占全市葡萄总面积的25%,巨峰占40%,阳光玫瑰占25%,另外还拥有白罗莎里奥、美人指、金手指等50 多个品种,占10%左右,采摘期长达100 多d,拉长了葡萄果品供应期,同时也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1.3 栽培技术成熟

句容市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实行“五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统一品种育苗、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质标准、统一品牌销售,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应用葡萄避雨设施栽培技术、疏花疏果控产优质技术、有机肥替代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先进实用的栽培管理技术等,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实现了核心区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全覆盖,由合作联社提供统一包装盒设计和订单销售。

1.4 品牌影响力凸显

一是积极参加省级以上组织的各项葡萄评比活动,以“丁庄葡萄”为代表的葡萄以顶尖的品质屡次荣获全国葡萄评比金奖、江苏优质水果金奖、江苏名牌产品、江苏水果十大品牌、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多项荣誉,茅山镇也获得了“中国葡萄之乡”荣誉称号,丁庄村被省农委命名为“丁庄葡萄小镇”;二是通过举办句容葡萄节、丁庄葡萄音乐节等节庆活动,积极吸引外来游客,同时在上海、无锡、常州、南京等地投放宣传广告,开展营销路演等活动,“丁庄葡萄”区域品牌在全国、全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通过品牌带动销售价格提高20%以上。

1.5 销售渠道不断拓展

近年来,镇江市葡萄销售范围已拓展到南京、苏锡常、上海等地区,销售模式主要为路边零售、农超对接、团购、旅游销售和电子商务5 种形式。丁庄葡萄产区有80%的葡萄都是销往邻近城市南京或南京游客前来采摘购买,镇江本地不到10%。句容白兔片区和丹徒上党片区的葡萄主要是靠路边自主就地销售。近两年因疫情影响,镇江市积极采取“线上直销+线下实体”的方式拓宽葡萄销售渠道,线上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通过融媒体、直播带货等多个电商平台进行“云销售”;线下加强与商超合作销售,为大型商超、连锁店直供销售。经统计,线上与线下的销售份额比例为1∶3。

2 葡萄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品种成熟期过于集中,市场风险大

虽然全市葡萄品种繁多,但种植结构不是十分合理,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比例失衡,巨峰、阳光玫瑰等中晚熟品种占75%以上,8 月上旬开始全市葡萄大批量集中成熟上市,给销售带来较大压力,部分地区采取降价促销的办法进行抛售,市场风险大大增加。

2.2 标准化技术普及不广,品质良莠不齐

全市葡萄种植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大多数葡萄种植户受知识水平、认识水平、自身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种植技术、栽培管理、品种选配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果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农户每667 m2能产出2 万元,有的农户只有几千元。

2.3 组织化程度偏低,带动作用不明显

尽管全市在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专业合作社,但大多数是小型合作社,规模又小,管理较松散,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较艰难,销售方面不能有效控制和规范市场行为,整体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用不明显,销售环节明显滞后。

2.4 销售渠道狭窄,销售困难突出

目前,镇江市的葡萄产业种植环节发展很快,但在葡萄销售环节上缺乏配套,各葡萄产区主要依赖于观光采摘和路边零售模式,销售渠道比较单一。虽然近年来因受疫情管控,各级政府精心谋划,帮助果农转变销售模式,利用融媒体、微信公众号、直播带货等多个电商平台拓宽了葡萄销售渠道,但电商所占的份额依然不大,网络销售还处于起步阶段,预计今后一个阶段销售难问题仍然会比较突出。

2.5 区域公共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

镇江市注册的葡萄产品商标多达几十个,以合作社注册的商标居多,但名牌不多,区域公共品牌更少,只有“丁庄葡萄”,且在省内外已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而其他品牌由于合作社对品牌缺乏有效管理,在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作用均没有发挥出来。

3 推进葡萄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在巩固葡萄产业基础、优化品种结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强化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发挥合作联社作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地政府部门出台扶持政策,对新发展或新品种改造的葡萄园和新建钢架大棚、喷滴灌等生产设施进行补助。

3.1 进一步调优品种结构,品种搭配更趋于合理

一是优化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葡萄品种结构,不断调整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压减早熟品种夏黑的栽培面积,保持中熟品种巨峰等栽培面积的稳定,进一步提高标准化栽培管理水平。阳光玫瑰标准化栽培技术已成熟, 要加大技术推广的普及率,进一步扩大阳光玫瑰种植规模,种植比例增加到35%。二是引进优新品种。我市科研、推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葡萄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筛选出适合我市栽培的优良品种。不断探索已引进栽培试验的紫金早生、紫金红霞、浪漫红颜、妮娜皇后等葡萄新品种的栽培管理技术,形成可推广的成熟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模式后适当扩大其种植面积,缓解葡萄集中成熟上市压力。

3.2 进一步推广标准化技术,提高技术普及率和覆盖面

一是开展技术帮扶行动。我市有不少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示范户、技术能手、农民土专家,在全市起着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他们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技术帮扶,提高技术落后果农的标准化栽培管理水平;二是开展科技挂钩行动。科技推广者要针对栽培管理水平不高的葡萄种植户开展科技挂钩行动,在葡萄生长的关键时期定期进行技术指导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技术管理水平;三是开展技术交流观摩、培训。要经常性地组织果农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技术交流观摩与培训,组织他们到管理水平高的和管理水平低的葡萄园进行技术观摩交流和技术比较交流,提高技术交流观摩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化培养。目前我市葡萄种植户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大、文化较低、接受能力差的特点,已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葡萄产业是长期发展的过程,因此各地要加大对有文化、年纪轻、爱农业、能吃苦、懂技术的新一代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使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后继有人。

3.3 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

建立“政府推动+协会(合作社)主导+果农参与”的管理运营模式,探索水果区域公用品牌体系。一是借鉴“丁庄葡萄”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在同一区域把分散的合作社整合起来成立一个合作联社,共同打造一个区域公共品牌,强化品牌保护与管理;二是各地政府应广泛搭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葡萄种植的先进典型,定期举办地产水果品鉴推介会或节庆活动,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4 进一步增强合作社的引领作用,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一是规范质量管理。合作社要通过奖励激励机制积极吸纳农民入社,引导他们按技术标准种植,重点为种植水平低的果农提供技术服务,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产品质量,种出符合品牌标准的优质产品,由合作社负责统一销售;二是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合作社要加强园区道路和桥、函、闸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道路要全面硬质化,路路相通,方便了果农出行,进一步改善园区的生产条件,同时建设符合标准的会议室、培训教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果农提供技术交流学习的场所,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三是拓展销售渠道。合作社在产品品质、品牌知名度以及营销策略等支撑下,拓宽新老渠道促进果品销售,加强电子商务的销售,借用融媒体、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多个电商平台进行“云销售”,扩大我市葡萄的销售覆盖面,树立品牌形象,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

猜你喜欢

镇江市葡萄栽培
油麦菜栽培要点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自然栽培的味道
镇江市老年大学校歌
夏季苦瓜栽培
镇江市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三七栽培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