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工厂

2023-08-31王传胜郭丁源

中国科技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工厂劳动情境

王传胜 郭丁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充分发挥“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夏雪梅提出,“微项目式学习是指某个主题下由若干种预设活动组成的一个教学任务链,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15 ~ 20 分钟长时间段探索性项目任务,或者在课外用类似实践性作业的形式对某个内容或主题进行小探索”。微项目式学习可以成为实现劳动教育育人目标的重要抓手,在项目式任务中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技能意识、创新设计、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等。

本文以“植物工厂”水培绿蔬实践主题为例,从主题活动的视角出发,立足核心素养培养,提炼驱动性问题,创设“我的工厂我做主”情境学习实践,优化学习成果并设计交互性评价,阐述这一活动主题情境教育微项目式学习的优化设计。

全景建构:确立微项目学习总框架

对劳动教育而言,微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不单是简单项目或活动的罗列,而是从期待学生达成的核心素养出发确定活动内容。

研读文件,聚焦素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 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同时“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还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基于文件的解读,劳动教育不是单一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知识记忆、劳动技能模仿,而应通过教育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锻炼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主题分析,体系建构

在“植物工厂”主题活动中,我们从知识与技能、劳动习惯、劳动体验、综合能力培养4 个方面确立微项目活动内容,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具体包括生产流程、6S 管理、角色扮演、综合性实践活动(见图1)。力求在微项目学习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发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善劳动。

“植物工厂”模拟现实工厂用人、用工及运营模式,通过“自主推荐+ 双向选择”方式,招募乐探究、善动手、对植物种植新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成为植物工厂“员工”。“员工”通过系统化微项目学习和模拟工厂体验,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做,培养創新兴趣,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全面融合:提炼微项目学习任务链

根据重点、难点设计驱动性问题

“用什么样的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投入思考”是微项目式学习的生命力所在。围绕主题活动的核心素养,我们设计了驱动性问题,主题核心问题(见图2)指向活动主题的育人目标与内容重点;课题核心问题指向每个课题的教学重点;课时关键问题指向课时目标与重点、难点(见图3)。

4 个核心问题由表及里,由概念理解到原理探究,由知识学习至实践应用,层层递进,为微项目式教学走向深度提供保障。

有了课题核心问题与课时关键问题的驱动,每一课在开展微项目式学习时就会紧扣目标,一线串珠,避免课堂在知识性学习中迷失方向。围绕课题核心问题设计课时关键问题,会一脉相承,直指重点、难点在具体环节中的精准落实。

依托问题串多维拟定任务链

统领主题活动驱动性问题, 从多学科联动、社团拓展、人工智能辅助应用等角度确立微项目任务链(见图4)。在微项目学习中,每一个微项目的内容预设均有其内在逻辑,项目的学习演进伴随着技能的拾阶而上,同时项目之间又互为衔接、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植物工厂”体验探究项目中根据种植护养难度形成生菜—油麦菜—芹菜—黄瓜—西红柿的系列化种植体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还能内化不同生长要素对植物的影响。“我的智能微工厂”则指向自动给水盆景项目设计、实施、优化、升级的过程,在尝试和探索中积累劳动经验。“活动展评与拓展”依托科技节、创新创意大赛活动契机,激发学生参与微项目学习的热情。

全程创境:培养微项目学习探究力

纵观当前劳动教育活动,绝大多数是以主题单元的方式开展,以综合性活动为载体,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走马观花”式的体验、“单一复制”劳动流程的现象。劳动教育的开展不仅要重视“体验”, 还要关注“理论”,以项目式任务情境可以促发体验与理论之间的“往复运动”,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迈向更深层次的学习。

围绕项目内容,链接真实情境

基于“植物工厂”现代水培技术的研究背景,创设“我的工厂我做主”的情境教育微项目学习内容(见表1),以真实情境让学生自主走进现代化种植技术,了解传统土培与现代无土栽培的异同,掌握科学护养知识,学习现代水培技术,并利用劳动中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实施时,我们在情境教育微项目学习辅助下,根据劳动素养及驱动性问题,创设指向目标的小问题情境,突破“有问题,无任务”“有任务,无体验”“有体验,无知识”“为情境而情境”的困局。

提供学习支架,促发深度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化身助产士,借情境搭建元认知思维支架,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与活动体验,将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进程都融入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通过元认知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情境与已有经验的联系,变“教”为“学”,推动学生自主求解,深化认知体验。

以“植物工厂”体验探究微项目问题情境为例,通过支架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一探索确定叶片产生白色晶体的具体影响因素,在资料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将实践经验作案例分享,内化问题解决路径,丰富积累劳动经验。

巧借项目作业,激发探究兴趣

基于社会生活情境,学生会生成很多感兴趣的话题,主动将劳动中所获延展到课外生活中,从而形成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达到微项目学习的理想状态。在完成主题活动微项目学习作业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个人兴趣选择作业内容,教师整体调控分组,成立项目研究小组。小组同学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围绕共同的微主题策划微项目活动,并以PPT、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见图6)。

例如一个小组以“严寒地区水培计划”为微主题,数据分析作品提交的是近3 年所选严寒地区四季温度变化表、常见蔬菜产量周期表及蔬菜不同生长因素区间值;思维导图呈现的是根据严寒地区环境特点设计的实施方案;宣讲时展示的是严寒地区水培工厂的设计图及设计思路。

全息评价:提升微项目学习实效性

设计量规,交互评价

本次活动评价跟进劳动前、中、后全段。学生通过评价标准量规表进行自评,再自我反思,这是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学生反思自己在微项目学习中获得的各种能力,选择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建立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交互评价模式(见表2),让学生对项目式学习有所收获,形成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

随堂记录,监测落实

借助QQ 课堂观测评课表(见图7),教师可以根据量表标准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与达成度”的观课评价(见图8),从“单一角色”向“多元角色”转变。评课教师可从学生与教师不同方面进行观评课,客观评价微项目学习活动的目标落实情况,根据教师教学设计的问题认知水平及现场微项目学习情况,判断主题活动是否引发学生深度学习,各微项目学习任务是否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培养。

同時,通过随堂记录自我反思,思考是否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自主科学探究的活动平台?

是否扩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是否给学生主动研究学习创设了条件?个人专业能力是否有所提升?无论是观评课还是自我课堂反思,都是从教师层面监测微项目学习活动课堂效度。教师双评价的开展,能促进教师勤思考,不断深化劳动教育能力。

专业调查,反思提升

学校邀请校外专业人员和活动专家对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微项目学习进行定期评估;利用问卷星向全校师生发送调查问卷,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统计,不断为微项目学习方案进行动态调整。通过设置适度的评价标准,推动师生教育理念的更新、师资力量的变化、活动资源的丰富,以及学生学习力的不断上升,在调整微项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再对主题活动本身进行优化。

如今,情境教育微项目学习在小学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中的运用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其服务于主题实践活动核心素养,为解决劳动教育的实际困难、涵育学科素养提供了可行路径。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相信会为我们的教学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思维培养、价值生成照进一缕阳光。

参考文献

[1] 夏雪梅.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15-25.

[2] 夏雪梅.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152-158.

[3] 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

[4] 张军瑾.通过项目化学习对小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教育[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0(1).

专家点评

论文聚焦“植物工厂”主题开展微项目式学习,提出提炼微项目学习任务链、培养微项目学习探究力、提升微项目学习实效性,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论文采用案例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聚焦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的主题“植物工厂”微项目,通过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解决,链接真实情境,促发深度学习,设计评价量规,定量进行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实现过程监测落实。论文探索了一种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微项目式学习,具有实践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工厂劳动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热爱劳动
护患情境会话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