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2023-08-31张丽香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初中道德与法治

【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结合公共危机事件的时事背景引导学生价值导向,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责任意识、爱国情怀、生活参与意识和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也可以彰显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地位,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生活的能力、丰富课程资源、开拓学科视野,发挥课程最大价值。因此,本文以公共危机事件为例,着重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用生活实际的事件作为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为鲜活的课程资源,弥补教材内容有限及滞后所带来的缺陷,促进学生思想和信念的内化,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公共危机事件

【课题项目】本文为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公共危机事件为例》(立项编号:QJYKT2020—22)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8-0022-03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课程改革的基础和保障是课程资源。一切能够用于服务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物质的、精神的素材都可以是课程资源。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为课程实施创造条件,贯穿于整个课程始末。课程资源不能直接被用于课堂教学,它的使用需要筛选、归纳、整合才能更有效、合理地为教学服务。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价值,有效整合的过程。

公共危机是社会潜在的风险因素。公共危机事件是一种危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整体生活和共同利益的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中学生肩负国家未来管理和社会建设的支撑责任,向价值观尚未稳定的初中生开展公共危机教育,可有效加强防范、化解公共危机的意识,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中学生应对公共危机的整体素质,也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除传统的课堂教育、社会宣讲、综合演练等显性的教育方式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公共危机教育中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和显性课程资源的作用,是一种有效应对公共危机的良策。[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公共危机事件为例,就是开发和利用公共危机事件期间的重要资源,充分运用初中道德與法治课堂,将二者联系起来合理、有效、科学挖掘教育教学价值的过程。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技术路线

(一)准备与启动阶段(2020年4月—2020年9月)

1.成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公共危机事件为例》课题组,确定相关参与人员。2.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施步骤及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形成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3.做好资料搜查,通过大量的查阅文献资料和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危机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并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如疫情期间最美逆行者体现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敬业精神;“全国一盘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出售假口罩破坏法治秩序的违法行为等等。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0年9月—2022年3月)

调查和分析可利用的公共危机事件,尤其是疫情背景下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了解其分布及特点,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2年3月—2022年6月)

做好最后阶段的研究成果整理,对课题进行丰富和补充,探索核心素养视野下公共危机事件作为隐形教育资源,发挥德育作用的情况和途径,探索促进学生公共参与等素养提升的具体方法,呼应新课程改革,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着地,达到提升德育水平的目标,形成调查报告和论文成果。

总之,在课题研究的三个阶段,我们综合运用三种研究技术达到研究目的: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设置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找准调查对象,得出科学数据。通过访谈法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让数据更科学有效合理;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与该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找到突破点,创新成果;行动研究法:实践出真知,理论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验证是否科学。通过教学实例反思不断探索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佳方式和运用,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策略

(一)引进有效课程资源,创造教学情景

我们课题研究以新冠肺炎作为突发的公共危机,把疫情作为教育素材,加以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辩证批判精神和正确“三观”。如,黄弯老师讲授《敬畏生命》时,挖掘教材内容与新冠肺炎疫情中抗疫英雄先进事迹的生命教育元素,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教材内容与补充的抗疫先进事迹同频共振。在课前,黄弯老师结合当下热点事件进行任务设计,提前让学生收集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迹,学生自己收集事迹会加深其对先进人物的理解,为后期上课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让学生来分享自己收集的抗疫感人事迹,渲染氛围,创造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积极的引导。[2]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播放抗疫英雄的视频,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实现了生命教育的目标。

(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刻感悟知识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材从“探究分享”和“拓展空间”两个板块,对如何表达情绪和如何调节情绪布置了实践性作业。[3]蔡瑞玲老师讲授《情绪的管理》时,结合学生因为疫情居家上网课的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学生在封控隔离期间产生的焦虑心理和对疾病的恐惧情绪,以及学习压力无法排解产生压力等现状,通过分析,有针对性给学生提供积极调控情绪的方法,这不仅让教材知识真正融合到公共危机中,解决了具体的生活问题,实现了教材知识和课程资源的整合,也让探究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林小华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了解社区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每天的工作内容,体验社区工作人员的一天,并做成视频资料,运用于《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中,让学生体验负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合理分析,理性选择,敢于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立足于真实的社区生活体验,要不要负责任等各项话题和探究课中,注重把有效的公共危机资源引入课堂,使得课堂空间得到了拓展,也提升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开设以疫情课程资源为依托的案例探究教学,进行评课和课堂重构。张丽香老师讲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课时,全体课题组老师参与重构。本框题以疫情大背景下,《世界怎么了?》的视频资源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世界各国的紧密联系,以及面临很多共同的全球性问题。这是以公共危机事件的素材作为导入,让学生无时差对接时政热点,置身情景,理解背景。张丽香老师引进了各个国家在疫情这个公共危机中的表现,让学生了解世界,树立全球意识,认可并理解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以及探究未来自己如何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课通过“中国在疫情背景下依然参与全球维和,为其他国家提供疫苗和物资援助等”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分析中国该不该伸出援手,让中学生的格局和视野上升到了世界的层面,他们可以从更高的层面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这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欲望与高阶思维探究。在重构中,课题组认为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更多的活动来探究“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么本堂课就不再是对公共危机素材的简单呈现和利用,而是用更丰富的形式来呈现资源[4]。

(三)整合课程资源,反哺课堂教学

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对公共危机背景之下所产生的各类课程资源进行高效的整合和归纳,加强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应用。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而学生自身的思维观念也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更为深入的培养和推动。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线上教学模式已然成为了必然之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应当能够将公共危机与课堂资源之间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将公共危机出现过程当中产生的教育教学新手段和新方式进行整合和归纳,从而使得每一位教师和教学小组的成员都能够在这一过程当中得到相应的提升,增加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主要成果

(一)理论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探索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公共危机事件为例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并对此现状分析总结经验,探讨出此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模式和原则。通过课题研究合作交流载体,各备课组交流、研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形成教学合力,集中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困惑,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研共同体“合作链”。

这些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课题组成员发表的CN论文上,如,张丽香老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公共危机事件为例》《公共危机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讲好“疫情故事”》《情感教育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探析》,林小华老师《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视角》,黄弯老师《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公共危机为例》,洪凯老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蔡瑞玲老师《让生活“走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二)实践成果

首先对教师而言,用调查报告和论文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有利于带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课题组广泛引用公共危机作为时事政治热点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善于从公共危机事件中獲取教学资源,设置真实、有效的教学情景和问题,最终形成我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库。并且每一年可以根据当下的公共危机事件对资源库进行更新迭代,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收集加工的案例可以作为试题命制的素材,增加了教师的试题命制和作业设计的时政性,丰富了试卷的内容。其次对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公共生活的参与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

(三)教学成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看似道理简单易懂,但学生往往没办法亲临其境体验感悟,对知识点难以理解更别说区分掌握。对公共危机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加了课堂内容和模式的生动性,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点,教学成果显著提升。培养了学生系统思维、逻辑思维、自主探究等学科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提高思维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

(四)价值延伸

虽然本课题组研究的是公共危机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然可以以点带面,深入探究延伸到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其他时政事件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模式和原则提供较好的借鉴。课程资源主要用于教师的主课堂教学,同时也能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带动学生一起探究实验的动态模式,实现了教学相长。

尽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公共危机事件为例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因课题成员缺乏经验,研究周期所限,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只停留在选择可以为教学任务服务的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关的隐性资源开发研究不够;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模式探索不够多样化。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一般为网络资源或者社区资源,以及一些显性资源,对于其他模式的课程资源的探索不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资源库的内容和时效比较滞后;未能发挥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主体地位等等,后续研究还需要落实初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常态化,建立动态资源库;改进课堂教学对课程资源的利用状况,提高公共危机作为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并形成长效机制和模式,迁移运用到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在危机中开发有效的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亚宁,高文骁.公共危机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法制与社会,2020(2):15

[2]袁清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反思与重构[J].现代交际,2021(6):16

[3]李慧敏.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作业减负策略:变式训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1):25

[4]吴元彬.例谈《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1):37

猜你喜欢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初中道德与法治
插图:课文解读的“快捷键”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