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瑶医药海外教育推广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8-31翟阳李铭郑光珊罗艺徽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6期
关键词:教育

翟阳 李铭 郑光珊 罗艺徽

[摘 要] 建设广西壮瑶医药等民族医药相关海外基地,可以推进壮瑶医药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亞“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通过紧跟国家战略,选择壮瑶医药的优势病种进行交流,民族医药培养合作形式多样化,采取短、中、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当地师资,出版优质的民族医药海外教材,建设民族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对于推动民族医药先进适宜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促进民族医药学术发展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具有重大的历史、政治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壮瑶医药;海外基地;教育;适宜技术推广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基于RCEP框架协议下的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22ZJY3123);202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管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专项;2022年度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青苗工程”人才培育项目;2019年度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18281094)

[作者简介] 翟 阳(1990—),男,河北保定人,博士,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国际合作与交流部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民族医药国际化教育研究;罗艺徽(1973—),女(壮族),广西融安人,硕士,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高级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民族医药国际化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6-0052-04[收稿日期] 2022-11-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展开了大规模合作,广西毗邻东盟国家,地域位置优势明显,是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急先锋。在此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国传统医学尤其是广西地区壮瑶医学的推广十分重要,其中人才培养是推广广西传统医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广西壮瑶医药教育的对外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和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播,推进了广西壮瑶医学教育的国际化,通过更加紧密的合作,加深了与东盟国家传统医药教育模式及人才培养的联系,对中国传统医学和广西壮瑶医学高等教育乃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

一、壮瑶医药海外教育发展回顾

20世纪60年代,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五国外长在曼谷举行会议,会后发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90年代,东盟组织在缅甸、老挝等国家加盟后,成为具有10个成员国的庞大组织。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致力于拓展与东盟成员国的合作,而教育合作是合作中的亮点。我国与东盟国家一直致力于发展医药合作,传统医药教育合作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合作使得我国与东盟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教育合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倡议要建立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时任总理李克强提出了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为双方关系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到2020年实现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的目标[3-4]。目前,已有9万余东盟学生在中国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医药及文化交流和教育的热情日益高涨,同时也对双方的人才培养、技术推广、交流方式升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为此广西地区的高校率先响应国家号召,建立了一大批中国—东盟的合作中心和基地,但多是体育类的人才培养,传统医药、民族医药的人才培养、文化基础传播合作基地及交流中心目前较为欠缺[6-7]。

二、壮瑶医药海外教育面临的现状及问题

(一)东盟留学生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有多所高等院校,如综合性院校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专业型院校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这些高校专门设立了国际教育学院招收留学生,且招收数量都超过了1 000人。根据留学生生源地分析,来自泰国、越南、老挝的学生居多,占比50%以上。广西的综合性大学和专科性大学使东盟留学生有更多可以选择的专业,综合性大学的专业集中在经济学、管理学、汉语、教育学等学科,而专科性大学如医学院校,更多集中在中医学、药学、西医等相关学科。同时培养层次的多样化也给留学生提供了学历学位提升的空间,可以从本科升至博士[8]。

(二)留学生生源竞争加剧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国际贸易种类和数量突飞猛进。在传统医学的教育服务贸易中,此机遇对传统医药学对外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东盟国家的学生被我国的传统医学尤其是中医壮瑶医吸引来到广西学习传统医学,短期看其扩大了留学生的数量和生源量,但是传统医学的竞争是激烈且残酷的[9]。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外很多大学及教育机构开展了传统医学教育,并且能颁发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例如,美国有几所大学开设了针灸学院,德国也开设了中国传统医学院与广西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医硕士并颁发中德两国的硕士证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等几所公办高校也开设了中药学、针灸学等学科[10]。

(三)壮瑶医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传统医学、壮瑶医学的留学生多是来自老挝、柬埔寨、泰国等本国就有传统医药学的国家,留学生想参与学历教育,但因文化背景的差异,目前开展次数较多的是3个月以内的短期培训班,以加深其对中国传统医学尤其是壮瑶医药的认识及文化熟悉[11]。在短期培训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是从本国的西医中选拔的,对传统医学了解较少,部分高学历高职称的学生同样对传统医学接触不多,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缺乏专业基础;且留学生多是自费,发达国家学生较少[12]。

(四)教育体制欠完善

国内的中医药类院校多采用适合国内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鲜有采用探讨式教学体制,在“灌输式”和自学式的教学方法下,留学生很难展开学习[13]。大多数的临床教学要求带教教师掌握医学英语,同时需要接受过对外教育培训。留学生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同样也有待完善,我国高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多是针对本国学生,对于留学生则还要开设实践操作、语言沟通等技能评估及指导考核体系[14-15]。但临床实践缺少专门的国际医疗场地,软硬件设备也都需要提升[16]。

三、壮瑶医药海外基地发展海外民族医药教育的优势

(一)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近年来,民族医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已得到了广泛认同。加快民族医药海外基地在东盟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是将民族医药工作主动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及“一带一路”规划的重要举措,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对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近距离服务海外民众,树立主流民族医药品牌

民族医药品牌,特别是壮瑶医药品牌在东盟国家十分重要。随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医药(民族医药)已经在205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并且造福了当地人民。同时,约有100个国家与我国签订了民族医药的合作协议,临床和科研都在全面推行。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万中医药民族医药人员在世界各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作为国内地方政府部门、民族医药院校、大型公立民族医院、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民族医药海外中心,广西壮瑶医药海外基地拥有丰富的国内民族医药资源和成功的服务模式,为当地民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民族医疗保健服务,有助于树立主流民族医药品牌,坚定海外民众对我国民族医药的信心。

(三)发挥桥梁作用,促进民族医药文化传播与交流

民族医药尤其是壮瑶医药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广西壮瑶医药海外基地正是展示此优势的平台,通过在广西和境外进行布展及建设基地,把医疗、教学、交流等活动融入基地的日常建设,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民族医药(壮瑶医药)的文化传播。通过两国单位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惠及当地的普通患者及民众,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业也会逐步关注,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民族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

(四)以医带药,促教兴商,推动民族医药走向世界

民族医药尤其是壮瑶医药的医疗服务是海外基地合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壮瑶医药因其独特的预防保健理念和技术方法体系,与现代医学形成了优势互补,在海外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培养相关人才,扩大壮瑶医药的使用患者人数和受众面,有利于海外人民健康,同时对海外民众及政府部门进行宣传,使其了解并对我国民族医药树立信心,有助于解决长期阻碍民族医药“走出去”的问题,推动民族医药的理论、文化、服务和产品整体走向世界。

四、壮瑶医药海外基地助推民族医药海外教育推广的对策

(一)紧跟国家战略,选择壮瑶医优势病种进行交流

选择中医民族医先进适宜技术及其优势病种进行应用示范,建设推广应用示范单位,培训中医民族医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规范、安全、有效的特色医疗服务。推广普及先进适宜技术成果,提升科技管理创新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主要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医院、国家中医药民族医药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三大平台开展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及评价,规范医疗服务。

(二)民族医药培养合作形式多样化

壮、瑶医诊疗技术通过培训等方式推广,提高其应用规范性。中方专家每年到外方合作基地进行学术讲座,以外方合作单位为窗口,将中医药、民族(壮瑶)医药介绍给东南亚各国的医学同道。与外方单位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医疗项目和产品开展合作,包括中医药、民族(壮瑶)医药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与临床交流等;与外方医疗单位开展中医药教育合作,包括互派访问学者、研究生培养和短期培训合作等;与外方医药科研单位开展中医药、民族(壮瑶)医药科研和教育培训;与外方针灸组织单位开展中医针灸科研和教育培训。

(三)培养当地海外师资,短、中、长期培训相结合

壮瑶医及其他民族医主要适宜技术包括:壮瑶医目诊诊断技术、壮瑶医经筋疗法、壮瑶医药线点灸疗法、壮瑶医针挑疗法等。针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应选取符合當前人民群众的重大健康需求、符合“惠民”宗旨、长期临床应用有效、技术成熟、具有推广价值的适宜技术。

短期项目控制在3个月以内,开展中医民族医简单特色疗法培训,如:壮瑶医目诊法、壮瑶医药线点灸、刮痧排毒疗法、经筋疗法等。由中方负责派遣专家,外方负责场地、设备及日常运营工作,外方亦可安排医师前往中方基地学习。中期项目时间为2~3年,主要是在海外合作基地提供中医民族医特色医疗服务,为当地病患提供安全、高质量的门诊服务。期间开展短期课程,为海外中医师提供受该国卫生部中医管理委员会认证的中医继续教育项目。长期项目为双方努力达成合作开展研究生培养计划,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外方承担电子病例收集工作,共享研究成果,由双方在国际期刊共同发表文章。

(四)出版优质民族医药海外教材

随着壮瑶医药及适宜技术的应用成熟度逐渐提升,以及国内外推广使用的增多,找到适宜操作的优秀技术,通过广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的专家审校及翻译,出版更多的民族医药方面的双语教材迫在眉睫。出版教材是搭建面向民族医药国际教育、科研、医疗、文化、服务等交流合作平台的必经之路,以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国际文化传播,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发展。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医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对民族医药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研究从弱到强,自主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适合东盟国情,科学、实用、可行的民族医诊疗技术规范体系。国际合作基地以医院为主体,注重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是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基地,为壮瑶医药医疗、临床教学、科研、制剂等提供了现代化平台。搭建面向民族医药国际教育、科研、医疗、文化、服务的交流合作平台,发挥平台在民族医药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内外辐射。这对推动民族医先进适宜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提升民族医的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促进民族医药学术发展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具有重大的历史、政治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植子伦,陈传忠.中国东盟区域教育一体化的东盟留学生研究综述[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2,37(3):69-75.

[2]李锋.中国与东盟投资合作的经验及其对上合组织的启示[J].东北亚经济研究,2022,6(3):106-120.

[3]李克强: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J].传承,2013(12):4-5.

[4]杨启光.促进学生国际流动的国家政策:何以可以与何以可为?[J].外国教育研究,2021,48(2):59-72.

[5]刘云婷.东盟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及教育现状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22.

[6]管娉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柬职业教育合作的探索:以中国-柬埔寨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7):191-194.

[7]董婧媛.国家级展会有力带动“一带一路”机制平台建设[J].中国会展,2022(3):21.

[8]黄艳芳,覃小春.广西与东盟国家高校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展望[J].公关世界,2022(6):14-15.

[9]蒋继彪.中医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D].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10]李佳,朱爱松,田国伟.留学生参加中国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5):3-4.

[11]郑言.中医学体制的近代转型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18.

[12]姜开运,任艳玲,李波.论如何提高留学生《中药学》教学质量[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0):165-166.

[13]章津,陳晔,钱俊文,等.中医院校留学生HIC教育管理模式初探: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5):644-647.

[14]毛星宁,杨海波,郭尔娜,等.来华留学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三、三、三”制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8):13-14.

[15]罗雪莲.来华留学生教育课程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16]高睿,徐立,聂静怡.中医药院校非学历留学生教育特点及改革探索浅析[J].教师,2016(12):110.

Development Status and Measures of Overseas Education Promotion of Zhuang and Yao Medicine:

A Case Study of Guangxi Zhuang and Yao Medicine Overseas Bases

ZHAI Yang, LI Ming, ZHENG Guang-shan, LUO Yi-hui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Guangxi International Zhuang Medicine Hospital, Nanning, Guangxi 530201, China)

Abstract: Establishing overseas bases for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Guangxis ethnic groups such as Zhuang and Yao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Zhuang and Yao medicine overseas, especially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y following the national strategy, it should exchange the treatment experience for dominant diseases of Zhuang and Yao medicine; diversify the forms of ethnomedicine training cooperation; train local overseas teacher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short-, medium- and long-term training; publish high-quality ethnomedicine teaching materials overseas and set up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ases for ethnomedicine. These measures will have great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advanced and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ethnomedicine, the promotion of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ethnomedicine an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etc.

Key words: Zhuang and Yao medicine; overseas bases; education; promotion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猜你喜欢

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车内教育
题解教育『三问』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