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团党委党校关于新疆屯垦戍边史的研究综述

2023-08-30张艾云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新疆

[摘要]兵团党委党校自成立以来有关新疆屯垦戍边史的研究内容全面、专题多元、与时俱进、视野宏大、创新思维,呈现出系统性、多样性、时代性、广泛性、开拓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持续加强兵团屯垦资料中心的建设、高度重视对屯垦戍边史研究人才的培养、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等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新疆屯垦戍边史研究。

[关键词]兵团党委党校;新疆;屯垦戍边史;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4—0133—08

[作者简介]张艾云,女,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屯垦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兵团史、屯垦史。

屯垦,古称“屯田”,是我国中央政府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对于维护边疆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疆屯垦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并历代沿袭。1954年,中央政府决定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承担屯垦戍边的使命,“这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新疆实际的战略举措,也是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1]屯垦史研究一直是边疆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兵团党委党校是新疆屯垦研究的主要力量,本文围绕兵团党委党校有关新疆屯垦史研究进行梳理,为当代边疆治理提供历史借鉴。

一、新疆屯垦戍边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兵团时指出:“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2]新疆屯垦在开发建设边疆、增进民族团结、推进社会进步、巩固西北边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疆屯垦戍边史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是无数的戍边人无私奉献、长期扎根边疆,为国守边的历史。同时,新疆屯垦戍边史更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在新疆屯垦的历史发展中,屯垦军民与新疆各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融合,不断推动各民族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一)现实意义

历史是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教科书。兵团第八次党代会指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加强新疆屯垦戍边历史的研究,总结在新疆治理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兵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履行好屯垦戍边的使命提供宝贵的有益借鉴,促进兵团履行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三大功能”,发挥好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四大作用”,服务于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进一步梳理和研究新疆屯垦戍边史,从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贡献兵团力量。

(二)学术价值

新疆屯垦戍边史是我国屯垦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我国新疆治理的重要内容。要深刻把握边疆治理的内涵,就必须要全面了解新疆的历史;要全面了解新疆的历史就必须要了解新疆屯垦戍边的历史。因此,加强新疆屯垦戍边史的研究有助于构建屯垦史的研究框架。新疆屯垦史的研究中,学术界对新疆古代屯垦历史特别是汉、唐、清时期新疆屯垦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疆兵团历史的研究较少,呈现出“重古薄今”的局面,致使兵团史研究成为新疆屯垦史和边疆治理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兵团作为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兵团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不断充实着边疆治理的研究内容,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中国共产党有关屯垦戍边的内涵。

二、新疆屯垦戍边史的研究综述

学术界有关新疆屯垦戍边史的研究成果,从纵向上看,相较于新疆古代屯垦史的研究,关于新疆兵团历史的研究成果较少,这与新疆兵团成立时间较短有直接联系;从横向上看,新疆兵团历史的研究成果远远丰富其他地区兵团史的研究,这与新疆兵团的发展壮大有关,也与兵团党委党校长期关注屯垦研究密不可分。自兵团党委党校成立以来,关于新疆屯垦戍边史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内容全面,研究内容具有系统性

兵团党委党校关于新疆屯垦戍边史的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尤其是围绕新疆兵团史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全方位的研究。

方英楷《新疆屯垦史》[3]一书系统地论述了从西汉至民国新疆屯垦戍边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分布地区、组织管理、屯戍情况、历史作用和经验教训。该书是新疆第一部古代屯垦通史专著,“填补了新疆无屯垦通史专著的空白。”方英楷在新疆古代屯垦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新疆兵团历史研究,写成《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史》[4]一书。该书是对我国新疆古代屯垦史研究的延续,详细阐述了1949—1995年新疆兵团及其所属师局、团场光辉的战斗历程,丰功伟绩和主要人物事件,科学地总结了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的经验教训,热情地歌颂了党的屯垦戍边方针在新疆取得的伟大胜利。赵予征给予了这部书高度的认可,认为该书是“兵团党校同志为200多万兵团人办的一件好事,这对自治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这是你们为兵团屯垦戍边事业作出的很大的贡献。”[5]

赵予征1991年出版的《新疆屯垦》[6]共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新疆古代屯垦,主要介绍了汉、唐、清三代的屯垦情况;下编介绍了新疆兵团屯垦戍边40年的历史。在《新疆屯墾》的基础上,1996年,作者以丝绸之路为线索,写成《丝绸之路屯垦研究》[7]一书,系统记述了从古代到当代新疆屯垦的过程与历史背景,并在其中分析西域屯田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多方面阐释“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2009年,修订再版的《丝绸之路屯垦研究》[8],则又增补了陕甘宁青的屯田历史和部分图片,有助于读者能更为完整地了解丝绸之路与中国屯田的关系。

房艺杰《论兵团》[9]一书在总结兵团历史的基础上,对于兵团的性质、特点、地位、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李书卷认为该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来论证兵团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兵团存在的必要性”[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史》[10]是在《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史》基础上进行缩编后关于新疆兵团历史的教材,主要用于兵团基层管理干部培训。该书主编李福生指出,学习兵团史具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屯垦戍边的信心;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总结兵团发展的宝贵经验,探索农垦事业的发展规律;发扬光荣传统,弘扬兵团精神;奋起二次创业,再造兵团辉煌等重要意义。

王小平《新疆屯垦发展史》[11]一书从古到今对新疆屯垦的概况、管理和作用等内容都进行了阐述。通过此书,不仅清晰梳理了新疆屯垦发展的脉络,更为重要的是从历史的角度正确看待新疆屯垦,更好地认识兵团,深刻理解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共同建设的新疆,组建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决策。

兵团党委党校组织编写的《兵团屯垦戍边知识读本》[12]《简明新疆屯垦戍边史》[13],是介绍新疆屯垦戍边历史的通俗读物。前者侧重于对新疆兵团地位、历史贡献、使命与任务、体制和性质、文化等方面的解读;后者则侧重介绍各个时期的新疆屯垦概况。这些都展现了新疆屯垦戍边历史中最基本、最关键的部分,以通俗易懂地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新疆屯垦戍边的历史。

(二)专题多元,分析角度具有多样性

关于新疆屯垦戍边史的研究除了有整体性研究外,还有以专题形式多角度、多方面去更加深入地分析新疆屯垦戍边的历史。

1.屯垦历史人物与群体研究。屯垦人物是西域屯垦历史的核心,是屯垦戍边伟业的制定者和具体推行者。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西域屯垦人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奋斗与奉献精神,推动了西域屯垦的历史发展、丰富了西域屯垦的内涵、铸就了中华民族拱卫边疆的历史丰碑。[14]

方英楷《汉武帝是新疆屯垦的首创者》[15]指出汉武帝为了防御匈奴攻掠,保卫西北边防,统一西域地区,解决前线官兵的军粮问题,首创新疆屯垦事业,并为统一西域奠定了军事和物资的基础。王小平《毛泽东与当代新疆屯垦》[16]一文指出,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新中国的屯垦戍边战略决策,充分肯定毛泽东对新疆屯垦的成立与发展作出的重要指导。

2.屯垦文化研究。屯垦文化随屯垦的产生和发展而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白关峰、张彦《论新疆古代屯垦文化的多元性》[17]指出,“新疆屯垦文化是各族人民在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中,通过长期屯垦而创造的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同时交汇融入古代西域各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化,是古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种文化“成为一种文化中介,吸纳不同民族的人参与新疆建设,加强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屯垦文化断代史研究方面,王聪延《汉代西域屯垦与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18]认为,西域屯垦促进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在新疆的传播,并使得西域地域文化与汉文化一起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衡宗亮《清代新疆屯垦中的土地文化》[19]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国家层面三个角度对清代屯垦中的土地文化进行了分析。该文认为清朝在新疆地区土地文化的塑造,“使人们认识到清朝在新疆的统治和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面对列强入侵奋起反击,保卫家园,都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赵子芳《清代新疆屯垦政策的特点与历史文化影响》[20]侧重研究清代屯垦政策的特点以及其在历史文化方面产生的影响,认为清代屯垦“加强了疆内外、各民族的经济文化联系”,以及“增强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3.中国共产党与屯垦戍边研究。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的需求,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并支持新疆兵团的发展壮大,在新疆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中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

李福生《新疆兵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21]认为,新疆兵团创建了独特的组织形式,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建立了新型的民族关系,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王小平《中国共产党的屯垦戍边政策与新疆兵团》[22]《兵团屯垦戍边是党治国安邦的战略决策》[23]《乾坤定西陲  屯垦写千秋——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组建、恢复和发展兵团纪略》[24]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复杂,面对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情,为了促进新疆发展和维护新疆稳定,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可以说,新疆兵团的产生、发展和加强都是与屯垦戍边这一历史使命密不可分的,是与新疆特殊的区情密不可分的,是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治国安邦的战略高度决策的产物。

罗利华《十六大以来党屯垦戍边治疆战略的新发展和新成就》[25]从国家治理层面梳理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疆实行屯垦戍边的治疆战略。十六大以来新疆兵团积极践行党中央提出的发挥好“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三大作用,处理好“屯垦和戍边、特殊体制和市场机制、兵团和地方”三大关系新思想,兵团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

吴珍、李全玲《党领导屯垦戍边事业的基本经验》[26]一文,回顾总结党领导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总结基本经验,探索把握内在的发展规律。罗利华《中国共产党处理屯垦戍边中民族关系的历史经验研究》[27]对中国共产党如何处理屯垦戍边中的民族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出党在屯垦戍边中要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吸收少数民族职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历史经验。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員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28]结合新疆兵团的实际和职责使命,罗利华、王玉柳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29]中认为,兵团在新发展阶段发挥好“三大功能”,更好服务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兵团屯垦戍边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兵团人在祖国西北边疆接续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认知。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兵团才得以发展壮大。全面梳理和研究党在新疆兵团屯垦戍边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加强党对新疆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领导,推动新时代屯垦戍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4.兵地关系研究。新疆兵团插花式分布于天山南北,“与地方所辖地域相互交错,在管理体制上既统一又保持相对独立,形成了新疆特有的区情。”[30]兵团与新疆的有机结合,使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自治区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分,相互学习,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罗利华《历代屯垦戍边对新疆地区长治久安的特殊作用研究》[31]一文分析,新疆古代屯垦戍边在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兵团继承了屯垦的历史经验,同时也延续了戍边的职责使命。王小平《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  促进新疆的稳定与发展》[32]指出,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的特殊战略地位和重要性,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兵团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履行好屯垦戍边使命,促进新疆的稳定与发展。

与此同时,兵团的发展离不开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王小平《60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支持兵团发展的举措》[33]中指出,几十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发展和加强兵团的战略决策,持续不断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兵团,确保了兵团的建立和发展,使得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在新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利于新疆的长治久安。

(三)与时俱进,研究内容具有时代性

与时俱进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党校作为党和政府开展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的重要部门,兵团党委党校始终坚持理论上与时俱进,着眼于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实践,围绕屯垦戍边光荣使命,在社会历史发展重要节点,总结经验,书写历史,不断推动屯垦史、兵团史的研究。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新疆时就开始发展生产。1989年,是解放军进军新疆发展农垦事业的第四十年。方英楷《新疆农垦四十年》[34]指出兵团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四十年来,屯垦戍边是我国政府保卫边疆和开发新疆的战略需要,兵团存在有利于新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兵团对于繁荣新疆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祖国西北的边防,增强各民族的团结,支援国家经济建设,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兵团在新疆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小平《屯垦戍边五十年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35]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地区采取的屯垦戍边政策,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五十年来,新疆兵团广大屯垦职工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来增强中华民族对各民族成员的吸引力;在大力帮助新疆各族人民的同时,通过不断的友好交往,使各民族成员之间产生了强大的亲和力;在维护边疆稳定和巩固边防的伟大爱国主义实践中,各族群众形成了对祖国的强大向心力。

2004年是新疆兵团成立50周年。王小平《戈壁惊开新天地——兵团屯垦戍边五十年的独特贡献和宝贵经验》[36]阐释了新疆兵团自成立以来的五十年,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为边防巩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创造了西部开发的兵团模式,改善了新疆生存环境,推进了新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新疆先进文化建设,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同时,总结了五十年来新疆兵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八条经验: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必须牢牢把握新疆工作的主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必须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必须致富职工群众;必须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兵团今天的发展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2009年是新疆兵团成立55周年。王小平《新疆兵团55年屯垦戍边的作用》[37]总结出新疆兵團五十五年来发挥的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主要包括:促进新疆经济建设中的突击队作用、改善新疆的生存环境中的建设作用、增强民族团结中的纽带作用、繁荣新疆文化中的促进作用、重要农产品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的重要支持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巩固西北边防中的铜墙铁壁作用。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在经历曲折后逐步创新发展的30年。赵子芳《论改革开放30年视域下的兵团屯垦戍边事业》[38]指出,兵团取得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从内部管理改革看,其现实动力是逐步深化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业企业和管理体制等改革;从社会发展看,其内在动力是兵团在寓兵于民劳武结合、履行屯垦戍边使命中发挥重要作用和练就成兵团精神,以及在整合屯垦戍边文化和促进民族关系和谐中形成的民族凝聚力。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罗利华《兵团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39]中分析到:“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兵团既形成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前提这一共性的历史经验,又形成了妥善处理兵地关系是改革开放的基础条件、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保证、正确处理屯垦和戍边关系是改革开放的内在要求等独特性的历史经验。”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同年1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智库和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党校主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维稳戍边事业发展学术研讨会”[40]。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刘景峰回顾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履行屯垦戍边职责使命中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做出的贡献,以及新时代兵团在完整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稳戍边重要论述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兵团要更好发挥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努力形成维稳戍边新优势,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贡献出兵团智慧和兵团力量。

(四)视野宏大,探讨范围具有广泛性

兵团党委党校对新疆屯垦戍边史的研究不仅聚焦兵团,还立足新疆,着眼全国,在研究兵团屯垦戍边史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全国屯垦史研究。

方英楷《秦始皇首创屯垦事业》[41]指出,“秦始皇不仅统一了中国,而且首开以屯垦巩固统一的先河,是我国屯垦戍边事业真正的创始人。”方英楷《历代政治家谈屯垦戍边》[42]认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对屯垦戍边的深刻论述为我国屯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王小平《中国共产党领导边疆农垦的历史经验》[43]指出,中国共产党为推动边疆农垦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边疆农垦的历史经验,既是新时期更好地促进边疆农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世纪更好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提高党领导建设边疆、开发边疆和巩固边疆能力的内在要求。罗利华《各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史研究》[44]一书中介绍了中国各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背景、组建过程、屯垦工作、戍边工作以及撤销的过程和原因等内容。中国生产建设兵团史研究“具有丰富党史、国史研究成果,充实党的思想宝库,指导新疆兵团发展壮大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45]

(五)创新思维,分析方法具有开拓性

近年来,在传统史学研究基础上,兵团党委党校积极融入新方法,进一步加强新疆屯垦戍边史尤其是新疆兵团史的研究。

口述史是指“通过传统的笔录或者录音和录影等现代技术手段的使用,记录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46] 。加强兵团口述史研究的发掘和深入,能够为兵团史创造了更多研究视角的空间。赵维景《兵团口述史料的价值及其收集探讨》[47]一文认为,兵团口述史具有填补了兵团史的空白和保护、抢救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价值,具有增强对兵团精神的认同和让普通的屯垦人在历史上有了记录等情感价值。罗蜀《兵团屯垦资料中心开展口述历史研究的理性思考》[48]认为,兵团口述历史不仅是见证兵团历史的宝贵口头资料,更是一种不再抢救就会从人类文明中永远湮没的文化遗产。

兵团党委党校起初在兵团史的研究中有一些口述方式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并逐渐形成专门性的口述史成果。王小平《当代新疆屯垦口述史》[49]是《新疆通史》工程研究成果之一。该口述史将新疆兵团划分为奠基、创业、曲折、振兴和稳疆戍边等五个阶段,是一本通过大量采访的基础上记录的当代屯垦史。不仅在学术上可与《新疆通史屯垦卷》当代部分相辅相成,丰富《新疆通史》的内容,为今后进行有关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第一手相关资料,而且还可充分发挥口述史的长处,在多方面弥补档案资料的不足,澄清一些模糊问题,弄清一些重大事件的具体执行过程,从而全面纪录当代屯垦史的全貌,更加真实地再现历史,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作用。总的来说,兵团党委党校兵团口述史研究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如何进一步做好兵团口述历史工作,王绪琴《新疆兵团口述历史研究探析》[50]一文认为“有必要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宏观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并集中部分人力物力从学术的角度,严格按照口述史的规范系统深化对兵团口述史的研究,使兵团口述史研究取得更多更好更系统的成果。”

三、进一步加强新疆屯垦戍边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兵团时强调: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战略决策在新疆贯彻执行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治理新疆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历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51]新疆兵团屯垦戍边从两千多年来中央政府边疆治理的伟大实践中走来,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不朽的历史地位。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历史研究,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彰显兵团贡献。

(一)持续加强兵团屯垦资料中心的建设

屯垦资料中心是兵团党委党校图书馆的特色化馆藏。该中心搜集了屯垦戍边史研究的大量资料,尤其是关于兵团历史的特殊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对新疆屯垦戍边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基础。因而,持续加强屯垦资料中心的建设对进一步加强新疆屯垦戍边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兵团屯垦资料中心的建设,首先要继续搜集新的屯垦资料。其中口述历史是“兵團屯垦资料中心构建‘人无我有特色资源的最佳途径”[52]。对兵团口述历史开展系统性、计划性的研究,既为兵团屯垦资料中心搜集珍贵的新的史料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屯垦戍边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启自建数据库业务,建设屯垦特色文献数据库。提高文献保障能力,使文献管理系统功能更强,达到服务无处不在,信息随处可查,信息环境更优,读者用书更方便。从而不断提高屯垦资料中心资料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屯垦资料向研究成果的转化速度。

(二)高度重视对屯垦戍边史研究人才的培养

屯垦戍边史研究人才的水平决定着屯垦戍边史研究成果的质量。要高度重视对屯垦戍边史研究人才的培养,才能不断提高研究人才的学术素养和理论水平,才能将新疆屯垦戍边史的研究持续深入,才能持续输入一批学术价值高和现实意义强的研究成果。同时,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主阵地。要进一步加强党校教师的实践锻炼,将屯垦戍边史的研究与新疆区情、兵团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增强研究成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不断促进研究成果向教学转化、向舆论宣传转化、向干部能力提升转化,从而加强党校学员对新疆屯垦戍边史的学习,不断扩大新疆兵团在全国各地的影响力。

(三)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对新疆屯垦戍边史的研究,要时刻围绕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要时刻牢记兵团屯垦戍边的使命任务,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的新疆的地缘政治格局,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为新疆发声,牢牢把握新疆历史在屯垦戍边方面的话语权,有力地驳斥国际上对新疆的不实言论,把屯垦戍边作为中央治理新疆的方略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全文)[EB/OL].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2014/Document/1382598/1382598.htm,2014-10-05.

[2] 共产党员网.“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习近平总书记兵团考察纪实[EB/OL].https://news.12371.cn/2014/05/08/ARTI1399536958477826.shtml,2014-05-08.

[3]方英楷.新疆屯垦史[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9.

[4]李福生,方英楷.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史[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7.

[5]艾玲.新疆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历史丰碑——综评《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史》[J].兵团党校论坛,1998(2):48.

[6]赵予征.新疆屯垦[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

[7]赵予征.丝绸之路屯垦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8]赵予征.丝绸之路屯垦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9]房艺杰.论兵团[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前言.

[10]李福生,方英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11]王小平.新疆屯垦发展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12]本书编写组.兵团屯垦戍边知识读本[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0.

[13]本书编写组.简明新疆屯垦戍边史[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6.

[14]张安福,王春辉.西域屯垦人物论稿[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12.

[15]方英楷.汉武帝是新疆屯垦的首创者[J].新疆农垦科技.1988(6).

[16]王小平.毛泽东与当代新疆屯垦[J].广西社会科学,2006(5).

[17]白关峰,张彦.论新疆古代屯垦文化的多元性[J].石河子大学学报,2014(3).

[18]王聪延.汉代西域屯垦与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J].兵团党校学报,2015(4).

[19]衡宗亮.清代新疆屯垦中的土地文化[J].兵团党校学报,2016(5).

[20]赵子芳.清代新疆屯垦政策的特点与历史文化影响[J].兵团党校学报,2022(2).

[21]李福生.新疆兵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J].兵团党校论坛,1997(6).

[22]王小平.中国共产党的屯垦戍边政策与新疆兵团[J].兵团党校学报,2008(2).

[23]王小平.兵团屯垦戍边是党治国安邦的战略决策[J].石河子大学学报,2010(5).

[24]王小平.乾坤定西陲  屯垦写千秋——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组建、恢复和发展兵团纪略[J].兵团建设,2001(3).

[25]罗利华.十六大以来党屯垦戍边治疆战略的新发展和新成就[J].福建党史月刊,2013(2).

[26]吴珍,李全玲.党领导屯垦戍边事业的基本经验[J].兵团建设,2011(11).

[27]罗利华.中国共产党处理屯垦戍边中民族关系的历史经验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2017(5).

[28]党史学习教育官网.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1/0331/c436975-32066269,html2021-03-31.

[29][51]罗利华,王玉柳.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J].兵团党校学报,2021(2):56.

[30]闫卫华,史猛.新疆兵地关系研究掠览[J].实事求是,2016(2):107.

[31]罗利华.历代屯垦戍边对新疆地区长治久安的特殊作用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8(6).

[32]王小平.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  促进新疆的稳定与发展[J].兵团党校学报,2003(5).

[33]王小平.60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支持兵团发展的举措[J].兵团党校学报,2015(4).

[34]方英楷.新疆农垦四十年[J].新疆农垦科技,1989(6).

[35]王小平.屯垦戍边五十年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J].兵团党校学报,1999(2).

[36]王小平.戈壁惊开新天地——兵团屯垦戍边五十年的独特贡献和宝贵经验[J].兵团建设,2004(9-10).

[37]王小平.新疆兵团55年屯垦戍邊的作用[J].兵团党校学报,2009(4).

[38]赵子芳.论改革开放30年视域下的兵团屯垦戍边事业[J].兵团党校学报,2008(6).

[39]罗利华.兵团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J].当代兵团,2018(23).

[40] 中国社会科学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维稳戍边事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EB/OL].http://www.cssn.cn/zx/bwyc/202211/t20221111_5563709.shtml,2022-11-11.

[41]方英楷.秦始皇首创屯垦事业[J].新疆农垦科技,1987(4).

[42]方英楷.历代政治家屯垦戍边言论及举措[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6(4).

[43]王小平.中国共产党领导边疆农垦的历史经验[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2).

[44]罗利华.各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史研究[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7.

[45]罗利华.中国生产建设兵团史研究综述[J].兵团党校学报,2017(3):19.

[46]杨祥银.与历史对话 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

[47]赵维景.兵团口述史料的价值及其收集探讨[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4(2).

[48][52]罗蜀.兵团屯垦资料中心开展口述历史研究的理性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09(6):76.

[49]王小平.当代新疆屯垦口述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50]王绪琴.新疆兵团口述历史研究探析[J].兵团党校学报,2016(3).

责任编辑:张彦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新疆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微学习研究综述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