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乐钧天,丝竹陶写

2023-08-29尚瑞芳

音乐世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快板乐章乐曲

“汾河镜开,涨蓝都之气色;晋山屏列,横朔塞之郊原。屏俗事于烦襟,结浮欢于落景。俄而皓月生海,来窥醉容;黄云出关,半起秋色。”唐代诗人李白《秋日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一文中如此描述山西的景色,汾河水千里绵延,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山峦叠嶂。

几千年的历史沉淀,造就了如今的大美山西。山西素有“民歌的海洋”“戏曲的故乡”之美誉。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人民,用真挚情感抒发着自己对这片黄土地的热爱。

1.作曲家简介

《山西印象》是作曲家王丹红数次到山西采风,聆听了最原生态的民间乐曲,收集到大量的音乐素材,在创作中将传统音乐和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呈现出了一部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原创音乐作品。王丹红自幼受音乐熏陶,1999 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就读本科,师从高为杰教授;2004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相继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师从唐建平教授;2010 年,进入中央民族乐团工作至今。如今,王丹红的创作涉及民乐、交响乐、舞蹈乐、影视乐等各类音乐体裁,如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山西印象》《高粱红了》;民族管弦乐《弦上秧歌》《太阳颂》;古筝协奏曲《如是》;电影音乐《柳如是》等。她擅长将民族传统音乐和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把抽象的元素形成音乐要素,并运用到音乐创作的序列中,希望能够唤起听众对音乐的共鸣。

管弦乐组曲《山西印象》蕴含了浓郁的山西文化,展现山西的人文、民俗和景象。从雄浑壮阔的景象到凄冷寂寥的氛围,从磅礴大气的节奏到温柔缠绵的诉说,听众感受到的是山西人的款款深情和对乡土的眷恋。创作者力争将《山西印象》打造成对传统音乐发展创新的优秀作品。

2.品衡《山西印象》

(一)《黄河之声天上来》

“黄河滔滔东流向,悲歌曲曲慨当慷。”第一乐章《黄河之声天上来》展现了一幅壶口瀑布远望如白练倒挂,声势如千军万马的撼人画卷。“盖河漩涡,如一壶然。”瀑布劈关夺隘,滔滔洪流旋巨浪,上下搏击,溅起九天云雾。《黄河之声天上来》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散板、小快板、慢板、快板、慢板。引用山西民歌《绣荷包》的音乐元素构成乐曲主体。散板部分由唢呐主奏,高亢悠长的唢呐甩腔拉开乐曲序章,奠定全曲基调。唢呐独奏与乐队协奏呼应,如同民歌一唱众和的特点,这一演奏形式借鉴于劳动号子,在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中,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用于统一劳动节奏,唢呐声音由小及大,由远及近,此起彼伏仿佛乐者在山尖高唱。紧接着是小快板的部分,这一部分是由慢板逐渐加速形成的小快板,后主题回归,慢板部分再次出现《绣荷包》音乐元素。竹板在基本拍演奏带过两小节休止后,进入乐曲快板部分,弹拨乐组先行,后叠置弦乐赋格,最后加入管乐,此处主旋律为上一句转调发展而成,由于没有主音出现,所以听觉上没有转调的感觉。这种无调性的现代作曲技法,是对民族音乐传统元素的现代化创新,使同一元素在两句中呈现不同色彩。打击乐在中国民乐中至关重要,既有稳定节奏之用,又能烘托气氛。此处快板在打击声部的衬托下,走向乐曲高潮,展现的是“滔天洪水倾注一壶,万钧之力激起撼天惊雷”的骇人场面。最后慢板部分长音将曲子拉宽,结束部分整体速度减慢,强音收尾,荡气回肠。

(二)情真意切《谁也比不上妹妹好》

《山西印象》第二乐章原生态男声独唱《谁也比不上妹妹好》,此曲体裁属于河曲民歌中的一种,乐曲结构短小,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宽广,歌词表白直露,语言淳朴自然,情感真挚粗犷。曲子截取了原山曲的一部分,构成了两乐句分节歌“蓝圪茵茵的天上(那个)白(呀)白云飘,放羊汉(那)唱起了(欸嘿)(爬呀那个)爬山调,羊羔羔(那个)撒欢它就(满呀)满坡坡跑,谁也(那个)比不上(欸嘿)我那小妹妹好。(唔咯唔)”其中“那个”“呀”是衬词,没有独立词意,作歌词连接使用,使歌曲更口语化。“蓝圪茵茵”“羊羔羔”“满坡坡”是河曲山曲中常见的叠词,这是河曲方言的显著特点。该段歌词还运用了比興的手法,第一句先言他物,描写环境,其表达核心在第二句中。“欸嘿”“唔咯唔”是演唱艺术表现手法润腔,在歌手演唱时,运用方言音调构成的装饰音对唱腔加以润色,以增强乐曲的艺术感染力,“唔咯唔”是羊倌放羊时的常用语言音调,加在曲末以示唱曲情景发生在劳动中,抒发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整体第二乐章短小精悍,展现了晋西北人的率真奔放,《谁也比不上妹妹好》放在管弦乐组曲中独立成章,是一种新颖的组曲创作形式。

(三)生趣盎然《小青马》

第三乐章《小青马》是引用河曲民歌《三天的路程两天到》的音乐元素创作而成。以梆子作基本拍节奏引出弹拨乐,音强由小渐大,展现出第二视角观看在山间小道,赶路人由远及近走来,他牵着小青马,小青马脚步踢踏,身姿摇摆,俏皮可爱。

这由乐曲中休止符与八分音符展现,是音乐元素符号化的写照。梆笛进入后成为了乐曲主旋律声部,弹拨乐用固定音型节奏衬托在下方,后旋律声部转入唢呐,唢呐重复演奏主旋律,再由笛子声部交替,弦乐加入伴奏,后转为演奏主旋律,再由笛子接回,最后所有声部合奏,表现出赶路人急迫回家见亲人的紧张情绪,也展现出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乐曲达到高潮后戛然而止,笛声过渡接着再现开篇的旋律,音强渐弱,画面逐渐远去,马与人的背影随着音乐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不见。第三乐章为我们展现的是充满生命力的山西人民生活场景,表现了太行山儿女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开花调》里百花开

开花调是流行在山西左权县的一种民歌形式,是独具代表性的中国曲种,其唱词以“花”为题,此“花”不仅仅有植物,更有各类日常物品,以“开花”为比兴,所以称其为“开花调”。乐章整体引《桃花红,杏花白》《开花调》两首民歌的曲调写作而成。乐曲总体有引子、慢板、快板、快板、尾声五部分结构,引子部分梆笛独奏,作曲家用《桃花红,杏花白》的主体动机改编而成,用模仿复调的手法加入曲笛进行二声部对位,旋律动机同主旋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弹拨组带有跳跃感的奏法,渐强的处理手法,营造出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之美的景象。新的主题动机也在此形成,采自《开花调》的核心动机,用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发展手法构成两乐句,由笛子与弦乐声部分别与弹拨组主旋律进行四五度关系的二声部对位,构成问答唱和的音乐形式。此二声部对位还体现在弦乐组伴奏,吹管乐组、弹拨乐组主旋律演奏。接到弦乐组主旋律演奏时,中胡、二胡和高胡形成了平行纯四度支声音乐。乐曲整体采用3/4拍写作而成,其强弱弱的节拍关系,似华尔兹舞步,渲染出浪漫色彩。2006 年,“左权开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曲家引用开花调创作出第四乐章,是对山西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性探索,将开花调进行现代化创新,既丰富了开花调音乐体裁,又让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更能展现魅力,是极具重要意义的。

(五)《乱弹琴声》晋味浓

第五乐章《乱弹琴声》是《山西印象》的华彩乐章,该乐章为板胡协奏曲,吸收山西梆子的音调所成。山西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即现在熟悉的晋剧,晋剧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分为“乱弹”“腔儿”“曲子”三类。“乱弹”是晋剧的主要唱腔,共有七种板式:平板(四股眼)、夹板(紧四股眼)、二性、流水(急板)、介板(散板)、滚白、导板(倒板)。《乱弹琴声》由五部分构成:引子、慢板、中板、快板、急板。慢板部分即平板(四股眼),一板三眼,速度较缓。快板部分演奏效果同夹板,即一板一眼,中速,急板部分演奏效果同流水板,情绪热烈,场面宏大。慢板部分三乐段结构,第二乐段是对第一乐段同头换尾的变化重复。快板部分取材于山西祁太秧歌《看秧歌》,旋律走向大致相同。“行腔犹婉转,道白更疏明。”此章是板胡对晋剧的多样化表现,展现出山西梆子旋律婉转、曲调优美、唱腔圆润、道白清晰的特点,也是作曲家对山西印象的真切表达。

(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组曲第六章《绣楼相思》、第七章《走西口》、第八乐章《魂归故里》是三个乐章,笔者将此三乐章归为一处,实为作曲家在这三章中创作了一个故事:清代的大背景下,姑娘在绣楼与丈夫相遇相知,相恋相守,奈何天不遂人愿,庄稼十年九不收,生存环境恶劣,迫于生计,丈夫背井离乡,出走西口,最终身死关外,但因其寻根的执念,灵魂回到了家乡。三章故事连贯,缺一不可。

绣楼是古时大家闺秀居住生活的地方,女子出嫁前一直在此处。《绣楼相思》以竖琴为引,曲笛吹奏主旋律,而后弦乐接替旋律,以充满思念的曲调,描绘了姑娘闺中想念心上人泪盈盈的画面,此章以长音为主,速度缓慢,情绪哀怨,结尾再现引子部分,乐曲前后强度形成鲜明对比,声音飘渺,如泣如诉。

当时,受剥削严重,加之山西北部土地贫瘠,为养家糊口,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关外。“圪梁梁上走来沙窝窝里挪,苦喃喃地唱着凄惨惨的歌。手拉妹妹泪滂沱,生死离别没法活,离别时刻断肠歌,西口故事百年说。”这是雁行客(“走西口”过程中春去冬回季节性迁移的男性劳动力)离家前与新婚妻难舍难分的真实场景写照,“缠绵思尽抽蚕茧,宛转心伤剥后蕉。”唯有相互嘱咐,以宽离别心。而作者在《走西口》乐章的阐述中体现了雁行客一路的艰险,梆笛主奏以体现对亲人的思念,弦乐模仿风沙侵袭,环境恶劣,雁行客路程中遇到盗匪,小心翼翼躲藏,弦乐组的“快、密、集”音符所展现,乐曲过半,唢呐与梆笛对话。

此时,主题旋律再次出现,是一次情绪转换,笔者联想到的是雁行客终于到达目的地,怀着对亲人的思念开始苦力劳动,此部分长音居多,抒情为主。在排钟庄重的声音中,镜头切换,开始了女声独唱,声音凄婉嘹亮,是对远方哥哥的呐喊“对坝坝的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你那要命的二妹妹,哥哥你在那圪梁梁上妹妹我在沟,心里头我想你难呀么难开口。”此段采自民歌《那是个谁》,穿插在管弦乐中,既体现了晋西北人们直率不扭捏,也让听众体会到了作曲家的创作巧思。乐曲采用交响乐形式的创作手段,将前贤战风沙的艰辛、寻找生路的呐喊进行了音乐的特写与夸张,充分表现了山西人的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不畏艰险的精神。

如果说其他乐章是大气,是喜悦,那《魂归故里》这一章便是婉转,是无尽哀思。明清时期移民潮除了走西口,还有大槐树移民,移民成员里包括经商为生的晋商,“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这是山西移民心中的根,也是《魂归故里》中远走他乡的山西人心中深深的羁绊。乐曲引子部分用唢呐主奏,符合乐曲悲情氛围,在山西传统丧葬仪式中往往用吹打乐伴奏,唢呐在吹打乐中占主要地位,属色彩性乐器,最能烘托氛围。开篇唢呐萧萧,是亲人的哭喊,也是亡魂的悲鸣。中间主旋律由梆笛接替,如同亡者当年在山尖的吟唱。二胡独奏,是亲人对亡者的追忆,唢呐穿插在二胡旋律中,是亲人同亡者跨越时空的对话,曲以排钟之声结束,一切尘埃落定,魂歸故里。

(七)《晋风》

第九章《晋风》与《黄河之声天上来》呼应,引用其主题旋律作为主线展开。乐曲中间穿插有威风锣鼓和太原锣鼓,将“鼓乐之乡”的山西特色尽数展现在舞台。威风锣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是流行在晋南一带的广场艺术,用于节庆、集会、游行。一般以鼓、锣、铙、钹为主要乐器。演奏时威武多姿,声音响彻云霄。太原锣鼓流行于太原、晋中地区,演奏上有重章迭句,长短错落,厚重紧凑,回环反复的特点。

在笔者观看的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演奏《山西印象》视频中,打击乐组在演奏的同时,保留了山西锣鼓乐极具观赏性和表演性的传统演奏方式,包括鼓槌挽花、单双翻花、弓步上下擦拍和马步上下擦拍、“抱金瓜”、“花敲干打”等,在听觉享受的同时还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民歌《那是个谁》在此章结尾出现,采用男女对唱形式,乐队合奏紧接其后,各声部滚奏强收,呈现出一派盛世华乐的景象,表达出山西人民对美好明天的期待,也传递出作者对山西的祝福。

3.结语

作曲家用中国传统音乐的思维方式探索交响乐,从中华传统文化和山西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将原汁原味的山西民歌、戏曲、锣鼓乐等民族特色音乐元素融入作品中。原生态民歌的加入,成为整部作品的点睛之笔。千百年来,山西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如今的山西,正如《山西印象》中所描绘的那样,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①敖峥:《民族音乐交响化问题研究》,《音乐创作》,2012年,第1期。

②韩晓莉:《“太原锣鼓”探究》,《中国音乐》,2013年,第2期。

③兰维薇:《三晋风情颂 民乐大印象——写于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首演之后》,《人民音乐》,2016年,第11期。

④王瑛:《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专家评议会纪要》,《戏友》,2017年,第4期。

⑤刘洁:《“走西口”情境与河曲民歌的形态关联性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⑥赵希琛:《太原锣鼓流变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⑦梁晨:《浅析河曲民歌中的润腔技巧》,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

⑧刘卓:《探究王丹红民族管弦乐作品中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吉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⑨陈子贤:《二胡曲〈乱弹琴声〉的音乐风格及情感表达》,哈尔滨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22年。

⑩杜欣:《临汾威风锣鼓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年。

作者简介

尚瑞芳,新疆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

责任编辑 郑雪

猜你喜欢

快板乐章乐曲
有生命力的快板
坚持才能成功
始乱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新形势下少儿快板辅导研究
“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快板)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悲伤的乐曲
思想的乐章